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吸管水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吸管水壺,包括內杯、外杯、內吸管、外吸管、底杯蓋、內蓋與旋蓋,內杯位于外杯內,內吸管部分位于內杯內,外吸管部分位于內杯與外杯之間,底杯蓋分別與內杯及外杯螺紋連接,底杯蓋與內蓋卡合連接,旋蓋分別與內蓋及底杯蓋限向卡合連接;底杯蓋上面設置供內吸管通過的第一圓形通孔與供外吸管通過的第二圓形通孔,內蓋上面的側壁上設置第三圓形通孔與第四圓形通孔,第三圓形通孔與第四圓形通孔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橢圓形凹槽與第二橢圓形凹槽,旋蓋側壁上設置與橢圓形凹槽吻合的橢圓形通孔。該水壺能夠同時攜帶多種飲品,減少攜帶的水壺數量,保證了飲用者的飲用衛(wèi)生,便于攜帶,不易損壞。
【專利說明】雙吸管水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雙吸管飲料容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兒童用的雙吸管水壺。
【背景技術】
[0002]兒童水壺是兒童日常必備的飲水設備,多個兒童同時外出,從衛(wèi)生角度考慮,就需要攜帶多個單吸管水壺;在外出時,如果需要給兒童攜帶不同的飲用品,也需要攜帶多個單吸管水壺,非常不便;在給兒童更換飲用品時,需要使用另外的單吸管水壺,或者需要倒掉水壺內的飲用品,然后另外裝入其他飲用品,十分浪費;如果需要給兒童飲用溫熱的飲用品,在兒童飲用速度比較慢時,飲用品會變冷,又需要重新加熱;由于兒童的動作控制能力有限,使用一般開口水杯容易造成溢灑,浪費食物且弄臟家居環(huán)境。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雙吸管水壺,該水壺能夠同時攜帶多種飲品,減少攜帶的水壺數量,保證了飲用者的飲用衛(wèi)生,便于攜帶,不易損壞。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5]一種雙吸管水壺,包括內杯、外杯、內吸管、外吸管、底杯蓋、內蓋與旋蓋,所述內杯位于所述外杯內,所述內吸管部分位于所述內杯內,所述外吸管部分位于所述內杯與所述外杯之間,所述底杯蓋分別與所述內杯及所述外杯螺紋連接,所述底杯蓋與所述內蓋卡合連接,所述旋蓋分別與所述內蓋及所述底杯蓋限向卡合連接;所述底杯蓋上面設置供所述內吸管通過的第一圓形通孔與供所述外吸管通過的第二圓形通孔,所述內蓋上面的側壁上設置第三圓形通孔與第四圓形通孔,所述第三圓形通孔與所述第四圓形通孔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橢圓形凹槽與第二橢圓形凹槽,所述旋蓋側壁上設置與所述橢圓形凹槽吻合的橢圓形通孔。
[0006]進一步,所述旋蓋內側設置條狀限位卡槽與L型卡凸,所述內蓋上面邊緣設置與所述條狀限位卡槽相吻合的楔形卡凸,所述底杯蓋邊緣設置與所述L型卡凸相吻合的軌道。
[0007]進一步,所述底杯蓋上面設置圓形凹槽與矩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上設置所述第一圓形通孔,所述矩形凹槽上設置所述第二圓形通孔;所述內蓋下面設置圓形凸臺與矩形凸臺,所述圓形凸臺與所述圓形凹槽吻合,所述矩形凸臺與所述矩形凹槽吻合;所述第三圓形通孔靠近所述圓形凸臺,所述第四圓形通孔靠近所述矩形凸臺。
[0008]進一步,所述底杯蓋上還設置有第一透氣孔與第二透氣孔,所述第一透氣孔設置在所述圓形凹槽上,所述第二透氣孔設置在所述矩形凹槽上。
[0009]進一步,所述內吸管與所述外吸管均設置限位桿,所述限位桿上設置有底部帶有通孔的圓形限位槽,所述圓形限位槽與所述第一透氣孔及所述第二透氣孔相吻合;設置透氣孔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長時間飲吸飲料導致飲料吸不上來的情況的發(fā)生。
