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靜脈顯影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用品,特別涉及一種皮下靜脈顯影儀。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在現(xiàn)代醫(yī)療過程中,皮下靜脈穿刺是臨床上經(jīng)常使用的醫(yī)療操作之一。在傳統(tǒng)的皮下靜脈穿刺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通過裸眼直接對穿刺部位的皮下靜脈血管進行定位,但由于穿刺對象肥胖、膚色等原因,常使得對穿刺部位的皮下靜脈血管定位變得困難。
[0003]為解決以上問題,皮下靜脈顯影儀通過提高穿刺部位皮下靜脈血管與其周圍組織的對比度,從而輔助操作人員對穿刺部位的皮下靜脈血管進行定位,提高了皮下靜脈血管定位的準確性和皮下靜脈穿刺的成功率。
[0004]傳統(tǒng)的皮下靜脈顯影儀通常由紅光光源與光源驅動控制電路組成。這種皮下靜脈顯影儀的組成結構較為簡單,但其工作成像時需要與穿刺部位接觸,且成像對比度相對較低。
[0005]因而現(xiàn)有技術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發(fā)明內容】
[0006]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皮下靜脈顯影儀,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在工作成像時需要與穿刺部位接觸的問題。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皮下靜脈顯影儀,其包括:顯示屏、近紅外光源鏡頭、近紅外光源、處理器、投影成像元件、第一分光鏡、可見光光源、投影鏡頭、近紅外成像元件、近紅外成像鏡頭和第二分光鏡;
所述處理器控制近紅外光源發(fā)射近紅外光線經(jīng)近紅外光源鏡頭照射至成像部位上,成像部位反射的近紅外光光線經(jīng)第二分光鏡反射依次進入近紅外成像鏡頭和近紅外成像元件中,近紅外成像元件采集成像部位反射的近紅外光圖像,并傳輸給處理器,所述處理器根據(jù)近紅外光圖像獲取成像部位的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并控制顯示屏顯示,同時控制可見光光源的發(fā)光亮度,并將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輸出給投影成像元件在投影成像元件成像,由第一分光鏡透射所述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通過投影鏡頭投影所述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并經(jīng)第二分光鏡透射至成像部位的表面上。
[0008]所述的皮下靜脈顯影儀中,在第二分光鏡和近紅外成像鏡頭之間設置有近紅外濾光片。
[0009]所述的皮下靜脈顯影儀中,所述處理器用于對近紅外成像元件采集的紅外光圖像進行圖像裁剪與位置偏移調節(jié)、圖像縮放、圖像對比度增強及對圖像進行降噪處理。
[0010]所述的皮下靜脈顯影儀中,所述第一分光鏡與投影成像元件呈第一夾角。
[0011 ]所述的皮下靜脈顯影儀中,所述第一夾角為30° -60°。
[0012]所述的皮下靜脈顯影儀中,第二分光鏡與投影鏡頭呈第二夾角。
[0013]所述的皮下靜脈顯影儀中,所述第二夾角為30°-60°。
[0014]所述的皮下靜脈顯影儀中,所述可見光光源采用中心波長為520nm的綠光發(fā)光二極管。
[0015]一種皮下靜脈顯影儀采集皮下靜脈圖像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A、處理器控制近紅外光源發(fā)射近紅外光線經(jīng)近紅外光源鏡頭照射至成像部位上;
B、成像部位反射的近紅外光光線經(jīng)第二分光鏡反射依次進入近紅外成像鏡頭和近紅外成像元件中;
C、由近紅外成像元件采集成像部位反射的近紅外光圖像,并傳輸給處理器;
D、所述處理器對近紅外光圖像進行處理,得到成像部位的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然后分別執(zhí)行步驟El和E2;
E1、處理器輸出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給顯示屏顯示;
E2、處理器控制可見光光源的發(fā)光亮度,并將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輸出給投影成像元件在投影成像元件成像,由第一分光鏡透射所述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通過投影鏡頭投影所述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并經(jīng)第二分光鏡透射至成像部位的表面上。
[0016]所述的皮下靜脈顯影儀采集皮下靜脈圖像的方法中,所述步驟D包括:
D1、對近紅外成像元件采集的紅外光圖像進行圖像裁剪與位置偏移調節(jié)處理;
D2、對圖像縮放處理;
D3、圖像對比度增強得到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
D4、對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進行降噪處理得到結果圖像。
