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濕片層疊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濕片層疊體。所謂的濕片就是含有清洗液等液體的無紡織物和紙等薄片,具有用于清掃便器等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清掃用濕片和擦嬰兒屁股或擦粘有油的手的薄濕紙等。這些濕片由于濕潤而可將污漬或油漬擦凈,因而,為了不使清洗液等干燥,將其裝入可密封的容器內(nèi)使用。然而,由于裝入容器內(nèi)的濕片層疊物的片數(shù)為幾十片,必須便于開始使用到用完為止。通常,容器有合成樹脂制的硬質容器和軟質盛裝袋,軟質盛裝袋由軟性的合成樹脂片等成形為袋狀,并預先設置一個濕片取出口,該取出口用可反復開閉的標簽蓋上。本發(fā)明涉及從這種軟質盛裝袋或硬質容器的取出口一片片逐一取出的濕片層疊體。
背景技術:
下面介紹現(xiàn)有技術中有關濕片層疊體的一個例子。
現(xiàn)有例1圖4所示的現(xiàn)有例1如(A)圖所示,在將一片薄片折疊成S字狀的狀態(tài)下,將多個薄片插入中央部,相互重疊而成層疊體。折疊成S字狀的薄片的各個部分形成上片101、中片102和下片103,其中片102的寬度與層疊體的整個寬度相同,上片101比整個寬度的1/2稍長一些,而下片103也比整個寬度的1/2稍長一些。因此,在圖示的層疊狀態(tài)中,上片101的左端與下片103的右端上下相互重疊。
當進行這樣的折疊方式,并將其放入軟質盛裝袋內(nèi)時,如(B)圖所示,由于中央附近處形成三重重疊部,而其兩側僅為二重重疊,因而在中央附近處隆起(所謂的中高)。由于盛裝袋也是由薄膜片制的柔軟物,因此盛裝袋也為中高狀,此時其穩(wěn)定性較差而滴溜溜地滾動,用單手取出濕片就較為困難。于是,單手抱嬰兒的母親用另一只手又取不出濕片,故使用非常不方便。
現(xiàn)有例2圖5所示的現(xiàn)有例2如(A)圖所示,分成右側薄片200和左側薄片210,左右錯開一點形成層疊體。而且為了便于理解,(A)圖中用粗線表示右側薄片,用虛線表示左側薄片。前述右側薄片200折成Z形,同時上片201的左端向左側延伸一些。延伸的長度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4。中片202和下片203的寬度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由于前述左側薄片210左右對稱折疊而成,因而在折疊成S形,并將上片211的右端稍向右側延伸一些。延伸的長度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4。中片212和下片213的寬度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
當進行這樣的折疊方式,并將其放入軟質盛裝袋內(nèi)時,如(B)圖所示,由于約占整體1/2的中央部分處比兩端其重疊片數(shù)較多,因而成中高狀態(tài)。因此,該例中從其穩(wěn)定性較差而滴溜溜地滾動的包裝容器中單手取出濕片也較為困難。
現(xiàn)有例3前述現(xiàn)有例1、2任一個中都存在中高的缺陷,為解決這種缺陷,現(xiàn)有技術中提出了例3。
圖6所示的現(xiàn)有例3如(A)圖所示,分成右側薄片300和左側薄片310,重疊形成層疊體。而且為了便于理解,(A)圖中用粗線表示右側薄片,用虛線表示左側薄片。前述右側薄片300折成Z形,由上片301、中片302和下片303組成。中片302的寬度等于層疊體的整個寬度,而上片301和下片303分別具有約1/3的寬度。由于前述左側薄片折疊成S形,由上片311、中片312和下片313組成。中片312的寬度等于層疊體的整個寬度,而上片311和下片313分別具有約1/3的寬度(專利文獻1)。
當進行這樣的折疊方式,并將其放入軟質盛裝袋內(nèi)時,如(B)圖所示,中央部較兩端要薄,伸入手紙抓取出取出口較為困難,故單手仍難以取出。
現(xiàn)有例4圖7示出的現(xiàn)有例4解決前述現(xiàn)有例3中存在的問題。
該例4的基本結構與前述例3相同,其區(qū)別在于,右側薄片400是將Z形折疊的上片401的薄片端延至層疊體的左端,左側薄片410是將S形折疊的上片411的薄片端延至層疊體的右端。而且,為了便于理解,右側薄片用粗線表示,左側薄片用虛線表示。
當進行這樣的折疊方式時,由于重疊的厚度在層疊體的整個寬度上相同,具有既不會有中高也不會有中低的優(yōu)點。然而,由于右側薄片400和左側薄片410相互重疊的區(qū)域,即上片401與中片412接觸的區(qū)域、上片411與中片402的接觸區(qū)域的任何一個都大于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因而相互之間的摩擦也大。因此,當取出第一片濕片時,第二片濕片也會跟著被帶出,連續(xù)不斷地被帶出,進而引發(fā)取出口就無法用蓋或標簽密封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0-512885。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在層疊狀態(tài)下厚度相同且濕片逐一地被取出、而不會帶出第二片濕片的濕片層疊體。
