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由以下原料藥組成:茵陳15?22份、附子8?12份、干姜8?12份、白術(shù)10?15份、山藥12?18份、厚樸12?18份、郁金10?15份、龍膽草10?15份、澤瀉12?18份、垂盆草12?18份、茯苓12?18份、田基黃15?22份、甘草5?9份。本發(fā)明還提供該中藥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是按照“溫化寒濕,健脾和胃”的治療原則,提供的該中藥不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復(fù)發(fā),而且無任何副作用,對身體健康還有良好的調(diào)理作用。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yōu)橹鞯囊环N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欲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qū)痛、乏力為主要表現(xiàn)。部分病人可有黃疸發(fā)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發(fā)展成肝硬化,少數(shù)可發(fā)展為肝癌。對病毒性肝炎要盡早診斷、隔離、報告、治療及處理,以防止流行。
[0003]本病病位在肝,與肝、膽、脾。胃、腎等臟腑有關(guān)。外因為感受疫毒濕熱之邪,內(nèi)因為正氣虛弱。急性肝炎以實證為主,主要是感受濕熱邪毒,郁結(jié)脾胃,熏蒸肝膽,阻滯氣機(jī)所致。慢性肝炎多虛實夾雜,主要是外邪留戀,肝脾不和,肝腎虧虛,脈絡(luò)瘀阻所致。瘀膽型也是虛實夾雜,主要是濕熱留戀,熏蒸肝膽,脾虛血瘀所致。重癥肝炎病候危重,主要是疫毒熾盛,化火化燥,內(nèi)陷營血,邪熱內(nèi)閉,元?dú)庥撍隆?br>[0004]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組以肝臟害為主的傳染病,根據(jù)病原學(xué)診斷,肝炎病毒至少有5種,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別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另外一種稱為庚型病毒性肝炎,較少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過糞-口、血液或體液傳播;臨床上以疲乏、食欲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xiàn),部分病例出現(xiàn)黃疸,無癥狀感染常見,目前,對于肝病治療,均有一些治療性中藥,但是,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中藥在治療的特異性和藥物的多樣性方面還遠(yuǎn)遠(yuǎn)不能滿足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需求,并且現(xiàn)在用中藥在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方法中,大多數(shù)沒有很好的區(qū)分出不同類型臨床表現(xiàn)的不同,所用的藥品也不同,沒有很好的運(yùn)用中醫(yī)在辨證論治中的對癥治療好處。
[0005]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癥狀:身目倶黃,黃色晦暗,脘腹脹滿,食欲減退,神疲畏寒,口淡不渴,四肢乏力,大便稀溏,小便黃赤,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細(xì)而遲。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按照“溫化寒濕,健脾和胃”治療原則,提供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采用該中藥不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復(fù)發(fā),而且無任何副作用,對身體健康還有良好的調(diào)理作用。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由以下原料藥組成:茵陳15-22份、附子8-12份、干姜8-12份、白術(shù)10-15份、山藥12-18份、厚樸12-18份、郁金10-15份、龍膽草10-15份、澤瀉12-18份、垂盆草12-18份、茯苓12-18份、田基黃15-22份、甘草5-9份。
[0008]優(yōu)選的,所述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由以下原料藥組成:茵陳18份、附子9份、干姜9份、白術(shù)12份、山藥15份、厚樸15份、郁金12份、龍膽草12份、澤瀉15份、垂盆草15份、茯苓16份、田基黃18份、甘草6份。
[0009]所述的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為,取各原料藥,混合,加5?8倍量水,浸泡45?60分鐘,然后常規(guī)煎煮2?3小時,過濾得濾液,向濾渣中加5?8倍量水,常規(guī)煎煮2?3小時,過濾得濾液,合并兩次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50的濃縮液,加入與濃縮液2倍體積量的乙醇,混勻后,回收乙醇至無乙醇味,噴霧干燥,制成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口服制劑,或:加入常規(guī)的藥用輔料制成顆粒劑或片劑或沖劑。
[0010]本發(fā)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茵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等藥理學(xué)研究有利膽,保護(hù)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擴(kuò)冠等作用,茵陳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甲,乙型肝炎,黃疸型肝炎,有顯著的療效。有利膽,促進(jìn)膽汁分泌,增加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臟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并有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熱平喘,驅(qū)除蛔蟲及抑制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與細(xì)菌的作用。
[0011]附子:辛甘,熱,有毒。入心、脾、腎經(jīng)?;仃柧饶?,補(bǔ)火助陽,逐風(fēng)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fēng)寒濕痹,蹂蹵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0012]干姜:辛、熱。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腎經(jīng)、心經(jīng)、肺經(jīng)。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次喘咳,風(fēng)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0013]白術(shù):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shù)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0014]山藥:味甘,性平。入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具有滋養(yǎng)強(qiáng)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
[0015]厚樸:苦;辛;性溫。脾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0016]郁金:辛、苦,寒。歸肝、心、肺經(jīng)。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jīng),黃疸。
[0017]龍膽草:苦,寒。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瀉肝膽實火,除下焦?jié)駸?。治肝?jīng)熱盛,驚癇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
