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吸塵器,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能夠年降低排氣異味的電動吸塵器。
背景技術:
為了對電動吸塵器的排氣進行除臭,以前有人提出過在排氣通道中裝上除臭過濾器的結構。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利用光觸媒的酸化作用來進行除臭的吸塵器(其中的一例可參考日本專利3,238,055)。
但是,在排氣通道中設置除臭過濾器的現(xiàn)有方法中,由于電動吸塵器的吸氣量很大,除臭過濾器和含有異味的排氣氣流之間的接觸時間很短,存在著除臭效率低、異味降低作用也小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大幅度降低排氣中的異味的電動吸塵器。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電動吸塵器中設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塵的集塵部件;電動風機;內部設有所述集塵部件和電動風機的吸塵器機體;與所述電動風機相連通、用于吸引灰塵的吸頭;設置在所述集塵部件的上游側、并設有與所述集塵部件相連通的開口部分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用于開閉所述開口部分的開閉裝置;和存放在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中的粒狀或者粉狀除臭材料。其中,所述除臭材料從所述開口部分供給到與所述集塵部件相連通的吸氣通道中。這樣,除臭材料在電動吸塵器使用時通過開口部分被加入到集塵部件中,在吸塵器不工作的時候也能起到除去灰塵中的異味的作用。因此,可以減輕滯留集塵部件內部的異味,從而在下次使用吸塵器時可以大幅度降低排氣中的異味。
另外,由于除臭材料制成粒狀后裝在除臭材料存貯單元內,因此即便對除臭材料存貯單元的形狀及設置空間設有限制,也能夠發(fā)揮出滿足各種設計條件的柔軟性,除臭材料很容易與灰塵發(fā)生混合,從而可以得到很高的除臭性能。這樣,通過簡單的裝置就能實現(xiàn)一種除臭性能優(yōu)異、結構緊湊的電動吸塵器。
本發(fā)明產生的技術效果如下。本發(fā)明可以提供一種構造簡單、除臭性能優(yōu)異、結構緊湊的電動吸塵器。
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概述如下。本發(fā)明的第1方案中的電動吸塵器中設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塵的集塵部件;電動風機;內部設有所述集塵部件和電動風機的吸塵器機體;與所述電動風機相連通、用于吸引灰塵的吸頭;設置在所述集塵部件的上游側、并設有與所述集塵部件相連通的開口部分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用于開閉所述開口部分的開閉裝置;和存放在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中的粒狀或者粉狀除臭材料。其中,所述除臭材料從所述開口部分供給到與所述集塵部件相連通的吸氣通道中。這樣,除臭材料在電動吸塵器使用時通過開口部分被加入到集塵部件中,在吸塵器不工作的時候也能起到除去灰塵中的異味的作用。因此,可以減輕滯留集塵部件內部的異味,從而在下次使用吸塵器時可以大幅度降低排氣中的異味。
另外,由于除臭材料制成粒狀后裝在除臭材料存貯單元內,因此即便對除臭材料存貯單元的形狀及設置空間設有限制,也能夠發(fā)揮出滿足各種設計條件的柔軟性,除臭材料很容易與灰塵發(fā)生混合,從而可以得到很高的除臭性能。這樣,通過簡便的裝置就能實現(xiàn)一種除臭性能優(yōu)異、結構緊湊的電動吸塵器。
第2方案具體為,第1方案中還設有通過光學方式對灰塵檢測的灰塵檢測裝置,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在所述灰塵檢測裝置的下游側。這樣,可以防止將除臭材料誤檢測為灰塵,使灰塵檢測裝置的功能不致于受到影響。
第3方案具體為,第1方案中還設有通過光學方式對灰塵進行檢測的灰塵檢測裝置、和接收來自所述灰塵檢測裝置的灰塵檢測信號并進行報告的灰塵報告裝置,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所述灰塵檢測裝置的上游側。這樣,當用戶通過手動方式進行加入除臭材料的操作時,檢測灰塵檢測裝置可以檢測除臭材料加入到集塵部件中的狀態(tài),所述灰塵報告裝置可以根據(jù)這一檢測信號進行報告,從而可以向吸塵器用戶報告除臭材料已經可靠地加入的情況。
