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毛帽柱木喊、硬毛帽柱木因喊,可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
[0044]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肺、心、膀胱經(jīng)。桂枝含揮發(fā)油0.69 %,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酸(cinnamaldehyde) 64.75 %,還有苯甲酸節(jié)醋(benzy Ibenzoate),乙酸肉桂醋(cinnamylacetate),β -蓽澄前稀(β -cadinene),菖莆稀(calamenene),香豆精(coumarin)等,可發(fā)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陽化氣。用于風寒感冒、寒凝血滯諸痛癥、痰飲、蓄水證、心悸。
[0045]地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預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作用,在《本草綱目》蟲部中有40多種藥用作用,含有溶血作用物質(zhì)蚯蚓素(Lumbitin,C2S9H528O125N47SP3(CaCl2)19.3Η20,解熱作用物質(zhì)蚯蚓解熱堿(Lumbrofebrin, C9H18N2O6)可能為酪氨酸(Tyrosine)的衍生物,并有一種有毒成分艇頓毒素(Terrestro-1umbrilysin)。此外,并含有脂肪酸、類脂化合物、膽固醇、膽堿、維生素B、黃尿圜(Xanthine)、胍(Guanidine)及磷等。實驗表明,地龍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方面可用于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中風):預先腹腔注射地龍注射液10g/kg,對蒙古沙土鼠一測預總動脈結扎造成的缺血性腦卒中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可減輕缺血性腦卒中的癥狀,如:立毛、轉圈行為和打滾發(fā)作等的發(fā)生率下降,并明顯降低動物的死亡率,使缺血性腦卒中動物腦組織中降低了的單胺類遞質(zhì)5-羥色胺和多巴胺趨于恢復,而對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則無明顯影響。
[0046]天麻,甘,平,入肝經(jīng),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主治偏正頭痛,頭目昏重等,天麻祛風清上洗藥方。天麻、防風、川芎配伍,具有抗驚厥作用,對面神經(jīng)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癲癇等有一定療效。
[0047]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祛風止癢。《本草求真》:“白芷,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經(jīng)祛風散濕主藥。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如:頭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齦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風熱乘肺,上爍于腦,滲為淵涕;移于大腸,變?yōu)檠姥],腸風痔瘺癰疽;風與濕熱,發(fā)于皮膚,變?yōu)榀彲冊锇W;皆能溫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風悉去,留結之癰腫潛消,誠祛風上達,散濕火要劑也?!?br>[0048]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是:
[0049]1、本發(fā)明參考現(xiàn)代藥理研宄成就,結合現(xiàn)代有關研宄資料和長期臨床實踐,認為肝、肺、脾、胃、腎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將炙僵蠶、全蟲、白附子、制南星、當歸、川芎、甘草、防風、細辛、鉤藤、桂枝、地龍、天麻、白芷組合為一個整體,相互之間配合使用,并且將多組配伍有機的結合,如:制南星、天麻配伍,清熱化痰、息風定驚止痙、平肝潛陽、治眩暈。地龍、全蝎、炙僵蠶配伍,能祛風止痙,炙僵蠶有化痰作用,地龍、全蝎善于通絡止痙。川芎與白附子配伍,具有祛風作用,川芎為上行祛頭風止痙要藥,白附子能化痰止痙,并長于頭面之風。當歸與防風配伍,祛風活血、平肝、息風通絡、解痙止抽搐。細辛、桂枝、白芷配伍,祛風解表、溫經(jīng)通陽、引藥上行于面。本發(fā)明采用科學合理的動物、植物中草藥配伍原理,在同類產(chǎn)品中獨具特色,既無激素,又是天然綠色,更無毒副作用。
[0050]2、為了表明本發(fā)明藥物對面神經(jīng)麻痹癥康復的治療效果,采用該中藥制劑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患者100例,其中完全緩解癥狀者95例,顯效者5例,總有效率達100 %,并使患者的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癥狀緩解,增強自信心,提高生活品質(zhì)。
【具體實施方式】
[0051]實施例1:
[0052]按重量份數(shù)計,炙僵蠶80份;全蟲70份;白附子70份;制南星70份;當歸80份;川芎100份;甘草100份;防風80份;細辛30份;鉤藤80份;桂枝70份;地龍80份;天麻70份;白芷70份。
[0053]將上述的原料干燥粉碎至120目細粉,過篩。按所述的比例混合后,滅菌處理,混勻制成散劑,該散劑用水泛丸,陰干。水泛丸(水丸)系將藥物細粉用冷開水為粘合(潤濕)劑制成的小球形丸劑。
[0054]陸某,男,56歲,患者突然右側口眼歪斜,眼臉閉合不全,淚多、飲食言語不利,舌強不能轉動。服用本藥,每日3次,每次5g,熱敷患處,三日后,上述癥狀均明顯減輕,七天后言語清晰,半月后,病側恢復正常。
[0055]實施例2:
[0056]按重量份數(shù)計,炙僵蠶50份;全蟲50份;白附子40份;制南星50份;當歸60份;川芎60份;甘草60份;防風60份;細辛20份;鉤藤60份;桂枝50份;地龍60份;天麻50份;白芷50份。
