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滑行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娛樂設施,尤其涉及一種滑行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滑行設備一般是只有一個滑車,由工作人員由高處推下,沿著坡地自上而下滑行?,F(xiàn)有的滑行設備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0003]1、滑行的路線往往受地形影響較大,尤其是多人同時滑行時,容易出現(xiàn)撞車等問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0004]2、啟動時,需要人工推動,比較費力;停止時,依靠乘坐的人施加反向的作用力,尤其是坡度較大,位于終點時往往速度較大,很難在短時間停止。
【發(fā)明內容】
[0005]鑒于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滑行設備,通過合理的設置滑道以及滑車,具有對自然場地要求要求較低、安裝快速簡便、長度可調、運行安全可靠、節(jié)省人力、短時間內實現(xiàn)減速停止等優(yōu)點。
[0006]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滑行設備,包括滑道和至少一個與滑道配合使用的滑車;所述滑道包括兩個滑槽和至少一個用于連接兩個滑槽的支架橫梁;兩個所述滑槽平行設置并且開口方向相對;
[0008]沿著滑槽的長度方向,滑槽分為起始段和停止段;所述停止段上設有剎車板;
[0009]所述滑車包括車本體、兩組車輪和位于兩組車輪之間的摩擦板;所述車輪和摩擦板均設置在車本體的底部;所述車輪位于滑槽內沿著滑槽的長度方向運行;當滑車運行至停止段時,所述摩擦板的底面與剎車板的上表面接觸。
[001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1]通過滑道的設置,保證滑車在預先設置的路線內運行,即便多人同時進行滑行,由于滑道不交叉,也不會出現(xiàn)撞車等現(xiàn)象;啟動后,車輪在滑槽內高速行駛,增加娛樂的趣味性;通過摩擦板與剎車板之間的摩擦力保證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減速停止。
[0012]使用時,只需要將本發(fā)明所述的滑道安裝在坡地上,將起始段置于高處,停止段置于低處,將滑車置于起始段即可。
[0013]本發(fā)明所述滑行設備具有對自然場地要求要求較低、安裝快速簡便、長度可調、運行安全可靠、節(jié)省人力、短時間內實現(xiàn)減速停止以及趣味性好等優(yōu)點。
[0014]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15]進一步,所述起始段設有控制啟動的裝置;所述控制啟動的裝置包括連接桿、擋桿和限位框;
[0016]所述限位框固定于其中一個滑槽的底端面,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另外一個滑槽的底部樞轉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位于滑槽底部的下方并從限位框穿過且可沿著限位框的上下方向移動;
[0017]所述擋桿沿著滑槽的高度方向設置,擋桿的一端與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擋桿的另一端為對滑車的前進形成阻擋的阻擋部。
[0018]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時,只需向下壓或踩連接桿從限位框穿過的一端,使連接桿向下移動,連接桿帶動擋桿向下移動,從而使擋桿的另一端不再對滑車的前進形成阻擋,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車離開起始段進行加速滑行。通過這樣的設置,節(jié)省了人力,操作方便。
[0019]進一步,所述起始段處的滑槽的上表面設有用于供車輪從上方放入滑槽的孔。
[0020]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只需要將車輪從孔直接放入滑槽內即可,具有節(jié)省人力,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
[0021]進一步,位于孔處的所述滑槽的側壁設有向滑槽內部延伸的折彎結構。
[0022]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折彎結構對車輪形成限位,使車輪放入時更加方便,放入后也無需進行二次調整。
[0023]進一步,所述剎車板包括與支架橫梁固定的支撐板和固定于支撐板上表面的橡膠鋼絲層;支撐板的兩側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與支架橫梁連接;所述橡膠鋼絲層的后端伸出支撐板外。
[0024]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伸部便于支撐板與其他部件快速連接;橡膠鋼絲層摩擦力較大且堅固耐用,可以實現(xiàn)快速剎車的目的;通過將橡膠鋼絲層的后端伸出支撐板外,形成一個剎車的過渡階段,避免支撐板的后端突然與滑車的底部接觸,避免磨損較大同時提高娛樂的舒適度。
[0025]進一步,所述起始段和停止段可拆卸連接;所述剎車板與支架橫梁可拆卸連接。
[0026]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拆卸和安裝。
[0027]進一步,在起始段和停止段之間設有至少一個中間運行段,中間運行段的兩端分別與起始段和停止段可拆卸連接。