第4方案具體為,在第1~第3任一方案中還設有軟管,所述軟管的一端與設置在機體的集塵部件上游的吸塵口相聯(lián)接的聯(lián)接管,另一端設有帶有供操作時抓握的把手部的前端管,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軟管的聯(lián)接管部分上。這樣,在通常的的吸塵操作中,對除臭材料存貯單元的形狀及大小的影響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另外,即使在機體不工作的狀態(tài)下投入除臭材料,除臭材料也會停留在聯(lián)接管內,在下次工作時隨吸塵氣流加入到集塵部件中。由此,對于除臭材料的投入時機的制約就可以取消。
第5方案具體為,在第4方案中,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和開口部分設置在聯(lián)接管管軸的上方。這樣,除臭材料能夠通過自重從開口部分落下到聯(lián)接管內,可以通過簡單的構造利用流向集塵部件方向的吸塵氣流將除臭材料可靠地加入到集塵部件中,同時,除臭材料的補充也可以通過形成在聯(lián)接管的上方部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入口很容易地進行。
第6方案具體為,第1~第3的任一方案中還設有軟管,所述軟管的一端設有與設置在機體的集塵部件上游的吸塵口相聯(lián)接的聯(lián)接管,另一端設有帶有供操作時抓握的把手部的前端管,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所述前端管上。這樣,除臭材料的投入可以在用戶用得最頻繁的前端管上進行,吸塵器用戶希望向集塵部件中投入除臭材料時可以以最方便的形式來實現(xiàn)這一操作。
第7方案具體為,在第1~第3任一方案中,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吸頭上。這樣,可以利用使用時與地面基本平行、面積也大的頂面部分來很容易地形成除臭材料存貯單元,同時,由于除臭材料穿過從吸頭至集塵部件的整個吸氣通道后供給到集塵部件中,因此可以對整個吸氣通道進行除臭。
第8方案具體為,在第1~第3的任一方案中,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加長管上。這樣,可以對加長管的長度進行充分的利用,不會過分地加大截面積,除臭材料存貯單元可以設置得非常緊湊。
第9方案具體為,在第1方案中,開閉裝置中設有操作桿、和對該操作桿進行加力從而使開口部分平時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彈簧。這樣,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只在吸塵器的用戶希望投入除臭材料時、可靠地將除臭材料投入。
第10方案具體為,第9方案中的操作桿上設有存料口,在進行將除臭材料供給到吸氣通道中的操作時,所述存料口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的開口部分相連通,且能夠存放規(guī)定量的除臭材料。這樣,只通過一次操作,就可以投入適量的除臭材料。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的電動吸塵器的斜視圖,圖2為該電動吸塵器的前端管部分分的局部截面圖,圖3為沿圖2中的Z-Z面的截面圖,圖4為其中的操作桿被操作時的截面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中的加長管和前端管部分的斜視圖,圖6為該加長管的截面圖,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中的聯(lián)接管部分的斜視圖,
圖8為該聯(lián)接管的截面圖,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4中的吸頭的斜視圖,圖10為該吸頭的截面圖。
上述附圖中,1為吸塵器機體,4為軟管,5為聯(lián)接管,11為前端管,13為加長管,15為吸頭,24為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6為開口部分,28為操作桿(開閉裝置),30為除臭材料。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對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同時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定。
(實施例1)首先通過圖1~4來對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中的電動吸塵器進行說明。
圖1為該電動吸塵器的整體斜視圖。
在吸塵器機體1的內部,前部設有用于捕捉/收集灰塵的集塵部件(圖中未示出),后部設有電動風機(圖中未示出)及將電線2進行回卷的電線卷取裝置(圖中未示出)。如圖1中所示,吸塵器機體1的最前部設有與集塵部件相連通的吸引口3,軟管4的聯(lián)接管5以裝拆自如的方式安裝在這一吸引口3上。6為安裝在吸塵器機體1后部的兩個側面上的旋轉自如的行走輪,7為開閉自如地將集塵部件加以關閉的前蓋。8為在搬運吸塵器機體1時抓握的提手,該提手8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在上機體10上,上機體10和下機體9一起將電動風機及電線卷取裝置夾緊、固定住。
