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拉力訓練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力訓練裝置,屬于運動健身器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力量型健身器械主要由操作機構和配重機構兩大部分組成,操作機構根據所訓練的肌肉位置不同有其各自相應的特殊結構,而配重機構在系列產品中大都是基本相同的。眾多力量型健身器械中使用彈性原件作為阻尼,通過肌肉的力量克服彈性原件的彈性達到鍛煉的目的,同時彈性元件的彈性也能在肌肉力量釋放后恢復原來的狀態(tài)從而能夠進行反復訓練。但是采用純粹的彈性原件作為阻尼器,一方面長時間反復使用中對彈性元件的材質要求較高,即便這樣也會出現彈性消減以及容易損壞的情況,另一方面彈性原件的彈性不好控制,一旦意外釋放力量后彈性元件迅速恢復原狀,容易造成危險。例如現有的拉力訓練器材,通常使用具有彈性的繩,在彈性繩的兩端分別設置手拉部件和腳蹬部件,使用時用腳蹬住腳蹬部件上,使用手臂力量拉拽手拉部件,從而使彈性繩拉伸。采用這種拉力訓練器材進行訓練,如果手拉部件脫手,或者腳蹬部件沒有被蹬牢,巨大的彈力使手拉部件快速飛出,很容易擊傷身體。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不使用彈性元件的拉力訓練裝置,只有在對拉繩施加力量時才會產生阻尼作用力,并且拉繩的回復力量較小,不會產生危險。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拉力訓練裝置,包括阻尼機構、棘輪機構以及繩輪機構;所述阻尼機構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相互扣合后內部形成環(huán)形腔;所述第一部分為靜止部,所述第二部分為活動部,所述第二部分能夠相對第一部分旋轉;在所述環(huán)形腔內設置有多個安裝軸,每個安裝軸固定有摩擦輪以及行星齒輪;所述安裝軸安裝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設置有主動齒輪,多個所述行星齒輪圍繞所述主動齒輪并與所述主動齒輪相嚙合;所述摩擦輪頂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繩輪機構包括拉繩、繩輪軸、繩輪以及位于繩輪內部的卷簧,所述卷簧一端固定于繩輪軸,另一端固定于繩輪;所述棘輪機構包括固定在第二部分上的內棘輪、棘爪、安裝在繩輪上的棘爪軸以及用于所述棘爪復位的復位彈簧。
[0005]每個所述摩擦輪的兩側分別頂在所述環(huán)形腔的徑向內側壁與徑向外側壁。
[0006]所述行星齒輪的直徑小于所述摩擦輪的直徑。
[000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拉力訓練裝置,第一部分固定,通過肌肉力量拉動拉繩,從而在拉繩的作用下繩輪正向轉動,同時卷簧形成張力;由于繩輪與第二部分之間通過棘輪機構傳動,從而繩輪轉動能夠帶動第二部分轉動,從而主動齒輪帶動各個行星齒輪高速旋轉,由于行星齒輪與摩擦輪固定在安裝軸上,因此安裝軸與摩擦輪一并高速轉動,摩擦輪與靜止的第一部分產生摩擦,從而形成阻尼效應,產生鍛煉效果;當松開拉繩時,在卷簧的張力作用下,繩輪反向轉動將拉伸收回,由于繩輪與第二部分之間通過棘輪機構傳動,因此繩輪反向轉動時第二部分不會轉動,拉繩的收回僅僅是通過卷簧的張力而實現,而卷簧的張力較小,因此能夠將拉繩收回的同時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回復力,從而即便拉繩脫手也不會傷到身體。
[0008]本實用新型結構較為簡單,并且采用摩擦阻尼替代傳統(tǒng)的彈性阻尼,因此不會發(fā)生因彈性元件斷裂造成人身損害的情況,同時當施加力量使第二部分轉動時就會產生阻尼效應,當停止發(fā)力時阻尼效應停止,也不會發(fā)生傳統(tǒng)的彈性元件由于彈性回復力不易控制而造成人身損傷的情況。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阻尼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1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阻尼機構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3]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拉力訓練裝置,包括阻尼機構9、棘輪機構8以及繩輪機構7;所述阻尼機構9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部分91與第二部分92,所述第一部分91與所述第二部分92相互扣合后內部形成環(huán)形腔93;所述第一部分91為靜止部,所述第二部分92為活動部,所述第二部分92能夠相對第一部分91旋轉;在所述環(huán)形腔93內設置有多個安裝軸94,每個安裝軸94固定有摩擦輪95以及行星齒輪96 ;所述安裝軸94安裝于所述第一部分91 ;所述第二部分92設置有主動齒輪97,多個所述行星齒輪96圍繞所述主動齒輪97并與所述主動齒輪97相嚙合;所述摩擦輪95頂在所述第一部分I上。
