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動式無水免沖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活動式無水免沖廁,屬于袋裝式免沖洗衛(wèi)生便具。
現在許多沒有上下水的旅游景點使用旱廁,既不衛(wèi)生又不文明;大中城市臨時性大規(guī)模集會,例如政治、文藝、體育、展覽、貿易等,活動人群很多,但廁所很少,又缺乏可活動的公廁,因此遠不能滿足需要。沒有上下水地區(qū)的上廁所問題,給人們帶來很多不方便。我國內河和沿海有許多船舶,這些船舶的廁所都是直接向水域排放糞便,造成水污染。許多港口現已提出要求,不許向水域直接排放糞便,因此船舶上的廁所都需要改造。中國專利92222391.2公開了一種衛(wèi)生旱廁大便器,這種裝置雖有隔臭功能,但水嚴較低,不能自動行進,不適合城市和旅游景點以及船舶使用;中國專利94220792.0和94220793.9公開的免沖廁,都是固定式的,不適合隨時移動的要求。因此這些方案都不適合上述場合的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可供多人次(例如40-120人次)使用,無需上下水,自動完成行進密封過程,且可隨時移動的活動式無水免沖廁,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方案是,將坐便器安放在活動箱體中,活動箱體的底部裝有行走輪,杠桿機構的上端與坐便器的上踏板相連,杠桿機構的另一端與行進密封機構相連,坐便器的下踏板與鎖緊裝置相連,鎖緊裝置卡著杠桿機構。行進密封機構由兩個輥子組成,其中一個輥子在過軸心線的一個平面的兩端裝有波浪型收縮器和凸形熱封線,另一個輥子的相應位置上裝有凹形貼合帶,當行進密封機構處于密封狀態(tài)時,熱封線和貼合帶嚙合,從而壓緊收集袋。杠桿機構還連著一個蓄能器,杠桿機構通過鏈輪與行進密封機構相連,鏈輪上裝有可單向旋轉的飛輪。行進密封機構還可由左右密封板組成;相應地,杠桿機構可有左右對稱的兩部分,它們分別與左右密封板相連。上踏板可分為兩個踏腳塊,其中一個與杠桿機構的上端連著,杠桿機構的另一端與一個密封板相連?;顒酉潴w底部的行走輪,被固定在安裝板上,安裝板與活動箱體底部鉸接,在移動狀態(tài)時,安裝板與活動箱體底部重合,由一個接耳固定;在固定狀態(tài)時,安裝板與活動箱體的側面重合,由另一個接耳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使用全過程清潔衛(wèi)生,無需上下水沖洗,不污染環(huán)境,不用電,可隨時移動和收放,特別適合無上下水地區(qū)、臨時性人群活動場所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長袋型免沖廁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中袋型免沖廁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短袋型免沖廁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活動箱體結構及底部機構示意圖下面結合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描述。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長袋型免沖廁主要包括坐便器2、收集袋4、行進密封機構、杠桿機構及活動箱體1,在箱體1內部安裝坐便器2,坐便器2上部裝有坐便圈3,收集袋4(長度為10~30米)套在坐便圈3的內外側,備用袋疊放在隔層板5上;收集袋4的端部被封口或扎住。行進密封機構由輥子6和16組成,它們將收集袋4的端部夾住,使收集袋4形成一個盆腔,以供使用。在輥子6過軸心線的一個平面的兩端裝有波浪型收縮器7和凸形熱封線8,可使新袋均勻收縮;輥子16的相應位置上裝有凹形貼合帶17。杠桿機構13裝在坐便器的下邊,它的上端與坐便器上可局部活動的上踏板10相連,它的端部11連著一個蓄能器12,它的端部26通過曲臂23與鏈輪22相連,鏈輪22與行進密封機構的輥子16上的鏈輪18相連,鏈輪22上裝有可單向旋轉的飛輪。下踏板14通過搖臂25與鎖緊裝置24相連,鎖緊裝置24的卡爪卡著杠桿機構13。當使用者踏在上踏板10上時,重力將杠桿機構13壓下,通過杠桿機構13的端部11,將蓄能器12向下拉,蓄能器12為氣液混合式的,可選用成品件。杠桿機構13向下運動的同時,使鎖緊裝置24上鎖,曲臂23向下運動,由于鏈輪22內裝有可單向自由旋轉的飛輪機構,鏈輪22不受曲臂23向下運動的影響,仍保持原狀態(tài);當使用者離開坐位,踏在下踏板14上,使用者的體重壓下連桿15,在搖臂25作用下,使鎖緊裝置24處于釋放位置,蓄能器12拉動杠桿機構13,曲臂23向上運動,使鏈輪22反時針方向轉動,帶動鏈輪18,使輥子16反時針方向轉動,通過齒輪9的傳動,輥子6和16同時協調轉動,自動將臟的收集袋向下送,同時拉下新袋。當行進密封機構處于密封狀態(tài)時,輥子6轉到使熱封線8處于水平位置時,輥子16也轉到使貼合帶17處于相應的水平位置;此時熱封線8和貼合帶17嚙合,將收集袋4緊緊地夾在中間。有電時進行電熱封,無電時則機械密封,將收集袋臟的部分與干凈的部分隔開,從而防止臭氣外泄。這樣,即使在沒有電的情況下,也能自動完成行進密封過程。使用后的臟收集袋21,集中在收集箱19內的大收集袋20中。收集袋4和大收集袋20都是用可降解塑料制造的。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為中袋型免沖廁,如圖2所示,用中等長度的塑料袋(5~10米)做收集袋28,坐便器下部有一對密封板37,構成行進密封機構,它的杠桿機構30有左右對稱的兩部分(左邊部分在圖2中被隱去,其結構及工作原理均與右邊部分相同)。密封板37通過一組滑輪與杠桿機構30的端部46相連;上踏板29與杠桿機構30的上端相連,鎖緊裝置32的卡爪卡著杠桿機構30的下端31;下踏板34通過搖臂33與鎖緊裝置32相連。無人使用時,密封板37在彈簧39的作用下,處于閉合狀態(tài),夾住收集袋,防止其下部的氣味外泄。有人使用時,人的重量作用在上踏板29上,使杠桿機構30向下運動,帶動其端部46向下牽引鋼索,經下滑輪45、中滑輪41及上滑輪40,將密封板37拉開;使用者離開時,身體重量作用在下踏板34上,壓下搖臂33,使鎖緊裝置32松開,則密封板37在彈簧39的作用下,恢復閉合狀態(tài)。
