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泡用杯具組合及其杯蓋與操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沖泡用杯具組合及其杯蓋與操作方法,沖泡用杯具組合包括杯體、杯蓋、及沖泡件。杯體的內(nèi)緣包圍界定有杯體空間。杯蓋的內(nèi)緣包圍界定出杯蓋空間,且杯蓋開設(shè)有穿孔,而杯蓋的外緣形成有定位部。杯蓋可分離地扣合于杯體。沖泡件具有繩體、茶包及定位體。繩體能移動地穿設(shè)于穿孔且其兩端分別固定于茶包與定位體。定位體位于杯蓋的外緣上且能選擇性地被定位于沖泡位置與分離位置。于沖泡位置時,定位體受到茶包重力的牽引,使杯蓋形成有穿孔的部位的外緣與定位體相頂?shù)?,以使茶包位于杯體空間內(nèi);于分離位置時,定位體限位于杯蓋的定位部,以使茶包至少部分位于杯蓋空間中。本發(fā)明另提供一種上述沖泡用杯具組合的操作方法。
【專利說明】沖泡用杯具組合及其杯蓋與操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杯具組合,且特別是涉及一種適于使茶包呈懸吊狀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及其杯蓋與操作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今的一般杯蓋或其與杯體的組合并未設(shè)計出不需打開杯蓋,便能夠使茶包升降,并通過固定茶包位置,進而使沖泡后的茶包與茶湯分離的構(gòu)造。一般情況,大部分使用者用茶包沖泡如果不想久泡濃苦,必須適時打開杯蓋取出濕茶包,此時,被取出的濕茶包需要找地方放置或丟棄,易造成四處滴漏或沾到手部。
[0003]之后,若使用者感覺沖泡后茶湯濃度不足時,或想進行再次沖泡時,則需打開杯蓋,將已取出的濕茶包再次放回杯體內(nèi),此動作同樣會產(chǎn)生滴漏或沾到手部的問題。若濕茶包被取出后,一時沒有放置處便只能丟棄,也就無法進行再次沖泡,造成茶葉可多次沖泡特性的浪費。
[0004]換個角度來說,若使用者沖泡茶包時,因為覺得取出茶包麻煩,而將茶包持續(xù)浸泡于茶水中,則杯體內(nèi)的茶湯會因為茶包浸泡時間過久而苦澀。
[0005]于是,本發(fā)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終于提出一種設(shè)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實施例在于提供一種沖泡用杯具組合及其杯蓋與操作方法,其便于使用者在杯外控制茶包的升降及固定茶包的位置。
[0007]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沖泡用杯具組合,包括:一杯體,其內(nèi)緣包圍界定有一杯體空間;一杯蓋,其內(nèi)緣包圍界定出一杯蓋空間,且該杯蓋開設(shè)有一穿孔,而該杯蓋外緣形成有一定位部,該杯蓋可分離地扣合于該杯體,且該杯蓋空間與該杯體空間相連通并能經(jīng)由該穿孔而連通于外;以及一沖泡件,其具有一繩體、一茶包、及一定位體,該繩體可移動地穿設(shè)于該穿孔,且該繩體兩端分別固定于該茶包與該定位體,該定位體位于該杯蓋外緣上且能選擇性地被定位于一沖泡位置與一分離位置;其中,該定位體位于該沖泡位置時,該定位體受到該茶包重力的牽引,使該杯蓋形成有該穿孔的部位外緣與該定位體相頂?shù)?,以使該茶包位于該杯體空間內(nèi);該定位體位于該分離位置時,該定位體限位于該杯蓋的定位部,以使該茶包至少部分位于該杯蓋空間中。
[0008]優(yōu)選地,該繩體一端穿透該茶包并固定于該茶包,該定位體位于該分離位置時,該茶包受該繩體拉動而壓迫于該杯蓋內(nèi)緣以形成收縮狀。
[0009]優(yōu)選地,該茶包具有:一折疊體,其呈中空狀且能沿一伸縮方向進行伸縮,該折疊體垂直于該伸縮方向的截面呈環(huán)狀,且該折疊體形成有一折線單元;及一上蓋體與一下蓋體,其設(shè)置于該折疊體的頂部與底部,且該上蓋體形成有一定位孔,該繩體穿過該上蓋體的定位孔而固定于該茶包底部;其中,該定位體于該沖泡位置與該分離位置間被調(diào)整時,該上蓋體與該下蓋體的相對位置能通過該繩體的移動而同步被調(diào)整,且該折疊體能通過該折線單元而沿該伸縮方向伸展或折疊。
[0010]本發(fā)明實施例另提供一種如上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的該杯蓋。
[0011]本發(fā)明實施例又提供一種如上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的操作方法,其步驟包括:實施一吊掛步驟,將該沖泡件的定位體自該杯蓋內(nèi)側(cè)穿出該杯蓋的穿孔而設(shè)置于該杯蓋外緣上,使該沖泡件通過該定位體與該杯蓋的配合而吊掛于該杯蓋,其中,該杯蓋形成有一出水口 ;實施一準備步驟,于該杯體的杯體空間盛裝一開水;實施一扣合步驟,將該杯蓋扣合于該杯體,并使該茶包位于該杯蓋空間與該杯體空間內(nèi);實施一沖泡步驟,使該定位體設(shè)置在具有該穿孔的該杯蓋部位外緣,以使該茶包受到重力的牽引而浸入該杯體所承裝的開水中,而使該開水被沖泡形成一茶湯;實施一分離步驟,將該沖泡件的定位體朝該杯蓋的定位部移動,使該定位體限位于該定位部,以同步使該茶包被拉動向上而與該茶湯相互分離;以及實施一品嘗步驟,經(jīng)由該出水口品嘗該茶湯;其中,該茶湯被飲用完后,將該杯蓋與該杯體分離,而后依序進行該準備步驟、該扣合步驟、該沖泡步驟、該分離步驟、及該品嘗步驟,以進行另一次的沖泡。
