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球桿袋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爾夫球桿袋底座,該底座用以容置高爾夫球桿的容納空間具有可彎折且防塵砂之功效者。
一般于高爾夫球桿袋的支撐裝置的設計,常見的結構系當球桿袋放置于地面上時可傾斜一角度,一方面以避免球桿袋倒下而沾黏塵土,一方面可使球桿的取出置放更方便。
按就可以傾斜站立以便於使用者取置球桿的高爾夫球桿袋結構,其獲準專利者相當多,而其中較為進步的設計,如美國第5,857,567號專利案所揭露的高爾夫球桿袋,其主要系於底座(base bracket)下方設有一可擺動的驅動板(drivingplate),并以該驅動板以驅動一V型彈性桿(spring member)下端,俾間接迫使其袋體側邊的二腳桿(supporting legs)向外張,以供該球桿袋以該二腳桿做為支撐,而可傾斜地立于地面上,且由於該驅動板系設為隱藏于其底座的下方,因此,較之將驅動板設為凸出于底座外側一段距離者,要具有避免妨礙使用者于其周圍活動的優(yōu)點。而且,由于其用以支撐該袋體的桿件,并非呈可擺動式者,因此可供該高爾夫球桿袋以較為穩(wěn)定的方式垂直站立。
該高爾夫球桿袋其主要的缺失有二其一由于其底座下緣必須形成一斜切口,以供該驅動板于該處活動,因此造成當其袋體呈直立狀態(tài),由于其底座與地面接觸的面積過小,而易于傾倒;其二由于該驅動板系設于底座下方,而長期地與地面接觸,因此極易於受塵土影響,而使其擺動不順暢或造成不易迫使該V型桿完全并攏于袋體側邊的情形。雖然,取一柔軟的片狀材料,將其圍繞于該驅動板與該底座的周緣處,可略為減少前述的狀況發(fā)生,但由于塵土仍會滲入該驅動板與底座下緣間的樞接處,因此其效果仍相當有限。
另有一美國第6,062,383號專利案所揭露的高爾夫球球桿袋,其包含有一袋身(bag body),及設于該袋身下方的一底座(base member),該底座主要系由一第一部份(first plate)及一第二部份(second plate)以樞接方式連接,并共同形成一高爾夫球桿的容置空間,該第一部份可于該樞接處擺動并與該第二部份夾一預定角度,且于該第一部預定部位設有一連接部(connector),一驅動元件(actuating member),其具有一組腳架(legs),該驅動元計件樞設于該連接部上;藉由該第一部份的彎折,同時使設于其上的該連接部向上旋動,而帶動該驅動元件以及該腳架,因而使該腳架向外撐開。
該高爾夫球桿袋對于塵土的隔離雖有所改善,然而該第一部份與第二部份于樞接后為使該第一部份能順利擺動,須于各該連接的側邊部位設有切口(matching gaps),該切口以及樞接之處常會有塵土及水氣由各該處進入袋身內部的情形,而影響球桿的保存品質。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爾夫球桿袋底座,該底座結構簡單,施工容易,可減少因組裝所花費的人工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高爾夫球桿袋底座,系設于該高爾夫球袋所具有的一腳架組的一袋身下方,該腳架組包括有一對腳架及樞接于該腳架上的一彈性件,該袋身并設有若干支撐桿,所述底座包含有一前段部,其具有一第一底部,一第一環(huán)垣凸設于該第一底部周緣,一第一容納空間形成于各該第一底部與第一環(huán)垣之間,該第一容納空間具有一朝上與一朝后的開放端;一后段部,其具一第二底部,一第二環(huán)垣凸設于該第二底部周緣,一第二容納空間形成於各該第二底部與第二環(huán)垣之間,該第二容納空間具有一朝上與一朝前的開放端;一第一撓性部,具有適當彈性并以一體成型方式連接于該前段部的相鄰于其開放端的各該第一底部與第一環(huán)垣上;一第二撓性部,具有適當彈性并以一體成型方式連接于該前段部之相鄰于其開放端的各該第二底部與第二環(huán)垣上;一連接元件,系以具可撓性的材料制成,并以其兩側分別連接于相隔預定距離的各該第一撓性部及第二撓性部間,使各該第一、第二容納空間一前一后地共同連接成一較大的容納空間,且各該前段部與后段部并可以該連接元件的預定部位為中心,而于預定范圍內擺動。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使用方式的側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以黏貼方式連接的狀態(tài)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以車縫方式連接的狀態(tài)圖。
所述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包含有一前段部10、一后段部20、一第一撓性部30設于該前段部上、一第二撓性部40設于該后段部上,以及連接于各該第一撓性部與第二撓性部間的一連接元件50。
