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下蹲鍛煉的輔助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健身、康復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提供一種用于下蹲鍛煉的輔助器械。
背景技術:
練習下蹲動作在養(yǎng)生、健美、軍訓、舞蹈以及氣功等諸多領域都被視為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老年人通過該運動可起到防病養(yǎng)生的作用;體胖一族通過下蹲能促進肌體快速吸收脂肪,可以有效減肥;喜歡舞蹈的人通過下蹲練習,可使腿部的關節(jié)韌帶與肌肉富有柔韌的彈性;女性經常做下蹲鍛煉,可改善臀部的形體美,能給人以體態(tài)挺拔和健康向上的美感;健美運動員將深蹲視為必做且健美效果最快的黃金準則;氣功的蹲墻功在過去被視為密不外傳、快速見效的秘法。
下面是一些公開資料中關于屈膝下蹲益處的描述據(jù)千龍網《久蹲可以使人長壽》所述,下蹲對自己體內的各個臟器是最好的鍛煉。蹲著,使腹部、腿部、臀部得到最大限度的擠壓,可以減少脂肪贅肉;蹲比坐更能消耗熱量,可以有效減肥;人在下蹲時,心肺血流相對充分,從而可減少冠心病、肺氣腫的發(fā)生率、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人體處于下蹲狀態(tài)時,膈肌上抬;起身站立時,橫膈下降,利于加大胸腔和肺的活動范圍,肺活量可因此而明顯增加。
中華秘方園網《下蹲—養(yǎng)生功效不容小瞧》述稱,中、老年人通過該運動可起到防病養(yǎng)生的作用1、可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及神經功能,有效地促進靜脈的血液回流和減輕靜脈壓,促進下肢的血脈相通。
2、能改善心、腦血管的功能,在穩(wěn)定血壓、調整內分泌紊亂、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等方面可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3、能增強腰、髖、膝和踝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滑利關節(jié)、增強關節(jié)的靈活性,從而延緩關節(jié)的退變老化。
4、下蹲與身體直立過程通過大腿與腹部肌肉的接觸、擠壓、臀部肌肉的收縮與舒張,以及腰部的屈、伸等環(huán)節(jié)的運動,對痔瘡、前列腺炎、腎結石、便秘、腰肌勞損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華夏古典氣功養(yǎng)生網《面壁蹲墻功》介紹了一種全身鍛煉的便捷方法一面壁蹲墻功。其原理是通過任督二脈的修煉,達到丹田氣足圓活之目的。尤其是通過對頸、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壓縮,可牽扯到常常運動不到的肌肉、韌帶、神經,從被動運動到主動運動,日久自然感應異常靈敏,而使肌肉、骨骼變得堅韌且富有彈性。就傳統(tǒng)而言,腰在人體中非常重要,腰部放松、靈活、氣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強腎的功能,使人元氣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頭在腰隙”之說;另一方面,可保證腰主宰一身活動的職能,故古人又有“力發(fā)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說法。相反,若腰部不能放松,弊病甚多。其一,影響丹田蓄氣,阻滯背部氣機上升,輕則背部酸痛、板直、頭暈,眉間悶脹、腹?jié)M、腹脹等;重則氣機走竄,甚至不能自控。其二,影響命門之火對水液的蒸騰,男性可出現(xiàn)遺精、白濁,甚至癃淋;女性則白帶增多,月經不調,小便頻數(shù)等。蹲墻功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其能調理周身氣機,所以對治療全身各處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
