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中藥膠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中藥膠囊。
【背景技術(shù)】
[0002]闌尾周圍膿腫是急性闌尾炎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約占急性闌尾炎的4%-10%。闌尾周圍膿腫的臨床表現(xiàn):患者多有右下腹疼痛,或者轉(zhuǎn)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可有發(fā)熱,惡心,嘔吐等表現(xiàn)。亦可有輕微腹瀉等表現(xiàn)。少數(shù)病人可因大網(wǎng)膜壓迫腸管,造成不全腸梗阻癥狀。
[0003]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認(rèn)為,闌尾周圍膿腫的發(fā)病原因是由于急性闌尾炎癥擴(kuò)散,手術(shù)后出現(xiàn)的腸粘連,傷口感染形成的竇道經(jīng)久不愈,壞疽在穿孔前被大網(wǎng)膜和附近腸膜所包裹,穿孔后感染僅限于闌尾周圍而形成膿腫,祖國(guó)醫(yī)學(xué)認(rèn)為,是因飲食不節(jié),濕熱蘊(yùn)滯腸內(nèi),瘀血凝阻腸中,熱蘊(yùn)熾盛,熱盛腐肉而成膿,膿潰則破,溢于四周,故成膿腫。
[0004]目前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主要措施采用手術(shù)治療,但手術(shù)治療費(fèi)用高昂、恢復(fù)較慢,并且對(duì)身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很大。而現(xiàn)有的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藥物較少,目前主要是消炎藥和抗生素,消炎藥治標(biāo)不治本,抗生素又是國(guó)家限制使用的藥品。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治療技術(shù)上的不足,提供一種配方簡(jiǎn)單合理、純中藥組成、副作用小、治療效率高的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中藥膠囊。
[0006]本發(fā)明所選用中草藥的藥性及藥理分別為:
小紅藤:性溫,昧辛。接骨。
[0007]功能主治:治跌打損傷,骨折,風(fēng)濕。
[0008]鬼針草:味苦;性微寒。
[0009]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fēng)除濕;活血消腫。主咽喉;腫痛;泄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蛇早咬傷;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
[0010]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jīng)。
[0011]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癘,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0012]破布草:味淡;微苦;性涼。歸脾;心經(jīng)。
[0013]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拔毒止捧。主赤;白病;瘡按;附骨痕;濕疫。
[0014]半枝蓮:辛、苦,寒。歸肺、肝、腎經(jīng)。
[0015]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撲傷痛,水腫,黃疸。
[0016]皂角刺:辛,溫。歸肝、胃經(jīng)。
[0017]功能主治: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用于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fēng)。
[0018]槐花:味苦,性微寒。歸肝、大腸經(jīng)。
[0019]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能。生槐花苦寒之性較強(qiáng),長(zhǎng)于清肝瀉火,清熱涼血。多用于血熱妄行,肝熱目赤,頭痛眩暈,瘡毒腫痛。
[0020]五靈脂:苦甘,溫。入肝、脾經(jīng)。
[0021]功能主治: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dú)庵T痛,婦女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傷。炒用止血。治婦女血崩,經(jīng)水過多,赤帶不絕。
