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板材加工生產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及自動生產線。
背景技術:
板材熱壓機石板材加工的重要機械,其所加工的板材由基材和面板涂膠壓合而成。其加工的板材具有體積大、質量中等特點?,F(xiàn)階段在使用熱壓機加工板材時需要大量的人力輔助皮帶傳送上板,但是在壓制高質量的板材時,不僅需要共同上板的人員配合嫻熟,而且工作強度大,需要準備時間較長,容易造成設備空轉,造成能源浪費。
因此,如何研發(fā)一種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及自動生產線,降低操作工人工作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高便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申請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提供一種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及自動生產線,以解決無法實現(xiàn)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熱壓機一側的滾動傳送裝置,為所述滾動傳送裝置提供動力的驅動裝置,所述滾動傳送裝置包括起重臂,配合起重臂設置的輥軸組件,所述輥軸組件,包括:至少兩根立樁,所述立樁上安裝水平輥軸,所述起重臂長于所述水平輥軸。
進一步地,所述起重臂,包括:機械臂、使機械臂升降的升降裝置,所述機械臂和升降裝置安裝在固定樁上,所述固定樁設置于所述立樁一側。
進一步地,所述機械臂與所述固定樁樞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立樁上安裝的水平輥軸的數(shù)量為3-12個,相鄰兩立樁之間對應的水平輥軸設置于同一水平面。
進一步地,所述輥軸固定的一端安裝有雙層齒輪,所述雙層齒輪的每個齒輪分別與上下側的雙層齒輪的通過鏈條連接。
進一步地,在靠近所述熱壓機的一組輥軸組件的一側設有一組與該輥軸組件的水平輥軸平行錯位的輥軸。
進一步地,所述平行錯位設置的輥軸通過固定框固定在靠近熱壓機立樁的一側,所述固定框底端設有位置調整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位置調整裝置為豎直方向調整部件。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設置的連接所述輥軸組件的雙層齒輪的電機組件以及連接起重臂的電機。
本申請還提供一種熱壓機自動生產線,該熱壓機自動生產線除了包包括上述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還包括:下板設備,所述下板設備,包括輥軸組件。所述輥軸組件,包括:至少兩根立樁和設置在所述立樁上的水平輥軸。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及自動流水線,達到了如下效果:
1)本發(fā)明提供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利于使用者掌握使用;
2)本發(fā)明提供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可以對板材的初壓,利于生產的板材質量的提高,降低殘品率;
3)本發(fā)明提供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及自動流水線匹配現(xiàn)有的熱壓機使用,無需對現(xiàn)有熱壓設備進行改裝,降低了實施難度,減小了運營成本;
4)本發(fā)明提供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及自動流水線,實現(xiàn)了熱壓機板材生產自動化,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降低了工作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減少了板材的殘品率具有極大的市場推廣價值。
當然,實施本發(fā)明的任一產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述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述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述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3所述的熱壓機自動生產線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匯來指稱特定組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制造商可能會用不同名詞來稱呼同一個組件。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并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qū)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qū)分的準則。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按笾隆笔侵冈诳山邮盏恼`差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在一定誤差范圍內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基本達到所述技術效果。說明書后續(xù)描述為實施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本發(fā)明的一般原則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實施例1