該前段部10,其具有一第一底部13,一第一環(huán)垣14凸設于該第一底部周緣,一第一容納空間11形成于各該第一底部與第一環(huán)垣之間,該第一容納空間具有一朝向上方與一朝向后方的開放部位。
該后段部20,其具有一第二底部23,一第二環(huán)垣24凸設于該第二底部周緣,一第二容納空間21形成于各該第二底部與第二環(huán)垣之間,該第二容納空間21具有一朝向上方與一朝向后方的開放部位。
該第一撓性部30,以較該前段部10柔軟的材料且一體成型方式設于該前段部的開放端預定部位,其內側一部份系連接于該前段部的底部,而另一部份則連接于該前段部的側邊,外側則延伸至該前段部的外預定寬度。
該第二撓性部40,以較該后段部20柔軟的材料且一體成型方式設于該后段部的開放端預定部位,其內側一部份系連接于該后段部的底部,而另一部份則連接于該后段部的側邊,外側則延伸至該前段部的外預定寬度。
該前段部10外緣的預定部位設有一樞接部12,而可供該彈性件832的下端扣設于其中。
該連接元件50,呈長條狀,系以具可撓性而且又較該第一、第二撓性部更為柔軟的材料制成(如無紡布或尼龍布),設于各該第一撓性部及第二撓性部間,并連接于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對應部位的外緣處,且該連接元件的一部份系連接于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而一部份則連接于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位于所述底座的側邊,使各該第一、第二容納空問11、21一前一后地共同連接成一較大的容納空間,且各該前段部與后段部并可以該連接元件的預定部位為中心,而于預定范圍內擺動;同時,可于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對應部位的外緣處分別設有一第一、第二凸部31、41,再將該連接元件跨越連接于相鄰的各該第一、第二凸部。
該后段部20的預定部位設有三個固定件22,其可分別供一支撐桿81的下端設于其上。
一V型切口60,系為凸起狀(convex),形成于各該前、后段部10、20的開放端相隔預定距離的側邊之間,并為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30、40以及該連接元件所包圍,且各該前、后段部10、20的側邊系呈外凸之弧形。
當配置有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的高爾夫球桿袋呈直立狀態(tài)時,各該前段部與后段部系分別平置于地面上,并以其上的各該第一、第二容納空間分別承受置于該球桿袋內的高爾夫球桿(圖中未示)的重量,而可穩(wěn)定地立于地面上。且各該支撐桿將可支持住該環(huán)框,以使該袋體外觀上相當平整。
當使用者由上向下按壓配置有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的高爾夫球桿袋前端,或由后向前地推動該環(huán)框時,將可迫使該球桿袋向前傾斜。該球桿袋傾斜后,該前段部仍維持為平置于地面的狀態(tài),該后段部與各該支撐桿則均以該連接元件的底部為中心朝上擺動一角度,而使本實用新型的底座成彎折狀,此時,所述袋體其對應于該球桿袋后方的部位仍受各該支撐桿所支持而相當平整,其對應于該球桿袋前方的部位則略為皺折;且該環(huán)框的前端由于略為下降而減少其于該樞接部間的距離,因此將經由該彈性件,以迫使該二腳桿向外紓展,而可以其下端與該前段部共同配合,使該球桿袋可以平穩(wěn)地傾斜站立。
所述連接元件50跨接于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30、40上的方式可以為車縫,使其車縫線70貫穿對應重疊的各該前段部及第一撓性部,與各該后段部及第二撓性部,(請參照第四圖所示)而且由于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具有撓性,所以可以緊密地束合住車縫線,而使塵土,水氣不易滲過;亦可縫制于相鄰的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外側的第一,第二凸部上,或(請參照第五圖所示)僅使用粘膠直接沾粘于第一,第二撓性部上。
如美國第6,386,362號專利,該結構系將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30、40以一體成型方式射出連接,無須使用該連接元件50,然而該結構的制造技術難度較高而導致成本增加,且如要使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能穩(wěn)固的連接于各該前,后段部10、20上,其所使用材料則不能過軟,因此于彎折時的柔軟度不如該連接元件,而要更加費力才可使袋子傾倒,此外,如材質太軟,使用壽命亦會減短。