[0012]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及其杯蓋與操作方法,其能通過位于杯蓋外緣的定位體來操控茶包的升降,并同時通過定位體與杯蓋的配合,以使茶包能被定位并與茶湯分離,而毋需開蓋取出濕茶包,藉以避免濕茶包取出時四處滴漏和沾手。
[0013]再者,由于濕茶包不需被取出,因此可避免茶包被取出后,則必須立即找地方放置或被迫丟棄的問題。
[0014]另,茶包通過移動定位體與繩體,使茶包能隨時放下再行浸泡,藉以令使用者輕松地喝到濃淡適宜的茶湯,或便于進行多次沖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立體示意圖。
[0016]圖2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體處于分離位置時的剖視示意圖。
[0017]圖3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體處于沖泡位置時的剖視示意圖。
[0018]圖4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部形成于環(huán)側(cè)壁的立體示意圖。
[0019]圖5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部為凹槽時的剖視示意圖。
[0020]圖6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體處于穿越狀態(tài)時的剖視示意圖。
[0021]圖7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體為彈性體且處于穿越狀態(tài)時的剖視示意圖。
[0022]圖8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體為彈性體且處于擋止狀態(tài)時的剖視示意圖。
[0023]圖9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沖泡件的分解示意圖。
[0024]圖10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茶包呈球狀的剖視示意圖。
[0025]圖11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繩體纏繞于定位部的立體示意圖。
[0026]圖12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體縱向穿設(shè)卡合于定位部的立體示意圖。
[0027]圖13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體被嵌合于定位部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14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定位體橫向穿設(shè)卡合于定位部的立體示意圖。[0029]圖15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茶包省略限位體時的剖視示意圖。
[0030]圖16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茶包為立體三角狀時的剖視示意圖。
[0031]圖17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茶包為一般袋狀茶包時的剖視示意圖。
[0032]圖18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杯蓋形成有擋墻的示意圖。
[0033]圖19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操作方法的步驟示意圖(一)。
[0034]圖20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操作方法的步驟示意圖(二)。
[0035]圖21為本發(fā)明沖泡用杯具組合的操作方法的步驟示意圖(三)。
[0036]【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37]100沖泡用杯具組合
[0038]I 杯體
[0039]11杯體空間
[0040]2 杯蓋
[0041]21 頂壁
[0042]211 穿孔
[0043]212 出水口`
[0044]22環(huán)側(cè)壁
[0045]23杯蓋空間
[0046]24定位部
[0047]241 凸塊
[0048]242 凹槽
[0049]243 凹口
