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2.鎮(zhèn)靜 作用:芳樟醇具有鎮(zhèn)靜作用。3.抗微生物作用:檸檬烯在體外對肺炎鏈球菌、甲型鏈球菌、 卡他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強(qiáng)的抑制作用。
[0019] 白莧:基原:為莧科植物皺果莧的全草或根?;瘜W(xué)成份:全草含24-乙基-5 α -膽 甾烷-7,反甙-22-二烯-3 β -醇,菠菜留醇,24-甲基-7-膽留烯醇,24-甲基-22-去 氫-7-膽留烯醇,24-乙基-7-膽留烯酸,24-乙基膽留醇,24-乙基-22-去氫膽留醇,類胡 蘿卜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葉中含堇黃質(zhì),新黃質(zhì),β-胡蘿卜素,α-隱黃質(zhì),葉黃素, 維生素 C,類脂和以棕櫚酸為主的脂肪酸[4]。從根分得莧菜留醇。性味:甘;淡;性寒。歸 經(jīng):大腸;小腸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痢疾;泄瀉;小便赤澀;瘡腫;蛇蟲螫傷; 牙疳。
[0020] 馬牙半支:基原:為景天科植物凹葉景天的全草。性味:苦;酸;涼。歸經(jīng):心;肝 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主痛偉;療瘡;帶狀痕疼;療??;略血;吐血;M 血;便血;痢疾;淋?。稽S疸;崩漏;帶下。
[0021] 蠶蛻:基原: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幼蟲的蛻皮。性味:味甘;性平。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止血;退翳明目。主崩漏;帶下;痢疾;腸風(fēng)便血;吐血衄血;牙疳;口瘡;喉 風(fēng);目翳。
[0022] 雞內(nèi)金:基原:為雉科動物家雞的干燥砂囊內(nèi)膜?;瘜W(xué)成份:含胃激素、角蛋白等。 性味:甘,平。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功能主治:消積滯,健脾胃。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 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0023] 黃珠子草:基原:為大戟科植物黃珠子草的全草或根。性味:①《南寧市藥物志》: "甘苦。"②《廣西中藥志》:"甘,平。"功能主治:①《南寧市藥物志》:"全草:消食,退翳。治 疳積及疳積入眼。"②《廣西藥植名錄》:"全草:補(bǔ)脾胃,治淋病,骨哽喉,小兒疳積。根:治 乳房膿腫。" 落霜紅:基原:為冬青科植物硬毛冬青的葉?;瘜W(xué)成份:果實(shí)中含締紋天竺素-3-木糖 葡萄糖甙。性味:甘;苦;涼。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燙傷;牙 疳;瘡瘍潰爛;外傷出血。
[0024] 棗核:基原: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果核。性味:苦;平。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 解毒;斂瘡。主滕瘡;牙相^
[0025] 毛冬青葉:基原:藥材基源: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葉?;瘜W(xué)成份:禿毛冬青葉含 3,4-二羥基苯乙酮,氫醌,東莨菪素,馬栗樹皮素,高香草酸,催吐蘿芙木醇,禿毛冬青甲素, 毛冬青三萜甙。性味:苦;澀;涼。歸經(jīng):胃;肺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主燙 傷;外傷出血;癰腫疔瘡;走馬牙疳。
[0026] 土瓜:基原: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土瓜的塊根。性味:甘淡;平歸經(jīng):肝; 脾;肺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除濕;止咳;健脾。主黃疸;慢性肝炎;肺熱咳嗽;下血;乳少; 帶下;小兒疳積;水火燙傷。
[0027] 蟹殼:基原:為方蟹科動物中華絨螯蟹的甲殼。化學(xué)成份:大約3/4為碳酸鈣,余 1/4中約有一半為甲殼質(zhì),余一半主要為蛋白質(zhì)。甲殼質(zhì)系由N-乙酸氨基葡萄糖所成的多 糖,不溶于稀的酸、堿,如與酸共煮則水解而生乙酸與D-葡萄糖胺。甲殼質(zhì)為蟹、蝦等殼的 特殊成分,但亦含于某些昆蟲的殼、菌絲、孢子中。性味:味咸;性寒。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功能 主治:散淤止血;解毒消腫。主蓄血發(fā)黃;血瘀崩漏;癰瘡腫毒;走馬牙疳;毒蟲螫傷。