綜上可見,下蹲鍛煉確實有助于調節(jié)身體各部位機能,尤其利于成年人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如果經常堅持此項鍛練,就一定能夠蹲出健康、蹲出美體、蹲出健壯,蹲出長壽來。但是,很多成年人已經放棄蹲這個體態(tài)幾十年了,現(xiàn)在已很難蹲下來了。有毅力的少數(shù)人當然能通過持之以恒的鍛煉,找回過去的感覺。然而這畢竟是件較辛苦的事,更多的人往往經過一段時間后,則選擇了放棄。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持續(xù)鍛煉下去,有必要設計出用于下蹲鍛煉的輔助器械,以減輕初學者所面臨的難度,協(xié)助人們早一點體會到下蹲鍛煉所能體驗到的妙不可言之諸多好處,因此,亟待推出利于中老年人等多種群體健身、健美、康復、治療之用的各類相關輔助器械。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減輕下蹲困難或蹲不下去之群體的下蹲難度,并能在較輕松地進行持續(xù)鍛煉的基礎上盡量提高姿勢的正確性,提高下蹲過程中身體失衡時的安全防護性能。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減輕下蹲困難或蹲不下去之群體的下蹲難度,引導其沿正確的路徑、體位下蹲,緩解或釋放下蹲過程中懼怕失重跌倒的心理壓力。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一個或幾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用于下蹲鍛練的輔助器械,包括腳踏板、底座、扶手,其特征在于腳踏板前部與底座的前橫管絞接,腳踏板后部設有利于調整腳掌與小腿之間角度、驅動腳踏板以前部絞接軸為中心上、下轉動的升降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升降裝置為雙向螺紋升降裝置,雙向螺紋升降裝置由絲桿驅動左右旋螺母滑塊沿管狀滑槽相向或相反滑動,雙向螺紋升降裝置至少包括絲桿、左旋螺母滑塊、右旋螺母滑塊、管狀滑槽、支撐桿,絲桿兩端分別由左旋螺紋和右旋螺紋構成,左旋螺母滑塊和右旋螺母滑塊與之匹配,滑塊上分別設有凸緣,絲桿與左右螺母滑塊設于管狀滑槽內,左右螺母滑塊在絲桿的驅動下可沿管狀滑槽軸向滑動,管狀滑槽兩端設有槽口,其有滿足滑塊凸緣沿軸向滑動的長度與徑向擺轉的寬度,支撐桿分別與旋向不同的左右螺母滑塊上的滑塊凸緣絞接,支撐桿的另一端與腳踏板直接絞接或與橫板絞接后再與腳踏板連接;該雙向螺紋升降裝置中管狀滑槽與底座前橫管平行,可通過管狀滑槽上的固定板與底座后橫管固接;當然,絲桿的左、右旋螺紋也可反向設置,與左右旋螺母滑塊對應即可,其原理作用相同。
在又一實施例中,腳踏板后側設有失重時身體可獲得支撐的應急凳,應急凳與臀部后側運動軌跡對應側呈弧形面;弧形面切面與腳踏板平面角度大于100度。應急凳可與腳踏板成為一體,也可以使之沿腳踏板平面進行前后位移。
在另一實施例中,扶手設于人體兩側,由弧形管構成,固接于底座之上,練習過程中便于抓握。
在又一實施例中,扶手由曲形管構成,環(huán)繞身體前側和左右兩側,曲形管左右對稱,由A、B、C、D、E段導引雙手升降路線,利于人體升降全過程隨時抓握,以減緩心里壓力,尤其適宜于年紀稍大的群體。曲形管與底座連接結構可選自焊接、插接、絞接、嵌接、緊固件連接,還可以在底座的前橫管中部引出支撐物與曲形管的E段中部相接,增加其牢固度;腳踏板對應支撐物處開有豁口。
有益效果1、下蹲輔助器械利于降低練習者的下蹲難度,尤其是為長久坐姿工作、身體偏胖、下肢乏力、腰背部僵直、脊椎患有疾病的群體,提供一種便捷安全、方便下蹲上起、循序漸進的輔助鍛煉工具,同時對練蹲墻功的氣功初學者亦能起到較好的引領作用。
2、利于人體沿正確的路徑、體位下蹲、緩解下蹲過程中懼怕失重跌倒的心理壓力。