[0050]25 擋墻
[0051]3沖泡件
[0052]31 繩體
[0053]32定位體
[0054]33 茶包
[0055]331折疊體
[0056]3311折線單元
[0057]3312 開口
[0058]3313 開口
[0059]332上蓋體
[0060]3321 定位孔
[0061]333下蓋體
[0062]3331 定位孔
[0063]334限位體
[0064]C伸縮方向
[0065]200開水(茶湯)
【具體實施方式】[0066]為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的特征及技術(shù)內(nèi)容,請參閱以下有關(guān)本發(fā)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fā)明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作任何的限制。
[0067]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沖泡用杯具組合100,包括一杯體1、一杯蓋2、及一沖泡件3。其中,上述杯體I內(nèi)緣包圍界定有一能用以盛裝熱水的杯體空間11,且杯體I與杯蓋2可相互扣合,而上述沖泡件3懸吊于所述杯蓋2。
[0068]須先說明的是,由于所述沖泡用杯具組合100具有眾多實施態(tài)樣,本實施例僅以部分實施態(tài)樣作一舉例說明,但不局限于此。
[0069]下述將主要以沖泡用杯具組合100的優(yōu)選實施態(tài)樣作一介紹。而于介紹的過程中,將適時的補充說明其他可能的變化實施態(tài)樣;或者,在介紹完沖泡用杯具組合100的優(yōu)選實施態(tài)樣后,再列舉其他沖泡用杯具組合100的相關(guān)實施態(tài)樣。
[0070]所述杯蓋2形成有一頂壁21及自頂壁21周緣朝同側(cè)延伸的一環(huán)側(cè)壁22,以使杯蓋2內(nèi)緣包圍界定出一杯蓋空間23。
[0071]其中,上述杯蓋2于其頂壁21的大致中央部位開設(shè)有一穿孔211,而所述杯蓋2位于穿孔211 —側(cè)(如圖2中的左側(cè))的部位則形成有一出水口 212,并于杯蓋2位于穿孔211另一側(cè)(如圖2中的右側(cè))的部位外緣形成有一定位部24。
[0072]然而,所述穿孔211位置也可依設(shè)計需求而加以調(diào)整,并不局限于頂壁21的大致中央部位。舉例來說,穿孔211也有可能形成于環(huán)側(cè)壁22。
[0073]更詳細地說,上述定位部24為自頂壁21朝遠離穿孔211方向突出延伸形成的一凸塊241,且凸塊241端緣沿著朝向穿孔211的方向凹陷形成有一凹口 243。
[0074]再者,所述杯蓋2的環(huán)側(cè)壁22底部的內(nèi)緣可分離地扣合于杯體I上,以使杯蓋空間23與杯體空間11相連通并能經(jīng)由穿孔211及出水口 212而連通于外。
[0075]此外,所述定位部24除上述實施態(tài)樣外,也能有其他變化態(tài)樣。舉例來說,如圖4所示,上述定位部24為自環(huán)側(cè)壁22朝遠離穿孔211方向突出延伸形成的凸塊241,且凸塊241也凹陷形成有凹口 243。
[0076]或者,如圖5所示,上述定位部24為自環(huán)側(cè)壁22凹設(shè)形成的凹槽242,且凹槽242鄰近穿孔211的部位凹陷形成有凹口 243。
[0077]復參照圖1至圖3,所述沖泡件3具有一繩體31、一定位體32、及一茶包33。上述繩體31可以是棉繩、塑料拉繩、或其他材質(zhì)的繩體。
[0078]其中,所述繩體31可移動地穿設(shè)于杯蓋2的穿孔211,且繩體31兩端分別固定于上述定位體32及茶包33。藉此,使定位體32位于杯蓋2外緣上并能選擇性地被定位于一沖泡位置(如圖3)與一分離位置(如圖2)。
[0079]以下先分別就定位體32及茶包33的構(gòu)造作一介紹,而有關(guān)于沖泡位置與分離位置時的沖泡用杯具組合100的狀態(tài),容后說明。
[0080]所述定位體32為能于一穿越狀態(tài)(如圖6)與一擋止狀態(tài)(如圖2或圖3)間變換的構(gòu)造。進一步地說,當定位體32處于穿越狀態(tài)時,定位體32適于在杯蓋2的一側(cè)(內(nèi)側(cè))經(jīng)由穿過穿孔211而位于杯蓋2的另一側(cè)(外側(cè));當定位體32處于擋止狀態(tài)時,定位體32適于設(shè)置并定位在杯蓋2的穿孔211 —側(cè)(外側(cè))。
[0081]更詳細地說,如圖6,所述定位體32為長形的桿體,其可呈圓柱狀、橢圓柱狀、方柱狀、菱形狀、長扁狀。所述桿體的長度大于穿孔211內(nèi)徑,而定位體32垂直于其長軸方向的截面適于穿過杯蓋2的穿孔211。
[0082]也就是說,當定位體32的長軸方向通過穿孔211時定義為該穿越狀態(tài)(如圖6 ),而當定位體32的長軸方向未通過穿孔211時定義為擋止狀態(tài)(如圖2或圖3)。因此,所述定位體32能以穿越狀態(tài)自杯蓋2內(nèi)側(cè)穿出穿孔211而以擋止狀態(tài)設(shè)置于杯蓋2外緣上。
