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月經(jīng)過少的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月經(jīng)過少的中藥湯劑,屬于中藥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 月經(jīng)周期基本正常,經(jīng)量明顯減少,甚至點滴即凈;或經(jīng)期縮短不足兩天,經(jīng)量亦 少者,均稱為"月經(jīng)過少"。月經(jīng)過少常與月經(jīng)后期并見,常伴體重增加。月經(jīng)過少發(fā)生于青 春期和育齡期者可發(fā)展為閉經(jīng),發(fā)生于更年期者則往往進入絕經(jīng)。西藥治療主要是補充雌 激素,或雌、孕激素周期療法,但治標不治本,停藥后癥狀仍反復出現(xiàn),且長期服用副作用明 顯。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月經(jīng)過少的中藥湯劑。
[0004]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是:
[0005] -種治療月經(jīng)過少的中藥湯劑,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大腹皮 5-15、木通10-20、鬼箭羽5-15、赤小豆5-10、天南星6-13、竹茹9-19、虎杖7-14、梔子4-17、三 七6-13、桑寄生6-17、肉桂7-15、附片9-20、牛膝7-14、篇蓄6-11、瓦花5-10、紫荊皮10-20、牽 牛子10-20、紫花地丁 5-20、尋骨風10-20、生大黃5-20、大青葉3-12、狗脊5-15、萊菔子5-12、 制乳香5-10、荊芥10-15、莪術(shù)4-10、蒲公英6-11、白術(shù)6-10、川楝子3-18、黃柏8-11、小薊7-18、杜仲2-15、吳茱萸7-10、款冬7-11、厚樸2-17、金鈴子2-14、半夏5-16、龍葵5-14、石見穿 5-16〇
[0006] 優(yōu)選的,各中藥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大腹皮10、木通15、鬼箭羽10、赤小豆7、天南 星10、竹茹12、虎杖8、梔子5、三七9、桑寄生8、肉桂9、附片15、牛膝12、篇蓄10、瓦花7、紫荊皮 15、牽牛子15、紫花地丁 10、尋骨風15、生大黃10、大青葉5、狗脊6、萊菔子7、制乳香8、荊芥 13、莪術(shù)5、蒲公英7、白術(shù)7、川楝子3、黃柏10、小薊10、杜仲5、吳茱萸8、款冬10、厚樸5、金鈴 子10、半夏7、龍葵10、石見穿15。
[0007] 上述中藥湯劑的制備方法如下:
[0008] 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以上諸藥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1.5小時, 過濾得煎煮液一與殘渣;殘渣再加8倍量水,加熱煎煮1小時,過濾得煎煮液二;合并煎煮液 一與煎煮液二,即得湯劑。
[0009] 本發(fā)明的藥理及效果如下:
[0010] 本發(fā)明選取大腹皮、木通、鬼箭羽、赤小豆、天南星、竹茹、虎杖、梔子、三七、桑寄 生、肉桂、附片、牛膝、篇蓄、瓦花、紫荊皮、牽牛子、紫花地丁、尋骨風、生大黃、大青葉、狗脊、 萊菔子、制乳香、荊芥、莪術(shù)、蒲公英、白術(shù)、川楝子、黃柏、小薊、杜仲、吳茱萸、款冬、厚樸、金 鈴子、半夏、龍葵、石見穿共39味中藥原料。
[0011]其中: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水。
[0012] 木通,瀉火行水,通利血脈。
[0013] 鬼箭羽,有破血、止痛、通經(jīng)、瀉下、殺蟲等功效。
[0014] 赤小豆,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0015] 天南星,燥濕化痰。
[0016] 竹茹,清熱瀉火。
[0017]虎杖,活血散瘀,清熱利濕,解毒,止咳。
[0018]梔子,清熱瀉火。竹茹,梔子與虎杖,共同加強制馬錢子瀉火,攻毒通絡(luò)之力。
[0019] 三七,止血;散血;定痛。
[0020]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牛膝、桑寄生與龍骨并用,增強滋補肝腎 的功效。
[0021 ]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jīng)。
[0022]附片,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
[0023]牛膝,性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經(jīng),補肝腎,強筋骨。
[0024] 篇蓄,利尿通淋,殺蟲,止癢。
[0025] 瓦花,清熱解毒,止血。
[0026]紫荊皮,活血通經(jīng),消腫解毒。
