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及不銹鋼電加熱炊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及不銹鋼電加熱炊具,所述電加熱炊具至少包括鍋體及為所述鍋體加熱的電加熱裝置,所述鍋體由鍋底及以該鍋底邊端為出發(fā)邊向上方延伸而成的鍋體側面構成,在所述的鍋體側面設置一凹陷斜面,該凹陷斜面下端連接于鍋底。本發(fā)明采取在所述的鍋體側面設置一凹陷斜面,該凹陷斜面下端連接于鍋底的設計,能夠在清潔鍋底黏貼食物時,利用鏟子沿著凹陷斜面向下,順利從鍋底的黏貼食物底層鏟入,進而鏟除鍋底黏貼食物。
【專利說明】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及不銹鋼電加熱炊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廚具,尤其涉及一種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及不銹鋼電加熱炊具。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又方便又快捷的鍋具。鍋具在做飯做菜時為了防止食物粘鍋底,一般會采用在鍋底加設一層稱為“特富龍”的涂料,這種涂料可防止食物粘鍋底。但是,這種涂料使用過久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鍋具還是采用不銹鋼材質為好。但采用不銹鋼材質的鍋具會在做飯做菜過程出現(xiàn)粘鍋底現(xiàn)象。而在清潔鍋底時,由于大部分的鍋具側面都是類似垂直設計,用小鏟鏟除粘鍋底的食物便得極為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及電飯煲,解決了清理不銹鋼鍋具鍋底黏貼食物時的不便。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述一種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包括鍋體,所述的鍋體由鍋底和鍋壁組成,其中,所述的鍋壁與鍋底連接處形成有第一角度,所述的鍋壁一側或部分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所述凹道與鍋底連接處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的第二角度大于第
一角度。
[0005]優(yōu)選地,所述的鍋底近凹道一側向遠凹道一側傾斜。
[0006]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夾角的范圍為60-175°。
[0007]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夾角的范圍為110-130°。
[0008]優(yōu)選地,所述凹道為平面,該平面底與鍋底所在平面夾角為135-150°。
[0009]優(yōu)選地,所述凹道為圓弧球面,該圓弧球面的中心弧線的頂點與底點各自所在切線與鍋底所在平面的夾角范圍分別為60-75°、150-175°。
[0010]優(yōu)選地,所述凹道的頂寬為6-lOcm。
[0011]優(yōu)選地,近凹道一側向遠凹道一側傾斜的所述鍋底的底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范圍為10-30。。
[001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述一種電加熱炊具,至少包括鍋及為所述鍋加熱的電加熱裝置,所述的鍋為上述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
[0013]優(yōu)選地,所述電加熱裝置至少由電加熱面板構成,其中;
[0014]所述的電加熱面板與鍋底面積相同,且電加熱面板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相同于鍋底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
[0015]或是,
[0016]所述的電熱板面板由底部面板以及以該底部面板的邊端為出發(fā)邊向上方延伸以吻合鍋的鍋壁及凹道的輔助加熱側板構成,其中,所述底部面板與鍋底面積相同,且底部面板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相同于鍋底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
[001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0018]本發(fā)明采取在所述的鍋壁側面設置一凹道,該凹道與鍋底平滑銜接,能夠在清潔鍋底黏貼食物時,利用鏟子沿著凹道向下,順利從鍋底的黏貼食物底層鏟入,進而鏟除鍋底黏貼食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鍋的立體示意圖;
[0020]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述鍋的剖視圖;
[0021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述鍋的俯視圖;
[0022]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所述鍋的剖視圖;
[0023]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所述鍋的俯視圖;
[0024]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鍋的剖視圖。
