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引器頭,尤其是一種自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吸引器是骨科手術中必不可少的器械之一,用于清理手術區(qū)域中滲出的組織液、血液、膿液等體液,以及沖洗手術區(qū)域后產(chǎn)生的廢液,使手術區(qū)保持清晰的解剖結構、減少污染概率、提高手術效率,便于術者及助手操作。一般來說,吸引器的原理是利用醫(yī)院統(tǒng)一提供的負壓裝置使吸引器頭部處于負壓狀態(tài),使吸引器頭周邊一定范圍內(nèi)的液體及小于吸管內(nèi)徑的塊狀物吸入管腔到達負壓瓶內(nèi)暫存,達到手術區(qū)“干凈”的效果。但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吸引器頭主要針對普通外科及一般的骨科手術,其頭端較為鋒利,操作不慎容易損傷神經(jīng)、血管、硬膜囊等脆弱組織;其次,現(xiàn)有的吸引器頭為直筒狀結構,頸椎手術術區(qū)小、位置深,直筒狀結構的吸頭會減小術者及助手的視野和操作空間,影響手術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專利的設計目的在于提供頸椎手術中使用的吸引器頭,既能達到不損傷脆弱組織的,又能達到擴大術者視野、提高手術效率的作用。
[0004]本實用新型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0005]—種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包括一個吸頭和一根吸管,所述吸頭為前端膨大的中空球體;所述吸管是由前管部和后管部以及連接前管部和后管部的折彎部組成的中空圓管;所述吸頭與前管部相連通的連接。
[0006]所述折彎部的折彎度為15°。
[0007]所述前管部長度為35mm,后管部的長度為180mm。
[0008]所述吸頭的直徑為4_,所述吸管的直徑為3mm。
[0009]所述吸頭和吸管的材質為不銹鋼或鈦合金材質。
[0010]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
[0011]采用圓頭、鈍性的設計能達到不損傷神經(jīng)、血管、硬膜囊等脆弱組織,提高頸椎等高危手術的安全性;采用吸管帶角度的設計減少遮擋,解決擴大術者視野的問題,提高手術效率。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3]圖2為吸引頭和如管部結構不意圖;
[0014]圖3為吸引頭和前管部A-A截面示意圖;
[0015]I 一吸頭,2—吸管,2-1—前管部,2-2—后管部,2-3—折彎部。
[0016]具體實施方法
[0017]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18]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包括一個吸頭I和一根吸管2,吸頭I為前端膨大的中空球體;吸管2是由前管部2-1和后管部2-2以及連接前管部2-1和后管部2-2的折彎部2-3組成的中空圓管;吸頭I與前管部2-1相連通的連接,折彎部2-3的折彎度為15°,即吸頭I與后管部2-2之間的角度為165°,前管部2-1長度為35mm,后管部2-2的長度為180mm,吸頭I的直徑為4mm,吸管2的直徑為3mm,吸頭I和吸管2的材質為不銹鋼或鈦合金材質。
[0019]在做頸椎手術中,采用圓頭、鈍性的吸頭I能達到不損傷神經(jīng)、血管、硬膜囊等組織,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采用帶有折彎的吸管2,能夠減少視野遮擋和干擾其他手術器械,解決擴大術者視野的問題,提高手術效率。
【主權項】
1.一種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包括一個吸頭(I)和一根吸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頭(I)為前端膨大的中空球體; 所述吸管(2)是由前管部(2-1)和后管部(2-2)以及連接前管部(2-1)和后管部(2-2)的折彎部(2-3)組成的中空圓管; 所述吸頭(I)與前管部(2-1)相連通的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彎部(2-3)的折彎度為15°。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部(2-1)長度為35mm,后管部(2-2)的長度為180mm。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頭(I)的直徑為4mm,所述吸管(2)的直徑為3_。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頭(I)和吸管(2 )的材質為不銹鋼或鈦合金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角度的圓頭吸引器頭,包括一個吸頭和一根吸管,所述吸頭為前端膨大的中空球體;所述吸管是由前管部和后管部以及連接前管部和后管部的折彎部組成的中空圓管;所述吸頭與前管部相連通的連接。采用圓頭、鈍性的設計能達到不損傷神經(jīng)、血管、硬膜囊等脆弱組織,提高頸椎等高危手術的安全性;采用吸管帶角度的設計減少遮擋,解決擴大術者視野的問題,提高手術效率。
【IPC分類】A61M1/00, A61M27/00
【公開號】CN205215801
【申請?zhí)枴緾N201521001230
【發(fā)明人】羅益濱, 王新偉, 陳德玉, 顧慶國, 陳誠, 王占超, 時國華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yī)大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