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組合物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瘧疾是經(jīng)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在我國主要是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其他二種少見,近年偶見國外輸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本病主要表現(xiàn)為周期性規(guī)律發(fā)作,全身發(fā)冷、發(fā)熱、多汗,長期多次發(fā)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
[0003]造成瘧疾的傳染源為瘧疾現(xiàn)癥患者或無癥狀帶蟲者,其血液中具有配子體者便成為傳染源。血液中原蟲密度越高,配子體的密度也會越高,傳播的機(jī)率也越大。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根據(jù)瘧疾的表象與病因,本發(fā)明是提供一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根據(jù)中醫(yī)藥理降低、中和藥材中的有害成分,用于治療溫瘧,在保證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shí),并盡可能降低藥材毒性對身體的損害。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shù)方案實(shí)現(xiàn)的:
[0006]一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30 - 60份生石膏,5 - 13份知母,3 - 11份桂枝,8 - 16份青蒿,8 - 16份黃芩,8 - 16份常山,1- 5份黃連,1- 5份炒枳實(shí),1- 5份通草,4 - 12份法半夏,4 - 12份竹茹,4 -12份茵陳,4 - 12份北杏仁,4 - 12份厚樸,8 - 16份龍膽草,10 - 18份鉤藤。
[0007]所述的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40 - 50份生石霄,7 - 11份知母,5-9份桂枝,10 - 14份青蒿,10 - 14份黃萃,10 - 14份常山,2 - 4份黃連,2 - 4份炒枳實(shí),2 - 4份通草,6 - 10份法半夏,6 - 10份竹茹,6 - 10份茵陳,6 - 10份北杏仁,6 - 10份厚樸,10 - 14份龍膽草,12 - 16份鉤藤。
[0008]所述的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45份生石膏,9份知母,7份桂枝,12份青蒿,12份黃芩,12份常山,3份黃連,3份炒枳實(shí),3份通草,8份法半夏,8份竹茹,8份茵陳,8份北杏仁,8份厚樸,12份龍膽草,14份鉤藤。
[0009]本發(fā)明的功效為通過清熱疏表,主治熱多寒少,或僅熱不寒,汗出不暢,頭痛,骨節(jié)酸痛,口渴喜冷飲,便結(jié),尿黃赤,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細(xì)數(shù)。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10]下面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shí)施例進(jìn)行詳細(xì)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diǎn)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hù)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11]實(shí)施例1
[0012]一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45份生石膏,9份知母,7份桂枝,12份青蒿,12份黃芩,12份常山,3份黃連,3份炒枳實(shí),3份通草,8份法半夏,8份竹茹,8份茵陳,8份北杏仁,8份厚樸,12份龍膽草,14份鉤藤。
[0013]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配比準(zhǔn)備藥材原料,先將生石膏放入容器內(nèi),加入配重比為1:2的清水,煎煮30分鐘,然后將除鉤藤外的其他藥材加入容器內(nèi),添加配重比為1:3的清水煎煮40 -50分鐘,再加入鉤藤,煎煮10分鐘左右,然后去渣留湯,將藥湯分為兩份,在午飯與晚飯前服用,每日一劑。
[0014]實(shí)施例2
[0015]一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60份生石膏,5份知母,11份桂枝,8份青蒿,8份黃芩,8份常山,5份黃連,5份炒枳實(shí),5份通草,4份法半夏,4份竹茹,4份茵陳,12份北杏仁,12份厚樸,16份龍膽草,10份鉤藤。
[0016]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配比準(zhǔn)備藥材原料,先將生石膏放入容器內(nèi),加入配重比為1:2的清水,煎煮30分鐘,然后將除鉤藤外的其他藥材加入容器內(nèi),添加配重比為1:3的清水煎煮40 -50分鐘,再加入鉤藤,煎煮10分鐘左右,然后去渣留湯,將藥湯分為兩份,在午飯與晚飯前服用,每日一劑。