軟管4的前端與前端管11相聯(lián)接,加長管13通過第一卡扣12以裝拆自如的方式聯(lián)接在前端管11上;同時,吸頭15通過第二卡扣14以裝拆自如的方式聯(lián)接在加長管13上。
把手16是用戶在使用電動吸塵器時基本上一直抓握著的操作扶手,與前端管11形成一體。另外,這一把手16的前側設置有停止開關17、啟動開關18等操作部分。
圖2中示出了前端管11的中心截面圖(局部)。前端管11通過軟管4與電動風機相連通,其中包括大致彎曲成“ㄑ”形的第一吸氣通道19、和設置在這一第一吸氣通道19的上方的控制電路板20。21為與控制電路板20進行電連接的感光元件,用于接受來自設在第一吸氣通道19的另一側的下壁面上的發(fā)光元件22射出的紅外線。當灰塵隨著電動風機工作時產生的、流向電動風機一側的氣流穿過第一吸氣通道19時,紅外線將被阻擋,感光元件21的感光量會發(fā)生下降。然后,由控制電路板20對上述的光量變化進行運算處理,進行灰塵量檢測。
23為紅色發(fā)光二極管,隨著上述的灰塵檢測結果而發(fā)光,向電動吸塵器的用戶報告灰塵的吸入情況。
24為設置在發(fā)光元件22、感光元件21和控制電路板20之間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其上部開口由開閉鈕25以開閉自如的方式氣密地覆蓋住,底面上設有能與第一吸氣通道19相連通的開口部分26。圖3為圖2中在Z-Z位置截得的截面圖。如圖3中所示,上述開口部分26一般情況下由被彈簧27進行加力的操作桿28堵住(關閉)。操作桿28上設有與開口部分26相連通的存料口29,這樣,投放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中的、由沸石制成的微粒狀除臭材料30會因自重而充填到存料口29中,且充填量為與存料口29的大小相對應的一定量。操作桿28被設置成能在前端管11的寬度方向上滑動自如,其一端作為操作部分31被設置成靠近開在前端管11的側面上的操作孔32。如圖4中所示,將操作部分31朝前端管11的內部方向按入時,存料口29和形成在前端管11上的通氣口33將互相重合,充填在存料口29內的除臭材料30將穿過通氣口33落入到第一吸氣通道19內。手指從操作部分31上松開時,操作桿28將在彈簧27的反彈力作用下返回到原來的位置;變空了的存料口29將再次被充填進除臭材料30,進入準備再次提供除臭材料的狀態(tài)。另外,在因反復提供除臭材料而造成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內的除臭材料30的量減少時,還可以將開閉鈕25從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上取下,對除臭材料30進行補充。
34為通過螺釘固定在前端管11的上表面上的前端管蓋板,其上貼有將紅色發(fā)光二極管23、停止開關17、啟動開關18蓋住的薄標示膜35。
下面對具有上述構成的電動吸塵器中的操作情況和作用進行具體的說明。
將電線2上的插頭插入到電源插座中、按壓顯示膜35將啟動開關18置成接通狀態(tài)時,電動風機即進入工作狀態(tài)。含有從吸頭15從吸塵面上吸入的灰塵的氣流經加長管13、前端管11、軟管4和聯(lián)接管5被吸入到吸塵器機體1內,吸入的灰塵在集塵部件中被捕捉/收集,并在其中堆積起來。
用戶在每次使用電動吸塵器時,都象圖4中所示的那樣將操作桿28朝前端管11的內部方向按壓一次,之后就松開手指。此時,充填在操作桿28的存料口29中的規(guī)定量的除臭材料30即從通氣口33落入到第一吸氣通道19內,并隨著吸入的氣流被吸引到集塵部件中,與灰塵發(fā)生混合。構成除臭材料30的是沸石微粒,沸石微粒由于具有微細的空隙結構,故其表面積很大,由于這樣的表面能將灰塵放出的異味吸附住、封住,起到減少吸塵器機體1的排氣中的異味的作用。這樣,即使在吸塵的當日或者經過數(shù)日之再次進行吸塵操作的話,也幾乎聞不到吸塵器機體1的排氣中的異味。
另外,對于上述作用還進行如下的對比實驗進行驗證1)在不使用除臭材料30的情況下,每天使用吸塵器進行一直用到集塵部件用堆積滿灰塵為至的實驗吸塵,2)在每次使用時供給除臭材料30的情況下,也每天使用吸塵器進行一直用到集塵部件用堆積滿灰塵為至的實驗吸塵,再將兩種情況下的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當使用沸石微粒作為除臭材料時,通過在1次吸塵操作中吸入的從統(tǒng)計上講一般為3.2g的灰塵中加入質量比約為1%亦即0.032g/l次的除臭材料的話,就可以達到充分的除臭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操作桿28上的存料口29的大小被制成能夠充填進約0.032g作為除臭材料30的沸石微粒。