第一發(fā)明的濕片層疊體,右側薄片與左側薄片相互重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側薄片折疊成Z形,并具有上片、中片及下片相互重疊的折疊部;所述上片的左端具有向左方向延伸的延長部;所述下片的右端具有進一步延伸且折回到所述上片的右側上面的折回部;所述左側薄片折疊成S形,并具有上片、中片及下片相互重疊的折疊部;所述上片的右端具有向右方向延伸的延長部;所述下片的左端具有進一步延伸且折回到所述上片的左側上面的折回部;所述右側薄片和所述左側薄片中,所述右側薄片的上片插入所述左側薄片的上片與中片之間,所述左側薄片的上片插入所述右側薄片的上片與中片之間;所述左右薄片的兩個折疊部的寬度的任何一個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所述左右任何一個薄片的延長部與所述左右任何另一個薄片的折回部合起來的長度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
第二發(fā)明的濕片層疊體,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發(fā)明中,所述延長部比所述折回部要長。
根據(jù)第一發(fā)明,所述左右片的兩個折疊部的寬度彼此相同,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所述左右任何一個薄片的延長部與所述左右任何另一個的折回部合起來的長度也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因而,重疊的片數(shù)在整個寬度上是相同的,在層疊的狀態(tài)下,既不會出現(xiàn)中高也不會出現(xiàn)中低現(xiàn)象。因此,由于軟質盛裝袋也可穩(wěn)定地放置,從而可容易地取出濕片,即使單手也能取出。又,由于第一片薄片與第二片薄片重疊的部分是上片與中片的一部分相重疊的部分,因而比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短折回部的長度。因此,由于摩擦力不會過大,也不會過小,因而不會將第二片薄片帶出。所以,可以一片一片地取出,從而防止了連續(xù)地取出,且可便于使用。
根據(jù)第二發(fā)明,由于延長部比折回部要長,右側薄片與左側薄片之間相互接觸區(qū)域長度變正好,發(fā)揮這樣地摩擦力,即當取出第一片濕片時,第二片濕片的上部一起被帶出,但整體不會被帶出。因此,濕片可逐一地被取出,從而防止了連續(xù)取出的情況發(fā)生。
圖1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濕片層疊體,其中,(A)圖是表示在上下分離一些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B)圖是裝入盛裝袋狀態(tài)下的說明圖。
圖2示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的濕片層疊體,其中,(A)圖是表示在上下分離一些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B)圖是裝入盛裝袋狀態(tài)下的說明圖。
圖3是取出本發(fā)明濕片層疊體的作用的說明圖。
圖4示出現(xiàn)有例1的濕片層疊體,其中,(A)圖是表示在上下分離一些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B)圖是裝入盛裝袋狀態(tài)下的說明圖。
圖5示出現(xiàn)有例2的濕片層疊體,其中,(A)圖是表示在上下分離一些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B)圖是裝入盛裝袋狀態(tài)下的說明圖。
圖6示出現(xiàn)有例3的濕片層疊體,其中,(A)圖是表示在上下分離一些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B)圖是裝入盛裝袋狀態(tài)下的說明圖。
圖7示出現(xiàn)有例4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濕片層疊體,其中,(A)圖是表示在上下分離一些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B)圖是裝入盛裝袋狀態(tài)下的說明圖。圖2示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的濕片層疊體,其中,(A)圖是表示在上下分離一些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B)圖是裝入盛裝袋狀態(tài)下的說明圖。圖3是取出本發(fā)明濕片層疊體的作用的說明圖。此外,在圖1及圖2中,為了便于理解,僅將(A)圖中右側薄片用粗線表示,左側薄片用虛線表示。
本實施例的濕片層疊體如圖1中的(A)圖所示,通過將右側薄片1與左側薄片2相互堆積重疊構成層疊體。前述右側薄片1的基本形狀為,折疊成類似字母Z字形的Z形,并附有后述的延長部11a和折回部13a。因此,將一片薄片折疊成Z形來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上片11、中片12和下片13。這些上片11、中片12和下片13相互重疊的部分稱作折疊部10。前述上片11的左端具有向左方向延伸的延長部11a。該延長部11a的長度約為折疊部10的1/2寬度。又,前述下片13的右端進一步延伸,并具有折回到前述上片11的右側上面的折回部13a。該折回部13a的長度約為折疊部10的1/2寬度。
前述左側薄片2的基本形狀為,折疊成類似字母S字形的S形,并附有后述的延長部21a和折回部23a。因此,一片薄片折疊成S形來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上片21、中片22和下片23。這些上片21、中片22和下片23相互重疊的部分稱作折疊部20。前述上片21的右端具有向右方向延伸的延長部21a。該延長部21a的長度約為折疊部20的1/2寬度。又,前述下片23的左端進一步延伸,并具有折回到前述上片21的左側上面的折回部23a。該折回部23a的長度約為折疊部的1/2寬度。
