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健身車,特別涉及一種能夠以多種方式進行驅動及健身的手
腳聯(lián)動健身車。背景技術: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體健康日益重視,各種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各 種健身器材也應運而生。現(xiàn)有的健身車中,多數(shù)通常是采用雙腳交替踩踏做功的驅動方式 進行鍛煉,其功能單一、容易疲勞,無法適應鍛煉者的多種健身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手腳能夠同時或單獨進行驅動的手腳 聯(lián)動健身車,該健身車提供了多種健身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器包括車架;負荷單元,設置于車架上,用于充 當健身鍛煉的負荷;腳驅動系統(tǒng),設置于車架上,用于驅動負荷單元進行旋轉;手驅動系 統(tǒng),設置于車架的前上方,包括可分別獨立驅動的第一手驅動臂和第二手驅動臂;以及聯(lián)動 系統(tǒng),用于連接腳驅動系統(tǒng)和手驅動系統(tǒng),以使手驅動系統(tǒng)可與腳驅動系統(tǒng)聯(lián)合驅動負荷 單元。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手驅動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手驅動軸座,第一手驅動 臂設置于手驅動軸座的第一側,而第二手驅動臂設置于手驅動軸座的第二側;第一手驅動 半軸,設置于手驅動軸座上,并與第一手驅動臂連接;第二手驅動半軸,設置于手驅動軸座 上,并與第二手驅動臂連接;第一單向驅動機構,設置在第一手驅動半軸上,以單向傳遞第 一手驅動臂的扭矩;第二單向驅動機構,設置在第二手驅動半軸上,以單向傳遞第二手驅動 臂的扭矩;以及手驅動套架,套架在第一單向驅動機構和第二單向驅動機構上,以傳遞第一 手驅動臂的扭矩和/或第二手驅動臂的扭矩,其中第一手驅動半軸包括朝向第二手驅動半 軸延伸的定位軸,第二手驅動半軸包括用于接收定位軸的定位套管,定位軸和定位套管可 相對滑動及轉動。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腳驅動系統(tǒng)包括腳驅動軸座;腳驅動中軸,設置 于腳驅動軸座上;第一腳驅動臂,設置于腳驅動軸座的第一側;第二腳驅動臂,設置于腳驅 動軸座的第二側;第三單向驅動機構,連接第一腳驅動臂與腳驅動中軸的第一端;以及第 四單向驅動機構,連接第二腳驅動臂與腳驅動中軸的第二端。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車架包括上支撐套管,用于支撐手驅動軸座;下 支撐套管,上支撐套管接插在下支撐套管內,并可相對下支撐套管進行位置調節(jié);以及第一 鎖定機構,用于鎖定上支撐套管及下支撐套管。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下支撐套管套設在腳驅動軸座或腳驅動中軸上, 并可繞腳驅動軸座或腳驅動中軸擺動,車架進一步包括定位鎖架,以及可將下支撐套管鎖 定在定位鎖架的多個位置上的第二鎖定機構。[0009]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聯(lián)動系統(tǒng)為軸聯(lián)動系統(tǒng),包括第一主動傘形齒 輪,設置在手驅動套架上;第一從動傘形齒輪,與第一主動傘形齒輪嚙合;傳動軸,第一從 動傘形齒輪設置于傳動軸的第一端;傳動套管,傳動軸的第二端接插在傳動套管的第一端 中,并在軸向上可相對傳動套管移動,同時在周向上相對傳動套管固定;第二主動傘形齒 輪,設置于傳動套管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從動傘形齒輪,設置在腳驅動中軸上,并與第二主 動傘形齒輪嚙合。