這樣,只需對操作桿28進行一次操作,就可以供入對1天中收集的灰塵進行除臭所需的除臭材料30,故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采用上述實施例之后,只需通過按入操作桿28這樣的簡單操作,就可以將存放在設在前端管11上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中的除臭材料30加入到集塵部件中,對灰塵產生的異味直接進行除臭。因此,不但在使用時能進行除臭,而且在靜置時也能進行除臭,可使排氣異味大幅度降低。另外,由于除臭材料30被制成微粒形后存放在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內,因此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可以制成任意形狀,對于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亦即除臭材料30的設置位置無需進行特別的考慮。
另外,雖然上述本實施例中的除臭材料30采用的是微粒狀的沸石,但是制成粉末狀也是可以的。另外,這里的除臭材料雖然采用的是沸石,但是,沸石以外的硅石、鋁粉、活性炭等也同樣具有降低吸塵灰塵的的復合異味的效果,故這些材料也可以用作除臭材料30,其中以沸石的除臭效果為最好。
另外,由于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及通氣口33設置在由感光元件21、發(fā)光元件22構成的灰塵檢測裝置的下游側,因此即使在第一吸氣通道19中投入除臭材料30,對灰塵檢測裝置進行的檢測也不會造成影響,不會損害這一功能。
并且,由于除臭材料的投入在用戶用得最頻繁的前端管11上進行,在吸塵器用戶想加入除臭材料時,可以以最簡單的方式將除臭材料投入到集塵部件中。
并且,由于操作桿28和彈簧27構成了以開閉自如的方式使開口部分26加以關閉的開閉裝置,彈簧27對于操作桿28又施加著平時使開口部分閉塞的力量,因此可以使除臭材料只在用戶希望投入除臭材料的時候被投入;在無意投入的時候,彈簧的彈力將使操作桿28返回到將開口部分26堵塞住的位置上,除臭材料30不會連續(xù)地被供入。因此,不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使用成本也可以降低。
而且,由于在操作桿28上設有存料口29,充填進規(guī)定量的除臭材料30,且在操作操作桿28供給除臭材料時,操作一次的話能夠提供規(guī)定量的除臭材料30,因此,能夠可靠地供給且只供給除臭所需的量,從而可以保證使用時的方便性。
(實施例2)下面使用圖5、6對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中的電動吸塵器進行說明。其中,對于與所述實施例1中相同的構成部分,這里只標上了相同的符號,對其的重復說明在此就省略了。
圖5為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中的電動吸塵器的前端管和加長管之間的聯(lián)接部分的斜視圖,圖6為該電動吸塵器中的加長管的截面圖。
如圖5中所示,前端管11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發(fā)光元件安裝室40,且發(fā)光元件安裝室40被設置成向被下方凸出。和第1實施例中一樣,前端管11中設置有發(fā)光元件、感光元件和紅色發(fā)光二極管23,對第一吸氣通道中的灰塵通過狀況進行檢測和顯示。
如圖6中所示,長管狀的加長管41中設有與第一吸氣通道相連通的第二吸氣通道42,第二吸氣通道42的截面大致呈圓形,其上方設有加長管蓋45,加長管蓋45中設有導線通道44,導線通道44的內部設有用于向吸頭提供電源的一對導線43。
在導線通道44中,靠近前端管11的一側設置有無色透明且呈扁平筒狀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靠近吸頭一端設置開口部分26。染有規(guī)定顏色的除臭材料30從開在與開口部分26處于反對一側的加長管蓋45上的供料口46加入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內,供料口46由開閉鈕25以裝拆自如的方式加以堵塞。在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中靠吸頭的一端上,操作桿28被以可在在長度方向上滑動自如的形式夾在加長管41和加長管蓋45之間,開口部分26的附近設有存料口29。33為能夠與開口部分26對齊的、形成在加長管41上的通氣口。
47為設置在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的開口部分26一側的調節(jié)部件。當除臭材料30在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內流動時,上述調節(jié)部件47象砂漏的中間部分那樣使其截面積發(fā)生減小,從而限制除臭材料30的移動速度。