本實用新型于上述各實施例中,固然系將各該前,后段部10、20設為各占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的一半,而使該連接元件位于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的中央,惟于實際的運用上,亦可將其設為不同大小,而使該第一容納空間11小于該第二容納空間21的容積,藉以使該后段部20可以承受較多高爾夫球桿的重量,使該高爾夫球桿袋80于直立狀態(tài)時,可以較前述各實施例各為穩(wěn)固。
權利要求1.一種高爾夫球桿袋底座,系設于該高爾夫球袋所具有的一腳架組的一袋身下方,該腳架組包括有一對腳架及樞接于該腳架上的一彈性件,該袋身并設有若干支撐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含有一前段部,其具有一第一底部,一第一環(huán)垣凸設于該第一底部周緣,一第一容納空間形成于各該第一底部與第一環(huán)垣之間,該第一容納空間具有一朝上與一朝后的開放端;一后段部,其具一第二底部,一第二環(huán)垣凸設于該第二底部周緣,一第二容納空間形成於各該第二底部與第二環(huán)垣之間,該第二容納空間具有一朝上與一朝前的開放端;一第一撓性部,具有適當彈性并以一體成型方式連接于該前段部的相鄰于其開放端的各該第一底部與第一環(huán)垣上;一第二撓性部,具有適當彈性并以一體成型方式連接于該前段部之相鄰于其開放端的各該第二底部與第二環(huán)垣上;一連接元件,系以具可撓性的材料制成,并以其兩側分別連接于相隔預定距離的各該第一撓性部及第二撓性部間,使各該第一、第二容納空間一前一后地共同連接成一較大的容納空間,且各該前段部與后段部并可以該連接元件的預定部位為中心,而于預定范圍內擺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前段部的預定部位設有一樞接部,其可供所述彈性件的預定部位樞設于其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后段部的預定部位設有至少一固定件,其可分別供各所述支撐桿的下端設于其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有一固定件系設于所述第二容納空間之中。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連接元件系為無紡布材質。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第一、二撓性部之一部份系包覆住各所述前、后段部相鄰于其開放端的各所述第一、二底部與第一、二環(huán)垣的邊緣部位。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連接元件系以車縫方式將其兩側固定于對應的各所述第一、第二撓性部,其分別凸出於各所述前、后段部的開放端外的部位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連接元件系以車縫方式固定于各所述前、后段部上,且其部份車縫線系同時貫穿各所述前段部、第一撓性部的對應部位,而另有一部份車縫線則貫穿各所述后段部、第二撓性部的對應部位。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第一、第二容納空間的容積并不相等。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特征在于其各所述前、后段部的開放端側邊相隔預定距離,而共同形成一切口,且各該側邊系呈凸起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爾夫球桿袋底座,其包含有一前段部、一后段部及于各該前段部、后段部其開放端對應部位的邊緣處分別設有第一、第二撓性部,以及跨設于各該第一、第二撓性部二者間的一連接元件;各該前、后段部可共同形成一開口向上的容納空間;該底座可以該連接元件的預定部位為中心而彎折。當該球桿袋呈直立狀態(tài)時,各該前、后段部可同時以其下緣平貼于地面上,且藉由置于該容納空間內的若干高爾夫球桿的重量,而得以穩(wěn)定地立于地面;而使用者推移其袋體傾斜時,該連接元件的設量,將使該后段部向上擺動,而該前段部則保持與地面接觸,并與樞設于該球桿袋上的該腳架組共同形成可支撐該球桿袋傾斜站立的三足鼎立狀態(tài)。
文檔編號A63B55/00GK2543558SQ0224022
公開日2003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6月11日
發(fā)明者鄭德斌 申請人:鄭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