[0017]實(shí)施例3
[0018]一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30份生石膏,13份知母,3份桂枝,16份青蒿,16份黃芩,16份常山,I份黃連,I份炒枳實(shí),I份通草,12份法半夏,12份竹茹,12份茵陳,4份北杏仁,4份厚樸,8份龍膽草,18份鉤藤。
[0019]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配比準(zhǔn)備藥材原料,先將生石膏放入容器內(nèi),加入配重比為1:2的清水,煎煮30分鐘,然后將除鉤藤外的其他藥材加入容器內(nèi),添加配重比為1:3的清水煎煮40 -50分鐘,再加入鉤藤,煎煮10分鐘左右,然后去渣留湯,將藥湯分為兩份,在午飯與晚飯前服用,每日一劑。
[0020]實(shí)施例4
[0021]—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50份生石膏,7份知母,9份桂枝,10份青蒿,10份黃芩,10份常山,2份黃連,2份炒枳實(shí),2份通草,10份法半夏,10份竹苑,10份茵陳,10份北杏仁,10份厚樸,10份龍膽草,12份鉤藤。
[0022]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配比準(zhǔn)備藥材原料,先將生石膏放入容器內(nèi),加入配重比為1:2的清水,煎煮30分鐘,然后將除鉤藤外的其他藥材加入容器內(nèi),添加配重比為1:3的清水煎煮40 -50分鐘,再加入鉤藤,煎煮10分鐘左右,然后去渣留湯,將藥湯分為兩份,在午飯與晚飯前服用,每日一劑。
[0023]實(shí)施例5
[0024]—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40份生石膏,11份知母,5份桂枝,14份青蒿,14份黃芩,14份常山,4份黃連,4份炒枳實(shí),4份通草,6份法半夏,6份竹茹,6份茵陳,6份北杏仁,6份厚樸,14份龍膽草,16份鉤藤。
[0025]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照配比準(zhǔn)備藥材原料,先將生石膏放入容器內(nèi),加入配重比為1:2的清水,煎煮30分鐘,然后將除鉤藤外的其他藥材加入容器內(nèi),添加配重比為1:3的清水煎煮40 -50分鐘,再加入鉤藤,煎煮10分鐘左右,然后去渣留湯,將藥湯分為兩份,在午飯與晚飯前服用,每日一劑。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shí)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jié)構(gòu)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yùn)用在其他相關(guān)的技術(shù)領(lǐng)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hù)范圍內(nèi)。
【主權(quán)項(xiàng)】
1.一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30 -60份生石膏,5 - 13份知母,3 - 11份桂枝,8 - 16份青蒿,8 - 16份黃芩,8 - 16份常山,1- 5份黃連,1- 5份炒枳實(shí),1-5份通草,4 -12份法半夏,4 -12份竹茹,4 -12份茵陳,4 -12份北杏仁,4 -12份厚樸,8 - 16份龍膽草,10 - 18份鉤藤。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40 - 50份生石霄,7 - 11份知母,5-9份桂枝,10 - 14份青蒿,10 - 14份黃萃,10 - 14份常山,2 - 4份黃連,2 - 4份炒枳實(shí),2 - 4份通草,6 - 10份法半夏,6 - 10份竹茹,6 - 10份茵陳,6 - 10份北杏仁,6 - 10份厚樸,10 - 14份龍膽草,12 - 16份鉤藤。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45份生石膏,9份知母,7份桂枝,12份青蒿,12份黃芩,12份常山,3份黃連,3份炒枳實(shí),3份通草,8份法半夏,8份竹茹,8份茵陳,8份北杏仁,8份厚樸,12份龍膽草,14份鉤藤。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治療溫瘧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成:30‐60份生石膏,5‐13份知母,3‐11份桂枝,8‐16份青蒿,8‐16份黃芩,8‐16份常山,1‐5份黃連,1‐5份炒枳實(shí),1‐5份通草,4‐12份法半夏,4‐12份竹茹,4‐12份茵陳,4‐12份北杏仁,4‐12份厚樸,8‐16份龍膽草,10‐18份鉤藤。本發(fā)明的功效為通過清熱疏表,主治熱多寒少,或僅熱不寒,汗出不暢,頭痛,骨節(jié)酸痛,口渴喜冷飲,便結(jié),尿黃赤,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細(xì)數(shù)。
【IPC分類】A61K36-899, A61P33-06, A61P29-00, A61K33-06
【公開號】CN10475867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122531
【發(fā)明人】姚曉誼
【申請人】姚曉誼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