[0018]澤瀉:味甘;淡;性寒。歸腎;膀胱經(jīng)。利水,滲濕,泄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0019]垂盆草:味甘、淡,性涼。歸肝、膽、小腸經(jīng)。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用于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
[0020]茯苓:性味:甘淡,平。歸經(jīng):肝經(jīng)、胃經(jīng)、脾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0021]田基黃:性味:微苦、澀,涼。有毒。清熱利濕;解毒;散瘀消腫。主;/何必;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22]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經(jīng)。益氣補(bǔ)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diào)和諸藥。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23]本發(fā)明的中藥,具有溫化寒濕,健脾和胃,護(hù)肝退黃等功效,適應(yīng)于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經(jīng)臨床驗證,其具有見效快、療效確切、有效率高、遠(yuǎn)期效果好等優(yōu)點(diǎn)。
[0024]用量及用法: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每日一劑,分早中晚分3次服用,14天為一療程,3-5個療程即可康復(fù)。
[0025]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郭某,女,59歲,患有病毒性肝炎,常感身目倶黃,黃色晦暗,脘腹脹滿,食欲減退,神疲畏寒,口淡不渴,四肢乏力,大便稀溏,小便黃赤,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每日一劑,分每日3次服用,服用2個療程后,脘腹不脹滿了,食欲增加,身覺有力,大小便正常了,繼續(xù)服用3個療程,肝功能恢復(fù)正常。
[0026]病例2:張某,男,62歲,患有病毒性肝炎,身目倶黃,黃色晦暗,脘腹脹滿,食欲減退,神疲畏寒,口淡不渴,四肢乏力,大便稀溏,小便黃赤,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細(xì)而遲,西藥治療多次無效,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每日一劑,分每日3次服用,服用3個療程后,上述身身目倶黃,黃色晦暗,脘腹脹滿,食欲減退,神疲畏寒,口淡不渴,四肢乏力,大便稀溏,小便黃赤,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細(xì)而遲等癥狀減輕了,后繼續(xù)服用3個療程,肝臟形態(tài)恢復(fù)正常,肝臟功能基本恢復(fù)。
[0027]病例3:錢某,男,48歲,患有病毒性肝炎,檢查血清抗-HAVIgM陽性,常身目倶黃,脘腹脹滿,食欲減退,神疲畏寒,口淡不渴,四肢乏力,大便稀溏,小便黃赤,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細(xì),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每日一劑,服用3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繼續(xù)服用2個療程,痊愈,無任何不良癥狀。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jìn)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對本發(fā)明沒有限制。
[0029]實施例1
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由以下原料藥組成:茵陳18份、附子9份、干姜9份、白術(shù)12份、山藥15份、厚樸15份、郁金12份、龍膽草12份、澤瀉15份、垂盆草15份、茯苓16份、田基黃18份、甘草6份。
[0030]其制備方法為,取各原料藥,混合,加6倍量水,浸泡55分鐘,然后常規(guī)煎煮2.5小時,過濾得濾液,向濾渣中加6倍量水,常規(guī)煎煮2.5小時,過濾得濾液,合并兩次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45的濃縮液,加入與濃縮液2倍體積量的乙醇,混勻后,回收乙醇至無乙醇味,噴霧干燥,制成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口服制劑。
[0031]實施例2
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由以下原料藥組成:茵陳15份、附子8份、干姜8份、白術(shù)10份、山藥12份、厚樸12份、郁金10份、龍膽草10份、澤瀉12份、垂盆草12份、茯苓12份、田基黃15份、甘草5份。
[0032]其制備方法為,取各原料藥,混合,加5倍量水,浸泡45分鐘,然后常規(guī)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向濾渣中加5倍量水,常規(guī)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合并兩次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的濃縮液,加入與濃縮液2倍體積量的乙醇,混勻后,回收乙醇至無乙醇味,噴霧干燥,制成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的口服制劑,加入常規(guī)的藥用輔料制成顆粒劑。
[0033]實施例3
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由以下原料藥組成:茵陳22份、附子12份、干姜12份、白術(shù)15份、山藥18份、厚樸18份、郁金15份、龍膽草15份、澤瀉18份、垂盆草18份、茯苓18份、田基黃22份、甘草9份。
[0034]其制備方法為,取各原料藥,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60分鐘,然后常規(guī)煎煮3小時,過濾得濾液,向濾渣中加8倍量水,常規(guī)煎煮3小時,過濾得濾液,合并兩次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50的濃縮液,加入與濃縮液2倍體積量的乙醇,混勻后,回收乙醇至無乙醇味,噴霧干燥,制成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制劑,加入常規(guī)的藥用輔料制成片劑。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原料藥組成: 茵陳15-22份、附子8-12份、干姜8-12份、白術(shù)10-15份、山藥12-18份、厚樸12-18份、郁金10-15份、龍膽草10-15份、澤瀉12-18份、垂盆草12-18份、茯苓12-18份、田基黃15-22份、甘草5-9份。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原料藥組成:茵陳18份、附子9份、干姜9份、白術(shù)12份、山藥15份、厚樸15份、郁金12份、龍膽草12份、澤瀉15份、垂盆草15份、茯苓16份、田基黃18份、甘草6份。3.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各原料藥,混合,加5?8倍量水,浸泡45?60分鐘,然后常規(guī)煎煮2?3小時,過濾得濾液,向濾渣中加5?8倍量水,常規(guī)煎煮2?3小時,過濾得濾液,合并兩次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50的濃縮液,加入與濃縮液2倍體積量的乙醇,混勻后,回收乙醇至無乙醇味,噴霧干燥,即得治療陰黃證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藥口服制劑,或:加入常規(guī)的藥用輔料制成顆粒劑或片劑或沖劑。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5935440SQ201610520501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7月5日
【發(fā)明人】黃科鈞
【申請人】黃科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