[0014]所述繩輪機構7包括拉繩71、繩輪軸72、繩輪73以及位于繩輪73內部的卷簧74,所述卷簧74—端固定于繩輪軸72,另一端固定于繩輪73。
[0015]所述棘輪機構8包括固定在第二部分92上的內棘輪81、棘爪82、安裝在繩輪73上的棘爪軸83以及用于所述棘爪82復位的復位彈簧84。
[0016]每個所述摩擦輪95的兩側分別頂在所述環(huán)形腔93的徑向內側壁與徑向外側壁,從而盡可能增加了與第一部分91的接觸面積,增加摩擦力。
[0017]所述行星齒輪96的直徑小于所述摩擦輪95的直徑,行星齒輪96的直徑越小,其自轉速度就越快;摩擦輪95的直徑越大,當行星齒輪96旋轉一周時摩擦輪95也旋轉一周,從而摩擦輪外側壁上任一點所運動的軌跡長度較大,摩擦輪外側壁的面積也較大,外側壁與第一部分91發(fā)生摩擦的有效摩擦面積也較大,摩擦效果好。
[001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拉力訓練裝置,第一部分固定,通過肌肉力量拉動拉繩,從而在拉繩的作用下繩輪正向轉動,同時卷簧形成張力;由于繩輪與第二部分之間通過棘輪機構傳動,從而繩輪轉動能夠帶動第二部分轉動,從而主動齒輪帶動各個行星齒輪高速旋轉,由于行星齒輪與摩擦輪固定在安裝軸上,因此安裝軸與摩擦輪一并高速轉動,摩擦輪與靜止的第一部分產生摩擦,從而形成阻尼效應,產生鍛煉效果;當松開拉繩時,在卷簧的張力作用下,繩輪反向轉動將拉伸收回,由于繩輪與第二部分之間通過棘輪機構傳動,因此繩輪反向轉動時第二部分不會轉動,拉繩的收回僅僅是通過卷簧的張力而實現,而卷簧的張力較小,因此能夠將拉繩收回的同時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回復力,從而即便拉繩脫手也不會傷到身體。
[0019]本實用新型結構較為簡單,并且采用摩擦阻尼替代傳統(tǒng)的彈性阻尼,因此不會發(fā)生因彈性元件斷裂造成人身損害的情況,同時當施加力量使第二部分轉動時就會產生阻尼效應,當停止發(fā)力時阻尼效應停止,也不會發(fā)生傳統(tǒng)的彈性元件由于彈性回復力不易控制而造成人身損傷的情況。
[0020]顯然,上述實施例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主權項】
1.一種拉力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機構、棘輪機構以及繩輪機構;所述阻尼機構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相互扣合后內部形成環(huán)形腔;所述第一部分為靜止部,所述第二部分為活動部,所述第二部分能夠相對第一部分旋轉;在所述環(huán)形腔內設置有多個安裝軸,每個安裝軸固定有摩擦輪以及行星齒輪;所述安裝軸安裝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設置有主動齒輪,多個所述行星齒輪圍繞所述主動齒輪并與所述主動齒輪相嚙合;所述摩擦輪頂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繩輪機構包括拉繩、繩輪軸、繩輪以及位于繩輪內部的卷簧,所述卷簧一端固定于繩輪軸,另一端固定于繩輪;所述棘輪機構包括固定在第二部分上的內棘輪、棘爪、安裝在繩輪上的棘爪軸以及用于所述棘爪復位的復位彈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摩擦輪的兩側分別頂在所述環(huán)形腔的徑向內側壁與徑向外側壁。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齒輪的直徑小于所述摩擦輪的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拉力訓練裝置,包括阻尼機構、棘輪機構以及繩輪機構;所述繩輪機構包括拉繩、繩輪軸、繩輪以及位于繩輪內部的卷簧,所述卷簧一端固定于繩輪軸,另一端固定于繩輪;所述棘輪機構包括固定在第二部分上的內棘輪、棘爪、安裝在繩輪上的棘爪軸以及用于所述棘爪復位的復位彈簧。當松開拉繩時,在卷簧的張力作用下,繩輪反向轉動將拉伸收回,由于繩輪與第二部分之間通過棘輪機構傳動,因此繩輪反向轉動時第二部分不會轉動,拉繩的收回僅僅是通過卷簧的張力而實現,而卷簧的張力較小,因此能夠將拉繩收回的同時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回復力,從而即便拉繩脫手也不會傷到身體。
【IPC分類】A63B21/015
【公開號】CN205182078
【申請?zhí)枴緾N201520882240
【發(fā)明人】曾明
【申請人】偉業(yè)健康科技(龍南)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