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虛寒型咳喘的中藥外用貼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制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虛寒型咳喘的中藥外用貼劑及 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且环N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點,氣流受限 常呈進行性加重,且多與肺部對香煙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慢 阻肺主要累及肺臟,但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效應。慢阻肺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咳痰、 胸悶、氣短和呼吸困難,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早期僅于勞力時出現(xiàn),隨著肺功 能的逐年下降,在日?;顒由踔列菹r也感氣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慢阻肺其發(fā)病 人數(shù)多,死亡率高,社會經(jīng)濟負擔重,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居全球死亡原 因的第四位。在我國,慢阻肺同樣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40歲 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占8. 2%,而其死亡率占我國農(nóng)村慢性病死亡率第1位,慢阻肺給 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
[0003] 慢阻肺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包括吸入糖皮質(zhì)激素和/或支氣管擴張劑,口服祛痰藥、抗 氧化劑等,合并細菌感染時給予抗生素治療,伴有慢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給予長期家庭氧 療、糾正心衰等治療。此外,還有康復治療和外科減容術等,但目前的治療手段還不能改變 慢阻肺的自然病程,不能阻止和逆轉(zhuǎn)病程進展趨勢。
[0004] 中醫(yī)對其論述多見于"咳嗽"、"喘證"、"肺脹"、"痰飲"等篇章。中醫(yī)學認為,本病 的發(fā)生,多由長期慢性咳喘氣逆,反復發(fā)作,日久肺脾腎虛,痰瘀互結。中醫(yī)治療根據(jù)辨證患 者不同的證型選擇不同的方劑,劑型有湯劑、散劑或丸劑等,但由于慢阻肺病程長,患者往 往難以堅持長期的口服治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虛寒型咳喘的中藥外用貼 劑及制備方法,通過經(jīng)絡穴位的刺激作用,達到補益肺脾腎,化痰祛瘀,納氣平喘止咳之功 效;所述貼劑,即咳喘貼敷3號方(溫肺平喘方)適用于慢阻肺、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等引 起的虛寒型咳喘,特別適用于慢阻肺穩(wěn)定期和哮喘緩解期的患者使用。
[0006]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 -種治療虛寒型咳喘的中藥外用貼劑,所述貼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比制成:
[0008] 黃芪 20-30份; 白術 20-30份; 沉香 3-5汾; 川芎 20-30份; 巴戟天 20-30份; 仙靈脾 20-30份; 白芥子 10-15份; 皂莢 10-15份; 地龍 10-15份; 赤芍 15-20份。
[0009] 進一步,所述貼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比制成:
[0010] 黃芪 30份; 白術 30份; 沉香 5份; 川芎 30份: 巴戟天 30份; 仙靈脾 30份; 白芥子 15份; 皂莢 15份; 地龍 15份; 赤芍 20份。
[0011] 本發(fā)明所述治療虛寒型咳喘的中藥外用貼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2] 1)稱量:按重量計,稱取以下原料:黃芪20-30份;白術20-30份;沉香3-5份;川 芎20-30份;巴戟天20-30份;仙靈脾20-30份;白芥子10-15份;皂莢10-15份;地龍10-15 份;赤芍15-20份;
[0013] 2)粉碎:將上述各原料混合均勾,粉碎,烘干,濕度控制在5%以下;
[0014] 3)過篩:將粉碎后的原料過80-100目篩后,再次混合均勻,,得到貼劑粉;
[0015] 4)制備生姜汁:將生姜搗碎,過濾后取生姜汁,備用;
