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康復器械領域,尤其涉及醫(yī)用多功能上肢康復訓練器械。
背景技術:
上肢康復滑輪吊環(huán)訓練器主要用于中風偏癱等患者的肩關節(jié)訓練,現(xiàn)有的吊環(huán)訓練器的功能普片單一,吊環(huán)的上下行程無法控制,進而受訓練患者的運動幅度無法規(guī)范,在器材使用過程中或者閑置時,其中一個吊環(huán)可能會上升至患者夠不著的高度,影響體驗。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目的: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醫(yī)用多功能上肢康復訓練器械,能控制手拉環(huán)的上下行程。
技術方案: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醫(yī)用多功能上肢康復訓練器械,包括立柱、橫桿、第一定滑輪、第二定滑輪、拉繩、第一手拉環(huán)、第二手拉環(huán)、訓練平臺;
所述立柱豎直設置在訓練平臺上;水平設置的所述橫桿的一端與立柱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分別通過第一滑輪支架和第二滑輪支架安裝在橫桿底部,且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并列分布;所述拉繩分別跨過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所述第一手拉環(huán)和第二手拉環(huán)分別懸吊設置在所述拉繩兩端;所述訓練平臺底部設置有若干帶剎車的腳輪。
進一步的,還包括行程保護繩;所述行程保護繩的第一端連接橫桿,所述行程保護繩的第一端連接處位于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之間的中部位置;所述行程保護繩的第二端連接在拉繩的中點位置;所述第一手拉環(huán)和第二手拉環(huán)等高狀態(tài)下行程保護繩為松弛狀態(tài),所述第一手拉環(huán)和第二手拉環(huán)的高度差與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之間的距離相等狀態(tài)下,行程保護繩為繃緊狀態(tài)。
進一步的,還包括座椅、扶桿、懸吊桿、轉柄和旋轉阻尼轉軸;所述立柱的下端連接訓練平臺上的所述旋轉阻尼轉軸;豎直設置的所述懸吊桿上端固定連接橫桿另一端;所述懸吊桿下端設置有轉柄;
所述訓練平臺還分別設置有所述座椅和所述扶桿;所述第一手拉環(huán)和第二手拉環(huán)可隨旋轉阻尼轉軸分別旋轉至座椅和扶桿正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立柱包括豎直設置的伸縮套和伸縮桿,所述伸縮套和伸縮桿的橫切面為矩形狀;所述伸縮桿的下端套設在伸縮套中,所述伸縮桿的側部沿豎直方向陣列設置有若干螺紋限位孔;所述伸縮套的一側壁設置有與若干螺紋限位孔對應的限位通孔;上下位移伸縮桿可依次使限位通孔與各螺紋限位孔對齊;
還包括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的一端設置有旋轉盤,所述定位銷的另一端分別插入限位通孔和對應的限位螺紋孔中。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結構簡單,行程保護繩能控制手拉環(huán)的上下行程進而有效的控制了康復訓練患者的運動幅度,使康復訓練更加規(guī)范化;同時該設備還可以提供坐立式訓練方式和站立式訓練方式,應用場合廣泛。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立柱局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行程保護繩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1至3所示,醫(yī)用多功能上肢康復訓練器械,包括立柱23、橫桿17、第一定滑輪4、第二定滑輪15、拉繩13、第一手拉環(huán)18、第二手拉環(huán)12、訓練平臺5;
所述立柱23豎直設置在訓練平臺5上;水平設置的所述橫桿17的一端與立柱23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滑輪4和第二定滑輪15分別通過第一滑輪支架3和第二滑輪支架16安裝在橫桿17底部,且第一定滑輪4和第二定滑輪15并列分布;所述拉繩13分別跨過第一定滑輪4和第二定滑輪15;所述第一手拉環(huán)18和第二手拉環(huán)12分別懸吊設置在所述拉繩13兩端;所述訓練平臺5底部設置有若干帶剎車的腳輪6。
還包括行程保護繩17;所述行程保護繩17的第一端連接橫桿17,所述行程保護繩17的第一端連接處位于第一定滑輪4和第二定滑輪15之間的中部位置;所述行程保護繩17的第二端連接在拉繩13的中點位置;所述第一手拉環(huán)18和第二手拉環(huán)12等高狀態(tài)下行程保護繩17為松弛狀態(tài),所述第一手拉環(huán)18和第二手拉環(huán)12的高度差與第一定滑輪4和第二定滑輪15之間的距離相等狀態(tài)下,行程保護繩17為繃緊狀態(tài),行程保護繩能控制手拉環(huán)的上下行程進而有效的控制了康復訓練患者的運動幅度,使康復訓練更加規(guī)范化。
還包括座椅8、扶桿9、懸吊桿2、轉柄1和旋轉阻尼轉軸11;所述立柱23的下端連接訓練平臺5上的所述旋轉阻尼轉軸11;豎直設置的所述懸吊桿2上端固定連接橫桿17另一端;所述懸吊桿2下端設置有轉柄1,用手推動轉柄1可使橫桿(17)繞旋轉阻尼轉軸11旋轉;其中座椅8為可通過升降桿7調節(jié)高度的升降座椅。
所述訓練平臺5還分別設置有所述座椅8和所述扶桿9;所述第一手拉環(huán)18和第二手拉環(huán)12可隨旋轉阻尼轉軸11分別旋轉至座椅8和扶桿9正上方,提供坐立式訓練方式和站立式訓練方式,應用場合廣泛。
所述立柱23包括豎直設置的伸縮套21和伸縮桿14,所述伸縮套21和伸縮桿14的橫切面為矩形狀;所述伸縮桿14的下端套設在伸縮套21中,所述伸縮桿14的側部沿豎直方向陣列設置有若干螺紋限位孔20;所述伸縮套21的一側壁設置有與若干螺紋限位孔20對應的限位通孔24;上下位移伸縮桿14可依次使限位通孔24與各螺紋限位孔20對齊;
還包括定位銷22,所述定位銷22的一端設置有旋轉盤19,所述定位銷22的另一端分別插入限位通孔24和對應的限位螺紋孔20中,可以調節(jié)橫桿高度,適用各種身高受訓患者。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