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斤鹽附子,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18、 甘草:煉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拱出,潤透切片,曬干; 19、 生姜:煉去雜質(zhì),洗凈泥±,用時切片; 20、 大要:煉凈雜質(zhì),曬干; 21、 積實:煉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拱出,潤至內(nèi)無硬屯、,切片,驚干; 22、 雞內(nèi)金:煉去雜質(zhì),漂凈曬干; 23、 神曲:取教皮撒勻于熱鍋內(nèi),俟起煙,將神曲倒入,炒至黃色,取出,篩去教皮,放 涼; 24、 山植:取煉凈的山植,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內(nèi)部黃褐色為止,噴淋清水, 取出,曬干; 25、 麥芽:取麥芽置鍋內(nèi)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26、 谷芽: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涼; 27、 吳榮英:取原藥材,除去果柄、枝及雜質(zhì),篩去碎屑; 28、 木香:將原生藥放清水內(nèi)洗凈,拱出,悶潤12-24小時使軟,切片,曬干; 29、 下香:煉去雜質(zhì)、花梗,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柴胡、半夏、竹茹、白巧、巧等、白術(shù)、厚樸、陳皮、紫蘇、黨參、山藥、砂 仁、桂枝、旋復花、代髓石、香附、附子、甘草、生姜、大要、積實、雞內(nèi)金、神曲、山植、麥芽、谷 芽、吳榮英、木香、下香放入煎藥容器,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8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再 用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0010] 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6倍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將第二次 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0011]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攬拌均勻,分成4劑服用。
[0012] 組方中半夏有降逆止嘔,清瘡散結(jié)的功能為君藥;吳榮英理氣,燥濕,治嘔逆吞酸, 代髓石有涼血止血,治噫氣嘔逆的功能二者為臣藥,=味藥共同發(fā)揮降逆止嘔的作用,治療 神經(jīng)性嘔吐效力全面,且W清熱涼血,清瘡散結(jié)為主可治本;巧等益脾和胃,寧屯、安神為佐 藥;生姜有止嘔,解毒的功能,與下余諸藥是治標。
[0013] 本發(fā)明藥物具有降逆止嘔,清瘡散結(jié),益脾和胃,寧屯、安神的功能,用于治療神經(jīng) 性嘔吐,療程短、見效快、治愈后不復發(fā)、無毒副作用。
[0014]
【具體實施方式】: W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運些試驗例包括本發(fā)明藥 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療效觀察資料。
[0015][試驗例1]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 0-2.化克,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 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服用藥液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lOml/kg,給藥方 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兩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jié)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 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0016][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觀察 1、一般資料 收治神經(jīng)性嘔吐口診患者共45例。
[0017] 2、診斷標準 神經(jīng)性嘔吐一般在進食后嘔吐,無明顯惡屯、及其他不適,W后在類似情況下反復發(fā)作。 嘔吐患者否認自己有怕胖的屯、理和要求減輕體重的愿望,對自身的健康很關屯、,常常在嘔 吐后進食,甚至邊吐邊吃,嘔吐不影響下次進食的食欲?;颊咭蚩偟倪M食量不減少,故體重 無顯著減輕,體重常保持在正常體重的80%W上。無內(nèi)分泌素亂等現(xiàn)象。
[001引 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劑,每天早、晚各服1次,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 服用2個療程。
[0019] 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神經(jīng)性嘔吐癥狀消失,痊愈,體質(zhì)恢復正常; 好轉(zhuǎn):神經(jīng)性嘔吐癥狀明顯減輕好轉(zhuǎn),體質(zhì)逐步恢復; 無效:達不到好轉(zhuǎn)標準者。
[0020] 5、治療結(jié)果(見下表)
在上述治療中,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神經(jīng)性嘔吐患者45例,結(jié)果顯效42例,顯效率為 93. 33%,好轉(zhuǎn)2例,好轉(zhuǎn)率為4. 45%,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 78%。
【主權(quán)項】
