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頸椎鍛煉器。
背景技術:
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由于工作學習壓力的增長,人們長期超時的低頭伏案造成目前頸椎病發(fā)病率逐年提高,并有年輕化趨勢。長期超時低頭導致頸椎生理前曲消失,繼發(fā)神經(jīng)根型、脊髓型、椎動型等頸椎病。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頸椎牽引治療、按摩理療、藥物治療、頸部肌肉功能鍛煉等。只有癥狀較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和有局部壓迫的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可采用手術治療,但是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大,效果不佳,而且治療費用高。多數(shù)頸椎病患者都是采用保守治療。藥物治療只能暫時止痛,并且傷胃,副作用較大。頸椎牽引治療和按摩理療能被動的放松、鍛煉肌肉,但需專業(yè)醫(yī)生在醫(yī)療場所進行且周期較長,患者往往不能堅持。
目前普遍采用的頸椎功能鍛煉方法是雙手十指交叉,用手掌抵住枕部,頭向后仰,同時手掌向前對抗。但是,由于雙手將手掌抵住頸部時,手臂并不能很好的發(fā)力,這種鍛煉方式僅僅能輔助頭部做一些運動,對頸椎的鍛煉效果并不明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鍛煉頸椎部位的頸椎鍛煉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頸椎鍛煉器,包括一用于圍繞脖頸的充氣氣囊,所述充氣氣囊的下側(cè)設置有兩個與肩部形狀相適配的肩部固定裝置;所述充氣氣囊的上部設置有一承托裝置,所述承托裝置包括一與下巴部位相適配的前承托板和一與后腦部位相適配的后承托板;所述前承托板與所述后承托板通過設置在兩側(cè)的連接帶連接;所述充氣氣囊上設置有一向所述充氣氣囊內(nèi)導通的單向充氣口。
進一步地,所述單向充氣口設置在所述充氣氣囊下側(cè)對應所述前承托板的位置;
所述充氣氣囊內(nèi)設置有一剛性套筒,所述剛性套筒下端與所述充氣口連通,所述剛性套筒的上端開口,所述剛性套筒內(nèi)設置有一活塞,所述活塞的上側(cè)通過一連接桿與所述前承托板連接;
所述活塞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所述連接桿上套設有一橡膠片,所述橡膠片覆蓋住所述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肩部固定裝置包括兩U形固定板,所述U形固定板包括剛性層和設置在剛性層內(nèi)外兩側(cè)的柔性層;所述U形固定板的水平部外側(cè)與所述充氣氣囊的下側(cè)連接;
所述U形固定板的豎直部下側(cè)設置有帶袢,所述帶袢內(nèi)穿設有拉帶,所述拉帶的其中一端連接有用于穿過和固定另一端的固定扣。
進一步地,所述充氣氣囊還設置有一放氣口,所述放氣口為一錐形筒,所述錐形筒的大徑端與所述充氣氣囊內(nèi)連通,所述錐形筒內(nèi)設置有一密封球,所述密封球的直徑小于所述錐形筒大徑端直徑,所述密封球的直徑大于所述錐形筒小徑端的直徑;所述錐形筒的大徑端設置有一防止密封球掉出的擋板;所述擋板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出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充氣氣囊內(nèi)部分隔為與前承托板對應的充氣段、與后承托板對應的高壓段以及設置在充氣段和高壓段之間的中間段,所述充氣段與相鄰的中間段之間設置有向中間段導通的單項閥,所述中間段與后側(cè)相鄰的中間段之間設置有向后側(cè)相鄰中間段導通的單項閥;所述高壓段對應與所述中間段之間設置有向高壓段導通的單向閥。
進一步地,所述拉帶對應背部的位置與所述后承托板上邊緣之間設置有拉簧,所述后承托板上設置有與額頭適配的固定帶。
本實用新型頸椎鍛煉器,將充氣氣囊充氣,將前承托板對應下巴部位,將后承托板對應后腦部位,頭部做俯仰運動;當向前俯下頭部時,由于氣囊的支撐,會對頸椎形成牽拉,有牽引的效果;當向后仰起頭部時,由于氣囊的支撐,頸椎的頸部曲線會自然的向前突出。
另外,由于將氣囊固定在肩部,頭部運動時,會與肩部形成相對運動,由于氣囊通過肩部固定裝置,氣囊的位置不會前后運動,這樣,能夠形成頭部與肩部之間自然的對抗鍛煉。
