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型積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六角型積木,其由數(shù)種不同立體造型的積木組合而成,各積木基礎形狀可分為由1至數(shù)個呈六角型的單元,以水平和垂直多層相連結的形狀射出所構成,能配合相對應的底座以及凹槽,能讓此積木通過縱向堆棧而相互組合;還能更換底座,以原數(shù)量積木組合以橫向配合進行堆棧而相互組合,且因各積木以固定數(shù)目的六角型單元構成,因此底座配合堆棧不論縱向或橫向都需排序組合并不余留空缺,以完成底座所形成的立體造型,因此在堆棧排序組合上具有一定難度,能達到訓練邏輯思考能力的目的。
【專利說明】六角型積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六角型積木,利用數(shù)種不同的由I至數(shù)個六角型單元所構成立體造型的積木,配合相對應的底座供各六角型單元通過位置及堆棧順序不同,而具有多種堆棧方式能形成立體造型。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市場上銷售的常見益智積木,其形狀多為方形、板形、球體…等,其中方形主要由其六面經(jīng)X、Y向所延伸而形成不同造型,但此積木結構都是以水平或是垂直角度來進行對應組合,由于人類大腦對于積木以水平或垂直角度的組合會較為容易,且在組合時容易辨識,所以對于孩童可能有其幫助性,但此積木組合過于簡單,對于鍛煉邏輯思考及加強群組概念方面相對薄弱;
[0003]后有業(yè)者推出可拆裝的不同造型的方形積木結構配合相對應的底座,進而提高積木組合的變化性,但此種底座以及方形積木所利用水平及垂直角度,只要利用底座邊緣進行嘗試很容易組合成功,雖相比前者積木結構在組合變化性及難度上有所提升,但還是稍顯不足,諸如上述各種缺失仍有進一步改良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六角型積木,主要由數(shù)種不同立體造型的積木組合而成,該積木是由I至數(shù)個單元所組成,各積木形狀如下:積木A(Il),其形狀為第I單元(al)與第2單元(a2)水平連接,于連接處的兩側分別連接第3單元(a3)與第4單元(a4);積木B(12),其形狀為第I單元(bl)與第2單元(b2)水平連接,于下方連接第3單元(b3)與第4單元(b4);積木C (13),其形狀為第I單元(Cl)、第2單元(c2)和第3單元(c3)垂直連接,第4單元(c4)連接于第I單元(Cl) 一側;積木D (14),其形狀為第I單元(dl)與第2單元(d2)垂直連接,另第3單元(d3)與第4單元(d4)垂直連接后,連接于第I單元(dl) —側;積木E (15),其形狀為第I單元(el)、第2單元(e2)和第3單元(e3)垂直連接后,第4單元(e4)連接于第2單元(e2) —側;積木F (16),其形狀為第I單元(f I)與第2單元(f2)垂直連接后,第3單元(f3)連接于第2單元(f2) —側,第4單元(f4)連接于第I單元(fl)一側;積木G(17),其形狀為第2單元(g2)、第3單元(g3)和第4單元(g4)相互連接后,第I單元(gl)連接于第2單元(g2)上方。
[0005]優(yōu)選的,所述的六角型積木,還包括有:一底座(18),設有一凹槽,該凹槽具有位置A?Z(182?188)能供7個單元擺放,讓不同形狀的7種積木(11?17)以縱向置入該底座形狀,堆棧出每層7個單元高4層,共28個單元。
[0006]優(yōu)選的,所述的六角型積木,還包括有:一底座(19),設有一凹槽,該凹槽能讓7種積木(11?17)以橫向置入該底座,堆棧出高3層,其各層數(shù)量為8、12、8個單元,共28個單元。
[0007]優(yōu)選的,所述的六角型積木,該底座還包括有:多個平面A?J(C1?C10),其平面A(Cl)與平面B(C2)、平面C(C3)與平面D(C4)、平面D(C4)與平面E (C5)、平面F (C6)與平面G (C7)、平面I (C9)與平面J (ClO)呈現(xiàn)120度夾角;而平面B (C2)與平面C (C3)、平面E (C5)與平面F(C6)、平面H(C8)與平面I(C9)則呈現(xiàn)240度夾角,通過多個平面(Cl?C10)所形成120度及240度夾角,能讓積木A?G(ll?17)置入后保持穩(wěn)固并容易用手拿取。
[000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具有下列優(yōu)點:
[0009]1、各積木是以固定數(shù)目的六角型單元構成,當配合底座需排列進行堆棧時,具有激發(fā)使用者思考于立體空間中,進行想象及嘗試堆棧出正確組合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訓練與啟發(fā)作用。
[0010]2、該底座能進行更換,而大部分市場上銷售相關商品是縱向堆棧,本實用新型讓使用者選擇積木以縱、橫向來進行排列組合,進而激發(fā)使用者思考不同方向的積木組合,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新風格,不同方向的思考組合,且排列組合因各積木以固定數(shù)目的六角型單元構成,當排列堆棧時,需多加嘗試才能堆棧不會余留空缺的立體造型。