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聯(lián)動系統(tǒng)為鏈條或皮帶聯(lián)動系統(tǒng),包括第一鏈輪 或皮帶輪,設置在手驅動套架上;第二鏈輪或皮帶輪,設置在腳驅動中軸上;鏈條或皮帶, 連接第一鏈輪或皮帶輪和第二鏈輪或皮帶輪;張緊機構,用于張緊鏈條或皮帶,其中張緊機 構包括第一固定輪和第二固定輪;移動調節(jié)輪,鏈條或皮帶依次繞過第一固定輪、移動調 節(jié)輪以及第二固定輪;以及調節(jié)架,具有用于定位移動調節(jié)輪的多個定位點,以調節(jié)鏈條或 皮帶的張緊程度。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負荷單元包括定子殼體;轉子,設置于定子殼體 內,并在腳驅動系統(tǒng)的驅動下旋轉;多個離心塊,設置于轉子上,并可在轉子旋轉時產生的 離心力的作用下改變相對定子殼體的距離或壓力;以及阻尼系統(tǒng),根據(jù)距離或壓力調節(jié)負 荷單元的阻力。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轉子包括向定子殼體延伸的多個軸桿,離心塊分 別套設在軸桿上,負荷單元進一步包括套設在軸桿上且分別位于離心塊內外兩側的緩沖彈 簧和回位彈簧,以及設置在軸桿端部的調節(jié)螺母,定子殼體上進一步設置有用于調節(jié)調節(jié) 螺母的調節(jié)孔。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離心塊為弧形離心塊,弧形離心塊的第一端固定 在轉子上,負荷單元進一步包括設置于弧形離心塊的第二端上的回位彈簧和限位彈簧以及 旋接在弧形離心塊的第二端的調節(jié)螺桿,回位彈簧的一端連接在調節(jié)螺桿上,定子殼體上 進一步設置有用于調節(jié)調節(jié)螺桿的調節(jié)孔。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轉子包括向定子殼體延伸的多個彈性擺臂,彈性 擺臂的端部設置有調節(jié)螺桿,離心塊分別套設在調節(jié)螺桿上,負荷單元進一步包括套設在 調節(jié)螺桿上的調節(jié)彈簧以及設置在調節(jié)螺桿端部的調節(jié)螺母,定子殼體上進一步設置有用 于調節(jié)調節(jié)螺母的調節(jié)孔。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優(yōu)選實施例,阻尼系統(tǒng)包括分別設置在定子殼體及轉子上的磁
鐵及磁感應材料,或者阻尼系統(tǒng)包括分別設置在定子殼體及轉子上的摩擦材料。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在保持現(xiàn)有健身車功能的情況下,新
增了手驅動方式以及手腳聯(lián)動的驅動方式,而且在手驅動或腳驅動時,手和腳不僅可交替
做功,還可同步做功,從而使健身車具有更豐富的鍛煉形式以及更強的使用趣味性,使鍛煉
者能夠得到更全面的鍛煉。
圖la-lb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手驅動系統(tǒng)及聯(lián)動系統(tǒng)的局部示意圖; 圖3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聯(lián)動系統(tǒng)及腳驅動系統(tǒng)的局部示意圖;[0020] 圖4a-4b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鏈條或皮帶聯(lián)動系統(tǒng)的示意圖; 圖5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負載單元的示意圖; 圖6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負載單元的示意圖; 圖7a-7c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負載單元的示意圖; 圖8a-8b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腳踏機構的示意圖; 圖9a-9b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腳踏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la,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主要包括手驅動系統(tǒng) 100、腳驅動系統(tǒng)200、負荷單元400以及車架500。