將操作桿28從圖6中所示的位置朝A方向(亦即吸頭方向)滑動時,所述開口部分26、存料口29和通氣口33將排列成一條直線,除臭材料30會因自重而落入到第二吸氣通道42內。48為固定在加長管蓋45上的無色透明的透視窗,用于對開口部分26附近的除臭材料30的余量進行確認。
下面對以上機構中的操作情況和作用進行說明。
當電動吸塵器的用戶在吸塵過程中將操作桿28朝吸頭一側滑動時,除臭材料30會因自重落入到第二吸氣通道42內,并隨著電動風機的吸塵氣流移送到集塵部件中,對灰塵進行除臭。這時,由于染有顏色的除臭材料30在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內的移動速度由調節(jié)部47進行限制,故調節(jié)部47只是使位于開口部分26側的一定量的除臭材料30穿過存料口29、通氣口33落入到第二吸氣通道42中。從透視窗48通過目視確認到除臭材料30已經落下后,即把操作桿28推回到原來的位置、即停止供給除臭材料30的位置上。
當位于開口部分附近的除臭材料30被釋放出之后,除臭材料30會在移動速度由調節(jié)部47進行限制的狀態(tài)下象砂漏那樣因自重徐徐地落到開口部分26一側,完成充填狀態(tài),為下一次提供作好準備。
另外,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內的除臭材料30的余量可以通過透視窗48進行目視確認。另外,通過設置在前端管11中的由發(fā)光元件和感光元件構成的灰塵檢測裝置也對除臭材料30的微粒進行檢測,檢測到時使紅色發(fā)光二極管23點亮,因此對除臭材料30的提供情況也能進行確認。
在上述說明的本實施例中,通過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6如圖6中所示的那樣設在加長管41中,就可以對加長管的長度加以充分利用,無需過分地加大截面積。特別是,由于是對導線通道44進行了利用,可以使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變得更加緊湊,從而制成一種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的電動吸塵器。
另外,通過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設在加長管41的上表面上,不但對除臭材料30進行補充時很容易進行,而且可以將開閉裝置形成在加長管41的上表面一側,使除臭材料30的投入操作也容易進行。
此外,通過使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制成與加長管31的管軸基本平行,且將開口部分26設置在靠吸頭一側,不但可以使外形保持緊湊,同時可以使除臭材料30因自重而落下,可靠地投入到吸氣通道內。
而且,通過使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中的至少開口部分26附近由透明部件制成,可以對除臭材料30的余量很容易進行目視確認,在剩余很少時可以提醒用戶補充除臭材料30,故不會出現(xiàn)除臭效果中斷的現(xiàn)象。另外,由于除臭材料染有顏色,對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內的余量也很容易進行確認。另外,雖然本實施例中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設在了加長管41上,但是前面所述的那些效果并只是在這一構造下產生的。很顯然,只要將開口部分26附近制成大致透明,或者將除臭材料30進行著色,就能夠實現(xiàn)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3)圖7為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的電動吸塵器中的聯(lián)接管斜視圖,圖8為該聯(lián)接管中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的截面圖。另外,與前面的實施例中相同的部分被標上了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對其的重復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設在了軟管4的聯(lián)接管50上。
如圖7、圖8中所示,聯(lián)接管50上表面上通過螺釘固定著聯(lián)接管51???2用于使聯(lián)接管50以裝拆自如的方式聯(lián)接在吸氣口3上,這一卡扣52被夾在聯(lián)接管50和聯(lián)接管蓋51之間。在聯(lián)接管50中靠近軟管4的一側,利用截面大致呈雙重管的構造設有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供料口46由可以裝拆自如的開閉鈕25堵塞住。開口部分26設在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的下端部分處,且比起聯(lián)接管50的管軸來稍稍位于其上方,由操作桿28以開閉自如的方式蓋住。