[0083]此外,所述定位體32除上述實施態(tài)樣外,也能有其他變化態(tài)樣。舉例來說,如圖7和圖8,所述定位體32可為彈性體(如圖中所示的形成有折痕而具有回彈特性的紙片),且彈性體適于被壓縮(或通過折疊、卷曲等方式)成為能穿過杯蓋2穿孔211的構(gòu)造,此時被定義為穿越狀態(tài);當彈性體穿過杯蓋2穿孔211后,即回復原本的外型,此時彈性體無法穿過杯蓋2穿孔211,被定義為擋止狀態(tài)。再者,上述彈性體也可以是:被擠壓時產(chǎn)生形變,而未被擠壓時則回復原狀的彈性物體。
[0084]或者,定位體32也可以是傘狀結(jié)構(gòu)(圖略),也就是說,當傘狀結(jié)構(gòu)收合時,其為能穿過杯蓋2穿孔211的構(gòu)造,此時定義為穿越狀態(tài);當傘狀結(jié)構(gòu)打開時,被撐開的曲面狀傘面無法穿過杯蓋2穿孔211,此時傘狀結(jié)構(gòu)被定義為擋止狀態(tài)。
[0085]請參閱圖9,所述茶包33具有一折疊體331、一上蓋體332、一下蓋體333、及一限位體334。其中,茶包33內(nèi)的沖泡物于本實施例中以原片茶葉為優(yōu)選實施態(tài)樣作一說明,但于實際應用時,并不受限于此。舉例來說,也可以是藥材(如:冬蟲夏草)、咖啡粉(尤指非速溶式)、養(yǎng)生茶、或果粒茶等。
[0086]再者,所述的折疊體331、上蓋體332、下蓋體333、及限位體334為分離的構(gòu)件,也SP,需通過組裝以形成所述茶包33。下述先以圖9來分別就折疊體331、上蓋體332、下蓋體333、及限位體334的構(gòu)造作一介紹。
[0087]所述折疊體331大致呈中空圓柱狀且于內(nèi)側(cè)界定有一伸縮方向C,于本實施例中的伸縮方向C相當于折疊體331的中心軸線方向,但不受限于此。
[0088]再者,所述折疊體331垂直于上述伸縮方向C的截面呈環(huán)狀,并且折疊體331形成有一大致對稱于伸縮方向C的折線單元3311,而所述折疊體331相對的兩端各形成有一開Π 3312,3313ο
[0089]更詳細地說,上述折線單元3311包含有交錯排列設(shè)置的多個形狀大致相同的內(nèi)折線與多個形狀大致相同的外折線。換言之,每一外折線位于相鄰的兩個內(nèi)折線之間。所述折疊體331兩端通過折線單元3311而能沿伸縮方向C伸展或收縮。
[0090]所述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的構(gòu)造大致相同,進一步地說,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呈圓形板狀且各自于其幾何中心處形成有一定位孔3321、3331。換言之,上述兩個定位孔3321、3331的中心位置大致位于伸縮方向C (或折疊體331的中心軸線)上。
[0091]其中,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的形體相較于折疊體331而言,較不易產(chǎn)生形變。具體來說,所述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可通過設(shè)計其厚度(或密度、硬度)大于折疊體331的厚度(或密度、硬度),以使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的形體較不易產(chǎn)生形變。
[0092]所述限位體334為不適于穿過下蓋體333定位孔3331的構(gòu)造,舉例來說,限位體334可以是面積大于定位孔3331的片狀構(gòu)造,或是長度大于定位孔3331的孔徑的長形構(gòu)造(如:類似定位體32)。
[0093]上述已分別說明折疊體331、上蓋體332、下蓋體333、及限位體334的構(gòu)造,然而,所述折疊體331、上蓋體332、下蓋體333、及限位體334的彼此組裝關(guān)系大致說明如下。
[0094]請同時參閱圖3和圖9,所述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分別接合于上述折疊體331的相對兩端(如圖9中的折疊體331頂部與底部),藉以遮蔽上述折疊體331所形成的兩個開口 3312,3313ο
[0095]其中,所述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接合于折疊體331相對兩端的方式,其可通過食品級防水膠進行黏接、超音波熔接方式進行熔接、或者其他合適的接合方式,在此不加以限制。
[0096]所述繩體31穿過上蓋體332的定位孔3321并穿出下蓋體333的定位孔3331,進而使穿出于下蓋體333的繩體31部位固定于限位體334。而所述限位體334與下蓋體333之間是否彼此連接固定,在此則不加以限制。
[0097]此外,所述茶包33除上述實施態(tài)樣外,也能有其他變化態(tài)樣。舉例來說,如圖10,所述茶包33的外型可設(shè)計成球狀,藉以呈現(xiàn)不同風貌,進而增添使用的趣味性。同理,茶包33的外型也可設(shè)計為半球狀、錐狀、方柱狀、或其他合適的外型。
[0098]上述已分別介紹定位體32及茶包33的構(gòu)造,而有關(guān)于所述沖泡用杯具組合100的實際操作與使用狀態(tài),請參閱圖2和圖3,大致說明如下。