腳驅動系統(tǒng)200和負荷單元400設置在 車架500的適當位置,腳驅動系統(tǒng)200可驅動負荷單元400進行旋轉,以使負荷單元400充 當健身鍛煉的負荷。手驅動系統(tǒng)100設置在車架500的上前方,并由車架500支撐。手驅 動系統(tǒng)100與腳驅動系統(tǒng)200之間通過適當?shù)穆?lián)動系統(tǒng)進行連接,以使手驅動系統(tǒng)100可 與腳驅動系統(tǒng)200聯(lián)合驅動負荷單元400。 參照圖lb和圖2,在本實施例中,手驅動系統(tǒng)100包括手驅動軸座110。第一手驅 動臂122和第二手驅動臂124分別設置于手驅動軸座110的兩側。第一手驅動半軸132和 第二手驅動半軸134設置于手驅動軸座110上,并分別與第一手驅動臂122和第二手驅動 臂124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手驅動半軸132包括朝向第二手驅動半軸134延伸的定 位軸133,而第二手驅動半軸134則包括用于接收定位軸133的定位套管135。定位軸133 和定位套管135可相對滑動及轉動,以使得第一手驅動半軸132和第二手驅動半軸134定 位在同一旋轉軸上,并使得二者可相對獨立旋轉。 第一單向傳動機構142和第二單向傳動機構144分別設置在第一手驅動半軸132 和第二手驅動半軸134上,并通過鍵結構等進行連接,以使第一單向傳動機構142和第二單 向傳動機構144分別且可相對獨立地單向傳遞第一手驅動臂122和第一手驅動臂124的扭 矩。手驅動套架150套架在第一單向傳動機構142和第二單向傳動機構144上,以傳遞第 一手驅動臂122和/或第一手驅動臂124的扭矩。手驅動系統(tǒng)100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手驅 動軸座110上的用于支撐第一手驅動半軸132的第一定位軸承162,以及用于支撐第二手驅 動半軸134的第二定位軸承164。第一定位軸承162和第二定位軸承164可在手驅動軸座 110上進行適當?shù)钠揭普{整,并可分別有效地鎖止在第一手驅動半軸132和第二手驅動半 軸134上。通過以上結構,健身者在進行鍛煉時,雙手不僅可以交替地驅動手驅動系統(tǒng)100, 還可以同步地驅動手驅動系統(tǒng)IOO。此外,第一手驅動半軸132和第二手驅動半軸134可采 用相互平行、相互成180度或相互交叉成其他夾角及相對位置關系的方式進行驅動。 參照圖3,腳驅動系統(tǒng)200包括腳驅動軸座210。腳驅動中軸220設置于腳驅動軸 座210上,并由第三和第四定位軸承222和224進行支撐。第一腳驅動臂232和第二腳驅 動臂234分別設置于腳驅動軸座210的兩側,并分別通過第三單向驅動機構和第四單向驅 動機構(未圖示)連接到腳驅動中軸220的兩端。通過以上結構,健身者在進行鍛煉時,雙 腳不僅可以交替地驅動腳驅動系統(tǒng)200,還可以同步地驅動腳驅動系統(tǒng)200。此外,第一腳 驅動臂232和第二腳驅動臂234可采用相互平行、相互成180度或相互交叉成其他夾角及
7相對位置關系的方式進行驅動。 參照圖la-lb以及圖2-3,車架500包括用于支撐于地面的底架510以及設置在底架510上的主支架520。此外,車架500進一步包括下支撐套管530和上支撐套管540。上支撐套管540的上端支撐手驅動軸座110,上支撐套管540的下端接插在下支撐套管530的上端內,并可相對下支撐套管530移動。鍛煉者可通過相對下支撐套管530移動上支撐套管540,并通過適當?shù)逆i定機構(未圖示)來鎖定上支撐套管540及下支撐套管530,而使得手驅動軸座110距離腳驅動系統(tǒng)200適當?shù)木嚯x,以適應鍛煉者的不同身高以及不同的鍛煉需要。 此外,下支撐套管530的下端通過連接套件550套設在腳驅動軸座210或腳驅動中軸220上,并可繞腳驅動軸座210或腳驅動中軸220擺動。車架500上設置有以腳驅動中軸220為圓心的圓弧形定位鎖架560或者其它適當?shù)亩ㄎ绘i架。鍛煉者可繞腳驅動軸座210或腳驅動中軸220擺動下支撐套管530,并通過適當?shù)逆i定機構(未圖示)將下支撐套管530固定在定位鎖架560的多個位置,由此來調節(jié)下支撐套管530的傾斜度,進而調節(jié)手驅動系統(tǒng)100的位置,以適應鍛煉者的不同身高以及不同的鍛煉需要。