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訓練器,具體的說是一種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
背景技術:
有許多長期臥床的患者(如腦卒中后偏癱、頸脊髓損傷導致的下肢癱瘓、骨折術后、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如果不進行早期干預,其肢體血流灌注不足會導致神經(jīng)肌肉萎縮、血流減慢會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健康。主動踝泵運動可以有效緩解上述問題。但在病房,很多患者都是由家屬或護工被動協(xié)助其活動踝關節(jié),很難保證踝泵運動的質(zhì)和量。且老年患者記憶力減退,主動鍛煉依從性差,需要時刻提醒,不僅增加工作量,而且效果差,成本高,容易在護理中產(chǎn)生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出一種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能有效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從而降低由此導致的心、腦、肺的栓塞,同時還有利于下肢肢體功能的恢復,方便患者自行進行康復訓練,達到了讓患者主動參與到自身的肢體康復,舒適度高,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具有提醒和輔助計時的功能,增加智能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工作中產(chǎn)生問題,有利于患者按時、按要求的科學化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的:一種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包括用于放置患者腿部且水平放置的底座,在底座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能前后移動的踝泵訓練器,踝泵訓練器包括角度限定器,用于患者腳面固定的腳踏板,腳踏板固定在角度限定器上,且腳踏板在角度限定器上能夠轉動,在角度限定器位于缺口上設有觸發(fā)開關,觸發(fā)開關連接有訓練提醒器。
這樣,通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設計一個能夠患者主動訓練下肢,踝泵訓練器能夠前后移動,這樣能夠符合人體力學,當腳部在用力時,踝泵訓練器能夠前后移動調(diào)節(jié),來滿足腳后跟需要移動的空間,從而患者腿部無需彎曲,能夠一直處于平直的狀態(tài),能夠提高訓練的效果,降低疲勞度,并且通過角度限定器來鼓勵患者盡量達到有效活動的角度,有效避免了患者腳部用力不夠的問題,使患者的腳部運動更加科學,符合人體腳部擺放習慣,有效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并且還設置了訓練提醒器,能夠按時按量地提醒患者完成訓練,大大降低了醫(yī)院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使用壽命長,成本低。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的使用方法,該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先將患者的腿部放置于底座上,然后將腳面放置于腳踏板上,用綁帶將腳面固定,然后再用粘接扣將腿部固定;
步驟2:打開訓練提醒器開關,然后患者將腳面向上勾起,達到一定角度,直至腳踏板一側觸碰到觸發(fā)開關,然后訓練提醒器語音計時,持續(xù)播讀10-20秒,然后患者再將腳面向下踩到一定角度,直至腳踏板一側觸碰到觸發(fā)開關,然后訓練提醒器語音計時,持續(xù)播讀10-20秒,然后訓練提醒器記錄為1次并播報,然后患者每小時重復10-20次上述動作;
步驟3:完成步驟2后,訓練提醒器開始計時,當1-3個小時后語音提示繼續(xù)重復步驟2的動作,直至完成當天患者所需的運動量80-100次。
本發(fā)明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角度限定器成半圓狀,在角度限定器圓周方向設有缺口,腳踏板在缺口之間轉動,角度限定器位于圓心處設有凸臺,腳踏板一端與凸臺通過銷軸轉動連接,缺口的夾角為65°,這樣角度限定器成半圓狀,能夠方便的找到圓形,并且以圓形為基點,然后在合適的角度上開設缺口,這樣能準確的限制腳踏板的轉動角度和轉動位置,有效控制患者的腳部擺動,使訓練更加有效和有針對性,提高訓練的效果。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腳踏板上設有用于固定腳面的綁帶,采用綁帶將腳面固定,結構簡單,固定牢固,同時也可以采用其它類似結構。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角度限定器下端開設有T型沉槽,在底座設有與T型沉槽相配合的T型滑軌,采用T型滑軌結構,加工方便,成本低,并且采用沉槽式的結構,沒有貫通,這樣能夠避免在訓練時角度限定器從滑軌上滑落。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底座上表面還設有軟墊,增加舒適性。
