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包括背板,及設置在背板上方的立桿,及設置在立桿上方的升降桿,及設置在升降桿上方的軸承,及設置在升降桿上端的控制箱,背板的左右兩側設置有背帶,背板的中央設置有噴膠棉,立桿的右上方設置有鎖鈕,控制箱內(nèi)部設置有蜂鳴器、重力感應器與電池,且控制箱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支撐桿,且支撐桿的一端連接有連接架,支撐桿與連接架的連接處設置有連接鈕;該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能夠讓患者將輸液架背在背上,便于患者進行移動,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使用效果,且該裝置還能夠對輸液瓶中的溶液含量進行感應,有效的提醒患者輸液的情況,避免出現(xiàn)輸液過長時間而遺忘情況,大大的增加患者的使用便利性。
【專利說明】
一種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輸液支架大多有兩種:懸掛式和落地式,而患者在掛點滴進行輸液時,其人基本上只能呆在一個地方無法移動,但萬一患者在輸液過程中需要去洗手間,其使得無論是哪一種輸液支架,都需要患者自己或他人舉著輸液瓶/袋進行移動。而市面上一些可以移動的輸液架又大多是采用掛鉤、立桿、底架組成,根本無法讓患者進行移動,大大的影響患者的使用便利性,而且常規(guī)可移動的輸液架需要患者自己進行手工移動,不僅不利于患者的使用,更是容易引起人體的不穩(wěn)而使輸液架倒地,大大的增加了輸液時的意外情況發(fā)生,而且患者在進行輸液時也很容發(fā)生輸液完成還沒有對輸液瓶進行更換的情況,大大的不利于患者的使用。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讓患者在輸液時能夠隨時移動,并能夠提醒患者對輸液瓶進行更換,有效提高患者便利性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05]—種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包括背板,及設置在背板上方的立桿,及設置在立桿上方的升降桿,及設置在升降桿上方的軸承,及設置在升降桿上端的控制箱,所述背板的左右兩側設置有背帶,背板的中央設置有噴膠棉,所述立桿的右上方設置有鎖鈕,所述控制箱內(nèi)部設置有蜂鳴器、重力感應器與電池,且控制箱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支撐桿,且支撐桿的一端連接有連接架,支撐桿與連接架的連接處設置有連接鈕。
[0006]進一步地,所述蜂鳴器、重力感應器、電池之間通過電線相連。
[0007]進一步地,所述重力感應器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支撐桿相連。
[0008]進一步地,所述立桿的右上方設置有通孔,通孔貫穿立桿的右表面,且鎖鈕與通孔之間嚙合連接。
[0009]進一步地,所述立桿內(nèi)部設置有活動槽,且升降桿位于活動槽內(nèi)。
[0010]進一步地,所述背帶為彈力帶,且背帶設置有兩根,分別位于背板的兩側。
[0011]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上述技術手段而產(chǎn)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背板左右兩側設置有背帶,且背包的上方設置有立桿,立桿的上方設置有升降桿,升降桿的上端設置有控制箱,控制箱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支撐桿,支撐桿的另一端連接有連接架,使得患者能夠將輸液瓶放置在連接架中,并通過背板左右兩側的背帶背在背部,便于患者在輸液時進行移動;而控制箱的內(nèi)部設置有蜂鳴器、重力感應器與電池,且重力感應器的兩側分別與重力感應器相連,使得重力感應器能夠很好的感應連接架內(nèi)部輸液瓶的重量,并在輸液瓶輸完后通過蜂鳴器進行報警提醒,有效的提醒患者對輸液瓶進行更換,大大的提高患者的使用效果。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1-控制箱,2-升降桿,3-立桿,4-背板,5-背帶,6_連接架,11 -蜂鳴器,12_重力感應器,13-電池,21 -軸承,31 -鎖鈕,41 -噴膠棉,61 -支撐桿,62-連接鈕。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5]本實用新型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如圖1所示,包括背板4,及設置在背板4上方的立桿3,及設置在立桿3上方的升降桿2,及設置在升降桿2上方的軸承21,及設置在升降桿2上端的控制箱I,所述背板4的左右兩側設置有背帶5,背板4的中央設置有噴膠棉41,所述立桿3的右上方設置有鎖鈕31,所述控制箱I內(nèi)部設置有蜂鳴器11、重力感應器12與電池13,且控制箱I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支撐桿61,且支撐桿61的一端連接有連接架6,支撐桿61與連接架6的連接處設置有連接鈕62。
[0016]所述蜂鳴器11、重力感應器12、電池13之間通過電線(未標注)相連。
[0017]所述重力感應器12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支撐桿61相連。
[0018]所述立桿3的右上方設置有通孔(未標注),通孔貫穿立桿3的右表面,且鎖鈕31與通孔之間嚙合連接。
[0019]所述立桿3內(nèi)部設置有活動槽(未標注),且升降桿2位于活動槽內(nèi)。
[0020]所述背帶5為彈力帶,且背帶5設置有兩根,分別位于背板4的兩側。
[0021]本實用新型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的使用方法是:當患者在使用該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進行輸液時,首先患者將輸液瓶放置在連接架6中,然后通過鎖鈕31對升降桿2的高度進行調(diào)節(jié);再通過背帶5將該裝置背在背部即可;重力感應器12則能夠通過支撐桿61對輸液瓶的重量進行感應,并且當連接架6中的輸液瓶輸液完成時,重力感應器12感應到輸液瓶重力過輕,重力感應器12控制蜂鳴器11進行報警提醒,讓患者對輸液瓶進行更換,有效的提高患者輸液的便利性;而噴膠棉41的設置則便于患者將該裝置背在背部,提高患者的舒適性;軸承21的設置則便于患者對控制箱I及連接架6進行旋轉,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使用;連接鈕62的設置則讓患者能夠將連接架6進行拆卸,便于患者的使用。
[0022]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及設置在背板上方的立桿,及設置在立桿上方的升降桿,及設置在升降桿上方的軸承,及設置在升降桿上端的控制箱,所述背板的左右兩側設置有背帶,背板的中央設置有噴膠棉,所述立桿的右上方設置有鎖鈕,所述控制箱內(nèi)部設置有蜂鳴器、重力感應器與電池,且控制箱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支撐桿,且支撐桿的一端連接有連接架,支撐桿與連接架的連接處設置有連接鈕。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鳴器、重力感應器、電池之間通過電線相連。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感應器的左右兩側分別與支撐桿相連。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的右上方設置有通孔,通孔貫穿立桿的右表面,且鎖鈕與通孔之間嚙合連接。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內(nèi)部設置有活動槽,且升降桿位于活動槽內(nèi)。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帶型醫(yī)療輸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帶為彈力帶,且背帶設置有兩根,分別位于背板的兩側。
【文檔編號】A61M5/168GK205569425SQ201620246659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9日
【發(fā)明人】孔令紅
【申請人】孔令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