[0016] 5)制備咳喘貼劑:在上述貼劑粉中加入生姜汁,攪拌均勻,得到所述中藥外用貼 劑。
[0017] 本發(fā)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所述貼劑藥方配伍特點如下:白芥子辛溫,歸肺胃經(jīng), 能溫肺化痰,利氣散結,消腫止痛,本品辛溫銳氣,性善走散,能散肺寒,利氣機,化寒痰,逐 水飲,《本草經(jīng)疏》:"白芥子味極辛,氣溫,能搜剔內(nèi)外痰結,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 皂莢辛咸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jīng),能祛痰,通竅開閉,且本品辛散能開壅塞之肺氣,咸能軟 化稠厚之頑痰,亦能"通肺及大腸之氣";沉香辛散溫通,氣味芳香,溫而不燥,能行氣止痛, 溫中,納氣平喘,《醫(yī)林纂要》"堅腎,補命門,溫中,燥脾濕,瀉心,降逆氣,凡一切不調(diào)之氣, 皆能調(diào)之。"白芥子、皂莢、沉香三藥相配為主,辛散溫通,能開壅塞之肺氣,化頑痰,納氣平 喘,故而均為君;臣以黃苗、白術、巴戟天、仙靈脾,其中黃芪甘微溫,補脾肺氣,升陽舉陷,益 衛(wèi)固表,對于咳喘日久、肺氣虧虛者能補益肺氣以治本;白術甘、苦、溫,歸脾胃經(jīng),能補氣 健脾,且長于補氣,又能固表;巴戟天、仙靈脾能溫腎壯陽,納氣平喘,強筋骨;佐以川芎、地 龍、赤茍,川芎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氣,為"血中氣藥",地龍性寒,能清肺熱,降肺氣, 通絡平喘,赤芍苦、辛、微寒,涼血活血,化瘀通絡,又能反佐諸藥之溫燥;諸藥配伍,共奏補 益肺脾腎,化痰祛瘀,納氣平喘止咳之功;
[0018] 本發(fā)明的中藥外用貼劑,所述貼劑各原料藥材粉碎后混合均勻,得到貼劑粉,儲存 備用,待患者需要貼敷時,再制備新鮮的生姜汁,加入適量的貼劑粉中,調(diào)成較干稠膏狀。貼 敷時,揭開穴位貼的無紡布,取適量貼劑涂在穴位貼圈內(nèi),貼敷于穴位上。
[0019] 本發(fā)明的外用貼劑以白芥子、皂莢、沉香為君藥,以黃芪、白術、巴戟天、仙靈脾為 臣藥,佐以川芎、地龍、赤芍,配以溫中的生姜汁,既能促進藥物吸收,又對腧穴產(chǎn)生溫和的 刺激作用。通過穴位貼敷,治療藥物通過皮膚滲透到每個穴位,利用經(jīng)絡腧穴的作用,調(diào)節(jié) 全身臟腑經(jīng)氣,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醫(y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 個組成部分之間,在功能上是相互聯(lián)系,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這種聯(lián)系和影響是以臟腑 為中心,通過經(jīng)絡的聯(lián)絡作用而實現(xiàn)的。《靈樞?海論篇》云:"夫十二經(jīng)脈者,內(nèi)屬于臟腑, 外絡于肢節(jié)。"穴位貼敷療法正是在這種整體觀念的指導下,通過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 的藥物的吸收作用來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本發(fā)明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 慢性咳嗽等引起的虛寒型咳喘,具有改善咳、疲、喘等臨床癥狀,提尚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zhì) 量和減少年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特別適用于慢阻肺穩(wěn)定期和哮喘緩解期的患者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一種治療虛寒型咳喘的中藥外用貼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比制成:
[0021] 黃芪 20-30份; 白術 20-30份; 沉香 3-5份; 川; 20-30 巴戟天 20-30份; 仙靈脾 20-30份; 白芥子 10-15份; 皂莢 10-15份; 地龍 10-15份; 赤芍 15-20份。
[0022] 所述治療虛寒型咳喘的中藥外用貼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3] 1)稱量:按重量計,稱取以下原料:黃芪20-30份;白術20-30份;沉香3-5份;川 芎20-30份;巴戟天20-30份;仙靈脾20-30份;白芥子10-15份;皂莢10-15份;地龍10-15 份;赤芍15-20份;
[0024] 2)粉碎:將上述各原料混合均勻,粉碎,烘干,濕度控制在5%以下;
[0025] 3)過篩:將粉碎后的原料過80-100目篩后,再次混合均勻,,得到貼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