前述右側薄片1和前述左側薄片2是中,前述右側薄片1的上片11的延長部11a插入前述左側薄片2的上片21與中片22之間,前述左側2的上片21的延長部21a插入前述右側薄片1的上片11與中片12的之間。前述左右片1、2的兩個折疊部10、20的寬度彼此相同,均為約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又,前述右片1的延長部11a和左片2的折回部23a合起來的長度約為層疊體整個長度的1/2,左片2的延長部21a和右片1的折回部13a合起來的長度約為層疊體整個長度的1/2。
前述左右片1、2的兩個折疊部10的寬度彼此相同,約為層疊體這個寬度的1/2。前述左右任何一個薄片的延長部11a、21a與前述左右任何另一個的折回部23a、13a合起來的長度也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
圖1的(B)是示出多片前述各薄片1、2裝于盛裝袋中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如圖(B)所示,各薄片1、2間重疊的片數(shù)在整個層疊體中是相同的,在層疊的狀態(tài)下,既不會出現(xiàn)中高也不會出現(xiàn)中低。因此,即使是軟質盛裝袋也可穩(wěn)定地放置,從而可容易取出濕片,用單手也能取出。
圖2所示的實施例如(A)圖所示,各薄片1、2的延長部11a、21a的長度與前述實施例相比要長一些,取而代之,折回部13a、23a的長度要短一些,除此之外的基本結構與圖1所示的實施例沒有什么不同。總之,延長部11a與折回部23a合起來的長度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或略微短點也行,又,延長部21a和折回部13a合起來的長度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或略微短點也行。
圖2的(B)圖是示出多片前述各薄片1、2裝于盛裝袋3中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如圖(B)所示,各薄片1、2間的重疊片數(shù)在整個層疊體中是相同的,在層疊的狀態(tài)下,既不會出現(xiàn)中高,也不會出現(xiàn)中低。因此,即使是軟質盛裝袋也可穩(wěn)定地放置,從而可容易地取出濕片,用單手也能取出。
在上述所示的圖1及圖2的任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片薄片2與第二片薄片重疊的部分由于是上片11a、21a與中片12、22的一部分重疊的部分,因而比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短折回部23a、13a的長度。因此,摩擦力不會過大,也不會過小,如圖3所示,當取出第一片薄片時,就不會將第二片薄片帶出。所以,可以一片一片地取出,從而防止了連續(xù)地取出,便于使用。
由于本發(fā)明中的濕片層疊體是以左右各薄片的折疊形狀為特點的層疊體,因而,其材質或大小等可以任意地加以選擇。因此,作為片材質,不限于采用任何公知的材質,并可以采用大小不受限制的各種各樣的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濕片層疊體,右側薄片與左側薄片相互重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側薄片折疊成Z形,并具有上片、中片及下片重疊的折疊部,所述上片的左端具有向左方向延伸的延長部,所述下片的右端具有進一步延伸且折回到所述上片的右側上面的折回部;所述左側薄片折疊成S形,并具有上片、中片及下片重疊的折疊部,所述上片的右端具有向右方向延伸的延長部,所述下片的左端具有進一步延伸且折回到所述上片的左側上面的折回部;所述右側薄片和所述左側薄片中,所述右側薄片的上片插入所述左側薄片的上片與中片之間,所述左側薄片的上片插入所述右側薄片的上片與中片之間;所述左右薄片的兩個折疊部的寬度的任何一個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所述左右任何一個薄片的延長部與所述左右任何另一個薄片的折回部合起來的長度約為層疊體整個寬度的1/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片層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長部比所述折回部要長。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在層疊的狀態(tài)下厚度相同的濕片層疊體,該層疊體其右側薄片與左側薄片相互重疊,右側薄片折疊成Z形。上片的左端具有向左方向延伸的延長部,下片的右端具有折回到所述上片的右側上面的折回部。左側薄片折疊成S形,上片的右端具有向右方向延伸的延長部,下片的左端具有折回到上片的左側上面的折回部。所述右側薄片的上片插入左側薄片的上片與中片之間,左側薄片的上片插入右側薄片的上片與中片之間。延長部與折回部合起來的長度約為層疊體的整個寬度。
文檔編號A47K10/00GK1663516SQ20041004311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5日
發(fā)明者田淵國廣 申請人:東亞機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