[0027] 牽牛子,瀉水,下氣,殺蟲。
[0028]紫花地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清熱利濕的作用。
[0029] 尋骨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luò);止痛。
[0030]生大黃,攻積導滯、瀉下通便。
[0031] 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0032] 狗脊,除風濕;健腰腳;利關(guān)節(jié)。
[0033]萊菔子,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0034] 制乳香,活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消腫生肌。
[0035]荊芥,解表散風,透疹。
[0036]莪術(shù),破血行氣止痛,破血祛瘀。
[0037]蒲公英,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
[0038] 白術(shù),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0039] 川楝子,疏泄肝熱,行氣止痛,有除濕熱、清肝火、止痛、殺蟲的功能。
[0040] 黃柏,味苦,性寒。清熱解毒,瀉火燥濕。
[0041 ] 小薊,涼血止血,活血解毒。
[0042] 杜仲,具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等諸多功效。
[0043] 吳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
[0044] 款冬,潤肺下氣,化痰止嗽。
[0045] 厚樸,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
[0046] 金鈴子,舒肝行氣止痛,驅(qū)蟲。
[0047]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
[0048]龍葵,清熱解毒,利尿。
[0049] 石見穿,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散結(jié)消腫。
[0050] 全方配伍,共奏益腎填精、攻積導滯、疏肝理氣、活血通經(jīng)之功效,對月經(jīng)過少患者 治療效果顯著,而且無毒副作用。
[0051 ]臨床資料
[0052] 1. 一般資料:
[0053] 全部20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100例,治療組100例;兩組資料比較無顯著性 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0054] 2.治療方法:
[0055] ⑴對照組:采用人工周期療法,月經(jīng)第5日起,口服倍美力1.25mg,每日1次,連服 25日,服藥最后5日,加用黃體酮針劑,20mg,每日1次肌注,同時停藥。
[0056] (2)治療組:口服本發(fā)明制得的中藥湯劑,早晚各一次。一個月經(jīng)周期為1療程。連 續(xù)使用2-3個療程。
[0057] 3.療效判定標準:
[0058] (1)治愈:經(jīng)量恢復正常,維持3個月以上;
[0059] (2)好轉(zhuǎn):經(jīng)量明顯增多或經(jīng)量恢復正常,但不能維持3個月以上;
[0060] (3)無效:月經(jīng)周期、經(jīng)量無變化。
[0061] 4.結(jié)果
[0062] 表 1
[0064] 從表1中可以看出,本發(fā)明中藥湯劑治療月經(jīng)過少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總有 效率為69%,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而且治療組的治愈率較對照組也有明顯提高,兩組比 較差異有顯著性(P〈〇. 05)。
【具體實施方式】
[0065] 實施例1
[0066]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各中藥原料:
[0067]大腹皮10、木通15、鬼箭羽10、赤小豆7、天南星10、竹茹12、虎杖8、梔子5、三七9、桑 寄生8、肉桂9、附片15、牛膝12、篇蓄10、瓦花7、紫荊皮15、牽牛子15、紫花地丁10、尋骨風15、 生大黃10、大青葉5、狗脊6、萊菔子7、制乳香8、荊芥13、莪術(shù)5、蒲公英7、白術(shù)7、川楝子3、黃 柏10、小薊10、杜仲5、吳茱萸8、款冬10、厚樸5、金鈴子10、半夏7、龍葵10、石見穿15。
[0068] 制備方法如下:
[0069]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以上諸藥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1.5小時, 過濾得煎煮液一與殘渣;殘渣再加8倍量水,加熱煎煮1小時,過濾得煎煮液二;合并煎煮液 一與煎煮液二,即得湯劑。