[0033] 參照圖2和圖3,在本實施例中,聯(lián)動系統(tǒng)為軸聯(lián)動系統(tǒng)。該聯(lián)動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手驅動套架150上的第一主動傘形齒輪312以及與第一主動傘形齒輪312嚙合的第一從動傘形齒輪314。第一從動傘形齒輪314進一步設置于傳動軸322的上端。傳動軸322的下端接插在傳動套管324的上端中,并通過花鍵等方式連接,使得傳動軸322軸向上可相對傳動套管324移動,同時在周向上相對傳動套管324固定,從而無間隙地傳遞扭矩。第二主動傘形齒輪332設置于傳動套管324的下端,并與設置在腳驅動中軸220上的第二從動傘形齒輪334嚙合,由此實現(xiàn)手驅動系統(tǒng)100和腳驅動系統(tǒng)200的聯(lián)動。傳動軸322和傳動套管324分別通過定位軸承342、344支撐在上支撐套管540和下支撐套管530內。上述傘形齒輪上的齒數(shù)可進行適當設定,以使得手腳聯(lián)動傳遞比為1或其他適當比例。[0034] 參照圖4a和圖4b,在本實施例中,聯(lián)動系統(tǒng)采用鏈條或皮帶撓性聯(lián)動系統(tǒng),該聯(lián)動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手驅動套架150上的第一鏈輪或皮帶輪(未圖示);設置在腳驅動中軸220上的第二鏈輪或皮帶輪(未圖示)以及連接二者的鏈條或皮帶350。第一鏈輪或皮帶輪和第二鏈輪或皮帶輪的半徑及齒數(shù)可進行適當設置,以使得手腳聯(lián)動傳遞比為1或其他適當比例。為了適應上支撐套管540和下支撐套管530的位置變化,該聯(lián)動系統(tǒng)包括第一固定輪362和第二固定輪364以及移動調節(jié)輪366。鏈條或皮帶350依次繞過第一固定輪362、移動調節(jié)輪366以及第二固定輪364。該聯(lián)動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調節(jié)架370,其具有用于定位移動調節(jié)輪366的多個定位點。定位點之間開設有便于移動調節(jié)輪366進行位置轉換的口道,通過將移動調節(jié)輪366定位在不同定位點來調節(jié)鏈條或皮帶350的張緊程度。[0035] 參照圖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負荷單元400包括設置在車架500上的定子殼體411。轉子412設置于定子殼體411內,并通過適當?shù)妮喯凋寗酉到y(tǒng)或其他驅動系統(tǒng)連接腳驅動系統(tǒng)200,以在腳驅動系統(tǒng)200的驅動下旋轉。在本實施例中,轉子412包括向定子殼體411延伸的多個軸桿413。多個離心塊414分別套設在軸桿413上。負荷單元400進一步包括套設在軸桿413上且分別位于離心塊414內外兩側的緩沖彈簧415和回位彈簧416以及設置在軸桿413端部的調節(jié)螺母417。在離心塊414和定子殼體411上可分別設置磁鐵4181及磁感應材料4182。當轉子412相對定子殼體411旋轉時,在離心塊414和定子殼體411之間會產生磁阻力。隨著轉子412轉速加快,離心塊414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回位彈簧416的彈力作用朝向定子殼體411移動,由此離心塊414與定子殼體411之間的距離變小,磁阻力變大。相反,隨著轉子412轉速減慢,離心塊414會在回位彈簧416的彈力作用下遠離定子殼體411移動,由此離心塊414與定子殼體411之間的距離變大,磁阻力變小。定子殼體411上進一步設置有調節(jié)孔419,以旋進或旋出調節(jié)螺母417,由此改變回位彈簧416對離心塊414的回位力以及離心塊414的徑向位置,從而使得負荷單元400在相同轉速情況下可以具有不同的阻力反應。 磁鐵4181及磁感應材料4182也可由摩擦材料代替。在這種情況下,當轉子412相對定子殼體411旋轉時,離心塊414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回位彈簧416的彈力作用接觸定子殼體411,因而產生摩擦阻力。