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粘膜細菌采集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包括吸附部件、能夠?qū)⑽讲考腿牒蛶С瞿c道的引導部件以及隔離部件;引導部件為桿狀,其一端與吸附部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手持部;隔離部件套設在吸附部件和引導部件外,吸附部件在隔離部件內(nèi)處于彈性收縮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易操作,利于提高細菌采集效率,且體積小能夠大大降低人體不適感,同時能夠保證對腸道內(nèi)采集點的細菌采樣準確程度。
【專利說明】
腸粘膜細菌采集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體內(nèi)細菌采樣裝置,具體為一種腸粘膜細菌采集器。
【背景技術】
[0002]人體腸道內(nèi)存在數(shù)量龐大、結構復雜的共生菌群,其細胞數(shù)量是人體自身細胞數(shù)量的10倍,編碼的技術數(shù)量是人的基因組的100倍,如此龐大的細菌群體與人體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相互依賴、互利共生,腸道菌群在腸道營養(yǎng)代謝吸收、維持正常免疫功能、協(xié)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影響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0003]大量的科學證據(jù)表明腸道粘膜局部菌群與直腸上皮細胞相互作用,是疾病甚至腫瘤等的起始于發(fā)生過程中潛在的病因?qū)W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腸道粘膜局部菌群的特性對治療和預防腸道疾病有益;因而提供一種對人體影響小的腸道粘膜細菌采集器很有必要。
[0004]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腸粘膜細菌采集器,結構簡單易操作,對人體腸粘膜細菌提取時降低人體的不適感。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0007]—種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包括吸附部件、能夠?qū)⑽讲考腿牒蛶С瞿c道的引導部件以及隔離部件;引導部件為桿狀,其一端與吸附部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手持部;隔離部件套設在吸附部件和引導部件外,吸附部件在隔離部件內(nèi)處于彈性收縮狀態(tài)。
[0008]進一步的,還包括收集裝置,收集裝置為廣口瓶,瓶口設有瓶塞。
[0009]進一步的,所述吸附部件為圓柱形或橢球形。
[0010]進一步的,所述隔離部件為筒形,包括第一隔離部和第二隔離部,第一隔離部套設在吸附部件上,第二隔離部套設在在引導部件上。
[0011]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隔離部的內(nèi)徑大于第二隔離部的內(nèi)徑;第一隔離部與第二隔離部之間為與圓柱形吸附部件適配的臺階狀過渡連接,或者為與橢球形吸附部件適配的弧形過渡連接。
[0012]進一步的,所述吸附部件為醫(yī)用海綿塊、泡沫塑料、纖維材料塊以及棉花中的一種或幾種。
[0013]進一步的,所述引導部件為醫(yī)用塑料和\或金屬材料。
[0014]進一步的,所述隔離部件為醫(yī)用塑料膜。
[0015]進一步的,所述吸附部件上設有凹槽。
[0016]進一步的,所述引導部件的桿體上設有刻度。
[001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易操作,利于提高細菌采集效率,且體積小能夠大大降低人體不適感,同時能夠保證對腸道內(nèi)采集點的細菌采樣準確程度。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腸粘膜細菌采集器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中所示腸粘膜細菌采集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圖1中所示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另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4是本實用新型收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圖1中所示吸附部件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
[0024]1、吸附部件;11、凹槽;2、引導部件;21、手持部;3、隔離部件;31、第一隔離部;32、
第二隔離部;4、收集裝置;41、瓶塞。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助于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
[0026]如圖1所示,一種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包括吸附部件1、能夠?qū)⑽讲考腿牒蛶С瞿c道的引導部件2以及隔離部件3:
