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來源于動植物的材料配制的藥品,特別涉及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中藥。
深部靜脈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的血液回流障礙性血管病,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是由血流緩慢,血液高凝及血管內膜損傷等原因所致。目前治療以抗凝、溶栓、擴血管、抗炎為主,多由靜脈給藥。祖國醫(yī)學認為該病屬“腫脹”、“惡脈”的范疇,其病機為濕熱蘊結,瘀血阻絡。中醫(yī)治療均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原則,治療方法多為湯劑內服,少部份應用口服片劑、中藥離子導入或外用散劑等方法。但療效都不理想。申請?zhí)?5110261.3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治療血管靜脈炎的中藥,有效率和治愈率較高,但說明書中未提供有關藥理藥效學實驗對比資料等,實用性受到一定限制。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依據(jù)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機理,根據(jù)祖國醫(yī)學的傳統(tǒng)理論,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服用方便的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中藥。
發(fā)明人為了探索中醫(yī)對深部靜脈血栓形成安全有效而應用方便的療法,進行了大量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本病發(fā)病機理不只是濕熱“蘊結、瘀血阻絡”,而是濕熱蘊結、瘀血阻絡,濕瘀相搏,阻遏氣機,氣滯水停。因此,根據(jù)祖國醫(yī)學“氣行血行水亦行”的理論,在傳統(tǒng)的清熱燥濕、活血化瘀療法的基礎上加強行氣利水力量,重用行氣之品,并結合現(xiàn)代藥理研究結果,確立基本配方。本發(fā)明藥品重量配比為蒼術∶黃柏∶虎杖∶銀花∶蒲公英∶丹參∶川芎∶三棱∶香附∶紅花∶甲珠∶地龍∶澤泄∶牛膝=3.0~15.0∶3.0~15.0∶3.0~15.0∶6.0~30.0∶3.0~30.0∶6.0~20.0∶3.0~12.0∶1.2~10.0∶2.0~10.0∶6.0~15.0∶3.0~10.0∶3.0~12.0∶3.0~15.0∶6.0~20.0。其中各組份重量最佳配比為蒼術∶黃柏∶虎杖∶銀花∶蒲公英∶丹參∶川芎∶三棱∶香附∶紅花∶甲珠∶地龍∶澤泄∶牛膝=5.0~11.0∶4.0~12.0∶5.0~12.0∶10.0~26.0∶6.0~24.0∶8.0~15.0∶5.0~10.0∶2.0~8.0∶3.0~8.0∶8.0~12.0∶4.0~8.0∶4.0~10.0∶4.0~10.0∶4.0~12.0∶8.0~16.0。其各組份重量最佳配比還可以是蒼術∶黃柏∶虎杖∶銀花∶蒲公英∶丹參∶川芎∶三棱∶香附∶紅花∶甲珠∶地龍∶澤泄∶牛膝=7.0~9.0∶6.0~8.0∶7.0~10.0∶15.0~20.0∶10.0~18.0∶10.0~13.0∶6.0~9.0∶3.0~6.0∶4.0~7.0∶9.0~11.0∶5.0~7.0∶6.0~9.0∶6.0~10.0∶10.0~12.0。
本發(fā)明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行氣利水,消腫止痛之功效。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配方制成靜脈炎散劑,將符合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制定的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標準的244例患者隨機分為靜脈炎散治療組、傳統(tǒng)中藥組、西藥組三組,分別治療一個療程(90天),結果顯示靜脈炎散治療組的治愈率達70%,明顯高于傳統(tǒng)中藥組及西藥組,居國內領先。且靜脈炎散服用方便,價格底廉、長期服用無副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靜脈炎散明顯抑制小鼠二甲苯炎性耳腫,抗凝血,并對血瘀證大鼠模型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證實其具有抗炎消腫、抗凝血、改善血液粘、濃、凝、聚狀態(tài)等藥理作用,急性毒性試驗表明用藥最大耐受倍數(shù)為144倍,證實其應用具有較大的安全性。
實施例1,蒼術12.0克、黃柏12.0克、虎杖12.0克、銀花24.0克、蒲公英22.0克、丹參17.0克、川芎9.0克、三棱6.0克、香附7.0克、紅花12.0克、甲珠8.0克、澤泄12.0克、牛膝18.0克。
實施例2,蒼術6.0克、黃柏6.0克、虎杖6.0克、銀花12.0克、蒲公英8.0克、丹參10.0克、川芎5.0克、三棱2.0克、香附3.0克、紅花8.0克、甲珠4.0克、地龍5.0克、澤泄6.0克、牛膝10.0克。