[0011]較先前技術特征,本實用新型利用相同數(shù)量積木,對應不同底座即可改變以縱、橫向進行堆棧組合,且各積木主要為六角型所設計構成,因此底座配合堆棧不論方向都需以排序組合成底座所形成的立體造型,為達此目的,其組合必需不余留空缺,對于邏輯思考的訓練以及堆棧排序組合上具有一定難度。
[0012]為便于進一步了解有關本實用新型為達上述目的、特征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例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堆棧組合后的各層示意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堆棧組合后的各層示意圖。
[0017]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立體圖。
[0018]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A-A剖面示意圖。
[0019]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0020]圖8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堆棧組合后的各層示意圖。
[0021]圖9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另一種堆棧組合后的各層示意圖。
[0022]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0023]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0024]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之四。
[0025]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之五。
[0026]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之六。
[0027]圖15是本實用新型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之七。
[0028]【符號說明】
[0029]10 單元
[0030]Cl?ClO平面I?平面10
[0031]11?17積木A?積木G
[0032]al?a4第I單元?第4單元
[0033]18 底座
[0034]bl?b4第I單元?第4單元
[0035]181 凹槽
[0036]cl?c4第I單元?第4單元
[0037]182?188位置A?位置G
[0038]dl?d4第I單元?第4單元
[0039]19 底座
[0040]el?e4第I單元?第4單元
[0041]191 凹槽
[0042]f I?f4第I單元?第4單元
[0043]201?208位置A’?位置H’
[0044]gl?g4第I單元?第4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0045]通常根據(jù)本實用新型,該最佳可行的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后,使增加對本實用新型的了解;請參閱圖1?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六角型積木,而所用積木A?G(ll?17)各為4個六角型單元(10)以水平和垂直多層相連結的形狀所構成7種不同立體造型的六角型積木組合,為更了解下述實施例中的位置關系,故以單元(10)為基礎單位進行說明,各積木形狀如下:
[0046]積木A(Il),其形狀為第I單元(al)與第2單元(a2)水平連接,于連接處的兩側分別連接第3單元(a3)與第4單元(a4);積木B (12),其形狀為第I單元(bl)與第2單元(b2)水平連接,于下方連接第3單元(b3)與第4單元(b4);積木C (13),其形狀為第I單元(Cl)、第2單元(c2)和第3單元(c3)垂直連接,第4單元(c4)連接于第I單元(cl) 一側;積木D (14),其形狀為第I單元(dl)與第2單元(d2)垂直連接,另第3單元(d3)與第4單元(d4)垂直連接后,連接于第I單元(dl) —側;積木E (15),其形狀為第I單元(el)、第2單元(e2)和第3單元(e3)垂直連接后,第4單元(e4)連接于第2單元(e2) —側;積木F(16),其形狀為第I單元(fl)與第2單元(f2)垂直連接后,第3單元(f3)連接于第2單元(f2) —側,第4單元(f4)連接于第I單元(fl) 一側;積木G(17),其形狀為第2單元(g2)、第3單元(g3)和第4單元(g4)相互連接后,第I單元(gl)連接于第2單元(g2)上方。
