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飲水器具,具體地說是一種水杯。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作為一種基本的飲水器具,水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早已廣泛應用,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其結構經過多種階段、多種形式的演變,衍生出多種結構種類、形狀,具備了一些別的輔助功能,但其基本結構原理并沒有發(fā)生本質變化,在現代生活中,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方式改變,人們對水杯的使用提出新的要求,而現有杯子面臨著一些尚未克服的缺點,例如,現有杯子配合使用的添加飲料如茶葉等還需要從別的容器中拿出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水杯,它能同時具有儲存水和茶葉等輔料的功能,提高整體的便攜性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一種水杯,設有杯蓋和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設有外蓋、內蓋和轉蓋,所述外蓋套在內蓋側壁上,所述外蓋與內蓋構成儲物艙,所述轉蓋中部的突起穿過外蓋中部并與外蓋同軸分布,所述外蓋上設有至少一個導引口,所述轉蓋上設有相應的出料口。所述導引口的數量為1-4個。所述內蓋上設有隔板,所述儲物艙被隔板分割成兩部分。所述外蓋的側部下緣設有凸起的卡扣將內蓋卡住。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設置外蓋、內蓋,使得蓋子具有儲物空間,而轉蓋可相對外蓋旋轉,進而實現儲物進料、出料通道的開、關,從而將杯蓋功能擴展,實現了水和茶葉等輔料的同時儲存,操作簡單,并且制作成本也不高。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為本發(fā)明一種水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本發(fā)明一種水杯,設有杯蓋和杯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設有外蓋3、內蓋2和轉蓋4,所述外蓋3套在內蓋2側壁上,所述外蓋3與內蓋2構成儲物艙8,所述轉蓋4中部的突起7穿過外蓋3中部并與外蓋3同軸分布,所述外蓋3上設有至少一個導引口 5,所述轉蓋4上設有相應的出料口 6。導引口 5的數量為1-4個。而導引口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設置不同大小的導引口后,可以將較大的導引口 5作為進料通道,而較小的導引口 5做為出料通道。儲物艙8內的空間布置可根據實際需要而調整。例如,儲物艙8為一個整體空間或分割為2個或3個獨立空間,以使儲物艙8可以防止不同種類的添加料,可以再內蓋2上設有隔板9,如果內蓋2上設一個隔板9,則儲物艙8被隔板9分割成兩部分。外蓋3與內蓋2的連接方式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例如可以在外蓋3的側部下緣設凸起的卡扣將內蓋2卡住。使用前,先旋轉外蓋3上的轉蓋4,使得出料口 6與較大的導引口 5重合,然后將所需的茶葉等輔料順出料口 6放進儲物艙8,然后旋轉旋轉外蓋3上的轉蓋4,使得出料口 6與導引口 5不重合,這樣儲物艙8被封閉,從而完成添加料的預存。在喝水需要添加輔料時,可以旋轉外蓋3上的轉蓋4,使得出料口 6與較大的導引口 5重合,然后手持外蓋部分,并傾倒,使得茶葉等輔料從出料口 6流出并進入杯體1,然后注入熱水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水杯,設有杯蓋和杯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設有外蓋(3)、內蓋(2)和轉蓋(4),所述外蓋(3)套在內蓋(2)側壁上,所述外蓋(3)與內蓋(2)構成儲物艙(8),所述轉蓋(4)中部的突起(7)穿過外蓋(3)中部并與外蓋(3)同軸分布,所述外蓋(3)上設有至少一個導引口(5),所述轉蓋(4)上設有相應的出料口(6)。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口(5)的數量為1-4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蓋(2)上設有隔板(9),所述儲物艙(8)被隔板(9)分割成兩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蓋(3)的側部下緣設有凸起的卡扣將內蓋(2)卡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水杯。它設有杯蓋和杯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設有外蓋、內蓋和轉蓋,所述外蓋套在內蓋側壁上,所述外蓋與內蓋構成儲物艙,所述轉蓋中部的突起穿過外蓋中部并與外蓋同軸分布,所述外蓋上設有至少一個導引口,所述轉蓋上設有相應的出料口。本結構的杯蓋具有儲物空間,能實現水和茶葉等輔料的同時儲存,操作簡單,并且制作成本也不高。
文檔編號A47G19/22GK102894807SQ20121042714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劉楊邦 申請人:劉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