前述的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底座上設有用于固定患者腿部的粘接扣,方便固定和拆卸,成本低。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設計一個能夠患者主動訓練下肢,踝泵訓練器能夠前后移動,這樣能夠符合人體力學,當腳部在用力時,踝泵訓練器能夠前后移動調(diào)節(jié),來滿足腳后跟需要移動的空間,從而患者腿部無需彎曲,能夠一直處于平直的狀態(tài),能夠提高訓練的效果,降低疲勞度,并且通過角度限定器來鼓勵患者盡量達到有效訓練所角度,有效避免了患者腳部用力不夠的問題,使患者的腳部運動更加科學,符合人體腳部擺放習慣,有效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并且還設置了訓練提醒器,能夠按時提醒患者完成訓練,大大降低了醫(yī)院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使用壽命長,成本低;并且公開了使用方法,并且能夠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進行設定,操作靈活,使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A-A的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B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其中:1-底座,2-角度限定器,3-腳踏板,4-缺口,5-凸臺,6-銷軸,7-綁帶,8-觸發(fā)開關,9-訓練提醒器,10-T型沉槽,11-T型滑軌,12-軟墊,13-粘接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包括用于放置患者腿部且水平放置的底座1,在底座1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能前后移動的踝泵訓練器,踝泵訓練器包括角度限定器2,用于患者腳面固定的腳踏板3,腳踏板3固定在角度限定器2上,且腳踏板3在角度限定器2上能夠轉動,在角度限定器2位于缺口4上設有觸發(fā)開關8,觸發(fā)開關8連接有訓練提醒器9;
角度限定器2成半圓狀,在角度限定器2圓周方向設有缺口4,腳踏板3在缺口4之間轉動,角度限定器2位于圓心處設有凸臺5,腳踏板3一端與凸臺5通過銷軸6轉動連接,缺口4的夾角為65°;缺口4的一側邊與水平面夾角為70°,另一側邊與水平面夾角為45°;腳踏板3上設有用于固定腳面的綁帶7;角度限定器2下端開設有T型沉槽10,在底座1設有與T型沉槽10相配合的T型滑軌11;底座1上表面還設有軟墊12,底座1上設有用于固定患者腿部的粘接扣13,這樣角度限定器成半圓狀,能夠方便的找到圓形,并且以圓形為基點,然后在合適的角度上開設缺口,這樣能準確的限制腳踏板的轉動角度和轉動位置,有效控制患者的腳部擺動,使訓練更加有效和有針對性,提高訓練的效果;
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先將患者的腿部放置于底座上,然后將腳面放置于腳踏板上,用綁帶將腳面固定,然后再用粘接扣將腿部固定;
步驟2:打開訓練提醒器開關,然后患者將腳面向上勾起,達到一定角度,直至腳踏板一側觸碰到觸發(fā)開關,然后訓練提醒器語音計時,持續(xù)播讀10秒,然后患者再將腳面向下踩到一定角度,直至腳踏板一側觸碰到觸發(fā)開關,然后訓練提醒器語音計時,持續(xù)播讀10秒,然后訓練提醒器記錄為1次并播報,然后患者每小時重復10次上述動作;
步驟3:完成步驟2后,訓練提醒器開始計時,當1個小時后語音提示繼續(xù)重復步驟2的動作,直至完成當天患者所需的運動量80次。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 該結構與實施例1的結構相同,其中缺口4的夾角為65°;缺口4的一側邊與水平面夾角為60°,另一側邊與水平面夾角為55°;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先將患者的腿部放置于底座上,然后將腳面放置于腳踏板上,用綁帶將腳面固定,然后再用粘接扣將腿部固定;
步驟2:步驟2:打開訓練提醒器開關,然后患者將腳面向上勾起,達到一定角度,直至腳踏板一側觸碰到觸發(fā)開關,然后訓練提醒器語音計時,持續(xù)播讀20秒,然后患者再將腳面向下踩到一定角度,直至腳踏板一側觸碰到觸發(fā)開關,然后訓練提醒器語音計時,持續(xù)播讀20秒,然后訓練提醒器記錄為1次并播報,然后患者每小時重復20次上述動作;
步驟3:完成步驟2后,訓練提醒器開始計時,當3個小時后語音提示繼續(xù)重復步驟2的動作,直至完成當天患者所需的運動量100次。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該結構與實施例1的結構相同,其中缺口4的夾角為65°;缺口4的一側邊與水平面夾角為75°,另一側邊與水平面夾角為40°;角度限定器2下端開設有直線滑座,在底座1設有與直線滑座滑動配合的直線滑軌;直線滑座與直線滑軌均為現(xiàn)有技術;
智能踝泵主動訓練器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先將患者的腿部放置于底座上,然后將腳面放置于腳踏板上,用綁帶將腳面固定,然后再用粘接扣將腿部固定;
步驟2:步驟2:打開訓練提醒器開關,然后患者將腳面向上勾起,達到一定角度,直至腳踏板一側觸碰到觸發(fā)開關,然后訓練提醒器語音計時,持續(xù)播讀15秒,然后患者再將腳面向下踩到一定角度,直至腳踏板一側觸碰到觸發(fā)開關,然后訓練提醒器語音計時,持續(xù)播讀15秒,然后訓練提醒器記錄為1次并播報,然后患者每小時重復15次上述動作;
步驟3:完成步驟2后,訓練提醒器開始計時,當2個小時后語音提示繼續(xù)重復步驟2的動作,直至完成當天患者所需的運動量90次。
這樣以上實施例的技術方案能有效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同時還有利于下肢肢體功能的恢復,方便患者自行進行康復訓練,達到了讓患者主動參與到自身的肢體康復,舒適度高,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具有提醒和輔助計時的功能,增加智能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工作中產(chǎn)生問題,有利于患者按時、按要求的科學化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發(fā)明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發(fā)明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