隨著,轉子412轉速增加,離心塊414對定子殼體411的壓力增加,摩擦阻力變大。相反,隨著轉子412轉速減慢,離心塊414對定子殼體411的壓力減小,摩擦阻力變小。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離心塊424為弧形離心塊?;⌒坞x心塊424的一端固定在轉子422上?;⌒坞x心塊424的另一端上設置有回位彈簧425和限位彈簧426?;匚粡椈?25的一端連接在旋接于弧形離心塊424另一端的調節(jié)螺桿427。當轉子422相對定子殼體421旋轉時,弧形離心塊424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回位彈簧425的彈性作用力而擺轉一定角度,由此改變分別設置弧形離心塊424與定子殼體421上的磁鐵4281與磁感應材料4282之間的磁阻力,或者改變設置在弧形離心塊424與定子殼體421上的摩擦材料之間的摩擦阻力。限位彈簧426用于限定弧形離心塊424的最大擺轉角度及擺轉距離。定子殼體421同樣設置有調節(jié)孔429,以調節(jié)旋進或旋出調節(jié)螺桿427,從而調節(jié)回位彈簧425的回位力,進而改變負載單元對轉速的反應效果。 如圖7a-7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轉子432設有朝向定子殼體431延伸的多個彈性擺臂433。彈性擺臂433的端部設置有調節(jié)螺桿435。多個離心塊434分別套設在調節(jié)螺桿435上。調節(jié)螺桿435上還套設有調節(jié)彈簧436,并且端部設置有調節(jié)螺母437。當轉子432相對定子殼體431旋轉時,彈性擺臂433在慣性力及離心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彈性形變,改變離心塊434與定子殼體431之間的距離或壓力,進而改變二者之間的磁阻力或摩擦阻力。定子殼體431同樣設置有調節(jié)孔439,以調節(jié)旋進或旋出調節(jié)螺母437,從而調節(jié)離心塊434與定子殼體431之間的距離,進而改變負載單元對轉速的反應效果。 參照圖la-lb以及圖8a-8b,在本實施例中,腳驅動系統(tǒng)200的第一腳驅動臂232和第二腳驅動臂234分別包括向外側延伸的驅動軸235。腳驅動系統(tǒng)200進一步包括能夠360度做功的腳踏機構250。腳踏機構250包括套設在上述驅動軸235上的驅動軸套管252。驅動軸套管252可相對驅動軸235旋轉,以進行360度作功驅動。驅動軸套管252上固定有下連接件253。下連接件253上直接或間接加設有踏板254。驅動軸套管252或下連接件253上設置有向鍛煉者的腳后側延伸的后連接件255。后連接件255接插或旋接有鉤狀腳后動力桿256。鉤狀腳后動力桿256可相對后連接件255進行位置調節(jié),以恰好扣合鍛煉者的腳后側。鉤狀腳后動力桿256可通過鎖固螺母257或其它鎖固機構鎖定在后連接件255上。通過上述結構可使得鍛煉者的腳固定在踏板254,避免在鍛煉時由于踩脫而導致受傷。此外,在腳踏機構的適當位置可增加彈性保護材料,以增加鍛煉時的舒適度。[0040] 參照圖la-lb以及圖9a-9b,在本實施例中,鉤狀腳后動力桿256'可移動地接插或旋接在后連接件255'上。后連接件255'上進一步設置有用于相對后連接件255'移動鉤狀腳后動力桿256'的第一旋轉推進機構258'。例如,鉤狀腳后動力桿256'上設有外螺紋并接插于后連接件255'內,而第一旋轉推進機構258'則為支撐于后連接件255'上且可相對后連接件255'轉動的螺母,其內側設置有與鉤狀腳后動力桿256'相匹配的內螺紋,由此通過旋轉來推進鉤狀腳后動力桿256'相對后連接件255'移動。設有外螺紋的鉤狀腳后動力桿256'優(yōu)選進一步加工成扁圓形狀。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踏板254'上設置有踏板連接件2541'。踏板連接件2541'可移動地接插或旋接在下連接件253'上。同樣,下連接件253'上設置有用于相對下連接件253'移動踏板連接件2541'的第二旋轉推進機構259'。[0041]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在保持現(xiàn)有健身車功能的情況下,新增了手驅動方式以及手腳聯(lián)動的驅動方式,而且在手驅動或腳驅動時,手和腳不僅可交替做功,還可同步做功,從而使健身車具有更豐富的鍛煉形式以及更強的使用趣味性,使鍛煉者能夠得到更全面的鍛煉。 在上述實施例中,僅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本專利申請后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修改。