[0028]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據(jù)具體場地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中間運行段的數(shù)量,從而實現(xiàn)長度快速調節(jié)。
[0029]進一步,所述起使段的最前端設有裝飾框,所述裝飾框一方面用于裝飾用,一方面防止滑車從起使段的最前端滑出。
[0030]進一步,所述車本體包括:車廂、支撐座和車軸,所述支撐座的頂端與車廂的底端面固定,所述支撐座的底端與車軸固定;
[0031]所述車廂的下方設有摩擦板,車軸與摩擦板固定連接,當滑車運行至停止段時,摩擦板的底面與剎車板的上表面接觸,摩擦板的前端向上傾斜;
[0032]所述車輪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圓柱狀結構和第二圓柱狀結構;第一圓柱狀結構的直徑小于第二圓柱狀結構的直徑,第二圓柱狀結構位于第一圓柱狀結構的內側;第一圓柱狀結構和第二圓柱狀結構的內部沿軸向分別設有軸承,車軸的兩端依次穿過第二圓柱狀結構的軸承、第一圓柱狀結構的軸承,并與螺母鎖緊。
[0033]進一步,所述滑槽包括頂壁、側壁和底壁,底壁的一端與側壁的底端連接,底壁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后又向靠近側壁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頂壁的一端與側壁的頂端連接,所述頂壁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上表面與第一圓柱狀結構接觸,所述第一圓柱狀結構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間的空間內運行。
[0034]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圓柱結構在第二延伸部的上表面運行,同時第二圓柱狀結構與第一延伸部形成限位的作用,保證即便在高速滑行的情況下也能運行平穩(wěn),增加使用者的娛樂體驗。
[0035]摩擦板的前端傾斜便于在進入停止段時運行到剎車本的上表面,避免摩擦板卡在剎車板的端部,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適度。
[0036]本發(fā)明中所述的〃前〃、〃后〃均是以滑車運行的方向為參照。
【附圖說明】
[0037]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滑行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滑車的側視圖;
[0039]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滑車的仰視圖;
[0040]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起始段的俯視圖;
[0041 ]圖5為本發(fā)明起始段的仰視圖;
[0042]圖6為本發(fā)明滑槽在A-A處的剖視圖;
[0043]圖7為本發(fā)明滑槽與滑車組合后的后視圖;
[0044]圖8為本發(fā)明中間運行段的俯視圖;
[0045]圖9為本發(fā)明停止段的俯視圖(不帶剎車板);
[0046]圖10本發(fā)明停止段的俯視圖(帶剎車板);
[0047]圖11為本發(fā)明所述剎車板的剖視圖;
[0048]圖12為本發(fā)明所述滑行設備的使用過程示意圖。
[0049]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50]1、滑槽,11、剎車板,110、支撐板,120、橡膠鋼絲層,12、頂壁,120、第二延伸部,13、側壁,14、底壁,140、第一延伸部,2、支架橫梁,3、車本體,31、車廂、32、支撐座,33、車軸,4、車輪,41、第一圓柱狀結構,42、第二圓柱狀結構,5、摩擦板,6、連接桿,7、擋桿,8、限位框,9、孔,91、折彎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5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0052]如圖1至圖11所示,一種滑行設備,包括滑道和與滑道配合使用的滑車;所述滑車至少一個。
[0053]所述滑道包括兩個滑槽I和至少一個用于連接兩個滑槽I的支架橫梁2;兩個所述滑槽I平行設置并且開口方向相對。
[0054]如圖6和圖7所示,所述滑槽I包括頂壁12、側壁13和底壁14,底壁14的一端與側壁的底端連接,底壁14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后又向靠近側壁13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140,所述頂壁12的一端與側壁13的頂端連接,所述頂壁12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120;所述第二延伸部120的上表面與滑車的車輪接觸,所述車輪在第一延伸部140和第二延伸部120之間的空間內運行。
[0055]如圖1所示,沿著滑槽I的長度方向,滑槽I分為起始段、中間運行段和停止段;所述中間運行段可以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如果中間運行段設有多個,多個中間運行段可拆卸連接,中間運行段與起始段之間、中間運行段與停止段之間均采用可拆卸連接的方式,例如:通過連接片和螺栓配合的方式。
[0056]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起始段設有控制啟動的裝置;所述控制啟動的裝置包括連接桿6、擋桿7和限位框8;所述限位框8固定于其中一個滑槽I的底端面,所述連接桿6的一端與另外一個滑槽I的底部樞轉連接,所述連接桿6的另一端位于滑槽I底部的下方并從限位框8穿過且可沿著限位框8的上下方向移動;所述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