[0028] 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外用劑組方科學(xué),制備方法簡單,所得產(chǎn)品療效顯著。除此之 外,本發(fā)明的優(yōu)良效果還表現(xiàn)在: 八本發(fā)明運(yùn)用中醫(yī)理論分析處方組成,根據(jù)各味藥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質(zhì)與藥理作用的 研宄結(jié)果,研宄得到了合理、穩(wěn)定的活性成分的制備方法; 么本發(fā)明采用多味中藥配制,搭配合理,具有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 可以從根本上消除病灶,達(dá)到扶正固本,徹底治愈的目的; 又本發(fā)明藥源易得,藥材成本低廉,標(biāo)本兼治、見效快、無毒副作用,痊愈后不復(fù)發(fā)。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29] 下面結(jié)合實(shí)施例和實(shí)驗(yàn)例詳細(xì)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但保護(hù)范圍不限于此。
[0030] 實(shí)施例1治療牙疳的中藥外用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60g/ 份):瓦楞子9份;化橘紅7份;白莧10份;馬牙半支8份;蠶蛻9份;雞內(nèi)金10份;黃珠子 草11份;落霜紅9份;賽核7份;毛冬青葉11份;土瓜10份;蟹殼8份。
[0031] 上述治療牙疳的中藥外用劑的制備方法是: (1) 蟹殼洗凈,置于砂鍋內(nèi),中火加熱焙焦,取出稍涼,研成細(xì)粉,備用;雞內(nèi)金洗凈,置 于45°C溫水中浸泡1小時,然后置于酒精中浸泡5分鐘,取出晾干后,置于恒溫干燥箱中干 燥,研磨成細(xì)粉,備用;棗核置于無煙武火上煅燒至炭存性,放涼,研細(xì),備用; (2) 化橘紅搗碎,置于煉好的蜂蜜中(化橘紅:蜂蜜=5 :1),拌勻,文火炒至微黃色,放 涼,研細(xì),備用;將取瓦楞子置于無煙武火中,煅至紅透,趁熱倒入白醋中,攪拌片刻,棉紗布 過濾,晾干,研成細(xì)粉,備用;蠶蛻燒存性,放涼,研細(xì)備用; (3) 將白莧、馬牙半支、黃珠子草、毛冬青葉、落霜紅和土瓜一同置于中藥鍋中,加入6 倍原料量的清水于室溫下浸泡1. 6小時,然后武火加熱煮沸10分鐘,轉(zhuǎn)文火煎煮兩次,第一 次煎煮40分鐘,第二次煎煮25分鐘,合并兩次煎液,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75°C相對密度 為1. 15-1. 20的稠膏,冷去至室溫,加入質(zhì)量濃度為60%的乙醇,使得乙醇的含量為45%沿 順時針方向攪拌一次,靜置,過濾,減壓蒸餾至無醇味,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研細(xì),備用; (4) 將步驟(1)- (3)處理后的原料藥粉,混合,過80目篩,加入9%原料量的冰片,攪 拌均勻,即得。
[0032] 本發(fā)明所得中藥外用劑的使用方法是:首先將患處進(jìn)行消毒,然后取適量本品均 勾涂抹于患處,一天4-6次,5天一個療程。
[0033] 實(shí)施例2 治療牙疳的中藥外用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20g/ 份):瓦楞子13份;化橘紅12份;白莧15份;馬牙半支14份;蠶蛻13份;雞內(nèi)金14份;黃 珠子草15份;落霜紅16份;棗核14份;毛冬青葉17份;土瓜16份;蟹殼13份。
[0034] 治療牙疳的中藥外用劑的制備方法是: (1) 蟹殼洗凈,置于砂鍋內(nèi),中火加熱焙焦,取出稍涼,研成細(xì)粉,備用;雞內(nèi)金洗凈,置 于65°C溫水中浸泡2小時,然后置于酒精中浸泡15分鐘,取出晾干后,置于恒溫干燥箱中干 燥,研磨成細(xì)粉,備用;棗核置于無煙武火上煅燒至炭存性,放涼,研細(xì),備用; (2) 化橘紅搗碎,置于煉好的蜂蜜中(化橘紅:蜂蜜=5 :1),拌勻,文火炒至微黃色,放 涼,研細(xì),備用;將取瓦楞子置于無煙武火中,煅至紅透,趁熱倒入白醋中,攪拌片刻,棉紗布 過濾,晾干,研成細(xì)粉,備用;蠶蛻燒存性,放涼,研細(xì)備用; (3) 將白莧、馬牙半支、黃珠子草、毛冬青葉、落霜紅和土瓜一同置于中藥鍋中,加入12 倍原料量的清水于室溫下浸泡3. 0小時,然后武火加熱煮沸16分鐘,轉(zhuǎn)文火煎煮兩次,第一 次煎煮60分鐘,第二次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