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合一茶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個人,家庭及辦公室用品。
背景技術:
飲茶已是一種文化。一方面,沏茶前需洗茶;另方面,沏完茶不宜久泡,應現(xiàn)喝現(xiàn)沏。所以講究茶道的各種茶具應運而出,但絕大部分均為適宜人數(shù)較多的場合,且占地較大,如功夫茶具等,一個茶壺,一套洗茶用具,諸多茶杯。而當一個人出差,或在個人辦公室,或在家里僅I 2人飲用,不僅洗茶、沏茶顯得麻煩,尤其不便攜帶。因此本三合一茶杯,即為洗茶、沏茶、飲茶功能于一體的茶具,不僅使用簡單,方便,主要適于個人在辦公室、家中,尤其是出差時攜帶使用。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三合一茶杯,實現(xiàn)方便個人在辦公室、家中,尤其是出差時攜帶使用。其技術方案是:一種三合一茶杯,由一個兩頭開口的雙口杯,兩個茶杯蓋,一個一端封口、一端開口并設有安裝密封膠圈骨架的過濾絲網(wǎng)筒,兩個密封膠圈組成,其特征是,將套有密封膠圈的過濾絲網(wǎng)筒放入雙口杯一頭,擰緊茶杯蓋,雙口杯另一頭擰緊放入密封膠圈的茶杯蓋。其中,雙口杯為透明單層杯,或為非透明單層杯,或為透明雙層真空杯,或為非透明雙層真空杯。其過濾絲網(wǎng)筒一端封口,另一端開口,在開口側設一圈凸出的骨架。其密封膠圈內(nèi)圈中間設一圈凹槽。
方案一圖1-1是標準型二啟茶杯圖:1、6-密封膠圈2、5——茶杯蓋3-過濾絲網(wǎng)筒4-單層雙口杯圖2是密封膠圈圖。圖3是茶杯蓋圖。圖4是過濾絲網(wǎng)筒圖。圖5-1是單層雙口杯圖。方案二圖1-2是真空型三合一茶杯圖:[0020]1、6——密封膠圈2、5——茶杯蓋3-過濾絲網(wǎng)筒4——雙層真空雙口杯方案二圖2 4與方案一完全相同,僅圖5-2是雙層真空雙口杯圖。
具體實施方式
按圖1-1標準型三合一茶杯圖與圖1-2真空型三合一茶杯圖分別制作單層雙口杯及雙層真空雙口杯,茶杯蓋,密封膠圈,過濾絲網(wǎng)筒。其中,雙口杯上下兩個口均設有螺紋;茶杯蓋內(nèi)設有螺紋;過濾絲網(wǎng)筒一端封口,另一端開口并設有套密封膠圈用骨架。將其一密封膠圈套入過濾絲網(wǎng)筒開口側骨架上,再將該帶有密封膠圈的過濾絲網(wǎng)筒放進雙口杯上口,使密封膠圈外徑正好與杯口外園吻合,抒上茶杯蓋即可密封。另一密封膠圈直接放入茶杯蓋內(nèi),擰入雙口杯下口即可密封。按三合一茶杯結構圖,設計出不同規(guī)格尺寸的產(chǎn)品,即可按茶具常規(guī)工藝生產(chǎn)。使用說明洗茶:將雙口杯放有過濾絲網(wǎng)筒的一頭朝上,將適量茶葉放進過濾絲網(wǎng)筒內(nèi),擰緊茶杯
至JHL ο 將雙口杯倒過來,倒入開水沒過茶葉,擰緊茶杯蓋。經(jīng)反復搖動洗茶,擰開茶杯蓋將洗過茶的水倒出,茶葉即留在過濾絲網(wǎng)筒內(nèi),洗茶完畢。沏茶:將開水倒入洗完茶的雙口杯中,擰上茶杯蓋,適時浸泡。飲茶:或將沏好的茶水倒至另一杯中飲用,則茶葉即可不被長期浸泡;或將整個茶杯倒過來,使裝有茶葉的過濾絲網(wǎng)筒一頭朝上,茶葉也就不會被長期浸泡,當沏好的茶水溫度適宜,再將整個茶杯倒過來直接開蓋飲用。每喝幾口,均應反復將茶杯倒過來保持茶葉不被水長期浸泡,這樣即可僅使用該三合一茶杯飲茶,不必另備茶杯。
權利要求1.一種三合一茶杯,由一個兩頭開口的雙口杯,兩個茶杯蓋,一個一端封口、一端開口并設有安裝密封膠圈骨架的過濾絲網(wǎng)筒,兩個密封膠圈組成,其特征是,將套有密封膠圈的過濾絲網(wǎng)筒放入雙口杯一頭,擰緊茶杯蓋,雙口杯另一頭擰緊放入密封膠圈的茶杯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茶杯,其特征是,雙口杯為透明單層杯。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茶杯,其特征是,雙口杯為非透明單層杯。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茶杯,其特征是,雙口杯為透明雙層真空杯。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茶杯,其特征是,雙口杯為非透明雙層真空杯。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茶杯,其特征是,過濾絲網(wǎng)筒一端封口,另一端開口,在開口側設一圈凸出的骨架。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茶杯,其特征是,密封膠圈內(nèi)圈中間設一圈凹槽。
專利摘要一種三合一茶杯,由一個兩頭開口的雙口杯,兩個茶杯蓋,一個一端封口、一端開口并設有安裝密封膠圈骨架的過濾絲網(wǎng)筒,兩個密封膠圈組成,其特征是,將套有密封膠圈的過濾絲網(wǎng)筒放入雙口杯一頭,擰緊茶杯蓋,雙口杯另一頭擰緊放入密封膠圈的茶杯蓋。本三合一茶杯即為洗茶、沏茶、飲茶功能于一體的茶具。
文檔編號A47G19/22GK203153270SQ20132002636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8日
發(fā)明者劉嵩 申請人:劉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