[0099]需先說明的是,當使用者欲對茶包33進行沖泡時,可先于杯體I的杯體空間11內(nèi)盛裝熱水,再將杯蓋2扣合于杯體1,使懸吊于杯蓋2的茶包33位于杯蓋2與杯體I所包圍的空間內(nèi)。
[0100]此時,所述定位體32可于沖泡位置(如圖3)與分離位置(如圖2)間被調(diào)整,而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的相對位置將通過繩體31的移動而同步被調(diào)整,且折疊體331將通過折線單元3311而沿伸縮方向C伸展或折疊。
[0101]更詳細地說,所述定位體32位于沖泡位置時,定位體32受到茶包33重力的牽引,而以擋止狀態(tài)頂?shù)钟诒w2形成有穿孔211的部位外緣,也即,定位體32位在杯蓋2的頂壁21外緣,以使茶包33位于杯體空間11內(nèi),進而浸泡于杯體I內(nèi)的熱水。
[0102]此時,折疊體331能夠使水流從四周均勻流入,以利于沖泡物(如:原片茶葉)的沖泡和舒展,并且所述伸縮方向C即平行于鉛錘線方向。
[0103]其后,沖泡物于沖泡時會因浸水而膨脹,藉以頂?shù)稚仙w體332與下蓋體333,使折疊體331兩端自然地沿伸縮方向C上下進一步伸展,進而令沖泡物獲得足夠的浸泡以及舒展空間。
[0104]再者,由于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的適度加固(如:增加厚度、密度、或硬度),藉以使折疊體331完全浸入水中時,還能夠維持原有的形狀,也即,可承載沖泡物經(jīng)浸泡與舒展時的重量而不致于變形。
[0105]另,通過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的適度加固,折疊體331浸泡水中時,不會因放入水中角度和水流造成重心偏差而以任意方向飄浮,致使折疊體331部分浮出水面,讓茶包33內(nèi)的沖泡物無法完全浸泡。并且,折疊體331也不會因沖泡物經(jīng)浸泡與舒展時的重量增加,造成下垂變形,增加拉起時的困難度。
[0106]當所述杯體I內(nèi)的熱水經(jīng)沖泡茶包33而形成茶湯后,定位體32適于被調(diào)整至分離位置,此時,定位體32限位于杯蓋2的定位部24,以使茶包33至少部分位于杯蓋空間23中。[0107]也就是說,若茶湯的水位較高時,則茶包33大部分或全部容置于杯蓋空間23中;若茶湯的水位較低時,茶包33部分容置于杯蓋空間23中,藉以達到茶包33與茶湯分離的效果。
[0108]更詳細地說,繩體31穿過定位部24的凹口 243,使定位體32位在定位部24遠離穿孔211的一側(cè),藉以使定位體32受到茶包33重力的牽引而頂?shù)侄ㄎ徊?4位于凹口 243相對兩側(cè)的表面上。
[0109]而于定位體32自沖泡位置調(diào)整至分離位置的過程中,繩體31將拉動限位體334,進而使茶包33朝杯蓋2方向移動(即相當于沿鉛錘線方向)。當茶包33的上蓋體332抵接于杯蓋2頂壁21內(nèi)緣時,所述限位體334受繩體31拉動而帶動下蓋體333移動,使下蓋體333朝向上蓋體332移動,以令折疊體331通過折線單元3311而沿伸縮方向C折疊。也就是說,所述定位體32位于分離位置時的茶包33容積與高度,其小于所述定位體32位于沖泡位置時的茶包33容積與高度。
[0110]具體而言,所述定位體32自沖泡位置調(diào)整至分離位置后,所述茶包33的頂部(相當于上蓋體332)的移動距離及茶包33底部(相當于下蓋體333)與茶包33頂部(相當于上蓋體332)的相對移動距離,其兩者總和大致等同于穿孔211與位于定位部24處的定位體32 二者之間的繩體31部位的長度。
[0111]補充說明一點,當上述折疊體331兩端沿伸縮方向C而被壓縮折疊時,所述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可以達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以減少茶包33內(nèi)的沖泡物因受到外力擠壓而破碎。
[0112]此外,所述定位體32與定位部24的限位方式除上述實施態(tài)樣(通過重力達成)外,也能有其他變化態(tài)樣。舉例來說,如圖11,定位部24自杯蓋2的環(huán)側(cè)壁22突出延伸形成大致為T字狀的構(gòu)造,藉以能通過暴露于杯蓋2外且鄰近于定位體32的繩體31部位纏繞于定位部24,并以定位體32抵接于定位部24,藉以使定位體32維持在分離位置。
[0113]或者,如圖12,定位部24呈由上而下凹陷的構(gòu)造,定位體32縱向穿設(shè)并卡合于定位部24,藉以使定位體32維持在分離位置。
[0114]再者,以卡合方式使定位體32與定位部24相固定的構(gòu)造并不局限于圖12,上述卡合方式也能有其他變化的態(tài)樣,在此無法逐個列舉。
[0115]因此,下述僅以兩張圖式作為示例,如圖13是通過定位部24的構(gòu)造設(shè)計使定位體32被嵌合于其中,如圖14也可通過定位部24的構(gòu)造設(shè)計使定位體32橫向穿設(shè)并卡合于其中。
[0116]此外,所述茶包33除本實施例的上述實施態(tài)樣外,也能有其他變化態(tài)樣。舉例來說,如圖15,所述茶包33可省略限位體334,并將繩體31底端直接固定于下蓋體333?;蛘撸瑢⒗K體31穿過下蓋體333的定位孔3331后打結(jié),且上述繩體31打結(jié)的部位無法穿過下蓋體333的定位孔3331。