[0010]進一步,還包括頂扣,所述頂扣上面設置防滑凸點,所述頂扣下面設置中空圓柱桿,所述中空圓柱桿尾部設置有倒扣;所述旋蓋上設置供所述中空圓柱桿穿過的第五圓形通孔,所述內蓋上面設置中空的圓柱形凸臺,所述圓柱形凸臺頂部設置卡扣,其中間設置圓桿;所述中空圓柱桿與所述圓桿相吻合,所述倒扣與所述卡扣相吻合;通過頂扣設置可以更好地固定旋蓋與內蓋。
[0011]進一步,還包括掛繩環(huán)與掛繩,所述掛繩環(huán)與所述外杯配合固定,所述掛繩與所述掛繩環(huán)卡合連接;方便外出時攜帶該水壺。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I)、本實用新型的雙吸管水壺設計了單獨的內杯與外杯,內杯放置于外杯內,內吸管放置在內杯中,外吸管放置在內杯與外杯之間,旋蓋分別與內蓋及底杯蓋限向卡合連接,保證旋蓋按順時針方向單向旋轉,當旋蓋上的橢圓形通孔與外吸管位于同一側時,即橢圓形通孔、第二圓形通孔與第四圓形通孔形成連通通道時,外吸管可以從橢圓形通孔出口彈出;繼續(xù)旋轉,當旋蓋上的橢圓形通孔與內吸管位于同一側時,即橢圓形通孔、第一圓形通孔與第三圓形通孔形成連通通道時,內吸管可以從橢圓形通孔出口彈出;不需要吸飲料時,只要保證旋蓋上的橢圓形通孔與外吸管以及內吸管均不位于同一側即可。
[0014](2)、裝卸方便,在需要清洗消毒時,取下外杯和內杯后,再取下內吸管與外吸管,逆時針旋轉頂扣,即可取下頂扣,然后把旋蓋、內蓋、和底杯蓋拆下,即可進行消毒和清洗。
[0015](3)、在飲用溫熱飲用品時,如果需要保溫,可在外杯內加入一定量的熱水,內杯盛放所需要的飲用品,即可在一段時間內保溫。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吸管水壺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頂扣倒置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旋蓋倒置狀態(tài)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旋蓋正放置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為內蓋正放置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為內蓋倒置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7為底杯蓋正放置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8為內吸管和外吸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5]【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1、頂扣,2、旋蓋,3、內吸管,4、外吸管,5、內蓋,6、底杯蓋,7、內杯密封圈,8、掛繩環(huán),9、掛繩,10、外杯密封圈,11、內杯,12、外杯,13、中空圓柱桿,14、倒扣,15、橢圓形通孔,16、條狀限位卡槽,17、L型卡凸,18、圓形凸臺,19、第五圓形通孔,20a、第三圓形通孔,20b、第四圓形通孔,21、圓柱形凹槽,22、中空的圓柱形凸臺,23、卡扣,24、圓桿,25、矩形片狀部件,26、矩形卡扣部件,27、矩形凸臺,28、圓形凸臺,29a、第一橢圓形凹槽,29b、第二橢圓形凹槽,30、楔形卡凸,31、弧形凸臺,32、矩形通孔,33、矩形凹槽,34、圓柱形凹槽,37a、第一圓形通孔,37b、第二圓形通孔,38a、第一透氣孔,38b、第二透氣孔,39、軌道,40、限位桿,41、圓形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7]參照圖1、圖4、圖5與圖7,一種雙吸管水壺,包括內杯11、外杯12、內吸管3、外吸管4、底杯蓋6、內蓋5與旋蓋2。內杯11位于外杯12內,內吸管3部分位于內杯11內,夕卜吸管4部分位于內杯11與外杯12之間,底杯蓋6分別與內杯11及外杯12螺紋連接,底杯蓋6與內蓋5卡合連接,旋蓋2分別與內蓋5及底杯蓋6限向卡合連接;底杯蓋6上面設置供內吸管3通過的第一圓形通孔37a與供外吸管4通過的第二圓形通孔37b,內蓋5上面的側壁上設置第三圓形通孔20a與第四圓形通孔20b,第三圓形通孔20a與第四圓形通孔20b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橢圓形凹槽29a與第二橢圓形凹槽29b,旋蓋2側壁上設置與橢圓形凹槽吻合的橢圓形通孔15。
