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的是現醫(y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四肢運動康復器。
背景技術:
現代康復理論和實踐證明,腦卒中后及時進行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恢復患肢運動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可能因長期護理而產生的高額費用,減輕社會壓力、節(jié)約社會資源。
腦卒中患者的步態(tài)康復治療是神經康復的關鍵,減重支持的踏車訓練可以重復進行復雜步態(tài)的練習,有效地恢復急慢性截癱患者的走路能力,改善上肢關節(jié)活動范圍和進行上肢肌力及協調性訓練;適用于腦梗中風偏癱/腦癱,關節(jié)多樣化僵硬,截癱、下肢發(fā)冷麻痹,四肢截癱、四肢發(fā)冷麻痹神經紊亂等患者使用??祻驮恚?、通過上下肢協調運動刺激肌肉運動,達到刺激神經的目的;2、四肢運動使肌肉拉伸壓縮,改善了血液循環(huán),促進肌肉鍛煉;3、增加四肢關節(jié)的活動度,增加四肢協調功能力;4、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huán)。
而患者早期常表現異常步態(tài),而且由于患側下肢肌力、主動控制能力減弱、肌張力下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但是,現有的康復器只能進行單獨訓練,如上肢或下肢單獨訓練,不能實現四肢同步訓練的目的,另一方面,采用動力設備輔助康復器工作實現對四肢訓練的目的,不能實現通過人體主動康復,需要機械帶動人體訓練,康復效果慢,因此,需要設計一款能夠對四肢進行協調康復訓練的康復器,用于實現通過四肢協調訓練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促進肢體肌力恢復能力,有積極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通過四肢協調訓練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對四肢進行協調康復訓練、促進肢體肌力恢復能力的康復器。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提供了四肢運動康復器,包括底座、下架體、上架體、支撐桿和傳動部分,所述的底座包括第一側板、第二側板以及與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相連接的底座第一連接端、底座第二連接端,所述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分別設有用于安裝下轉軸的軸孔、用于安裝鎖緊螺母的滑槽,所述的底座第一連接端頂部且位于第一側板、第二側板之間位置設有安裝槽,所述的底座第一連接端底部和底座第二連接端底部分別安裝的水平固定腿;
所述的下架體包括下支管以及與所述下支管底部相連接的連接套,所述的下支管還安裝有下安裝筒,所述下安裝筒設置于連接套頂部,所述的下安裝筒周壁設有用于安裝下阻尼調節(jié)螺母的第一螺孔,所述下支管內且靠近下安裝筒位置安裝有下安裝板,所述的下安裝板位于下安裝筒上方,所述下支管位于頂部邊緣處還設有用于安裝伸縮調節(jié)螺母的第二螺孔,所述下支管還設有用于連接支撐桿的連耳,所述連接套安裝于所述安裝槽內且通過下轉軸鉸接與底座,所述支撐桿一端鉸接于連耳,所述支撐桿另一端鉸接于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且通過鎖緊螺母安裝于滑槽內,實現下架體安裝角度的調節(jié);
所述上架體包括上支管以及與所述上支管頂部相連接的媒體支架,所述上支管頂部還安裝有上安裝筒,所述上支管內且靠近上安裝筒位置安裝有上安裝板,所述上安裝板位于上安裝筒下方;所述上支管安裝于所述下支管內且能夠在所述下支管內進行伸縮,并通過伸縮調節(jié)螺母實現上支管與下支管的固接,實現上架體安裝高度的調節(jié);
所述的傳動部分包括第一傳動部分、第二傳動部分和第三傳動部分,所述的第一傳動部分包括手搖桿、上軸、上連接套、上阻尼壓板、第一錐齒和第二錐齒,所述手搖桿包括通過上連接套相連接的左手柄和右手柄,所述左手柄和右手柄分別設有安裝端和手持端,所述左手柄的安裝端與右手柄的安裝端同軸設置,所述左手柄的安裝端和右手柄的安裝端分別通過端蓋安裝于所述上安裝筒兩端,所述第一錐齒設置于所述上安裝筒內且安裝于左手柄的安裝端,所述上連接套設置于所述上安裝筒內且安裝于右手柄的的安裝端,所述上阻尼壓板通過上阻尼調節(jié)螺母安裝于上安裝筒內壁且包裹于上連接套外圍,所述上軸通過所述上安裝板安裝于上支管內,所述上軸指向上安裝筒端安裝有與所述第一錐齒相嚙合的第二錐齒,所述上軸另一端與所述軸套頂端連接;所述的第二傳動部分包括軸