[0117]又或者,更進一步省略上蓋體(圖略),使所述繩體31 —端容置于茶包33內(nèi)并固定于茶包33底部。但不論上述茶包33如何變化,皆符合定位體32位于分離位置時,所述茶包33受繩體31拉動而壓迫于杯蓋2內(nèi)緣以形成收縮狀。
[0118]也就是說,所述茶包33也可呈現(xiàn)圓筒袋、橢圓筒袋、方柱體袋、立體三角狀(如圖16)、或扁平狀。雖然茶包33并未同時具有上蓋體332與下蓋體333,但由于繩體31穿透茶包33并固定于其底部,當通過繩體31 —端拉動,使茶包33受到繩體31拉起力量,一樣可以造成茶包33底部與杯蓋2之間的夾迫擠壓,使茶包33的容積或高度小于定位體32位于沖泡位置時的茶包33容積或高度。
[0119]更詳細地說,茶包33能受繩體31拉動而壓迫于杯蓋2的頂壁21內(nèi)緣,以使對應于繩體31的茶包33相對兩側(cè)部位的距離(相當于茶包33高度),其在定位體32位于分離位置時小于位在沖泡位置時。也即,茶包33中被繩體31穿過的部位及固定的部位兩者之間的距離,其在定位體32位于分離位置時小于位在沖泡位置時。
[0120]再者,如圖17,所述茶包33不排除為一般袋狀茶包,也即,所述繩體31如同已知般固定于袋狀茶包頂端,并通過繩體31的拉動而使袋狀茶包升降。同樣地,茶包33也可以是一般的三角茶包(圖略)。然而,此種方式并無法使袋狀茶包呈收縮狀。
[0121]附帶說明一點,所述杯蓋2的定位部24于本實施例中以一個為例,但于實際應用時,不排除在沖泡位置與分離位置之間再另行增設(shè)一個以上的定位部24,藉以適用于杯體I盛裝不同水量的情形。
[0122]除上述實施態(tài)樣外,所述杯蓋2的頂壁21內(nèi)緣也可延伸形成有一截面呈圓環(huán)狀的擋墻25 (如圖18),且上述擋墻25位于杯蓋空間23中。更詳細地說,所述擋墻25所包圍的空間(或擋墻25高度)大致對應于茶包33收縮(或折疊)后的尺寸,藉以使定位體32位于分離位置時,茶包33至少部分(優(yōu)選為全部)容置于擋墻25所包圍的空間內(nèi),進而避免茶包33的懸空晃動,并且可令使用者飲用茶湯時,通過擋墻25遮擋茶湯,以避免茶湯浸泡到茶包33。
[0123]上述已針對沖泡用杯具組合100的構(gòu)造作說明,以下將就沖泡用杯具組合100的操作方法作一介紹,而于下述介紹中,將以圖18所示的杯蓋2作為舉例說明之用,但沖泡用杯具組合100于實際使用時的實施態(tài)樣可參考以上所述的其他態(tài)樣,并不局限于圖18所
/Jn ο
[0124]請參閱圖18至21,其為沖泡用杯具組合100的操作方法的示意圖,但須說明的是,以下所介紹的步驟順序并不全然代表操作時的必然順序。舉例來說,下述準備步驟亦能于吊掛步驟之前實施。具體而言,所述沖泡用杯具組合100的操作方法包括步驟如下:
[0125]實施一吊掛步驟,參考圖18和圖19,將所述沖泡件3的定位體32自杯蓋2內(nèi)側(cè)穿出杯蓋2的穿孔211而設(shè)置于杯蓋2外緣上,使沖泡件3通過定位體32與杯蓋2的配合而吊掛于杯蓋2。
[0126]其中,當沖泡件3的定位體32自杯蓋2內(nèi)側(cè)穿出杯蓋2的穿孔211后,優(yōu)選的放置方式是,先將繩體31穿過凹口 243,使定位體32位在定位部24遠離穿孔211的一側(cè),而后通過茶包33重力的牽引而使定位體32頂?shù)侄ㄎ徊?4位于凹口相對兩側(cè)的表面上,此時,由于茶包33被定位于杯蓋2,藉以便于使用者單手取用杯蓋2與茶包33,進而利于實施后續(xù)步驟。
[0127]其中,當定位體32朝定位部24移動時,將同步令茶包33被拉動向上,使茶包33的上蓋體332抵接于杯蓋2內(nèi)緣后,通過固定于茶包33底部的繩體31部位續(xù)而拉動下蓋體333,以使折疊體331受到杯蓋2內(nèi)緣與下蓋體333的壓迫而沿伸縮方向C折疊,以使茶包33大致位于杯蓋空間23中。
[0128]實施一準備步驟,參考圖19,于杯體I的杯體空間11盛裝一開水200。其中,上述開水200的溫度能依茶包33內(nèi)的沖泡物類型及使用者習慣而加以變化,并不局限于100°C或其他特定溫度。換言之,開水200于本實施例中是指煮開過的水,所以開水200可以是熱水、溫水、或冷水,在此不加以限制。
[0129]實施一扣合步驟,參考圖19和圖20,將杯蓋2扣合于杯體1,并使茶包33位于杯蓋空間23與杯體空間11內(nèi)。
[0130]實施一沖泡步驟,參考圖20和圖21,將定位體32與杯蓋2的定位部24分離,使定位體32設(shè)置在具有穿孔211的杯蓋2部位外緣,以令茶包33受到重力的牽引而浸入杯體I所承裝的開水200中,進而使開水200被沖泡形成一茶湯200。須說明的是,此處所指的茶湯200屬于一種泛稱的用語,其并不局限于開水經(jīng)茶葉所沖泡出來的溶液。舉例來說,茶湯也可以是開水經(jīng)由藥材(如:冬蟲夏草)、咖啡粉(尤指非速溶式)、養(yǎng)生茶、或果粒茶等所沖泡出來的溶液。
[0131]實施一分離步驟,參考圖21和圖20,此步驟類似于吊掛步驟中將定位體32限位在定位部24的過程,但差異在于,該分離步驟的實施過程中,皆處在杯體I與杯蓋2為蓋合的狀態(tài)。