將操作桿28的操作部分31朝吸氣口3一側推動時,開口部分26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的內部發(fā)生連通,充填在其內部的除臭材料30因自重而落下,一點一點地進入到第三吸氣通道53內,并隨著電動風機產生的吸塵氣流移送到吸塵器機體1內的集塵部件中,對灰塵中的異味進行除臭。當操作部分31返回到原來的位置上時,操作桿28又把開口部分26堵住,除臭材料30的供給也就停止。
聯(lián)接管50處于與吸塵器機體1進行聯(lián)接的位置上,其前方設置有軟管4、加長管13和吸頭15,因此,在設置在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之后,即使其外形比起加長管13及吸頭15來說增大了,對于使用也不會產生任何麻煩,因此設置上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也不會使用戶感覺到使用方便性的劣化。
另外,由于聯(lián)接管50與吸塵器機體1相聯(lián)接,軟管4與吸頭15一側相聯(lián)接,因此,即使在電動吸塵器停止操作的狀態(tài)下加入除臭材料30的話,除臭材料30也只會停留在聯(lián)接管50內,在下次操作時會隨吸塵氣流移送到集塵部件中。這樣,對于除臭材料的投入時機也可以不加限制。
在上面的本實施例中,通過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聯(lián)接管部上,可以使對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的形狀及大小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時具有在吸塵器處于停止狀態(tài)下也能加入除臭材料30的優(yōu)點。此外,通過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和開口部分26設在聯(lián)接管50的管軸的上方,除臭材料30可由自重從開口部分26落入到聯(lián)接管50內,可以借助簡單的構造隨著流向集塵部件方向的吸塵氣流將除臭材料30可靠地加入到集塵部件中,同時,通過將供料口46形成在基本水平的聯(lián)接管50的上方,可以更容易地進行除臭材料30的補充,從而可以實現(xiàn)一種除臭性能優(yōu)異、使用方便的電動吸塵器。
(實施例4)圖9為本發(fā)明第4實施例中的電動吸塵器吸頭的斜視圖,圖10為該吸頭的截面圖。另外,與前面的實施例中相同的部分被標上了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對其的重復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被設置在了吸頭60上。
如圖9、圖10中所示,吸頭60的外殼由上吸頭體61和下吸頭體62上下結合而成,聯(lián)接管63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自如搖動。另外,吸頭60的周圍設有緩沖部件64,緩沖部件64被夾在上吸頭61和下吸頭62之間。上吸頭61中的基本處于中心的部位上設有呈研缽狀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且該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的橫向長度處于吸頭60的寬度方向上。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中最深的部位上設有開口部分26,并與和集塵部件連通的第四吸氣通道65相連通。操作桿28由彈簧27加上朝向第四吸氣通道65的力量,正常情況下將所述開口部分26堵住。將操作部分31朝前方(與聯(lián)接管63相反的方向)推動時,開口部分26將與第四吸氣通道65進行連通,除臭材料30就會因自重而落入到第四吸氣通道65中。
下面對上述構成中的操作情況和作用進行說明。
電動吸塵器的用戶在想對吸塵器機體1內的灰塵產生的異味進行除臭時,可把操作部分30朝前方推動,使除臭材料30落入第四吸氣通道65中。落下的除臭材料30會隨著電動風機產生的吸塵氣流移送到集塵部件中,與灰塵發(fā)生混合,進行除臭。手指從操作部分31上松開后,操作桿28即在彈簧27的彈力作用下返回到原有的狀態(tài),將開口部分26堵住。
