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食油水化精煉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是食油加工設備,與螺旋式榨油機配套,對毛油進行水化脫磷和除雜。特別適用于個體小型油坊的食油精煉。
常見的小型油坊的食油精煉是在兩個特制的大鍋中進行的,把榨出的毛油加水按一定的比例倒入水化鍋中加熱,水化脫磷除雜,再倒入脫水鍋加熱脫水,經(jīng)濾油機過濾后得到精煉油,由于鍋灶體積大,成本高,受空間和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在推廣上有一定困難,絕大部分人仍然吃不上精煉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的不足,設計一種體積小,重量輕,經(jīng)濟實用,清潔衛(wèi)生的水化精煉爐。
完成技術任務的設計方案是具有溫控器、發(fā)熱器、絕緣層、外殼、支撐腳、導線管組成的精煉爐系統(tǒng)。其特點是,鎳鉻絲裝在爐盤中,上下各有一層云母片,保證散熱均勻和絕緣良好,上下外殼組成一個密閉系統(tǒng),使水不能滲入內(nèi)部,引出線由爐底中間由導線管引出,在引線和插座之間有溫控器控制溫度。
水化精煉爐的優(yōu)點是結構緊湊,適用性強,可放入油缸或油桶中使用,不需要撫助設施。由于整個精煉爐浸入水中,發(fā)熱效率高,借助剛榨出油的余熱,升溫過程短,(原溫在70℃以上,水化時的溫度只須80℃,保溫時間30分鐘)用電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一爐兩用,既可水化,又可脫水。
以下結合附圖詳述實施方案。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電路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鎳鉻絲繞行方法圖。
圖4是爐盤截面示意圖。
爐體由上蓋1、上云母片2、爐盤3、鎳鉻絲4、下云母片5、下底蓋6、導線管7、引線8、填料9、支撐腳10構成。爐盤3是用耐火材料壓制燒結而成的簿型圓盤,如圖4,圓盤上開有線糟11、線孔12。線糟11的大小大于鎳鉻絲直徑的兩倍,以防熱漲冷縮受阻。鎳鉻絲4裝在線糟11中,如圖3,使發(fā)熱均勻。上云母片2和下云母片5也是圓盤形的,分別放在爐盤上下,似保證絕緣良好、散熱均勻和減緩有時對爐盤的意外沖擊。整個裝置裝在上蓋1和下蓋6中組成密閉系統(tǒng),從上下和側面?zhèn)鬟f熱量。導線管7由紫銅管制成,主要使爐體傳遞的熱量在此充分釋放,使溫度降低,以免燙壞引線;與爐體接觸用焊接牢。引線8用鋼絲構成與爐絲4接頭處用耐火泥17封住,中間用瓷粉18燒結,與外線接處用耐溫防水膠19膠牢。
支撐腳10焊接在爐體上,互成120°角。
溫控器材13由外殼14波段三檔開關15和二極管16構成,形成斷、半波、通;構成斷,保溫、加熱三檔。
使用時,將精煉爐放入容器中,加入80℃上的熱水,再加入榨出的毛油,接通電源加熱,當油溫升到80℃時,將溫控制撥至保溫位置,保持30分鐘,并不斷攪拌,關閉電源將爐取出,沉淀后即完成了水化過程。然后用同樣的方法,按脫水的要求進行脫水、過濾,即得到精煉油。
權利要求食油水化精煉爐主要由爐盤3、鎳鉻絲4構成了熱系統(tǒng),由外殼上下蓋1及6和導線管7構成密閉系統(tǒng),其特征是爐絲用鎳鉻絲制成圓盤形平面加熱圈,電源由爐中心的導線管7引入,導線管7與爐體連接處內(nèi)部用耐火泥17封住隔熱,中端用瓷粉18封住,外端用耐溫防水膠19膠牢,導線從導線管的中間通過,爐盤3上、下各有絕緣層云母片2及5,外層上、下蓋1及6焊成密閉狀,整體構成一個密閉,絕緣的食油水化精煉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食油精煉爐主要由爐盤3、鎳鉻絲4、云母片2及5、蓋殼1及6構成發(fā)熱系統(tǒng),由溫控器13構成溫度控制系統(tǒng),具有體積小、重量輕、適應性強的特點,能完成食油精煉的水化過程和脫水過程。
文檔編號C11B3/00GK2137665SQ92217798
公開日1993年7月7日 申請日期1992年9月9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9月9日
發(fā)明者陳明 申請人: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