[0132]具體來說,分離步驟的細部過程如下:將沖泡件3的定位體32朝杯蓋2的定位部24移動,并先將繩體31穿過凹口 243,使定位體32位在定位部24遠離穿孔211的一側(cè),而后通過茶包33重力的牽引而使定位體32頂?shù)侄ㄎ徊?4位于凹口 243相對兩側(cè)的表面上,藉以使定位體32限位于定位部24。
[0133]而當沖泡件3的定位體32朝杯蓋2的定位部24移動時,將同步使茶包33被拉動向上,使茶包33的上蓋體332抵接于杯蓋2內(nèi)緣后,通過固定于茶包33底部的繩體31部位續(xù)而拉動下蓋體333,以使折疊體331受到杯蓋2內(nèi)緣與下蓋體333的壓迫而沿伸縮方向C折疊,而使茶包成收縮狀且大致位于杯蓋空間23內(nèi),藉以使茶包33與茶湯200相互分離。
[0134]實施一品嘗步驟,經(jīng)由杯蓋2的出水口 212品嘗上述茶湯200。其中,若茶湯200未達到一預定濃度,則重復依序進行上述沖泡步驟、分離步驟、及品嘗步驟,直到茶湯200達到預定濃度。而上述預定濃度則依使用者的口感而有所不同,并不局限于一特定濃度。反之,若茶湯200超過預定濃度,則打開杯蓋2,并于杯體I內(nèi)另注入開水以調(diào)整茶湯200濃度。
[0135]再者,當茶湯200被飲用完后,可打開杯蓋2 (也即,將杯蓋2與杯體I分離)以進行下一輪的沖泡步驟,亦即,依序進行上述準備步驟、扣合步驟、沖泡步驟、分離步驟、及品嘗步驟,以進行另一次的沖泡。
[0136]〔實施例的可能效果〕
[0137]綜合來說,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及其操作方法可具有下述優(yōu)點:
[0138]1.輕松達到茶水分離效果:使用者能通過位于杯蓋外的定位體來操控茶包的升降,并將定位體固定于杯蓋上的定位部,如此便毋需開蓋取出濕茶包,可即時有效地將茶包與茶湯分離,并能避免取出濕茶包時四處滴漏和沾到手部。
[0139]2.輕松多次沖泡:由于濕茶包已與茶湯分離不需被取出,因此可解決茶包久泡過濃,必須取出找地方放置或被迫丟棄的困擾。若是茶包被取出后找地方放置,則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和空氣污染,或碰觸到不潔物體,不適宜再次放回杯中沖泡;若是茶包被取出后即丟棄,便只能進行單次沖泡,顯得過于浪費。
[0140]3.方便控制沖泡濃淡度:使用者不會因為一時找不到放置濕茶包的對象,或不舍丟棄濕茶包,而被迫飲用因久泡過于濃苦的茶湯。同時,使用者也不會再因煩惱茶包取出麻煩和茶湯濃度不夠,而需要一次性浸泡時間較久,使用者隨時可將茶包定位體拉起固定,如果覺得茶湯濃度太淡,松開茶包定位體便可輕松放下茶包,再行浸泡一些時間,藉此便能夠喝到濃淡適宜的茶湯。
[0141]4.減少茶水分離時的茶包占用體積和高度:通過茶包的可伸縮式設(shè)計,使得茶包與茶湯分離時,茶包受壓迫而降低其所占用的體積或高度,更易于茶包與茶湯的分離。
[0142]雖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所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各種的變動以及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沖泡用杯具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杯體,所述杯體的內(nèi)緣包圍界定有一杯體空間; 一杯蓋,所述杯蓋的內(nèi)緣包圍界定出一杯蓋空間,且所述杯蓋上開設(shè)有一穿孔,而所述杯蓋的外緣形成有一定位部,所述杯蓋能分離地扣合于所述杯體,且所述杯蓋空間與所述杯體空間相連通并能經(jīng)由所述穿孔而與外界相連通;以及 一沖泡件,具有一繩體、一茶包及一定位體,所述繩體能移動地穿過所述穿孔,且所述繩體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茶包與所述定位體,所述定位體位于所述杯蓋的外緣上且能選擇性地被定位于一沖泡位置與一分離位置; 其中,當所述定位體位于所述沖泡位置時,所述定位體受到所述茶包的重力的牽引,使所述杯蓋上形成有所述穿孔的部位的外緣與所述定位體相頂?shù)?,以使所述茶包位于所述杯體空間內(nèi);當所述定位體位于所述分離位置時,所述定位體限位于所述杯蓋的所述定位部,以使所述茶包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杯蓋空間中。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體為能在一穿越狀態(tài)與一擋止狀態(tài)之間變換的構(gòu)造,當所述定位體處于所述穿越狀態(tài)時,所述定位體適于在所述杯蓋的一側(cè)經(jīng)由穿過所述穿孔而位于所述杯蓋的另一側(cè),當所述定位體處于所述擋止狀態(tài)時,所述定位體適于設(shè)置在所述杯蓋的所述穿孔的一側(cè)。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體呈長形且所述定位體的長度大于所述穿孔的內(nèi)徑,所述定位體垂直于所述定位體的長軸方向的截面適于穿過所述穿孔,當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長軸方向通過所述穿孔時被定義為所述穿越狀態(tài),且當所述定位體的所述長軸方向未通過所述穿孔時被定義為所述擋止狀態(tài),使所述定位體能以所述穿越狀態(tài)自所述杯蓋的內(nèi)側(cè)穿出所述穿孔而以所述擋止狀態(tài)設(shè)置于所述杯蓋的外緣上。