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康復用具,尤其是一種下肢康復訓練踩帶。
背景技術:
骨科長期臥床或截癱病人,易發(fā)生足下垂、足內旋或足外旋等并發(fā)癥,極大程度地影響了疾病的康復及患者生活質量。資料統(tǒng)計,骨科患者足下垂的發(fā)生率高達54.2%。
傳統(tǒng)的預防足下垂主要措施:使用丁字鞋來固定足部。但使用丁字鞋存在缺陷:足部容易產生壓瘡、足部屈曲、背伸運動受限、踝泵鍛煉受限,且不利于醫(yī)護人員觀察足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血液循環(huán)等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下肢康復訓練踩帶,該訓練踩帶有利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自行使用下肢康復鍛煉踩帶,進行下肢及足部的運動鍛煉。此方法不但有效的規(guī)避了丁字鞋使用的不足,而且患者在進行足部鍛煉的同時可借助上肢的提拉運動,使四肢肌力均得到有效的鍛煉。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下肢康復訓練踩帶,該下肢康復訓練踩帶包括帶狀足部固定部,帶狀足固定部的兩端設有連接扣,通過連接扣連接有帶狀手握部。
一種下肢康復訓練踩帶,該下肢康復訓練踩帶包括環(huán)狀的帶狀手握部,帶狀足部固定部連接扣固定在帶狀手握部上形成一部寬的踩帶。
帶狀足部固定部通過粘扣帶與帶狀手握部連接
帶狀手握部上設有調節(jié)器。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產品外型美觀、制作簡單、成本低廉;患者操作方便易行??啥底∽悴康膸罟潭ú坑擅拶|材料制成,可以避免對足部皮膚造成損傷,使患者感覺更舒適。帶狀固定部與手握部之間有連接扣,可使足部的帶狀固定部形成環(huán)狀,以方便兜住患者的足部。手握部端的帶子上設有可調節(jié)長度的調節(jié)器,可以滿足不同身長體型的患者的需求。1人1用,衛(wèi)生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踩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踩帶結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下肢康復訓練踩帶,該下肢康復訓練踩帶包括帶狀足部固定部1,帶狀足固定部的兩端設有連接扣2,通過連接扣連接有帶狀手握部3。帶狀手握部上設有調節(jié)器4。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另一種結構,在環(huán)狀帶上有附著踩帶:一種下肢康復訓練踩帶,該下肢康復訓練踩帶包括環(huán)狀的帶狀手握部,帶狀足部固定部連接扣固定在帶狀手握部上形成一部寬的踩帶。帶狀手握部上設有調節(jié)器。
帶狀足部固定部(材料為棉質)、帶狀手握部(材料為優(yōu)質化纖品)、帶狀固定部與帶狀手握部相連的連接扣(輕型優(yōu)質塑料制品)、安裝在帶狀連接部可調節(jié)長度的調節(jié)器(輕型優(yōu)質塑料制品)
傳統(tǒng)的丁字鞋加下肢康復訓練踩帶聯合使用。
1. 康復期的患者:靜臥休息時給與丁字鞋固定患足于功能位;鍛煉時脫去丁字鞋將下肢康復訓練踩帶進行運動鍛煉。
2. 圍手術期術后患者:術后第1天進行踝關節(jié)主動運動,患者持手握部,上肢用力屈曲帶動踝關節(jié)的背伸趾屈鍛煉 20~30次/組3~5/天;術后第2天進行床上直腿抬高訓練,患者持手握部,上肢用力屈曲的同時患肢股四頭肌及腘繩肌做等長收縮,對抗簡易鍛煉踩帶作用于足底的力量使患足抬離床面20—30cm,保持懸空10s左右,然后放下,20~30次/組3~5/天;術后第 3~5天進行患肢的曲髖曲膝運動,方法同直腿抬高訓練,患肢股四頭肌及腘繩肌做等張收縮,對抗簡易鍛煉踩帶作用于足底的部分力量,使患肢做曲髖曲膝運動,20~30次/組3~5/天,鍛煉時循序漸進,以患者能耐受為原則。
效果:我科從2015年9月至今,將自行設計的防止足下垂的簡易鍛煉帶應用于臨床,并對60例胸腰椎骨折、股骨頸骨折、股骨干骨折、脛腓骨骨折患者的使用研究,根據Mariland足部評分標準對足部功能進行評定,臨床效果滿意,簡易鍛煉帶的使用,減少了足下垂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充分發(fā)揮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