10
權利要求一種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包括車架;負荷單元,設置于所述車架上,用于充當健身鍛煉的負荷;腳驅動系統(tǒng),設置于所述車架上,用于驅動所述負荷單元進行旋轉;手驅動系統(tǒng),設置于所述車架的前上方,包括可分別獨立驅動的第一手驅動臂和第二手驅動臂;以及聯(lián)動系統(tǒng),用于連接所述腳驅動系統(tǒng)和所述手驅動系統(tǒng),以使所述手驅動系統(tǒng)可與所述腳驅動系統(tǒng)聯(lián)合驅動所述負荷單元。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驅動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 手驅動軸座,所述第一手驅動臂設置于所述手驅動軸座的第一側,而所述第二手驅動臂設置于所述手驅動軸座的第二側;第一手驅動半軸,設置于所述手驅動軸座上,并與所述第一手驅動臂連接; 第二手驅動半軸,設置于所述手驅動軸座上,并與所述第二手驅動臂連接; 第一單向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手驅動半軸上,以單向傳遞所述第一手驅動臂的扭矩;第二單向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二手驅動半軸上,以單向傳遞所述第二手驅動臂的 扭矩;以及手驅動套架,套架在所述第一單向驅動機構和所述第二單向驅動機構上,以傳遞所述 第一手驅動臂的扭矩和/或所述第二手驅動臂的扭矩,其中所述第一手驅動半軸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手驅動半軸延伸的定位軸,所述第二手驅 動半軸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定位軸的定位套管,所述定位軸和所述定位套管可相對滑動及轉 動。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腳驅動系統(tǒng)包括 腳驅動軸座;腳驅動中軸,設置于所述腳驅動軸座上; 第一腳驅動臂,設置于所述腳驅動軸座的第一側;第二腳驅動臂,設置于所述腳驅動軸座的第二側;第三單向驅動機構,連接所述第一腳驅動臂與所述腳驅動中軸的第一端;以及 第四單向驅動機構,連接所述第二腳驅動臂與所述腳驅動中軸的第二端。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包括 上支撐套管,用于支撐所述手驅動軸座;下支撐套管,所述上支撐套管接插在所述下支撐套管內,并可相對所述下支撐套管進 行位置調節(jié);以及第一鎖定機構,用于鎖定所述上支撐套管及所述下支撐套管。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撐套管套設在所述 腳驅動軸座或所述腳驅動中軸上,并可繞所述腳驅動軸座或所述腳驅動中軸擺動,所述車 架進一步包括定位鎖架,以及可將所述下支撐套管鎖定在所述定位鎖架的多個位置上的第 二鎖定機構。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聯(lián)動系統(tǒng)為軸聯(lián)動系統(tǒng),包括第一主動傘形齒輪,設置在所述手驅動套架上; 第一從動傘形齒輪,與所述第一主動傘形齒輪嚙合; 傳動軸,所述第一從動傘形齒輪設置于所述傳動軸的第一端;傳動套管,所述傳動軸的第二端接插在所述傳動套管的第一端中,并在軸向上可相對 所述傳動套管移動,同時在周向上相對所述傳動套管固定; 第二主動傘形齒輪,設置于所述傳動套管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從動傘形齒輪,設置在所述腳驅動中軸上,并與所述第二主動傘形齒輪嚙合。
