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手壓伸縮旋轉拖把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拖把構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手壓伸縮旋轉拖把桿。
背景技術:
拖把是一種常見的清潔工具,一般的,拖把在使用之后都會清洗,清洗使得拖把棉布條上粘滿水,需要對棉布條擰干。常見的脫水裝置是拖把桶,拖把桶上設置有腳踩驅動裝置,驅動脫水籃旋轉,將棉布條置于脫水籃上后,便可甩掉水,實現(xiàn)棉布條的擰干。中國專利 (公開號CN201505105U)公開了一種上下線性位移轉換成單向驅轉脫水的拖把,通過在拖把桿中設置螺旋片,下壓拖把桿時,拖把桿下端自動旋轉,只需將棉布條置于脫水籃即可, 免去了拖把桶中的驅轉裝置,結構更加簡單,造價也更低。但該專利具有以下缺陷單向驅轉的核心部件使用螺旋片,而螺旋片的厚度較低,驅轉時受力容易振動,導致使用時容易造成上下桿之間抖動,且螺旋片的螺紋較疏,單次下壓上桿體時,下桿體轉動的圈數(shù)與螺紋的圈數(shù)相當,螺紋較疏則導致下桿體旋轉的次數(shù)較少,要完成一次脫水的下壓次數(shù)相應增加, 過多消耗使用者的體力,十分不便。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螺旋片結構牢固,驅轉時不易抖動,且螺紋較密, 單次下壓上桿體時下桿體旋轉的次數(shù)較多,使用省力,結構簡單的手壓伸縮旋轉拖把桿。為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擬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手壓伸縮旋轉拖把桿,包括有上桿體、下桿體、蝸桿、單向驅轉裝置、拉手鎖合裝置,上桿體和下桿體均為中空套筒結構,上桿體的內(nèi)徑略大于下桿體的外徑,蝸桿的一端固接與上桿體的內(nèi)頂部,單向驅轉裝置固設于下桿體的上端,拉手鎖合裝置設置在上桿體外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蝸桿為金屬桿,內(nèi)部為實心結構,外部具有螺紋,所述的螺紋的間距范圍為5-20mm。作為進一步說明,所述的螺紋的間距為10mm。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實心結構的蝸桿,相比螺旋片更加牢固,使用時不會造成上下桿體的抖動,且螺紋較密,單次下壓上桿體時下桿體旋轉次數(shù)較多,更加省時省力,結構簡單,值得推廣。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蝸桿的示意圖。圖中的標號為1、上桿體;2、下桿體;3、蝸桿;4、單向驅轉裝置;5、拉手鎖合裝置; 6、上圓盤;7、棉布條框。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結合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上桿體1、下桿體2、蝸桿3、單向驅轉裝置4、拉手鎖合裝置5,上桿體1和下桿體2均為中空套筒結構,上桿體1的內(nèi)徑略大于下桿體2的外徑,上桿體1和下桿體2套接在一起。下桿體2下端連接上圓盤6,上圓盤6下卡合棉布條框7。蝸桿3 —端固接與上桿體1的內(nèi)頂部,單向驅轉裝置4固設于下桿體2的上端,拉手鎖合裝置5設置在上桿體1外下部,拉手鎖合裝置5可以實現(xiàn)上桿體1和下桿體2之間的鎖閉,使得下桿體2處于可旋轉狀態(tài)和固定狀態(tài)。結合圖2,蝸桿3為金屬桿,內(nèi)部為實心結構,相比螺旋片更加牢固,使用時不會造成上下桿體的抖動。蝸桿3外部具有螺紋,螺紋的間距較密,單次下壓上桿體1時下桿體2旋轉次數(shù)較多,更加省時省力,結構簡單,值得推
權利要求1.一種手壓伸縮旋轉拖把桿,包括有上桿體、下桿體、蝸桿、單向驅轉裝置、拉手鎖合裝置,上桿體和下桿體均為中空套筒結構,上桿體的內(nèi)徑略大于下桿體的外徑,蝸桿的一端固接與上桿體的內(nèi)頂部,單向驅轉裝置固設于下桿體的上端,拉手鎖合裝置設置在上桿體外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蝸桿為金屬桿,內(nèi)部為實心結構,外部具有螺紋,所述的螺紋的間距范圍為5-20mm。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壓伸縮旋轉拖把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紋的間距為 IOmm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壓伸縮旋轉拖把桿,包括有上桿體、下桿體、蝸桿、單向驅轉裝置、拉手鎖合裝置,上桿體和下桿體均為中空套筒結構,上桿體的內(nèi)徑略大于下桿體的外徑,蝸桿的一端固接與上桿體的內(nèi)頂部,單向驅轉裝置固設于下桿體的上端,拉手鎖合裝置設置在上桿體外下部,所述的蝸桿為金屬桿,內(nèi)部為實心結構,外部具有螺紋,所述的螺紋的間距范圍為5-20mm。本實用新型采用實心結構的蝸桿,相比螺旋片更加牢固,使用時不會造成上下桿體的抖動,且螺紋較密,單次下壓上桿體時下桿體旋轉次數(shù)較多,更加省時省力,結構簡單,值得推廣。
文檔編號A47L13/24GK202078274SQ201120105780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7日
發(fā)明者王偉偉 申請人:王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