[0025]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0027]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一種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包括鍋體,所述的鍋體由鍋底I和鍋壁2組成,其中,所述的鍋壁與鍋底連接處形成有第一角度,所述的鍋壁一側或部分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3,所述凹道與鍋底連接處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由于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使得從俯視角度觀看鍋時,能夠清楚看到鍋邊的一側多出一突出部分,該突出部分即為凹道。該凹道的設計能夠保證與鍋底傾斜且平滑銜接。當需要清潔鍋底粘有的食物時,利用鏟子沿著凹道向下,便順利從鍋底的黏貼食物底層鏟入,進而鏟除鍋底黏貼食物。
[0028]作為本發(fā)明實施例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0029]實施例1:如圖2和圖3所示
[0030]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一種鍋,包括鍋體,所述的鍋體由鍋底I和鍋壁2組成,其中,所述的鍋壁與鍋底連接處形成有第一角度,所述的鍋壁一側或部分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3,所述凹道與鍋底連接處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通過多次設計并應用,當?shù)谝唤嵌鹊姆秶鸀?10-130°,第二夾角的范圍為60-175°時,能夠給使用者在清理鍋底黏貼食物時帶來很大的方便,做到清理快捷和干凈。
[0031]作為本實施例更進一步的實施例:
[0032]所述凹道可以是規(guī)則的傾斜平面設計,也可以是平滑的具有弧度的球面設計。但不管是哪種設計,均是要參考鍋的整體設計。比如,可以根據(jù)配套的廚房用鏟子的形狀進行凹道的設計,當鏟子尖端為直線型,則凹道設計為傾斜平面;當鏟子尖端為圓弧型,則凹道設計為圓弧球面。
[0033]那么,當所述凹道為平面,該平面底與鍋底所在平面夾角為135-150°。在該角度范圍內,可使得使用者在清理鍋底黏貼食物時帶來很大的方便,做到清理快捷和干凈。
[0034]那么,當所述凹道為圓弧球面時,對于圓弧球面來說,不能完全規(guī)定上述第二角度的角度值,因為圓弧球面上的點不在同一直線上。因此,可規(guī)定圓弧球面頂點和底點所在直線與鍋底的夾角。因此,當該圓弧球面的中心弧線的頂點與底點各自所在切線與鍋底所在平面的夾角范圍分別為60-75°、150-175°時,可使得使用者在清理鍋底黏貼食物時帶來很大的方便,做到清理快捷和干凈。
[0035]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實施例所述鍋上的凹道比較小,相應于上述“所述的鍋壁一部分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這句話。實際中,凹道頂寬大約為平常廚房所用鏟子的寬度。一般情況下,該寬度可以設置在6-lOcm。凹道只容納一個鏟子進入,既能方便鏟除黏貼鍋底食物,又不增加鍋體的材料成本。
[0036]實施例2:如圖4和圖5所示
[0037]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一種鍋,包括鍋體,所述的鍋體由鍋底I和鍋壁2組成,其中,所述的鍋壁與鍋底連接處形成有第一角度,所述的鍋壁一側或部分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3,所述凹道與鍋底連接處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通過多次設計并應用,當?shù)谝唤嵌鹊姆秶鸀?10-130°,第二夾角的范圍為60-175°時,能夠給使用者在清理鍋底黏貼食物時帶來很大的方便,做到清理快捷和干凈。
[0038]作為本實施例更進一步的實施例:
[0039]所述凹道可以是規(guī)則的傾斜平面設計,也可以是平滑的具有弧度的球面設計。但不管是哪種設計,均是要參考鍋的整體設計。比如,可以根據(jù)配套的廚房用鏟子的形狀進行凹道的設計,當鏟子尖端為直線型,則凹道設計為傾斜平面;當鏟子尖端為圓弧型,則凹道設計為圓弧球面。
[0040]那么,當所述凹道為平面,該平面底與鍋底所在平面夾角為135-150°。在該角度范圍內,可使得使用者在清理鍋底黏貼食物時帶來很大的方便,做到清理快捷和干凈。
[0041]那么,當所述凹道為圓弧球面時,對于圓弧球面來說,不能完全規(guī)定上述第二角度的角度值,因為圓弧球面上的點不在同一直線上。因此,可規(guī)定圓弧球面頂點和底點所在直線與鍋底的夾角。因此,當該圓弧球面的中心弧線的頂點與底點各自所在切線與鍋底所在平面的夾角范圍分別為60-75°、150-175°時,可使得使用者在清理鍋底黏貼食物時帶來很大的方便,做到清理快捷和干凈。
[0042]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實施例所述鍋上的凹道寬度比較大,相應于上述“所述的鍋壁一側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這句話。實際上,其寬度大約為鍋底直徑的大小,即相當于所述鍋的半個鍋壁為凹道,采取這種設計能夠將鍋底的各個部位都很好的清理。
[0043]實施例3:
[0044]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一種鍋,包括鍋體,所述的鍋體由鍋底I和鍋壁2組成,其中,所述的鍋壁與鍋底連接處形成有第一角度,所述的鍋壁一側或部分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3,所述凹道與鍋底連接處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由于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使得鍋在烹飪食物的用量上發(fā)生少許變化,比如蒸飯時,米放多少,水放多少。因此,在設計中可以做出相應進一步的改變,所述的鍋底近凹道一側向遠凹道一側傾斜。再進一步的,近凹道一側向遠凹道一側傾斜的所述鍋底的底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范圍為10-30°