7.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聯(lián)動系統(tǒng)為鏈條或皮帶 聯(lián)動系統(tǒng),包括第一鏈輪或皮帶輪,設置在所述手驅動套架上; 第二鏈輪或皮帶輪,設置在所述腳驅動中軸上;鏈條或皮帶,連接所述第一鏈輪或皮帶輪和所述第二鏈輪或皮帶輪; 張緊機構,用于張緊所述鏈條或皮帶,其中所述張緊機構包括 第一固定輪和第二固定輪;移動調節(jié)輪,所述鏈條或皮帶依次繞過所述第一固定輪、所述移動調節(jié)輪以及所述第 二固定輪;以及調節(jié)架,具有用于定位所述移動調節(jié)輪的多個定位點,以調節(jié)所述鏈條或皮帶的張緊 程度。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負荷單元包括 定子殼體;轉子,設置于所述定子殼體內,并在所述腳驅動系統(tǒng)的驅動下旋轉; 多個離心塊,設置于所述轉子上,并可在所述轉子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下改變 相對所述定子殼體的距離或壓力;以及阻尼系統(tǒng),根據(jù)所述距離或壓力調節(jié)所述負荷單元的阻力。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包括向所述定子殼 體延伸的多個軸桿,所述離心塊分別套設在所述軸桿上,所述負荷單元進一步包括套設在 所述軸桿上且分別位于所述離心塊內外兩側的緩沖彈簧和回位彈簧,以及設置在所述軸桿 端部的調節(jié)螺母,所述定子殼體上進一步設置有用于調節(jié)所述調節(jié)螺母的調節(jié)孔。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心塊為弧形離心塊, 所述弧形離心塊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轉子上,所述負荷單元進一步包括設置于所述弧形離 心塊的第二端上的回位彈簧和限位彈簧以及旋接在所述弧形離心塊的所述第二端的調節(jié) 螺桿,所述回位彈簧的一端連接在所述調節(jié)螺桿上,所述定子殼體上進一步設置有用于調 節(jié)所述調節(jié)螺桿的調節(jié)孔。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包括向所述定子殼 體延伸的多個彈性擺臂,所述彈性擺臂的端部設置有調節(jié)螺桿,所述離心塊分別套設在所 述調節(jié)螺桿上,所述負荷單元進一步包括套設在所述調節(jié)螺桿上的調節(jié)彈簧以及設置在所 述調節(jié)螺桿端部的調節(jié)螺母,所述定子殼體上進一步設置有用于調節(jié)所述調節(jié)螺母的調節(jié) 孔。
12.根據(jù)權利要求8-ll任意一項所述的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系統(tǒng) 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定子殼體及所述轉子上的磁鐵及磁感應材料,或者所述阻尼系統(tǒng)包括 分別設置在所述定子殼體及所述轉子上的摩擦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腳聯(lián)動健身車,包括車架;負荷單元,設置于車架上,用于充當健身鍛煉的負荷;腳驅動系統(tǒng),設置于車架上,用于驅動負荷單元進行旋轉;手驅動系統(tǒng),設置于車架的前上方,包括可分別獨立驅動的第一手驅動臂和第二手驅動臂;以及聯(lián)動系統(tǒng),用于連接腳驅動系統(tǒng)和手驅動系統(tǒng),以使手驅動系統(tǒng)可與腳驅動系統(tǒng)聯(lián)合驅動負荷單元。健身者在健身鍛煉時可通過手驅動、腳驅動或手腳同時驅動等多種方式對負荷單元做功來進行健身鍛煉。
文檔編號A63B22/12GK201453949SQ20092013242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31日
發(fā)明者孟杰, 張家祥 申請人:深圳市好家庭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