套和軸套阻尼壓板,所述軸套阻尼壓板通過所述中部阻尼調節(jié)螺母安裝于下支管內且包裹軸套外圍;所述的第三傳動部分包括腳踏板、下軸、下連接套、下阻尼壓板、第三錐齒和第四錐齒,所述腳踏板包括通過下連接套相連接的左踏板和右踏板,所述左踏板和右踏板分別設有安裝端和腳踏端,所述左踏板安裝端和右踏板安裝端同軸設置,所述左踏板安裝端和右踏板安裝端分別通過端蓋安裝于所述下安裝筒兩端,所述第三錐齒置于下安裝筒內且安裝于左踏板安裝端,所述下連接套置于下安裝筒內且安裝于右踏板安裝端,所述下阻尼壓板通過下阻尼調節(jié)螺母安裝于下安裝筒內壁且包裹于下連接套外圍;所述下軸通過下安裝板安裝于所述下支管內,所述下軸指向下安裝筒端安裝有與所述第三錐齒相嚙合的第四錐齒,所述下軸另一端與所述軸套底端相連接,彈簧套裝于下軸且頂端與所述軸套底端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均為直角三角形結構,所述軸孔設置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結構的直角頂角處,所述滑槽沿所述直角三角形結構的長直角邊設置,所述水平固定腿分別設置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結構的斜邊兩端點處。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上軸與軸套連接端、下軸與軸套連接端分別安裝有導向平鍵,所述軸套中心且沿其軸線開設有通孔結構,所述上軸和所述下軸插入所述通孔結構內,所述導向平鍵與鍵槽配合安裝。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傳動部分與第三傳動部分能夠進行獨立使用,通過對軸套的拆卸,能夠使第一傳動部分與第三傳動部分傳動分離,實現單動,并通過上阻尼壓板調節(jié)手搖桿的轉動阻力、下阻尼壓板調節(jié)腳踏板的轉動阻力。
作為優(yōu)選,所述軸套一端且沿其軸線方向開設有盲孔結構,所述彈簧一端設置于盲孔結構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軸套采用尼龍材料制成。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上連接套和下連接套分別沿其各軸線設置有通孔結構,所述上連接套周壁和下連接套周壁均設有螺孔,所述螺孔與所述通孔結構相互貫穿,所述螺孔安裝有螺釘,所述左手柄安裝端和右手柄安裝端分別安裝于上連接套的通孔結構內,并通過所述螺釘將左手柄和右手柄固定于上連接套的兩端,所述左踏板安裝端和右踏板安裝端均安裝于下連接套的通孔結構內,并通過所述螺釘將左踏板和右踏板固定于下連接套的兩端。
作為優(yōu)選,所述左手柄安裝端、右手柄安裝端、左踏板安裝端和右踏板安裝端均采用角接觸球軸承安裝于端蓋;所述上軸采用推力球軸承安裝于所述上安裝板,下軸采用推力球軸承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上阻尼壓板、下阻尼壓板、軸套阻尼壓板均為“c”形結構。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下架體、上架體和支撐桿均采用鋁合金材料制成。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具有通過對四肢協調康復訓練,實現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促進肢體肌力恢復,減輕日常生活能力障礙程度,適于在醫(yī)院康復中心或家庭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總體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另一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傳動部分示意圖;
圖5是圖4總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下架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上架體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1a-第一側板,1b-第二側板,1c-底座第一連接端,1d-底座第二連接端,1.1-安裝槽,1.2-水平固定腿,1.3-滑槽,1.4-軸孔,2-下架體,2.1-連接套,2.2-下安裝筒,2.21-第一螺孔,2.3-下支管,2.31-下安裝板,2.32-第二螺孔,2.4-連耳,3-上架體,3.1-上安裝筒,3.2-上支管,3.21-上安裝板,3.3-媒體支架,4-支撐桿,5-腳踏板,5.1-左踏板,5.2-右踏板,6-手搖桿,6.1-左手柄,6.2-右手柄,7-下轉軸,8-伸縮調節(jié)螺母,9-下阻尼調節(