[0022]散血蓮:微辛;寒;微苦;涼。歸肝經(jīng)。
[0023]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散血止痛;清熱解毒。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瘀血腹痛;閉經(jīng);跌打損傷;目赤腫痛;乳癰;各種腫毒初起
大腹皮:辛,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jīng)。
[0024]功能主治: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0025]麥芽:甘,平。歸脾、胃經(jīng)。
[0026]功能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婦女?dāng)嗳椤?br>[0027]三顆針:苦;性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濕熱痢利;腹灣;黃疸;濕疹;瘡瘍;口瘡;目赤;咽痛。
[0028]寒水石:辛咸,寒。入心、胃、腎經(jīng)。
[0029]功能主治:清熱降火,利竅,消腫。治時(shí)行熱病,積熱煩渴,吐灣,水腫,尿閉,齒衄,丹毒,燙傷。
[0030]石菖蒲:辛、苦,溫。歸心、胃經(jīng)。
[0031 ]功能主治: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0032]代赭石:苦,寒。歸肝、心經(jīng)。
[0033]功能主治:平肝潛陽,降逆,止血。用于眩暈耳鳴,嘔吐,噫氣,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0034]仙鶴草:苦、濕,平。歸心、肝經(jīng)。
[0035]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脫力勞傷,癰腫瘡毒,陰癢帶下。
[0036]梅花草:苦;涼。歸肺;肝;膽經(jīng)。
[0037]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咳化痰。主黃疸型肝炎;細(xì)菌性痢疾;咽喉腫痛;脈管炎;瘡癰腫毒;咳嗽多痰。
[0038]望江南:苦;寒。歸肺;肝;胃經(jīng)。
[0039]功能主治:肅肺,清肝,利尿,通便,解毒消腫。主咳嗽氣喘,頭痛目赤,小便血淋,大便秘結(jié),癰腫瘡毒,蛇蟲咬傷。
[0040]趕風(fēng)柴:澀微辛苦;平。歸心經(jīng)。
[0041 ]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解毒消腫。主衄血;咳血;B土血;便血;跌打瘀腫;外傷出血;水火燙傷;瘡毒潰爛
倒生蓮:辛;苦;平;涼。歸肺;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除濕;化瘀止血。主吐血;咳嗽痰多;風(fēng)濕痹痛;腸炎痢疾;尿路感染;乳腺炎;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燒燙傷。
[0042]花蕊石:酸、濕,平。歸肝經(jīng)。
[0043]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傷出血,跌撲傷痛。
[0044]巖青蘭:味辛;苦;性涼。
[0045]功能主治:疏風(fēng)清熱;涼肝止血。主風(fēng)熱感冒;頭痛;咽喉腫痛;咳嗽;黃疸;痢疾;吐血;衄血。
[0046]慕荷:性平,味酸澀,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止血生肌。治濕熱下痢,久瀉,白濁,帶下,崩漏,吐血,衄血,大便出血,瘡毒,金瘡。
[0047]螺庵草:辛;涼;微苦。歸肺;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肺熱咳嗽;肺痛;略血;吐血;IlE血;尿血;便血;崩漏;咽喉腫痛;腮腺炎;痢疾;瘰疬;癰瘡腫毒;皮膚濕癢;風(fēng)火牙痛;風(fēng)濕骨痛。
[0048]白茅根:甘,寒。歸肺、胃、膀胱經(jīng)。
[0049]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
[0050]隔山香:辛、苦,微溫。
[0051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活血散瘀,利濕解毒。用于胃痛,腹痛,心絞痛,頭痛,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疝痛,支氣管炎,肝硬化腹水,閉經(jīng),阿米巴痢疾,腮腺炎,毒蛇咬傷。
[0052]櫓苦子:味辛;淡;性涼。歸腎;脾;肝;胃經(jīng)。