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上形成有一凹口,且所述定位部進一步限定為一凹槽或`一凸塊,當所述定位體位于所述分離位置時,所述繩體穿過所述凹口,所述定位體位于所述定位部的遠離所述穿孔的一側(cè),且所述定位體受到所述茶包的重力的牽引而頂?shù)炙龆ㄎ徊康奈挥谒霭伎诘南鄬蓚?cè)的表面上。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的內(nèi)緣延伸形成有一位于所述杯蓋空間內(nèi)的擋墻,當所述定位體位于所述分離位置時,所述茶包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擋墻所包圍的空間內(nèi)。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繩體的一端穿透所述茶包的一側(cè)并固定于所述茶包的另一側(cè),當所述定位體位于所述分離位置時,所述茶包受所述繩體的拉動而壓迫于所述杯蓋的內(nèi)緣以形成收縮狀。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包具有: 一折疊體,所述折疊體呈中空狀且能沿一伸縮方向進行伸縮,所述折疊體垂直于所述伸縮方向的截面呈環(huán)狀,且所述折疊體上形成有一折線單元;及 一上蓋體與一下蓋體,設(shè)置于所述折疊體的頂部與底部,且所述上蓋體上形成有一第一定位孔,所述繩體穿過所述上蓋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而固定于所述茶包的底部; 其中,當所述定位體在所述沖泡位置與所述分離位置之間被調(diào)整時,所述上蓋體與所述下蓋體的相對位置能通過所述繩體的移動而同步被調(diào)整,且所述折疊體能通過所述折線單元而沿所述伸縮方向伸展或折疊。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包進一步具有一限位體,所述下蓋體形成有一第二定位孔,且所述限位體為不適于穿過所述下蓋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構(gòu)造,所述繩體穿出所述下蓋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而固定于所述限位體,其中,所述上蓋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上蓋體的幾何中心,而所述下蓋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所述下蓋體的幾何中心。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體自所述沖泡位置調(diào)整至所述分離位置后,所述茶包的頂部的移動距離及所述茶包的底部與所述茶包的頂部的相對移動距離的總和等同于所述穿孔與位于所述定位部處的所述定位體之間的繩體部位的長度。
10.一種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的所述杯蓋。
11.一種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沖泡用杯具組合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 實施一吊掛步驟,將所述沖泡件的定位體自所述杯蓋的內(nèi)側(cè)穿出所述杯蓋的穿孔而設(shè)置于所述杯蓋的外緣上,使所述沖泡件通過所述定位體與所述杯蓋的配合而吊掛于所述杯蓋內(nèi),其中,所述杯蓋上形成有一出水口 ; 實施一準備步驟,于所述杯體的杯體空間盛裝一開水; 實施一扣合步驟,將所述杯蓋扣合于所述杯體,并使所述茶包位于所述杯蓋空間與所述杯體空間內(nèi); 實施一沖泡步驟,使所述定位體設(shè)置在具有所述穿孔的所述杯蓋的部位的外緣,以使所述茶包受到重力的牽引而浸入所述杯體內(nèi)所承裝的開水中,而使所述開水被沖泡形成一茶湯;` 實施一分離步驟,將所述沖泡件的所述定位體朝所述杯蓋的所述定位部移動,使所述定位體限位于所述定位部,以同步使所述茶包被拉動向上而與所述茶湯相互分離;以及 實施一品嘗步驟,經(jīng)由所述出水口品嘗所述茶湯; 其中,所述茶湯被飲用完后,將所述杯蓋與所述杯體分離,而后依序進行所述準備步驟、所述扣合步驟、所述沖泡步驟、所述分離步驟及所述品嘗步驟,以進行另一次的沖泡。
【文檔編號】A47G19/22GK103859920SQ201210530659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2月10日
【發(fā)明者】曾沂濱 申請人:曾沂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