jié)螺母,10-上阻尼調節(jié)螺母,11-中部阻尼調節(jié)螺母,12-端蓋,13-鎖緊螺母,14-軸套,15-上軸,16a-上連接套,16b-下連接套,17a-上阻尼壓板,17b-下阻尼壓板,18-彈簧,19-下軸,20-軸套阻尼壓板,a-第一錐齒,b-第二錐齒,c-第三錐齒,d-第四錐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上述方案做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廠家的條件做進一步調整,未注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guī)實驗中的條件。
如圖1-圖8所示,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總體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另一方向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傳動部分示意圖;圖5是圖4總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下架體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上架體構示意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提供了四肢運動康復器,包括底座1、下架體2、上架體3、支撐桿4和傳動部分,所述的底座1包括第一側板1a、第二側板1b以及與所述第一側板1a、第二側板1b相連接的底座第一連接端1c、底座第二連接端1d,所述的第一側板1a和第二側板1b分別設有用于安裝下轉軸7的軸孔1.4、用于安裝鎖緊螺母13的滑槽1.3,所述的底座第一連接端1c頂部且位于第一側板1a、第二側板1b之間位置設有安裝槽1.1,所述的底座第一連接端1c底部和底座第二連接端1d底部分別安裝的水平固定腿1.2;
所述的下架體2包括下支管2.3以及與所述下支管2.3底部相連接的連接套2.1,所述的下支管2.3還安裝有下安裝筒2.2,所述下安裝筒2.2設置于連接套2.1頂部,所述的下安裝筒2.2周壁設有用于安裝下阻尼調節(jié)螺母9的第一螺孔2.21,所述下支管2.3內且靠近下安裝筒2.2位置安裝有下安裝板2.31,所述的下安裝板2.31位于下安裝筒2.2上方,所述下支管2.3位于頂部邊緣處還設有用于安裝伸縮調節(jié)螺母8的第二螺孔2.32,所述下支管2.3還設有用于連接支撐桿4的連耳2.4,所述連接套2.1安裝于所述安裝槽1.1內且通過下轉軸7鉸接與底座1,所述支撐桿4一端鉸接于連耳2.4,所述支撐桿4另一端鉸接于第一側板1a和第二側板1b且通過鎖緊螺母13安裝于滑槽1.3內,實現下架體2安裝角度的調節(jié);
所述上架體3包括上支管3.2以及與所述上支管3.2頂部相連接的媒體支架3.3,所述上支管3.2頂部還安裝有上安裝筒3.1,所述上支管3.2內且靠近上安裝筒3.1位置安裝有上安裝板3.21,所述上安裝板3.21位于上安裝筒3.1下方;所述上支管3.2安裝于所述下支管2.3內且能夠在所述下支管2.3內進行伸縮,并通過伸縮調節(jié)螺母8實現上支管3.2與下支管2.3的固接,實現上架體3安裝高度的調節(jié);
所述的傳動部分包括第一傳動部分、第二傳動部分和第三傳動部分,所述的第一傳動部分包括手搖桿6、上軸15、上連接套16a、上阻尼壓板17a、第一錐齒a和第二錐齒b,所述手搖桿6包括通過上連接套16a相連接的左手柄6.1和右手柄6.2,所述左手柄6.1和右手柄6.2分別設有安裝端和手持端,所述左手柄6.1的安裝端與右手柄6.2的安裝端同軸設置,所述左手柄6.1的安裝端和右手柄6.2的安裝端分別通過端蓋12安裝于所述上安裝筒3.1兩端,所述第一錐齒a設置于所述上安裝筒3.1內且安裝于左手柄6.1的安裝端,所述上連接套16a設置于所述上安裝筒3.1內且安裝于右手柄6.2的的安裝端,所述上阻尼壓板17a通過上阻尼調節(jié)螺母10安裝于上安裝筒3.1內壁且包裹于上連接套16a外圍,所述上軸15通過所述上安裝板3.21安裝于上支管3.2內,所述上軸15指向上安裝筒3.1端安裝有與所述第一錐齒a相嚙合的第二錐齒b,所述上軸15另一端與所述軸套14頂端連接;所述的第二傳動部分包括軸套14和軸套阻尼壓板20,所述軸套阻尼壓板20通過所述中部阻尼調節(jié)螺母11安裝于下支管2.3內且包裹軸套14外圍;所述的第三傳動部分包括腳踏板5、下軸19、下連接套16b、下阻尼壓板17b、第三錐齒c和第四錐齒d,所述腳踏板5包括通過下連接套16b相連接的左踏板5.1和右踏板5.2,所述左踏板5.1和右踏板5.2分別設有安裝端和腳踏端,所述左踏板5.1安裝端和右踏板5.2安裝端同軸設置,所述左踏板5.1安裝端和右踏板5.2安裝端分別通過端蓋12安裝于所述下安裝筒2.2兩端,所述第三錐齒c置于下安裝筒2.2內且安裝于左踏板5.1安裝