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濕疹的外用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濕疹的外用中藥,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nèi)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復發(fā)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征,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jié),但常在冬季復發(fā)或加劇。目前,治療該類疾病,存在的缺點是療效慢,副作用大,對濕疹的治療也不徹底,容易復發(fā)。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濕疹的外用中藥。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
治療濕疹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威靈仙6-8、牛蒡子3-4、土三七2-4、蒼耳子3-5、苦參5-7、蟬蛻4-6、忍冬藤2-4、大風子1_3、熟地黃3_4、地錦草1.5_2、木賊草
0.5-1.5、豨簽草1.2-2.2、甘草4-7、車前草1_3、金銀花5_8、盤龍七2_4、蓬萊草1_2、榕樹葉2-4和水木草1-2。
[0005]治療濕疹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威靈仙7、牛蒡子3、土三七3、蒼耳子4、苦參6、蝴蚊5、忍冬藤3、大風子2、熟地黃3、地錦草1.6、木賊草1、豨簽草1.5、甘草5、車前草2、金銀花6、盤龍七3、蓬萊草1.5、榕樹葉3和水木草1.5。
[0006]盤龍七為虎耳草科植物秦嶺巖白菜的根莖;蓬萊草為馬鞭草科植物過江藤的全草;榕樹葉為桑科植物榕樹的葉片;水木草為提燈蘚科植物尖葉提燈蘚的全草。
[0007]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用醋調(diào)和成糊狀,涂敷于患處,每日1-2次,一般12-18天即可治愈。
[000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中藥專門用于治療濕疹,將多種藥物配合利用其相互間的協(xié)同或抵抗作用,提高療效,以適應復雜病情的治療要求,減輕炎癥反應及瘙癢癥狀,達到根除病癥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1:治療濕疹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威靈仙7、牛蒡子3、土三七3、蒼耳子4、苦參6、蟬蛻5、忍冬藤3、大風子2、熟地黃3、地錦草1.6、木賊草1、豨簽草1.5、甘草5、車前草2、金銀花6、盤龍七3、蓬萊草1.5、榕樹葉3和水木草1.5。
[0010]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用醋調(diào)和成糊狀,涂敷于患處,每日1-2次,一般12-18天即可治愈。
[0011]典型病例:
病例1:項某,女,43歲,小腿、手、足、肘窩等處出現(xiàn)紅斑、水皰、丘疹,常因劇烈瘙癢而經(jīng)常抓撓,使病情加重,服用西藥治療多次,一直不能根治,后涂敷本發(fā)明的外用中藥,每日一次,涂敷一周后,瘙癢明顯減輕,繼續(xù)涂敷一周后,病情痊愈,追訪至今未復發(fā)。
[0012]病例2:莫某,女,32歲,大小陰唇及附近皮膚紅腫、糜爛及慢性增厚,甚癢,涂敷本發(fā)明的外用中藥,每日兩次,涂敷兩周后,治愈,至今未復發(fā)。
[0013]病例3:洪某,男,50歲,患濕疹一年多,全身發(fā)皮疹,瘙癢劇烈,曾內(nèi)服、外敷多種西藥,病情好轉(zhuǎn),但是反復發(fā)作,在醫(yī)院皮膚科診斷為慢性濕疹,經(jīng)服用本發(fā)明的外用中藥,每日I次,涂敷一周后,濕疹面積明顯縮小,涂敷兩周后,治愈,至今未復發(fā)。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濕疹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威靈仙6-8、牛蒡子3-4、土三七2-4、蒼耳子3-5、苦參5-7、蟬蛻4_6、忍冬藤2_4、大風子1_3、熟地黃3_4、地錦草1.5-2、木賊草0.5-1.5、豨簽草1.2-2.2、甘草4_7、車前草1_3、金銀花5_8、盤龍七2_4、蓬萊草1-2、榕樹葉2-4和水木草1-2。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濕疹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威靈仙7、牛蒡子3、土三七3、蒼耳子4、苦參6、蟬蛻5、忍冬藤3、大風子2、熟地黃3、地錦草1.6、木賊草1、豨簽草1.5、甘草5、車前草2、金銀花6、盤龍七3、蓬萊草1.5、榕樹葉3和水木草1.5。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濕疹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威靈仙6-8、牛蒡子3-4、土三七2-4、蒼耳子3-5、苦參5-7、蟬蛻4-6、忍冬藤2-4、大風子1-3、熟地黃3-4、地錦草1.5-2、木賊草0.5-1.5、豨簽草1.2-2.2、甘草4-7、車前草1-3、金銀花5-8、盤龍七2-4、蓬萊草1-2、榕樹葉2-4和水木草1-2;本發(fā)明的中藥專門用于治療濕疹,將多種藥物配合利用其相互間的協(xié)同或抵抗作用,提高療效,以適應復雜病情的治療要求,減輕炎癥反應及瘙癢癥狀,達到根除病癥的效果。
【IPC分類】A61P17/00, A61K36/85, A61P17/04, A61K35/64
【公開號】CN10503105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353886
【發(fā)明人】董良清
【申請人】當涂縣科輝商貿(mào)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