在上面的實施例中,通過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設置在吸頭60上,可以對使用時與地面大致平行的、面積又大的上吸頭體61部加以利用,設置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來更加容易。特別是,由于可以利用吸頭60的橫向寬度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的寬度做得很寬,因此,即使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設置得很淺,也能裝入規(guī)定量的除臭材料30,這樣就無需增大吸頭60的外形。另外,通過在電動吸塵器的吸塵氣流的最上游位置上加入除臭材料30,可以對一直到吸塵器機體1內的集塵部件為至的全部吸氣通道都進行除臭,除臭效果也能進一步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中的電動吸塵器由于能夠通過簡單的構成來清除掉灰塵中的異味,大幅度地降低排氣中的異味,因此,不但適用于電動吸塵器中,而且還廣泛適用于用于捕捉/收集空氣中的灰塵、以及對帶有異味的粒體進行處理的各種裝置設備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捕捉/收集灰塵的集塵部件;電動風機;內部設有所述集塵部件和電動風機的吸塵器機體;與所述電動風機相連通、用于吸引灰塵的吸頭;設置在所述集塵部件的上游側、并設有與所述集塵部件相連通的開口部分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用于打開/關閉所述開口部分的開閉裝置;和存放在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中的粒狀或者粉狀除臭材料,其中,所述除臭材料從所述開口部分供給到與所述集塵部件相連通的吸氣通道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還設有通過光學方式對灰塵檢測的灰塵檢測裝置,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在所述灰塵檢測裝置的下游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還設有通過光學方式對灰塵進行檢測的灰塵檢測裝置、和接收來自所述灰塵檢測裝置的灰塵檢測信號并進行報告的灰塵報告裝置,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所述灰塵檢測裝置的上游側。
4.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還設有軟管,所述軟管的一端設有與設置在機體的集塵部件上游的吸塵口相聯(lián)接的聯(lián)接管,另一端設有帶有供操作時抓握的把手部的前端管,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軟管的聯(lián)接管部分上。
5.如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和開口部分設置在聯(lián)接管管軸的上方。
6.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還設有軟管,所述軟管的一端設有與設置在機體的集塵部件上游的吸塵口相聯(lián)接的聯(lián)接管,另一端設有帶有供操作時抓握的把手部的前端管,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所述前端管上。
7.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吸頭上。
8.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設置在加長管上。
9.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閉裝置中設有操作桿、和對該操作桿進行加力從而使開口部分在平時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彈簧。
10.如權利要求9中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操作桿上設有存料口,在進行將除臭材料供給到吸氣通道中的操作時,所述存料口與除臭材料存貯單元的開口部分相連通,且能夠存放規(guī)定量的除臭材料。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除臭效率優(yōu)異的電動吸塵器,其中設有捕捉/收集灰塵的集塵部件;電動風機;內部設有所述集塵部件和電動風機的吸塵器機體;與所述電動風機相連通且用于吸引灰塵的吸頭;設置在所述集塵部件的上游側且?guī)в信c所述集塵部件相連通的有開口部分(26)的除臭材料存貯單元(24);用于開閉所述開口部分的開閉裝置;和存放在所述除臭材料存貯單元中的粒狀除臭材料(30)。通過將除臭材料從所述開口部分供給到與所述集塵部件相連通的吸氣通道,可以減輕滯留在所述集塵部件內的異味,從而可以大幅度降低下次使用吸塵器時的排氣異味。
文檔編號A47L9/10GK1857150SQ20061007324
公開日2006年11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北村秀典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