[0057]將上述的原料干燥粉碎至120目細粉,過篩。按所述的比例混合后,滅菌處理,混勻制成散劑,該散劑分裝后,將藥粉直接裝入膠囊。
[0058]曹某,男,46歲,晨起突感左側面部僵硬、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額紋消失、不能鼓腮。服用本藥,每日3次,每次4.5g,癥狀逐漸減輕,10天后恢復正常。
[0059]實施例3:
[0060]按重量份數(shù)計,炙僵蠶35份;全蟲30份;白附子25份;制南星20份;當歸30份;川芎40份;甘草40份;防風30份;細辛10份;鉤藤30份;桂枝30份;地龍35份;天麻20份;白芷25份。
[0061]將上述的原料干燥粉碎至120目細粉,過篩。按所述的比例混合后,滅菌處理,混勻制成散劑,加入蜂蜜制成蜜丸。
[0062]馬某,女,40歲,突然面癱,右側面目板滯、麻木、癱瘓、不能抬頭皺眉、口角歪斜。月艮用本藥,每日3次,每次3?6g,兩周后,患側面部恢復正常,感覺恢復。
[0063]實施例結果表明,本發(fā)明采用純天然的動物、植物中草藥組成,藥性溫和,無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適應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患者服用和治療。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數(shù)計,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藥劑: 炙僵蠶30?80份;全蟲20?70份;白附子20?70份;制南星20?70份;當歸30?80份;川芎40?100份;甘草40?100份;防風30?80份;細辛10?30份;鉤藤30?80份;桂枝20?70份;地龍30?80份;天麻20?70份;白芷20?70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數(shù)計,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藥劑: 炙僵蠶50?60份;全蟲40?50份;白附子40?50份;制南星40?50份;當歸50?60份;川芎60?80份;甘草60?80份;防風50?60份;細辛15?25份;鉤藤50?60份;桂枝40?50份;地龍50?60份;天麻40?50份;白芷40?50份。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數(shù)計,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藥劑: 炙僵蠶80份;全蟲70份;白附子70份;制南星70份;當歸80份;川;100份;甘草100份;防風80份;細辛30份;鉤藤80份;桂枝70份;地龍80份;天麻70份;白芷70份。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數(shù)計,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藥劑: 炙僵蠶50份;全蟲50份;白附子40份;制南星50份;當歸60份;川;60份;甘草60份;防風60份;細辛20份;鉤藤60份;桂枝50份;地龍60份;天麻50份;白芷50份。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數(shù)計,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藥劑: 炙僵蠶35份;全蟲30份;白附子25份;制南星20份;當歸30份;川芎40份;甘草40份;防風30份;細辛10份;鉤藤30份;桂枝30份;地龍35份;天麻20份;白芷25份。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劑是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劑是散劑、水泛丸、塊劑、蜜丸或膠囊。
8.一種權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將所述的原料干燥粉碎至100?200目細粉,過篩;然后按所述的比例混合后,滅菌處理,混勻制成藥劑。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劑為散劑;或者,所述的藥劑為水泛丸,經(jīng)陰干;或者,所述的藥劑直接裝入膠囊;或者,所述的藥劑加入蜂蜜制成蜜丸;所述的藥劑加工成餅干形狀的固體塊劑,此時需要常規(guī)方法,再添加藥用粘合劑,在負壓下壓制成形,干燥并真空方式包裝,得到膨松的塊劑。
10.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劑服用方法采用口服,一日2?3次,一次3?9克,直接用溫水沖服,或者將藥丸碾碎或嚼碎后用溫水沖服。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治療藥物,特別是涉及一種動物、植物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用于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醫(yī)藥領域。按重量份數(shù)計,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藥劑:炙僵蠶30~80份;全蟲20~70份;白附子20~70份;制南星20~70份;當歸30~80份;川芎40~100份;甘草40~100份;防風30~80份;細辛10~30份;鉤藤30~80份;桂枝20~70份;地龍30~80份;天麻20~70份;白芷20~70份。首先將所述的原料干燥粉碎至100~200目細粉,過篩;然后按所述的比例混合后,滅菌處理,混勻制成藥劑。本發(fā)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治療效果差,見效慢,易復發(fā),患者痛苦加重等問題。
【IPC分類】A61P25-02, A61K35-646, A61P21-00, A61K36-8988, A61K35-64
【公開號】CN10477160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182447
【發(fā)明人】劉振亮
【申請人】劉振亮
【公開日】2015年7月15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