[0047]請參閱圖1?圖3以及圖10?圖15所示,一底座(18)具有凹槽(181)能供積木A?G(ll?17)置入排列堆棧時,形成與該凹槽(181)形狀的立體造型,其組合方式含數(shù)種變化,從圖中可見底座(18)凹槽(181)內的形狀,是由中央六角型配合6面相連接6個六角型所構成,該凹槽(181)內分別為位置A(182)、位置B(183)、位置C(184)、位置D(185)、位置E (186)、位置F (187)及位置G (188),由此可見堆棧后所形成高為4層,每層7個單元
(10),共計28個單元(10),其堆棧方式由積木G (17)利用下方第2單元(g2)、第3單元(g3)和第4單元(g4)對應位置C (184)、位置D (185)、位置G (188)后;繼續(xù)堆棧積木F (16)利用下方第2單元(f2)與第3單元(f3)對應位置B (183)和位置A (182),而第4單元(f4)則位于第3單元(g3)上方;繼續(xù)堆棧積木E (15)利用第3單元(e3)對應位置F (187);繼續(xù)堆棧積木C (13)利用第3單元(c3)對應位置E (186),而第4單元(c4)則位于第I單元(gl)上方;繼續(xù)堆棧積木D (14)利用下方第2單元(d2)和第4單元(d4)位于第4單元(g4)和第4單元(f4)上方;繼續(xù)堆棧積木B (12)利用第3單元(b3)和第4單元(b4)位于第4單元(e4)和第3單元(f3)上方;繼續(xù)堆棧積木A(Il)利用第I單元?第4單元(al、a2、a3、a4)位于第I單元(Cl)、第4單元(c4)、第I單元(dl)、第I單元(el)上方,堆棧至此已將7種積木A?G(ll?17)置入完成排列;可由圖3各層更為明白前述積木A?G(ll?17)的排序組合方式。
[0048]請參閱圖4所示,本圖為另一種組合方式,首先將積木A(Il)的第I單元?第4單元(al?a4)對應位置G (188)、位置B (183)、位置C (184)、位置A (182);繼續(xù)堆棧積木B (12)利用第I單元(b2)和第2單元(b2)對應位置D (185)、位置E (186);繼續(xù)堆棧積木D14利用第2單元(d2)對應位置F (187),而第4單元(d4)位于第3單元(a3)上方;繼續(xù)堆棧積木C (13)利用第I單元(Cl)和第4單元(c4)位于第2單元(a2)和第I單元(al)單元上方;繼續(xù)堆棧積木E (15)利用第I單元(el)位于第3單元(a3)上方,而第4單元(e4)位于第3單元(b3)上方;繼續(xù)堆棧積木F (16)利用第4單元(f4)、第2單元(f2)和第3單元(f3)位于第4單元(e4)、第4單元(b4)和第I單元(dl)上方;繼續(xù)堆棧積木G (17)利用第I單元(gl)、第3單元(g3)和第4單元(g4)位于第4單元(c4)、第3單元(f3)、第3單元(d3)上方,堆棧至此已將7種積木A?G(ll?17)置入完成排列。
[0049]請參閱圖5?圖8所示,更換為不同設計的底座(19),該底座(19)能利用相同積木A?G(ll?17)改以橫向方式置入于其中,進而增進本實用新型積木A?G(ll?17)排序組合的變化性。該底座(19)內側具有一凹槽(191),該凹槽(191)中具有多個平面I?10 (Cl?C10),而其中平面I (Cl)與平面2 (C2)、平面3 (C3)與平面4 (C4)、平面4 (C4)與平面5(C5)、平面6(C6)與平面7(C7)、平面9(C9)與平面1(ClO)皆由兩平面相交呈120度夾角;而平面2(C2)與平面3(C3)、平面5(C5)與平面6 (C6)、平面8 (CS)與平面9(C9)則呈現(xiàn)240度夾角,通過多個平面I?10 (Cl?C10)所形成120度及240度夾角,能讓積木A?G(ll?17)置入后成為高3層,其各層由下至上數(shù)量為8、12、8個單元(10)共28個單元(10),并易于拿取,因本實用新型中所用積木A?G(ll?17)為六角型故各內角均為120度,當置入于該底座(19)時,前述呈120度夾角的平面與六角型單元(10)配合,令各積木A?G(11?17)置入穩(wěn)固,例如圖中所述平面4(C4)與平面5(C5)所呈120度夾角所配合六角型單元(10)即是如此。由上述底座(19)說明主要為高3層,其最下層為可容六角型單元(10)置入8個,其排序組合相關位置可參閱圖7?圖8,分別為位置A’(201)、位置B,(202)、位置 C,(203)、位置 D’ (204)、位置 E’ (205)、位置 F,(206)、位置 G’ (207)、位置H’(208),當排序積木A?G(ll?17)時,首先將積木G(17)利用第3單元(g3)對應位置D’ (204);再置入積木F(16)利用第2單元(f2)對應位置H’(208)、第I單元(fl)對應位置G’ (207)以及第4單元(f4)對應位置C’ (203);再置入積木D (14)利用第4單元(d4)對應位置B’ (202)以及第3單元(d3)對應位置A’ (201);再置入積木B (12)利用第3單元(b3)對應位置F’ (206)以及第I單元(bl)對應位置E’(205),此時最下層置入完成;再將積木C (13)利用第3單元(c3)位于第2單元(g2)上方、第2單元(c2)位于第I單元(gl)上方、第4單元(c4)位于第3單元(b3)上方;再將積木E (15)利用第3單元(e3)位于第3單元(f3)上方、第2單元(e2)、第4單元(e4)位于第2單元(c2)、第I單元(gl)的右側,第I單元(el)位于第4單元(b4)上方;最后再將積木A(Il)利用第3單元(a3)、第2單元(a2)和第4單元(a4)位于第3單元(d3)、第I單元(bl)、第2單元(b2)上方,堆棧至此已將7種積木A?G(ll?17)置入底座(19)完成排列。