而且,由于氣囊內(nèi)是充氣的,氣囊整體是柔性的,當頭部運動時會對頸部形成保護,避免頸部由于劇烈運動受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頸椎鍛煉器的實施例1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頸椎鍛煉器的實施例2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頸椎鍛煉器的實施例3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頸椎鍛煉器的實施例4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頸椎鍛煉器,包括一用于圍繞脖頸的充氣氣囊2,所述充氣氣囊2的下側(cè)設置有兩個與肩部形狀相適配的肩部固定裝置3;所述充氣氣囊2的上部設置有一承托裝置,所述承托裝置包括一與下巴部位相適配的前承托板4和一與后腦部位相適配的后承托板1;所述前承托板4與所述后承托板1通過設置在兩側(cè)的連接帶連接;所述充氣氣囊2上設置有一向所述充氣氣囊2內(nèi)導通的單向充氣口12。
本實施例頸椎鍛煉器,將充氣氣囊2充氣,將前承托板4對應下巴部位, 將后承托板1對應后腦部位,頭部做俯仰運動;當向前俯下頭部時,由于氣囊2的支撐,會對頸椎形成牽拉,有牽引的效果;當向后仰起頭部時,由于氣囊2的支撐,頸椎的頸部曲線會自然的向前伸出。
另外,由于將氣囊2固定在肩部,頭部運動時,會與肩部形成相對運動,由于氣囊2通過肩部固定裝置3,氣囊2的位置不會前后運動,這樣,能夠形成頭部與肩部之間自然的對抗鍛煉。
而且,由于氣囊2內(nèi)是充氣的,氣囊2整體是柔性的,當頭部運動時會對頸部形成保護,避免頸部由于劇烈運動受傷。
實施例2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肩部固定裝置3包括兩U形固定板,所述U形固定板包括剛性層和設置在剛性層內(nèi)外兩側(cè)的柔性層;所述U形固定板的水平部外側(cè)與所述充氣氣囊2的下側(cè)連接;
所述U形固定板的豎直部下側(cè)設置有帶袢5,所述帶袢5內(nèi)穿設有拉帶6,所述拉帶6的其中一端連接有用于穿過和固定另一端的固定扣7。
本實施例將肩部固定裝置3的U形板設置成U形固定板,并且設置有柔性層,能夠保護肩部不受傷害,并且,本實施例設置了拉帶6,能夠?qū)饽?以及氣囊2上的承托板牢牢的固定住。
當然,本實施例中采用的肩部固定裝置3只是一種優(yōu)選結(jié)構(gòu),還可以在氣囊2下側(cè)設置綁帶,將綁帶繞過肩部綁住,同樣能夠?qū)饽?固定住。
實施例3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頸椎鍛煉器的充氣氣囊2還設置有一放氣口,所述放氣口為一錐形筒9,所述錐形筒9的大徑端與所述充氣氣囊2內(nèi)連通,所述錐形筒9內(nèi)設置有一密封球8,所述密封球8的直徑小于所述錐形筒9大徑端直徑,所述密封球8的直徑大于所述錐形筒9小徑端的直徑;所述錐形筒的大徑端設置有一防止密封球8掉出的擋板11;所述擋板11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出氣孔10。
本實施例中設置了放氣口,當需要放氣時,用細長的棒狀物向內(nèi)推動密封球8,能夠放出氣囊2內(nèi)的氣體。
本實施例設置放氣口,在摘下頸椎鍛煉器時可以先將氣體放掉,然后再摘下,這樣,摘下時更加方便。
實施例4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如圖5所示,所述單向充氣口12設置在所述充氣氣囊2下側(cè)對應所述前承托板4的位置;
所述充氣氣囊2內(nèi)設置有一剛性套筒13,所述剛性套筒13下端與所述充氣口12連通,所述剛性套筒13的上端開口,所述剛性套筒13內(nèi)設置有一活塞14,所述活塞14的上側(cè)通過一連接桿16與所述前承托板4連接;
所述活塞14上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所述連接桿16上套設有一橡膠片15,所述橡膠片15覆蓋住所述通孔。
本實施例中的頸椎鍛煉器,在頭部俯仰運動過程中,會使氣囊2的壓力逐漸增大,使頸部的對抗運動越來越強力,并且,這個增強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符合頸椎鍛煉的要求。
實施例5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充氣氣囊2內(nèi)部分隔為與前承托板4對應的充氣段、與后承托板1對應的高壓段以及設置在充氣段和高壓段之間的中間段,所述充氣段與相鄰的中間段之間設置有向中間段導通的單項閥,所述中間段與后側(cè)相鄰的中間段之間設置有向后側(cè)相鄰中間段導通的單項閥;所述高壓段對應與所述中間段之間設置有向高壓段導通的單向閥。
當頸部向下壓時,會壓縮前部的充氣段以及靠近前部的中間段,使氣體向高壓段流動,而向后仰時,高壓段對頸部形成支撐,這樣,氣囊2對頸部的支撐越來越強,有利于頸部的鍛煉。
并且,壓力是逐段向后增加的,在壓力從充氣段流動到高壓段的過程中,充氣段、高壓段以及各個中間段的壓力不停的變化,能夠?qū)︻i部形成按摩的效果。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