[0045]如圖6所示,本發(fā)明所述一種不銹鋼電飯煲4,至少包括鍋及為所述鍋加熱的電加熱裝置,所述的鍋為上述的鍋,包括鍋體,所述的鍋體由鍋底I和鍋壁2組成,其中,所述的鍋壁與鍋底連接處形成有第一角度,所述的鍋壁一側或部分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3,所述凹道與鍋底連接處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采用這種設計的鍋,可以方便清理電飯煲鍋底內黏貼的食物。
[0046]作為本實施例所述電飯煲的進一步解釋說明:
[0047]所述電加熱裝置至少由電加熱面板構成,其中;所述的電加熱面板5與鍋底面積相同,且電加熱面板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相同于鍋底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即為上述近凹道一側向遠凹道一側傾斜的所述鍋底的底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范圍為10-30°
[0048]但上述情況可能造成的一些小問題是鍋底在傾斜后在電加熱面板加熱時不能很好的均勻受熱。針對這種問題,還可作出相應設計:所述的電熱板面板由底部面板以及以該底部面板的邊端為出發(fā)邊向上方延伸以吻合鍋的鍋壁及凹道的輔助加熱側板6構成,其中,所述底部面板與鍋底面積相同,且底部面板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相同于鍋底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采取這種設計,輔助加熱側板可以很好的對鍋體傾斜后需要加熱卻不能很好加熱的位置進行加熱,滿足了烹飪食物的均勻受熱。
[0049]針對上述內容,本發(fā)明還所述一種不銹鋼電餅鐺,至少包括鍋及為所述鍋加熱的電加熱裝置,所述的鍋為上述的鍋,包括鍋體,所述的鍋體由鍋底和鍋壁組成,其中,所述的鍋壁與鍋底連接處形成有第一角度,所述的鍋壁一側或部分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所述凹道與鍋底連接處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采用這種設計的鍋,可以方便清理電餅鐺鍋底內黏貼的食物。
[0050]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包括鍋體,所述的鍋體由鍋底和鍋壁組成,其中,所述的鍋壁與鍋底連接處形成有第一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壁一側或部分向外延展形成一凹道,所述凹道與鍋底連接處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底近凹道一側向遠凹道一側傾斜。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夾角的范圍為 60-175。。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角的范圍為 110-13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道為平面,該平面底與鍋底所在平面夾角為135-150°。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道為圓弧球面,該圓弧球面的中心弧線的頂點與底點各自所在切線與鍋底所在平面的夾角范圍分別為60-75。 ,150-175° 。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道的頂寬為6_10cmo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其特征在于,近凹道一側向遠凹道一側傾斜的所述鍋底的底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范圍為10-30°。
9.一種電加熱炊具,至少包括鍋及為所述鍋加熱的電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為上述權利要求1-8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易清理鍋底黏貼食物的鍋。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加熱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加熱裝置至少由電加熱面板構成,其中; 所述的電加熱面板與鍋底面積相同,且電加熱面板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相同于鍋底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 或是, 所述的電熱板面板由底部面板以及以該底部面板的邊端為出發(fā)邊向上方延伸以吻合鍋的鍋壁及凹道的輔助加熱側板構成,其中,所述底部面板與鍋底面積相同,且底部面板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相同于鍋底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
【文檔編號】A47J36/02GK103876605SQ201410033847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24日
【發(fā)明者】林志鵬 申請人:捷賽廚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