端,所述16b下連接套置于下安裝筒2.2內且安裝于右踏板5.2安裝端,所述下阻尼壓板17b通過下阻尼調節(jié)螺母9安裝于下安裝筒2.2內壁且包裹于下連接套16b外圍;所述下軸19通過下安裝板2.31安裝于所述下支管2.3內,所述下軸19指向下安裝筒2.2端安裝有與所述第三錐齒c相嚙合的第四錐齒d,所述下軸19另一端與所述軸套14底端相連接,彈簧18套裝于下軸19且頂端與所述軸套14底端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側板1a和第二側板1b均為直角三角形結構,所述軸孔1.4設置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結構的直角頂角處,所述滑槽1.3沿所述直角三角形結構的長直角邊設置,所述水平固定腿1.2分別設置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結構的斜邊兩端點處嗎,能夠提高兩水平固定腿1.2的安裝距離,提高放置穩(wěn)定性,便于下架體2與支撐桿4的安裝和調節(jié),并且能夠增加下架體2擺角范圍。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上軸15與軸套14連接端、下軸19與軸套14連接端分別安裝有導向平鍵,所述軸套14中心且沿其軸線開設有通孔結構,所述上軸15和所述下軸19插入所述通孔結構內,所述導向平鍵與鍵槽配合安裝,能夠實現上軸15和下軸19之間扭矩的傳遞,實現第一傳動部分和第三傳動部分聯動,并且能夠便于第一傳動部分與第三傳動部分安裝距離的調節(jié),提高通用性,進而實現四肢協調康復訓練。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傳動部分與第三傳動部分能夠進行獨立使用,通過對軸套14的拆卸,能夠使第一傳動部分與第三傳動部分傳動分離,實現單動,并通過上阻尼壓板17a調節(jié)手搖桿6的轉動阻力、下阻尼壓板17b調節(jié)腳踏板5的轉動阻力,因此,能夠適用于普通健身使用,提高設備通用性。
作為優(yōu)選,所述軸套14一端且沿其軸線方向開設有盲孔結構,所述彈簧18一端設置于盲孔結構內,能夠便于彈簧18的安裝,通過彈簧18便于第一傳動部分與第三傳動部分安裝距離的調節(jié)。
作為優(yōu)選,所述軸套14采用尼龍材料制成,對上軸15和下軸19的連接起到補償的作用,并且能夠降低設備的整體重量。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上連接套16a和下連接套16b分別沿其各軸線設置有通孔結構,所述上連接套16a周壁和下連接套16b周壁均設有螺孔,所述螺孔與所述通孔結構相互貫穿,所述螺孔安裝有螺釘,所述左手柄6.1安裝端和右手柄6.2安裝端分別安裝于上連接套16a的通孔結構內,并通過所述螺釘將左手柄6.1和右手柄6.2固定于上連接套16a的兩端,所述左踏板5.1安裝端和右踏板5.2安裝端均安裝于下連接套16b的通孔結構內,并通過所述螺釘將左踏板5.1和右踏板5.2固定于下連接套16b的兩端,因此,能夠實現手搖桿6和腳踏板5的安裝和拆卸。
作為優(yōu)選,所述左手柄6.1安裝端、右手柄6.2安裝端、左踏板5.1安裝端和右踏板5.2安裝端均采用角接觸球軸承安裝于端蓋12;所述上軸15采用推力球軸承安裝于所述上安裝板3.21,下軸19采用推力球軸承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2.31,能夠降低傳動阻力,提高傳動精度。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上阻尼壓板17a、下阻尼壓板17b、軸套阻尼壓板20均為“c”形結構,便于安裝,并且能夠實現包裹后摩擦,提高阻尼。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下架體2、上架體3和支撐桿4均采用鋁合金材料制成。
具體工作過程,當鍛煉四肢協調運動時,通過手搖桿6和腳踏板5的聯動,能夠實現四肢協調康復訓練,通過旋擰中部阻尼調節(jié)螺母11使軸套阻尼壓板20夾壓軸套14,因此,能夠增加手搖桿6和腳踏板5轉動阻力,提高鍛煉強度;當手臂或腿部進行單獨鍛煉時,通過對軸套14的拆卸,能夠使第一傳動部分與第三傳動部分傳動分離,實現單動,并通過上阻尼壓板17a調節(jié)手搖桿6的轉動阻力、下阻尼壓板17b調節(jié)腳踏板5的轉動阻力,因此,能夠適用于普通健身使用,并且能夠根據現場使用要求調節(jié)上支管3.2安裝于下支管2.3內的長度,并通過伸縮調節(jié)螺母8實現上支管3.2與下支管2.3的固接,實現上架體3安裝高度的調節(jié),通過下架體2的安裝角度調節(jié)手搖桿6和腳踏板5的安裝位置,因此,適用不同人群,具有很好的通用性,適用于健身和疾病后的肢體康復。
以上述依據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