[0070] 實施例2
[0071]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各中藥原料:
[0072]大腹皮5、木通20、鬼箭羽5、赤小豆10、天南星6、竹茹19、虎杖7、梔子4、三七13、桑 寄生6、肉桂7、附片20、牛膝7、篇蓄6、瓦花10、紫荊皮10、牽牛子20、紫花地丁5、尋骨風20、生 大黃5、大青葉3、狗脊15、萊菔子12、制乳香5、荊芥15、莪術(shù)4、蒲公英11、白術(shù)6、川楝子18、黃 柏8、小薊7、杜仲15、吳茱萸10、款冬7、厚樸2、金鈴子14、半夏5、龍葵14、石見穿5。
[0073] 制備方法如下:
[0074]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以上諸藥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1.5小時, 過濾得煎煮液一與殘渣;殘渣再加8倍量水,加熱煎煮1小時,過濾得煎煮液二;合并煎煮液 一與煎煮液二,即得湯劑。
[0075] 實施例3
[0076]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各中藥原料:
[0077]大腹皮15、木通10、鬼箭羽15、赤小豆5、天南星13、竹茹9、虎杖14、梔子17、三七6、 桑寄生17、肉桂15、附片9、牛膝14、篇蓄11、瓦花5、紫荊皮20、牽牛子10、紫花地丁 20、尋骨風 10、生大黃20、大青葉12、狗脊5、萊菔子5、制乳香10、荊芥10、莪術(shù)10、蒲公英6、白術(shù)10、川楝 子3、黃柏11、小薊18、杜仲2、吳茱萸7、款冬11、厚樸17、金鈴子2、半夏16、龍葵5、石見穿16。 [0078] 制備方法如下:
[0079]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以上諸藥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1.5小時, 過濾得煎煮液一與殘渣;殘渣再加8倍量水,加熱煎煮1小時,過濾得煎煮液二;合并煎煮液 一與煎煮液二,即得湯劑。
【主權(quán)項】
1. 一種治療月經(jīng)過少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制 成:大腹皮5-15、木通10-20、鬼箭羽5-15、赤小豆5-10、天南星6-13、竹茹9-19、虎杖7-14、梔 子4-17、三七6-13、桑寄生6-17、肉桂7-15、附片9-20、牛膝7-14、篇蓄6-11、瓦花5-10、紫荊 皮10-20、牽牛子10-20、紫花地丁 5-20、尋骨風10-20、生大黃5-20、大青葉3-12、狗脊5-15、 萊菔子5-12、制乳香5-10、荊芥10-15、莪術(shù)4-10、蒲公英6-11、白術(shù)6-10、川楝子3-18、黃柏 8-11、小薊7-18、杜仲2-15、吳茱萸7-10、款冬7-11、厚樸2-17、金鈴子2-14、半夏5-16、龍葵 5-14、石見穿5-16。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月經(jīng)過少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各中藥原料的重 量份配比為:大腹皮10、木通15、鬼箭羽10、赤小豆7、天南星10、竹茹12、虎杖8、梔子5、三七 9、桑寄生8、肉桂9、附片15、牛膝12、篇蓄10、瓦花7、紫荊皮15、牽牛子15、紫花地丁10、尋骨 風15、生大黃10、大青葉5、狗脊6、萊菔子7、制乳香8、荊芥13、莪術(shù)5、蒲公英7、白術(shù)7、川楝子 3、黃柏10、小薊10、杜仲5、吳茱萸8、款冬10、厚樸5、金鈴子10、半夏7、龍葵10、石見穿15。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月經(jīng)過少的中藥湯劑,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大腹皮10、木通15、鬼箭羽10、赤小豆7、天南星10、竹茹12、虎杖8、梔子5、三七9、桑寄生8、肉桂9、附片15、牛膝12、萹蓄10、瓦花7、紫荊皮15、牽牛子15、紫花地丁10、尋骨風15、生大黃10、大青葉5、狗脊6、萊菔子7、制乳香8、荊芥13、莪術(shù)5、蒲公英7、白術(shù)7、川楝子3、黃柏10、小薊10、杜仲5、吳茱萸8、款冬10、厚樸5、金鈴子10、半夏7、龍葵10、石見穿15。本發(fā)明各中藥原料經(jīng)辨證配伍,共奏益腎填精、攻積導滯、疏肝理氣、活血通經(jīng)之功效,對月經(jīng)過少患者治療效果顯著,而且無毒副作用。
【IPC分類】A61P15/00, A61K36/9066
【公開號】CN105535838
【申請?zhí)枴緾N201610020333
【發(fā)明人】姜曉靜, 薛夢洋, 岳曉燕
【申請人】姜曉靜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