[0027]吸附部件I優(yōu)選為圓柱形或橢球形的醫(yī)用海綿塊,也可以是醫(yī)用纖維材料或棉花,內(nèi)部具有空隙和具有一定的彈性;
[0028]所述引導部件2為細長光滑的桿體,桿體為醫(yī)用塑料或者醫(yī)用金屬材質(zhì),引導部件2的一端伸入吸附部件I的中心并與吸附部件I固定連接;引導部件2的另一端為手持部21,手持部21優(yōu)選為適于手握的環(huán)形;優(yōu)選的,引導部件2也可以為細長的有一定剛性且有很好柔韌性的醫(yī)用金屬絲。桿體上可設置刻度(圖中未標示),便于控制掌握引導部件進入腸道內(nèi)的長度。
[0029]吸附部件I外套設有隔離部件3,隔離部件3為兩端不封堵的筒形,優(yōu)選為醫(yī)用塑料薄膜,也可以是橡膠薄膜,但優(yōu)選使用彈性低、韌性高且輕薄柔軟的材料;隔離部件3套設在吸附部件I上時吸附部件I處于彈性收縮狀態(tài)(即受擠壓狀態(tài));隔離部件3的長度優(yōu)選不小于引導部件2長度以方便去除隔離部件3;進一步的,隔離部件3包括第一隔離部31和第二隔離部32,第一隔離部31的內(nèi)徑大于第二隔離部32的內(nèi)徑,第一隔離部31套設在吸附部件I上,第二隔離部32套設在引導部件2上,第一隔離部31和第二隔離部32之間為與圓柱形吸附部件I適配的臺階狀過渡連接,如圖2所示;或者為與橢球形吸附部件I適配的弧形過渡連接,如圖3所示;以此保證隔離部件3恰包裹在吸附部件I和引導部件2上,減少在腸道內(nèi)的體積,降低人體不適感。
[0030]如圖4所示,還包括收集裝置4,優(yōu)選為透明廣口收集瓶,瓶內(nèi)可存儲細菌DNA保存液,瓶口處設有防止其他細菌污染的瓶塞41。
[0031]進一步的,如圖5所示的吸附部件I上設置多條凹槽11,以增大吸附部件I對腸道內(nèi)細菌的附著空間。
[0032]使用時,手持引導部件2的手持部21,通過引導部件2將吸附部件I送入腸道內(nèi),由于吸附部件I與隔離部件3之間存在壓力(吸附部件在隔離部件中處于彈性收縮狀態(tài)),故在推進過程中可以保證隔離部件3套設在吸附部件I和引導部件2上不脫落,直至將吸附部件I送到采集位,隔離部件3將經(jīng)過的腸道內(nèi)的細菌隔離,減少吸附部件I對腸道內(nèi)非采集點處的細菌的吸附;吸附部件I到達采集點處后,將引導部件2上套設的隔離部件3的第二隔離部32向外牽引,直至使吸附部件I完全脫離第一隔離部31;可以通過輕度旋轉(zhuǎn)或移動手持部21帶動吸附部件I旋轉(zhuǎn)或移動,提高對采集點處細菌的吸附程度,之后將吸附部件I帶出腸道;將吸附部件I采集的帶有細菌的腸液放入收集瓶內(nèi),保存在收集瓶內(nèi)的提取溶液中,封口待檢測。
[0033]由于在吸附部件I離開腸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吸附其他位置的細菌,為了提高細菌采集的準確度,可以重復上述步驟多次,分別采集腸道內(nèi)不同位置的菌群,使用排除法,得到更為準確的細菌采樣結果。
[003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部件、能夠?qū)⑽讲考腿牒蛶С瞿c道的引導部件以及隔離部件;引導部件為桿狀,其一端與吸附部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手持部;隔離部件套設在吸附部件和引導部件外,吸附部件在隔離部件內(nèi)處于彈性收縮狀態(tài)。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收集裝置,收集裝置為廣口瓶,瓶口設有瓶塞。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為圓柱形或橢球形。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部件為筒形,包括第一隔離部和第二隔離部,第一隔離部套設在吸附部件上,第二隔離部套設在引導部件上。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離部的內(nèi)徑大于第二隔離部的內(nèi)徑;第一隔離部與第二隔離部之間為與圓柱形吸附部件適配的臺階狀過渡連接,或者為與橢球形吸附部件適配的弧形過渡連接。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為醫(yī)用海綿塊、泡沫塑料、纖維材料塊以及棉花中的一種或幾種。7.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部件為醫(yī)用塑料和\或金屬材料。8.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部件為醫(yī)用塑料膜。9.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上設有凹槽。10.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腸粘膜細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部件的桿體上設有刻度。
【文檔編號】A61B10/02GK205433753SQ201521101372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5日
【發(fā)明人】丁文京
【申請人】丁文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