[0028]參照圖1,本實施例中,雙吸管水壺還包括內杯密封圈7、外杯密封圈10、掛繩環(huán)8與掛繩9。內杯密封圈7用于密封內杯11與底杯蓋6連接處,夕卜杯密封圈10用于外杯12與密封底杯蓋6連接處。掛繩環(huán)8與外杯12配合固定,掛繩9與掛繩環(huán)8卡合連接;方便外出時攜帶該水壺。
[0029]參照圖2和圖5,本實施例中,頂扣I中間設置中空圓柱桿13,中空圓柱桿13的尾部設有兩個倒扣14,中空圓柱桿13與內蓋5上中空的圓柱形凸臺22中間的圓桿24相配合,倒扣14與內蓋5上中空的圓柱形凸臺22頂部的卡扣23相配合;順時針旋轉頂扣1,使得倒扣14與卡扣23相配合,固定旋蓋2。此外,頂扣I上面的側邊還設置有防滑凸點,方便鎖緊和打開頂扣I。
[0030]參照圖3、圖5和圖7,本實施例中,旋蓋2內側設置條狀限位卡槽16與L型卡凸17。條狀限位卡槽16與內蓋5上面邊緣設置楔形卡凸30相吻合,L型卡凸17與底杯蓋6邊緣設置軌道39相吻合,這樣使得旋蓋2只能按照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旋轉。旋蓋2上設置供中空圓柱桿13穿過的第五圓形通孔19。
[0031]參照圖5、圖6與圖7,本實施例中,內蓋5的上面中間位置設有圓柱形凹槽21,圓柱形凹槽21的底部設有中空的圓柱形凸臺22,中空的圓柱形凸臺22的頂部有卡扣23,其中間設有圓桿24。圓柱形凹槽21內側壁設有兩個矩形片狀部件25,兩個矩形片狀部件25各設置有矩形卡扣部件26,矩形卡扣部件26與底杯蓋6的弧形凸臺31上的矩形通孔32相卡合。內蓋5下面內部設置圓形凸臺28與矩形凸臺27,圓形凸臺28與底杯蓋6上的圓形凹槽34相卡合,矩形凸臺27與底杯蓋6上的矩形凹槽33相卡合。第三圓形通孔20a靠近圓形凸臺28,第四圓形通孔20b靠近矩形凸臺27。
[0032]參照圖7,本實施例中,底杯蓋6上面的弧形凸臺31側壁設有兩個矩形通孔32,底杯蓋6上面的圓形凹槽34上設置有第一圓形通孔37a和第一透氣孔38a,矩形凹槽33上設置有第二圓形通孔37b和第二透氣孔38b。底杯蓋6上的外圈側壁上設有軌道39。底杯蓋6下面與圓形凹槽34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內螺紋,該內螺紋與內杯11上面的外螺紋相吻合。底杯蓋6下面的邊緣設置內螺紋,該內螺紋與外杯12上面的外螺紋相吻合。
[0033]參照圖8,本實施例中,內吸管3與外吸管4均設置限位桿40,限位桿40上設置有底部帶有通孔的圓形限位槽41,圓形限位槽41與所述第一透氣孔38a及所述第二透氣孔38b相吻合;設置透氣孔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發(fā)生長時間飲吸飲料導致飲料吸不上來的情況。
[0034]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
[0035]順時針旋轉旋蓋2,內吸管3和外吸管4的其中一個被壓入內蓋5的橢圓形凹槽,而另一個吸管通過旋蓋2上的橢圓形通孔15伸出旋蓋2的橢圓形通孔15,可以飲用飲料;繼續(xù)旋轉,吸管3和吸管4都被壓入橢圓形凹槽中,此時不可以飲用飲料。當外杯12是由透明材質制成時,看到外杯12對應的外吸管4,此時只需將旋蓋2上的橢圓形通孔15旋轉至和外杯12對應的外吸管4在同一側,即旋轉至內蓋5上的第四圓形通孔20b與底杯蓋6上的第二圓形通孔37b形成一個連接通道,外吸管4就可以從橢圓形通孔15出口彈出;如果不需要飲用外杯12中的飲料,繼續(xù)旋轉旋蓋2,此時兩個吸管會同時被收進旋蓋2中;當旋蓋2上的橢圓形通孔15和內杯11對應的內吸管3在同一側,即旋轉至內蓋5上的第三圓形通孔20a與底杯蓋6上的第一圓形通孔37a形成一個連接通道,內吸管3就可以從橢圓形通孔15出口彈出,即可飲用內杯11中的飲料。