[0050]請參閱圖9所示,本圖為底座(19)配合積木A?G(ll?17)的另一種排序組合方式,積木A(Il)利用第3單元(a3)對應位置D’(204)、第2單元(a2)對應位置H’(208);接著置入積木E (15)利用第I單元(el)對應位置C’(203)、第2單元(e2)對應位置B’(202)、第3單元(e3)對應位置A,(201);再將積木C (13)利用第I單元(cl)對應位置G,(207)、第2單元(c2)對應位置F’ (206)、第3單元(c3)對應位置E’ (205),此時最下層置入完成;再將積木B (12)利用第2單元(b2)和第4單元(b4)位于第3單元(a3)和第I單元(el)上方、第I單元(bl)和第3單元(b3)位于第I單元(al)和第4單元(c4)上方;再將積木D (14)利用第3單元(d3)位于第I單元(bl)右側,第4單元(d4)和第I單元(dl)位于第3單元(b3)和第4單元(c4)右側;再將積木F(16)利用第4單元(f4)位于第2單元(d2)上方、第3單元(f3)位于第3單元(e3)上方;最后放入積木G(17)利用第I單元(gl)和第2單元(g2)位于第2單元(c2)和第3單元(c3)上方、第4單元(g4)位于第2單元(f2)的右側,堆棧至此已將7種積木A?G(ll?17)置入底座(19)完成排列。
[005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六角型積木具有許多不同組合方式,還能替換不同底座利用縱、橫雙向堆棧,進而衍生出不同的組合排列方式,甚至延伸積木種類以及單元數(shù)量,配合底座可容置的單元數(shù)量增減,變化出更具豐富多樣的組合方式,使得本實用新型更能有效激發(fā)使用者在立體空間進行思考學習。
【權利要求】
1.一種六角型積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數(shù)種不同立體造型的積木組合而成,該積木是由I至數(shù)個單元所組成,各積木形狀如下:積木A(Il),其形狀為第I單元(al)與第2單元(a2)水平連接,于連接處的兩側分別連接第3單元(a3)與第4單元(a4);積木B (12),其形狀為第I單元(bl)與第2單元(b2)水平連接,于下方連接第3單元(b3)與第4單元(b4);積木C (13),其形狀為第I單元(Cl)、第2單元(c2)和第3單元(c3)垂直連接,第4單元(c4)連接于第I單元(Cl) 一側;積木D (14),其形狀為第I單元(dl)與第2單元(d2)垂直連接,另第3單元(d3)與第4單元(d4)垂直連接后,連接于第I單元(dl) —側;積木E (15),其形狀為第I單元(el)、第2單元(e2)和第3單元(e3)垂直連接后,第4單元(e4)連接于第2單元(e2) —側;積木F (16),其形狀為第I單元(f I)與第2單元(f2)垂直連接后,第3單元(f3)連接于第2單元(f2) —側,第4單元(f4)連接于第I單元(fl)一側;積木G(17),其形狀為第2單元(g2)、第3單元(g3)和第4單元(g4)相互連接后,第I單元(gl)連接于第2單元(g2)上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六角型積木,還包括有:一底座(18),設有一凹槽,該凹槽具有位置A?Z(182?188)能供7個單元擺放,讓不同形狀的7種積木(11?17)以縱向置入該底座形狀,堆棧出每層7個單元高4層,共28個單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六角型積木,還包括有:一底座(19),設有一凹槽,該凹槽能讓7種積木(11?17)以橫向置入該底座,堆棧出高3層,其各層數(shù)量為8、12、8個單元,共28個單元。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六角型積木,該底座還包括有:多個平面A?J(C1?C10),其平面A (Cl)與平面B(C2)、平面C(C3)與平面D(C4)、平面D(C4)與平面E (C5)、平面F (C6)與平面G(C7)、平面I(C9)與平面J(ClO)呈現(xiàn)120度夾角;而平面B(C2)與平面C(C3)、平面E(C5)與平面F(C6)、平面H(C8)與平面I (C9)則呈現(xiàn)240度夾角,通過多個平面(Cl?C10)所形成120度及240度夾角,能讓積木A?G(ll?17)置入后保持穩(wěn)固并易于拿取。
【文檔編號】A63H33/04GK203935621SQ201420031239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17日
【發(fā)明者】楊牧謙 申請人:林美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