3、采用本輔助器械練習下蹲,可有效地提高人們練習的持久性,擴大參與群體之數(shù)量,使更多的人在下蹲鍛煉中廣泛受益,實現(xiàn)治療、康復、美體、強身之目的。主要體現(xiàn)為,a、可在較短的時間內改善習練者的血液循環(huán)及神經功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尤其是對便秘者有顯著的改善作用;b、可增強人體腰、胯、膝和踝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及關節(jié)的靈活性,延緩關節(jié)衰老退化速度;c、利于改善身體與睡眠質量。
圖中10用于下蹲鍛練的輔助器械,12腳踏板,14底座,15底座前橫管,16弧形管,18雙向螺紋升降裝置,20絲桿,21絲桿左旋螺紋段,22絲桿右旋螺紋段,24驅動頭,25左旋螺母滑塊,26右旋螺母滑塊,27凸緣,30管狀滑槽,32管狀滑槽固定板,34槽口,36支撐桿,38橫板,40曲形管,A曲形管上段,B前移段,C平衡段,D相向段,E合攏段,48底座后橫管,50應急凳,52弧形面,64搬手,70支撐物,78腳套,
圖1為弧形扶手下蹲鍛練輔助器械示意圖;圖2為雙向螺紋升降裝置示意圖;圖3為升降裝置裝配示意圖;圖4為曲形扶手下蹲鍛練輔助器械示意圖;圖5為帶支撐物的曲形扶手下蹲鍛練輔助器械示意圖;參見附圖1-3,扶手由弧形管16構成,設于人體兩側,固接于底座14之上;腳踏板12前部與底座前橫管15絞接、腳踏板12后部由雙向螺紋升降裝置18驅動調節(jié)腳踏板12的坡度;腳踏板12后側設有失重時身體可獲得支撐的應急凳50,應急凳50與臀部后側運動軌跡對應側呈弧形面52;弧形面52切面與腳踏板12平面角度大于100度,最好是離臀部后側運動軌跡近一些,弧形面52與臀部后側運動軌跡相對應,以利于在最短時間段獲得柔性支撐;應急凳50可與腳踏板12成為一體,也可以使之沿腳踏板12平面進行前后位移,以適應不同體態(tài)的群體。雙向螺紋升降裝置18設在應急凳50下面,其可滿足雙向螺紋升降裝置18的空間要求,在底座14側管上引出坡度調節(jié)絲桿驅動頭24,可通過搬手64或手柄轉動絲桿驅動頭24。
在附圖1-5中,雙向螺紋升降裝置18由絲桿20、左旋螺母滑塊25、右旋螺母滑塊26、管狀滑槽30、固定板32,支撐桿36構成,通過固定板32將管狀滑槽30與底座后橫管48固定,管狀滑槽30與前橫管15平行,絲桿20兩端分別由左旋螺紋段21和右旋螺紋段22構成,左旋螺母滑塊25和右旋螺母滑塊26與之匹配;滑塊上分別設有凸緣27,絲桿20與螺母滑塊25/26設于管狀滑槽30內,螺母滑塊25/26在絲桿20的驅動下可沿管狀滑槽30軸向滑動,管狀滑槽30上設有槽口34,槽口34的長度要滿足凸緣27的軸向滑動,為利于滑塊凸緣27徑向擺轉,槽口34寬于凸緣27的厚度,最好設計成扇形口,支撐桿36分別與旋向不同的螺母滑塊25/26上的滑塊凸緣27絞接,支撐桿36的另一端與腳踏板12直接絞接或與橫板38絞接后再與腳踏板12連接。
參見附圖4-5,扶手由曲形管40構成,環(huán)繞身體前側和左右兩側,曲形管40左右對稱,至少包括A、B、C、D、E段,其中的A段在人體站立兩手于身體兩側自然下垂時其可與手掌相接觸;下蹲的同時兩肩前扣帶動兩手沿B段軌跡向前、向下位移,人體在C段保持身體平衡狀態(tài)繼續(xù)下降,進入D段時雙手沿弧線相向移動,E段時兩手合攏在腳背上方,兩臂抱膝,完成下蹲動作,上起時與此相反,雙手反向地由E到A向上移動。曲形管40與底座14連接結構選自焊接、插接、絞接、嵌接、緊固件連接;腳踏板12后側設有失重時身體可獲得支撐的應急凳50,應急凳50與臀部后側運動軌跡對應側呈弧形面52;應急凳50安裝在雙向螺紋升降裝置18上面,其可滿足雙向螺紋升降裝置18的空間要求;在底座14側管上引出絲桿驅動頭24,通過搬手64或手柄轉動絲桿20。為了利于練習者在中途,即人在腳踏板上時也能調節(jié)其坡度,宜采用可雙向使用的棘齒式搬手,有一較長的柄引至下蹲后手可直接觸及到的地方;另外,為加固曲形扶手,底座14的前橫管15通過支撐物70與曲形管40的E段中部相接,腳踏板12對應支撐物70處開有豁口。