實施例3,蒼術9.0克、黃柏9.0克、虎杖9.0克、銀花18.0克,蒲公英15.0克、丹參12.0克、川芎7.0克、三棱4.0克、香附5.0克、紅花10.0克、甲珠6.0克、地龍7.0克、澤泄9.0克、牛膝12.0克。
典型病例,患者劉××,女,26歲,1996年2月15日就診,左下肢腫痛15天。患者曾于就診前20天行剖宮產術。查體溫38.5℃。心肺腹(-)。左下肢彌漫性腫脹,顏色深紅,左側腹壁及左下肢淺表靜脈怒張。左下肢皮溫高,腹股溝壓痛(+),腓腸肌壓痛(+),霍曼氏征(+)。雙下肢周徑膝上15cm處,左50cm,右48cm膝下15cm處,左36.5cm,右34cm。舌質暗紅,有瘀斑,苔薄黃,脈滑數(shù)。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11×109/L,中性83%,淋巴17%。血沉37mm/h。纖維蛋白厚4.7g/L,診斷左髂股靜脈血栓形成。予靜脈炎散20g,日3次,口服。服藥第5天體溫下降至正常,腫痛較前減輕。連續(xù)服藥3個月后,患肢疼痛消失,行走2公里后始出現(xiàn)左小腿酸沉,休息能緩解。查雙下肢顏色基本相同,皮溫不高。腹股溝壓痛(-),腓腸壓痛(-),霍曼氏征(-),皮膚指凹性水腫(-)。舌質暗紅,瘀斑消失,苔薄白,脈弦滑。雙下肢周徑膝上15cm處,左49cm,右48cm。膝下15cm處,左35cm,右34cm,血常規(guī)白細胞6.0×109/L,中性65%,淋巴35%。血沉7mm/h,纖維蛋白厚1.3g/L。隨訪至今無復發(f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組份重量配比為蒼術∶黃柏∶虎杖∶銀花∶蒲公英∶丹參∶川芎∶三棱∶香附∶紅花∶甲珠∶地龍∶澤泄∶牛膝=3.0~15.0∶3.0~15.0∶3.0~15.0∶6.0~30.0∶3.0~30.0∶6.0~20.0∶3.0~12.0∶1.2~10.0∶2.0~10.0∶6.0~15.0∶3.0~10.0∶3.0~12.0∶3.0~15.0∶6.0~20.0。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組份重量最佳配比為蒼術∶黃柏∶虎杖∶銀花∶蒲公英∶丹參∶川芎∶三梭∶香附∶紅花∶甲珠∶地龍∶澤泄∶牛膝=5.0~11.0∶4.0~12.0∶5.0~12.0∶10.0~26.0∶6.0~24.0∶8.0~15.0∶5.0~10.0∶2.0~8.0∶3.0~8.0∶8.0~12.0∶4.0~8.0∶4.0~10.0∶4.0~10.0∶4.0~12.0∶8.0~16.0。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組份重量最佳配比為蒼術∶黃柏∶虎杖∶銀花∶蒲公英∶丹參∶川芎∶三棱∶香附∶紅花∶甲珠∶地龍∶澤泄∶牛膝=7.0~9.0∶6.0~8.0∶7.0~10.0∶15.0~20.0∶10.0~18.0∶10.0~13.0∶6.0~9.0∶3.0~6.0∶4.0~7.0∶9.0~11.0∶5.0~7.0∶6.0~9.0∶6.0~10.0∶10.0~12.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為蒼術12.0克、黃柏12.0克、虎杖12.0克、銀花24.0克、蒲公英22.0克、丹參17.0克、川芎9.0克、三棱6.0克、香附7.0克、紅花12.0克、甲珠8.0克、澤泄12.0克、牛膝18.0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為蒼術6.0克、黃柏6.0克、虎杖6.0在、銀花12.0克、蒲公英8.0克、丹參10.0克、川芎5.0克、三棱2.0克、香附3.0克、紅花8.0克、甲珠4.0克、地龍5.0克、澤泄6.0克、牛膝10.0克。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為蒼術9.0克、黃柏9.0克、虎杖9.0克、銀花18.0克、蒲公英15.0克、丹參12.0克、川芎7.0克、三棱4.0克、香附5.0克、紅花10.0克、甲珠6.0克、地龍7.0克,澤泄9.0克、牛膝12.0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來源于植物的材料配制的藥品,是專治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中藥。它的組成為:蒼術、黃柏、虎杖、銀花、公英、丹參、川芎、三棱、香附、紅花、甲珠、地龍、牛膝、澤泄。本發(fā)明的藥物經臨床和毒理實驗證明,有效率高,服用安全,無副作用,對傳統(tǒng)理論有所突破。
文檔編號A61P9/00GK1209331SQ9711583
公開日1999年3月3日 申請日期1997年8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8月26日
發(fā)明者王恩江, 黃晉紅, 孫立巖, 孫冬云, 丁兆生, 王欣 申請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河北省總隊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