1. 一種治療神經(jīng)性嘔吐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用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 柴胡15-20克、半夏5-12克、竹茹8-12克、白芍8-15克、茯苓8-15克、白術(shù)8-15克、 厚樸8-12克、陳皮8-12克、紫蘇15-20克、黨參15-25克、山藥10-20克、砂仁10-15克、桂 枝10-15克、旋復花10-15克、代赭石15-25克、香附5-10克、附子8-12克、甘草5-10克、 生姜8-10片、大棗8-10克、枳實5-10克、雞內(nèi)金8-12克、神曲10-15克、山楂10-15克、 麥芽5-15克、谷芽10-15克、吳茱萸3-5克、木香3-8克、丁香2-3克。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柴胡16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術(shù)10克、厚樸10克、陳 皮10克、紫蘇15克、黨參15克、山藥15克、砂仁12克、桂枝12克、旋復花10克、代赭石20 克、香附8克、附子10克、甘草6克、生姜8片、大棗10克、枳實8克、雞內(nèi)金10克、神曲 10克、山楂10克、麥芽10克、谷芽10克、吳茱萸3克、木香3克、丁香2克。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 柴胡:揀去雜質(zhì),除去殘莖,洗凈泥沙,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2) 半夏: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肩; (3) 竹茹:除去硬竹簽、雜質(zhì),抖掉灰肩,揉成小團或切段 (4) 白芍: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 切片,干燥; (5) 茯苓: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悶透后,切片,曬干; (6) 白術(shù):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泡后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7) 厚樸: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刮去粗皮,洗凈,切絲,晾干; (8) 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干燥, 篩去灰肩; (9) 紫蘇葉:揀去雜質(zhì),曬干; (10) 黨參:洗凈泥沙后潤透去蘆,切片或切段,曬干; (11) 山藥: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為止,撈出稍晾,切片曬干或烘干; (12) 砂仁:揀去雜質(zhì)及果殼,搗碎; (13) 桂枝:用水稍浸泡,撈出,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篩去肩; (14) 旋復花:揀凈雜質(zhì),除去梗葉,篩去泥土; (15) 代赭石:除去雜質(zhì),砸碎,過篩; (16) 香附:揀去雜質(zhì),碾成碎粒,簸去細毛及細末; (17) 附子:取鹽附子用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咸味漂盡,取出,與甘草、黑豆加水 同煮透心,至切開后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篩去碎肩,每100 斤鹽附子,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18) 甘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19) 生姜: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用時切片; (20) 大棗:揀凈雜質(zhì),曬干; (21) 枳實: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nèi)無硬心,切片,晾干; (22) 雞內(nèi)金:揀去雜質(zhì),漂凈曬干; (23) 神曲:取麩皮撒勻于熱鍋內(nèi),俟起煙,將神曲倒入,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 涼; (24) 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內(nèi)部黃褐色為止,噴淋清水, 取出,曬干; (25) 麥芽:取麥芽置鍋內(nèi)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26) 谷芽: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涼; (27) 吳朱英:取原藥材,除去果柄、枝及雜質(zhì),師去碎肩; (28) 木香:將原生藥放清水內(nèi)洗凈,撈出,悶潤12 - 24小時使軟,切片,曬干; (29) 丁香:揀去雜質(zhì)、花梗,篩去灰肩,用時搗碎; (二)制備 (1) 將所述重量的柴胡、半夏、竹茹、白芍、茯苓、白術(shù)、厚樸、陳皮、紫蘇、黨參、山藥、砂 仁、桂枝、旋復花、代赭石、香附、附子、甘草、生姜、大率、枳實、雞內(nèi)金、神曲、山楂、麥芽、谷 芽、吳茱萸、木香、丁香放入煎藥容器,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8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再 用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2) 將過濾的藥渣加水6倍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將第二次煎 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3) 將兩次煎煮液混合攪拌均勻,分成4劑服用。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神經(jīng)性嘔吐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主要是由柴胡、半夏、竹茹、白芍、茯苓、白術(shù)、厚樸、陳皮、紫蘇、黨參、山藥、砂仁、桂枝、旋復花、代赭石、香附等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降逆止嘔,清痞散結(jié),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能,用于治療神經(jīng)性嘔吐見效快,療效好,無副作用。
【IPC分類】A61P1/08, A61P25/00, A61K35/57, A61K33/26, A61K36/9068
【公開號】CN105343865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51001
【發(fā)明人】徐士杰
【申請人】徐士杰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