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下蹲鍛煉的輔助器械(10),包括腳踏板、底座、扶手,其特征在于腳踏板(12)前部與底座(14)的前橫管(15)絞接,腳踏板(12)后部設有利于調整腳掌與小腿之間角度、驅動腳踏板(12)以前部絞接軸為中心上、下轉動的升降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裝置為雙向螺紋升降裝置(18),其至少包括絲桿(20)、左旋螺母滑塊(25)、右旋螺母滑塊(26)、管狀滑槽(30)、支撐桿(36),絲桿(20)兩端分別由左旋螺紋(21)和右旋螺紋(22)構成,左旋螺母滑塊(25)和右旋螺母滑塊(26)與之匹配,滑塊上分別設有凸緣(27),絲桿(20)與螺母滑塊(25/26)設于管狀滑槽(30)內,螺母滑塊(25/26)在絲桿(20)的驅動下可沿管狀滑槽(30)軸向滑動,管狀滑槽(30)兩端設有槽口(34),其有滿足滑塊凸緣(27)沿軸向滑動的長度與徑向擺轉的寬度,支撐桿(36)分別與旋向不同的螺母滑塊(25/26)上的滑塊凸緣(27)絞接,支撐桿(36)的另一端與腳踏板(12)直接絞接或與橫板(38)絞接后再與腳踏板(12)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雙向螺紋升降裝置(18)中管狀滑槽(30)與底座前橫管(15)平行,并通過管狀滑槽(30)上的固定板(32)與底座后橫管(48)固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腳踏板(12)后側設有失重時身體可獲得支撐的應急凳(50),應急凳(50)與臀部后側運動軌跡的對應面呈弧形面(52)。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應急凳(50)與腳踏板(12)為一體,弧形面(52)切面與腳踏板(12)平面角度大于100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應急凳(50)與腳踏板(12)組合連接,有使應急凳(50)沿腳踏板(12)平面進行前后位移的調節(jié)裝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扶手設于人體兩側,由弧形管(16)構成,固按于底座(14)之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扶手由曲形管(40)構成,環(huán)繞身體前側和左右兩側,曲形管(40)左右對稱,至少包括A、B、C、D、E段,曲形管(40)與底座(14)連接結構選自焊接、插接、絞接、嵌接、緊固件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輔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扶手由曲形管(40)構成,環(huán)繞身體前側和左右兩側,曲形管(40)左右對稱,至少包括A、B、C、D、E段,曲形管(40)與底座(14)連接結構選自焊接、插接、絞接、嵌接、緊固件連接;底座(14)的前橫管(15)通過支撐物(70)與曲形管(40)的E段中部連接,腳踏板(12)對應支撐物(70)處開有豁口。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下蹲鍛煉的輔助器械,其利于人體沿正確的路徑、體位下蹲,可有效緩解或釋放下蹲過程中懼怕失重跌倒的心理壓力,至少包括腳踏板、底座、扶手,其特征在于腳踏板前部與底座的前橫管絞接,腳踏板后部設有利于調整腳掌與小腿之間角度、驅動腳踏板以前部絞接軸為中心上、下轉動的升降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蹲輔助器械,不僅可降低練習者的下蹲難度,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還利于調整身體與睡眠質量,尤其對便秘者有顯著的改善作用,其有助于增強人體腰、胯、膝和踝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及關節(jié)的靈活性,尤其是為長久坐姿工作、身體偏胖、下肢乏力、腰背部僵直、脊椎患有疾病的群體提供一種便捷安全,方便下蹲上起,循序漸進的輔助鍛煉工具,同時對練蹲墻功的氣功初學者亦能起到較好的引領作用。
文檔編號A63B23/04GK2855467SQ20052013193
公開日2007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25日
發(fā)明者李福德 申請人:李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