[0053]功能主治:補(bǔ)脾益血;行氣止痛;化痰利濕;明目。主痢疾;胃痛;咳嗽;疝氣;睪丸炎;痔瘡小便不利;目生翳障。
[0054]山海螺:甘、辛平。歸肺、肝、脾、大腸經(jīng)。
[0055]功能主治:敗毒抗癌、補(bǔ)氣養(yǎng)血、消腫排膿。治肺癰,乳癰,腸癰,腫毒。
[0056]白花映山紅:辛;甘;性溫。
[0057]功能主治:和血;散瘀;止咳。主吐血;便血;痢疾;崩漏;咳嗽;跌打損傷。
[0058]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中藥膠囊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小紅藤3-10份、鬼針草3-10份、公英10-20份、破布草2-8份、
半枝蓮10-20份、皂角刺10-20份、槐花3-10份、五靈脂3-10份、
散血蓮1-6份、大腹皮3-10份、麥芽2-8份、三顆針10-20份、
寒水石2-8份、石菖蒲10-20份、代赭石3-10份、仙鶴草10-20份、
梅花草1-6份、望江南1-6份、趕風(fēng)柴2-8份、倒生蓮1-6份、
花蕊石1-6份、巖青蘭2_8份、暴荷2_8份、螺庵草1-6份、
白茅根10-20份、隔山香10-20份、櫓罟子1-6份、山海螺3-10份、
白花映山紅2-8份。
[0059]制備方法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將小紅藤、鬼針草、公英、破布草、半枝蓮、皂角刺、槐花、五靈脂、散血蓮、大腹皮、麥芽、三顆針、寒水石、代赭石、花蕊石浸入800-1200份水中40-60分鐘,煎煮1-2小時(shí),過濾后藥渣加入300-500份水煎煮15分鐘,濾液棄渣,將兩次濾液合并煎熬,濃縮至稠霄后烘干粉碎至300-400目細(xì)粉;
(2)、按配方比例將石菖蒲、仙鶴草、梅花草、望江南、趕風(fēng)柴、倒生蓮、巖青蘭、慕荷、螺厴草、白茅根、隔山香、櫓罟子、山海螺、白花映山紅篩選,放入高壓鍋于150-180°C內(nèi)蒸20-40分鐘,冷卻至室溫,攤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蓋置于陽光下曬干,粉碎成300-400目的細(xì)粉備用;
(3 )、將制備方法(I)、( 2 )得到的原料藥細(xì)粉混合均勻,密封72小時(shí)后分裝膠囊。
[0060]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中藥膠囊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小紅藤4-8份、鬼針草4-8份、公英12-18份、破布草3_6份、
半枝蓮12-18份、阜角刺12-18份、槐花4-8份、五靈脂4-8份、
散血蓮2-5份、大腹皮4-8份、麥芽3-6份、三顆針12-18份、
寒水石3-6份、石菖蒲12-18份、代赭石4-8份、仙鶴草12-18份、
梅花草2-5份、望江南2-5份、趕風(fēng)柴3-6份、倒生蓮2-5份、
花蕊石2_5份、巖青蘭3_6份、暴荷3_6份、螺庵草2_5份、
白茅根12-18份、隔山香12-18份、櫓罟子2-5份、山海螺4-8份、
白花映山紅3-6份。
[0061]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中藥膠囊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小紅藤6份、鬼針草6份、公英15份、破布草4份、
半枝蓮15份、阜角刺15份、槐花6份、五靈脂6份、
散血蓮3份、大腹皮6份、麥芽4份、三顆針15份、
寒水石4份、石菖蒲15份、代赭石6份、仙鶴草15份、
梅花草3份、望江南3份、趕風(fēng)柴4份、倒生蓮3份、
花蕊石3份、巖青蘭4份、慕荷4份、螺厴草3份、
白茅根15份、隔山香15份、櫓罟子3份、山海螺6份、
白花映山紅4份。
[0062]本發(fā)明藥物是使用中國(guó)傳統(tǒng)的中草藥為原料,經(jīng)過科學(xué)組方,并通過臨床試驗(yàn)的反復(fù)驗(yàn)證配制而成的,符合傳統(tǒng)中醫(yī)學(xué)的理論。本中藥膠囊具有藥力強(qiáng)大,切中病機(jī),充分體現(xiàn)了清熱解毒,排膿消腫,軟堅(jiān)通便的治療原則;同時(shí)兼有活血散瘀、健脾燥濕、瀉熱通腸的作用,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xiàn)毒副作用。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63]實(shí)施例1
小紅藤3g、鬼針草3g、公英1g、破布草2g、
半枝蓮10g、皂角刺10g、槐花3g、五靈脂3g、
散血蓮Ig、大腹皮3g、麥芽2g、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