如圖1-圖3所示為本實施例1提供一種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的立體圖、俯視圖、主視圖,所述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包括:設置在熱壓機40一側的滾動傳送裝置,為所述滾動傳送裝置提供動力的驅動裝置,所述滾動傳送裝置包括起重臂,配合起重臂設置的輥軸組件,所述輥軸組件,包括:至少兩根立樁11,所述立樁11上安裝水平輥軸12,所述起重臂31長于所述水平輥軸12。所述立樁設置距離根據(jù)傳輸板材的長度、重量、密度等參數(shù)設置。
使用上述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時,起重臂將板材送到輥軸組件,輥軸組件的輥軸同向轉動,通過摩擦力想熱壓機輸送板材,所述輥軸的高度設置的與熱壓機匹配,輸送到熱壓機相應位置時,輥軸上后方的板材推動前方的板材進入熱壓機,優(yōu)選熱壓機的熱壓板表面平滑。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起重臂的具體實施方式,所述起重臂,包括:機械臂31,使機械臂升降的升降裝置32,所述機械臂31和升降裝置安裝在固定樁32上,所述固定樁設置于所述立樁11一側。優(yōu)選地,所述機械臂31與所述固定樁樞軸連接。升降裝置使機械臂上的板材處于相應輥軸水平或稍低的位置,然后機械臂向上做樞軸轉動,使機械臂上的板材靠自身重力滑向輥軸,也可以在機械臂上設置匹配的推動裝置,保證板材輸送到輥軸。
本實施例中的熱壓機為現(xiàn)有的常用的生產設備,在此不做詳細介紹。本實施例提供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結構簡單。很好的節(jié)約人力、時間,突破場地局限性。
實施例2
如圖1-圖3所示為本實施例2提供一種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的立體圖、俯視圖、主視圖,所述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包括:設置在熱壓機40一側的滾動傳送裝置,為所述滾動傳送裝置提供動力的驅動裝置,所述滾動傳送裝置包括起重臂,配合起重臂設置的輥軸組件,所述輥軸組件,包括:至少兩根立樁11,所述立樁11上安裝水平輥軸12,所述起重臂31長于所述水平輥軸12。
優(yōu)選地,所述立樁上安裝的水平輥軸12的數(shù)量為3-12個,相鄰兩立樁11之間對應的水平輥軸12設置于同一水平面。優(yōu)選地,所述水平輥軸12固定的一端安裝有雙層齒輪13,所述雙層齒輪13的每個齒輪分別與上下側的雙層齒輪的通過鏈條連接。當然雙層齒輪與鏈條的組合也可以替換為皮帶與匹配的雙層輪。優(yōu)選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設置連接所述輥軸組件的雙層齒輪的電機組件21以及連接起重臂的電機22。連接輥軸組件的電機21帶動雙層齒輪轉動時,依次連接的雙層齒輪都轉動帶動水平輥軸轉動。這樣不僅優(yōu)化了裝置結構,節(jié)省了設備生產成本,而且便于控制。
優(yōu)選地,在靠近所述熱壓機的一組輥軸組件的一側設有一組與該輥軸組件的水平輥軸平行錯位的輥軸51。優(yōu)選地,所述平行錯位設置的輥軸通過固定框(圖中未示出)固定在靠近熱壓機立樁的一側,所述固定框底端設有位置調整裝置52。優(yōu)選地,所述位置調整裝置52為豎直方向調整部件。位置調整裝置為微調裝置,調整數(shù)值方向范圍為0.2-1cm。主要用于調整不同需求額的板材初壓時受力及厚度。當輸送的板材通過該水平輥軸時會受到錯位設置的輥軸的擠壓力,完成板材的初壓。初壓還可以調正板材進入熱壓機的方向,使板材更加整齊利于進入熱壓機后加工出高質量的板材。
實施例3
如圖4所示為本實施例3提供一種熱壓機自動生產線的主視圖。該自動生產線是在上述實施例1、2的基礎上增加下板設備,所述下板設備,包括輥軸組件,所述輥軸組件,包括:至少兩根立樁11,所述立樁11上安裝水平輥軸12。水平輥軸位置設置需匹配熱壓機40。與之前的上板設備的輥軸組件基本一致。
當熱壓機內的板材加工完成后,上板設備上輸送的板材開始進入熱壓機,推動熱壓機內的板材到下板設備的水平輥軸上,下板設備的水平輥軸滾動,向前輸送板材,完成下板。
本實施例提供的熱壓機自動流水線實現(xiàn)了熱壓機板材生產自動化,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降低了工作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減少了板材的殘品率具有極大的市場推廣價值。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上述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及自動流水線,達到了如下效果:
1)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利于使用者掌握使用;
2)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可以對板材的初壓,利于生產的板材質量的提高,降低殘品率;
3)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及自動流水線匹配現(xiàn)有的熱壓機使用,無需對現(xiàn)有熱壓設備進行改裝,降低了實施難度,減小了運營成本;
4)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熱壓機自動上板設備及自動流水線,實現(xiàn)了熱壓機板材生產自動化,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降低了工作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減少了板材的殘品率具有極大的市場推廣價值。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