[0017]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的皮下靜脈顯影儀,包括:顯示屏、近紅外光源鏡頭、近紅外光源、處理器、投影成像元件、第一分光鏡、可見光光源、投影鏡頭、近紅外成像元件、近紅外成像鏡頭和第二分光鏡;由所述處理器控制近紅外光源發(fā)射近紅外光線經(jīng)近紅外光源鏡頭照射至成像部位上,成像部位反射的近紅外光光線經(jīng)第二分光鏡反射依次進入近紅外成像鏡頭和近紅外成像元件中,近紅外成像元件采集成像部位反射的近紅外光圖像,并傳輸給處理器,所述處理器根據(jù)近紅外光圖像獲取成像部位的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并控制顯示屏顯示,同時控制可見光光源的發(fā)光亮度,并將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輸出給投影成像元件在投影成像元件成像,由第一分光鏡透射所述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通過投影鏡頭投影所述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并經(jīng)第二分光鏡透射至成像部位的表面上,在成像時,通過采集成像部位圖像并投影無需與成像部位接觸,而且成像對比度相對較高,從而解決了傳統(tǒng)的皮下靜脈顯影儀需要接觸成像部位及成像對比度較低等問題。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皮下靜脈顯影儀結構原理圖。
[0019]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皮下靜脈顯影儀采集皮下靜脈圖像的方法的流程圖。
[0020]圖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皮下靜脈顯影儀采集皮下靜脈圖像的方法中步驟S41的方法流程圖。
[0021]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皮下靜脈顯影儀采集皮下靜脈圖像的方法中圖像裁剪與位置偏移調節(jié)處理的方法流程圖。
[0022]圖5為本發(fā)明提供的皮下靜脈顯影儀采集皮下靜脈圖像的方法中圖像裁剪與位置偏移調節(jié)處理過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皮下靜脈顯影儀,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24]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的皮下靜脈顯影儀包括顯示屏1、近紅外光源鏡頭2、近紅外光源3、處理器4、投影成像元件5、第一分光鏡6、可見光光源7、投影鏡頭8、第二分光鏡9、近紅外成像元件1和近紅外成像鏡頭11。
[0025]其中,所述顯示屏I用于顯示成像部位20的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近紅外光源3用于產生成像所需的近紅外光光線,由處理器4控制其亮滅狀態(tài)和發(fā)光亮度;所述近紅外光源鏡頭2位于近紅外光源3的光出射側,用于對近紅外光源3輸出的光線分布進行調整,使近紅外光源3輸出的光線均勻覆蓋至成像部位20的成像區(qū)域。
[0026]所述投影成像元件5用于對成像部位20的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進行投影成像,使成像部位20的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投影顯示;投影成像元件5位于所述第一分光鏡6的光反射通路上,接收第一分光鏡6的反射的圖像;所述可見光光源7用于產生投影成像所需要的可見光光線,并由處理器4控制其亮滅狀態(tài)和發(fā)光亮度。
[0027]所述投影鏡頭8用于對成像后的投影圖像進行焦距調整及位置微調,使得成像部位20的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清晰、原位等大地投影至成像部位20的表面;所述投影鏡頭8位于所述第一分光鏡6的光透射通路上,接收第一分光鏡6的透射的圖像;該投影鏡頭8還位于所述第二分光鏡9的光透射通路上,發(fā)出第二分光鏡9的透射的圖像。
[0028]第一分光鏡6用于將可見光光源7產生的可見光光線反射至投影成像元件5中并進行投影圖像成像,同時允許成像后的投影圖像通過投影鏡頭8。
[0029]近紅外成像元件10用于采集成像部位20的近紅外光圖像,并將采集到的近紅外光圖像數(shù)據(jù)發(fā)送到處理器4進行處理;近紅外成像元件10位于第二分光鏡9的光反射通路上,接收第二分光鏡9的反射的圖像。
[0030]近紅外成像鏡頭11用于對成像部位的近紅外光反射光線進行調整,使成像部位的近紅外光圖像清晰、準確、位置匹配地呈現(xiàn)在近紅外成像元件10中,便于近紅外成像元件10進行圖像采集。所述近紅外成像鏡頭11也位于第二分光鏡9的光反射通路上,接收第二分光鏡9的反射的圖像。
[0031]第二分光鏡9用于將成像部位的近紅外光圖像反射至近紅外成像鏡頭11和近紅外成像元件10上進行圖像采集,并允許投影鏡頭8出射的成像部位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通過,使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投影至成像部位表面。
[0032]處理器4用于控制顯示屏1、近紅外光源3、投影成像元件5、可見光光源7、近紅外成像元件10的工作狀態(tài),以及接收近紅外成像元件10采集的近紅外光圖像,并對該近紅外光圖像進行處理,得到成像部位的皮下靜脈血管對比增強圖像,即結果圖像。具體地,所述處理器用于對近紅外成像元件采集的紅外光圖像進行圖像裁剪與位置偏移調節(jié)、圖像縮放、圖像對比度增強及對圖像進行降噪處理。
[0033]所述顯示屏1、近紅外光源3、投影成像元件5、可見光光源7和近紅外成像元件10與處理器4電連接;所述投影成像元件5和可見光光源7位于第一分光鏡6的入光側,投影鏡頭8位于第一分光鏡6的透光側及第二分光鏡9的入光側;所述第一分光鏡6與投影成像元件5呈第一夾角;所述近紅外成像鏡頭11和近紅外成像元件10位于第二分光鏡9的光反射側,所述第二分光鏡9與投影鏡頭8呈第二夾角、與近紅外成像鏡頭11、近紅外成像元件10呈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