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實施例為短袋型免沖廁,如圖3所示,用1米左右的塑料袋做收集袋48,將它的開口處蓋復在安裝板47周圍,并用壓塊50將四角壓住;上踏板為安裝板47上的兩個可局部活動的踏腳塊51,其中一個腳踏塊通過連桿52與杠桿機構61相連;坐便器下部的密封板49,構成行進密封機構,杠桿機構61通過桿59與密封板49相連;下踏板64連著鎖緊裝置63和彈簧60,鎖緊裝置63的卡爪卡著杠桿機構61的下端,而彈簧60連著杠桿機構61的另一端。當使用者踏上踏腳塊51時,其重量使連桿52向下運動,帶動搖臂53旋轉,使杠桿機構61作反時針轉動,從而帶動桿59反時針轉動,拉開密封板49。此時,鎖緊裝置63的卡爪62將杠桿機構61鎖住。當使用者向下踏在下踏板64上時,鎖緊裝置63被拉開,杠桿機構61在彈簧60的作用下,順時針旋轉,同時帶動桿59也作順時針旋轉,使密封板49處于密封狀態(tài)。還可在收集袋48中插入尿收集管54,使尿通向收集箱55,實現糞尿分離。
如圖3、4所示,活動箱體1是由頂蓋66、側箱板67、后箱板68及門58組成的,其底部裝有行走輪74,它被固定在安裝板73上,安裝板73與活動箱體1鉸接,使行走輪可翻轉。在移動狀態(tài)下,安裝板73與箱體底板重合,用接耳75將其固定;在固定狀態(tài)時,將安裝板73向上翻轉,使之與活動箱體的側面重合,用接耳72將其固定?;?0下部裝有雪橇式導向板71,它可使箱體1在海邊沙灘等松軟的地面上牽引滑行。擋板69為處理臟收集袋時用的,收集箱56和收集車57都可從此開口出入。
權利要求1.一種活動式無水免沖廁,主要包括坐便器、收集袋、行進密封機構、杠桿機構及活動箱體,套在坐便器上的收集袋,被夾在坐便器下部的行進密封機構中間,其特征在于坐便器安放在活動箱體中,活動箱體的底部裝有行走輪;杠桿機構的一端與坐便器的上踏板相連,杠桿機構的另一端與行進密封機構相連,坐便器的下踏板與鎖緊裝置相連,鎖緊裝置卡著杠桿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動式無水免沖廁,其特征在于行進密封機構由兩個輥子組成,其中一個輥子在過軸心線的一個平面的兩端裝有波浪型收縮器和凸形熱封線,另一個輥子的相應位置上裝有凹形貼合帶,當行進密封機構處于密封狀態(tài)時,熱封線和貼合帶嚙合,壓緊收集袋。
3.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活動式無水免沖廁,其特征在于杠桿機構還連著一個蓄能器,杠桿機構通過鏈輪與行進密封機構相連,鏈輪上裝有可單向旋轉的飛輪。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動式無水免沖廁,其特征在于行進密封機構還可由左右密封板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1和4所述的活動式無水免沖廁,其特征在于杠桿機構可有左右對稱的兩部分,它們分別與左右密封板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和4所述的活動式無水免沖廁,其特征在于上踏板可分為兩個踏腳塊,其中一個與杠桿機構的一端連著,杠桿機構的另一端與一個密封板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動式無水免沖廁,其特征在于活動箱體底部的行走輪,被固定在安裝板上,安裝板與活動箱體底部鉸接,在移動狀態(tài)時,安裝板與活動箱體底部重合,由一個接耳固定;在固定狀態(tài)時,安裝板由活動箱體的側面重合,由另一個接耳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活動式無水免沖廁,屬于袋裝式免沖洗衛(wèi)生便具。它主要包括坐便器、收集袋、行進密封機構、杠桿機構及活動箱體,套在坐便器上的收集袋,被夾在坐便器下部的行進密封機構中間,將坐便器安放在活動箱體中,活動箱體的底部裝有行走輪,杠桿機構的上端與坐便器的上踏板相連,杠桿機構的另一端與行進密封機構相連,坐便器的下踏板與鎖緊裝置相連,鎖緊裝置卡著杠桿機構。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使用全過程清潔衛(wèi)生,無需上下水沖洗,不污染環(huán)境,不用電,可隨時移動和收放。
文檔編號A47K11/00GK2288683SQ97201108
公開日1998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1997年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2月3日
發(fā)明者王中育 申請人:潘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