[003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吸管水壺,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杯、外杯、內吸管、外吸管、底杯蓋、內蓋與旋蓋,所述內杯位于所述外杯內,所述內吸管部分位于所述內杯內,所述外吸管部分位于所述內杯與所述外杯之間,所述底杯蓋分別與所述內杯及所述外杯螺紋連接,所述底杯蓋與所述內蓋卡合連接,所述旋蓋分別與所述內蓋及所述底杯蓋限向卡合連接;所述底杯蓋上面設置供所述內吸管通過的第一圓形通孔與供所述外吸管通過的第二圓形通孔,所述內蓋上面的側壁上設置第三圓形通孔與第四圓形通孔,所述第三圓形通孔與所述第四圓形通孔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橢圓形凹槽與第二橢圓形凹槽,所述旋蓋側壁上設置與所述橢圓形凹槽吻合的橢圓形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吸管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蓋內側設置條狀限位卡槽與L型卡凸,所述內蓋上面邊緣設置與所述條狀限位卡槽相吻合的楔形卡凸,所述底杯蓋邊緣設置與所述L型卡凸相吻合的軌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吸管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杯蓋上面設置圓形凹槽與矩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上設置所述第一圓形通孔,所述矩形凹槽上設置所述第二圓形通孔;所述內蓋下面設置圓形凸臺與矩形凸臺,所述圓形凸臺與所述圓形凹槽吻合,所述矩形凸臺與所述矩形凹槽吻合;所述第三圓形通孔靠近所述圓形凸臺,所述第四圓形通孔靠近所述矩形凸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吸管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杯蓋上還設置有第一透氣孔與第二透氣孔,所述第一透氣孔設置在所述圓形凹槽上,所述第二透氣孔設置在所述矩形凹槽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吸管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吸管與所述外吸管均設置限位桿,所述限位桿上設置有底部帶有通孔的圓形限位槽,所述圓形限位槽與所述第一透氣孔及所述第二透氣孔相吻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吸管水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頂扣,所述頂扣上面設置防滑凸點,所述頂扣下面設置中空圓柱桿,所述中空圓柱桿尾部設置有倒扣;所述旋蓋上設置供所述中空圓柱桿穿過的第五圓形通孔,所述內蓋上面設置中空的圓柱形凸臺,所述圓柱形凸臺頂部設置卡扣,其中間設置圓桿;所述中空圓柱桿與所述圓桿相吻合,所述倒扣與所述卡扣相吻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吸管水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掛繩環(huán)與掛繩,所述掛繩環(huán)與所述外杯配合固定,所述掛繩與所述掛繩環(huán)卡合連接。
【文檔編號】A45F3/16GK203943241SQ201420256146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19日
【發(fā)明者】馬國怡 申請人:好兒產品(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