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加工竹展平板的裝置,它是一種用于加工竹展平板的雙面刨床。
背景技術:
經(jīng)過竹展開機展開的竹展平板由于結(jié)節(jié)、竹展開機展開時產(chǎn)生的刻線等原因造成竹展平板表面凹凸不平,這種凹凸不平不僅表現(xiàn)在竹展平板的橫向,沿竹展平板長度方向,由于竹子成長的原因,從頭部到尾部的厚度逐漸增加;另外,由于應力原因,竹展平板兩側(cè)容易向內(nèi)卷,頭部容易上翹,以上問題給加工竹展平板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申請?zhí)枮閏n104526779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自動化竹展平板去青去黃雙面刨機,用于竹段展平板的去青去黃。cn104526779的雙面刨機具有三個刀輥,前刀輥和中刀輥前后兩次刨削竹青,后刀輥刨削一次竹黃;前、中刀輥上方有助刨。
現(xiàn)有技術存在下述問題: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竹展平板的頭部容易上翹,切削時,頭部會脫離刨刀切削點;由于竹展平板表面厚度不均,現(xiàn)有技術的壓緊件在壓緊竹展平板時不夠貼合竹展平板的表面,會產(chǎn)生凸起部分按壓過度而凹陷部分根本按壓不到的情況,這樣不僅導致進料不順暢,而且導致切削量也不一致;現(xiàn)有技術只在刀輥的正上方設置壓緊件,壓緊力度不夠;現(xiàn)有技術中不區(qū)分粗加工和精加工,而且竹展平板的上表面只進行了一次加工,因而加工后的竹展平板表面質(zhì)量不高;現(xiàn)有技術不能控制竹展平板的切削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送料更順暢、加工的竹展平板表面質(zhì)量更高且可以控制竹展平板切削量的用于加工竹展平板的雙面刨床。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用于加工竹展平板的雙面刨床,包括機架、固定在機架上用于傳送竹展平板的傳送機構、固定在機架上的刨削機構,所述刨削機構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工作臺、安裝在工作臺上的刨刀、由多個彈性壓緊器驅(qū)動的用于壓緊竹展平板的壓緊件,所述壓緊件由多個相互獨立的壓緊單元橫向排列而成,且每個壓緊單元分別獨立地作用于竹展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件包括位于刨刀進料端的進料端壓緊件和位于刨刀出料端的出料端壓緊件;沿竹展平板進料方向,進料端壓緊件的壓緊單元包括導向前端和壓緊后端,導向前端高于壓緊后端,且導向前端與所述工作臺之間形成竹展平板導向斜口,而壓緊后端的壓緊力施力點置于刨刀切削點附近。
優(yōu)選地,所述進料端壓緊件的壓緊單元為傾斜的平板,平板遠離竹展平板的一端為所述導向前端,平板靠近竹展平板的一端為壓緊后端,所述平板上表面中部凸出有與彈性壓緊器相作用的第一連桿。
優(yōu)選地,所述刨削機構有四個,包括沿竹展平板傳送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刨削機構、第二刨削機構、第三刨削機構、第四刨削機構,第一刨削機構、第二刨削機構、第三刨削機構、第四刨削機構的進料端和出料端均連接傳送機構;所述第一刨削機構、第二刨削機構、第三刨削機構、第四刨削機構依次刨削竹展平板的下表面、上表面、下表面、上表面。第一刨削機構和第二刨削機構對竹展平板進行粗加工,第三刨削機構和第四刨削機構對竹展平板進精加工,加工后的竹展平板表面質(zhì)量更高。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刨削機構、第三刨削機構、第四刨削機構的出料端壓緊件的壓緊單元為受彈性壓緊器驅(qū)動的平壓腳,所述平壓腳具有與彈性壓緊器相連的第二連桿和用于壓緊竹展平板且與竹展平板上表面平行的平壓腳部;平壓腳部具有靠近刨刀的導向端,所述導向端具有圓倒角;刨刀為圓盤形,所述平壓腳的導向端到刨刀垂直于竹展平板的直徑的距離為5mm。由于竹展平板頭部容易上翹,以上設計能夠有效防止竹展平板頭部與出料端壓緊件卡住,確保竹展平板傳送順暢。
由于竹展平板進入第一刨削機構時,表面粗糙程度較大,頭部翹曲情況較嚴重,優(yōu)選地,第一刨削機構的出料端壓緊件的壓緊單元為壓輪,所述壓輪呈環(huán)狀,同軸套設在壓輪軸外,壓輪內(nèi)徑大于壓輪軸外徑,壓輪內(nèi)壁和壓輪軸外壁之間設置彈性圈,這樣既能防止竹展平板頭部與第一刨削機構的出料端壓緊件卡住,又能使出料端壓緊件與竹展平板表面更貼合。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三刨削機構還包括用于控制切削量的可升降平臺,所述可升降平臺包括平行設置的上平臺和下平臺,上平臺固定在機架上,下平臺通過升降機構相對上平臺上下移動。
優(yōu)選地,所述升降機構包括絲杠組件,絲杠組件包括垂直固定在下平臺上表面的升降絲杠和套設在升降絲杠外的絲杠螺母,所述上平臺設有與升降絲杠相對應的第一通孔,所述絲杠螺母一端插入第一通孔,另一端外壁固定套設同步鏈輪,絲杠螺母中部的外壁套設平面軸承,平面軸承通過壓蓋固定在上平臺上;所述絲杠組件和第一通孔有四個;所述升降機構還包括固定在上平臺上表面的升降蝸桿和套設在四個同步鏈輪上用于使四個絲杠螺母實現(xiàn)同步運動的同步鏈條,所述升降蝸桿與其中一個同步鏈輪相咬合,升降蝸桿一端與升降手輪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手輪和升降蝸桿同步運動;所述升降機構還包括垂直固定在下平臺上表面的滑桿,上平臺設有與滑桿對應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內(nèi)壁套設法蘭直線軸承,所述滑桿沿法蘭直線軸承的軸向移動。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三刨削機構的刨刀和進料端壓緊件以及出料端壓緊件同步升降。
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壓緊器為螺旋彈簧或液壓缸或氣缸。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用于加工竹展平板的雙面刨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壓緊件的施力點更靠近刨刀切削點,既能夠使送料更順暢,并且防止竹展平板由于翹曲脫離刨刀切削點,提高刨削量的一致性,從而提高平板的表面質(zhì)量。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種用于加工竹展平板的雙面刨床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實施例中第一切削機構壓緊件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中進料端壓緊件結(jié)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中壓輪的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中可升降平臺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的一種用于加工竹展平板的雙面刨床,包括機架1、固定在機架上用于傳送竹展平板的傳送機構2、固定在機架上的刨削機構。
刨削機構有四個,包括沿竹展平板傳送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刨削機構31、第二刨削機構32、第三刨削機構33、第四刨削機構34。第一刨削機構31、第二刨削機構32、第三刨削機構33、第四刨削機構34的進料端和出料端均連接傳送機構2;第一刨削機構31、第二刨削機構32、第三刨削機構33、第四刨削機構34依次刨削竹展平板的下表面、上表面、下表面、上表面。第一和第二刨削機構對竹展平板進行粗加工,第三和第四刨削機構對竹展平板進行精加工。
第一刨削機構31、第二刨削機構32、第三刨削機構33、第四刨削機構34均包括圓盤形的刨刀6和用于壓緊竹展平板的壓緊件。刨刀6安裝在機架上、用于刨削竹展平板。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壓緊件由安裝在機架上的彈性壓緊器4驅(qū)動,并且壓緊件包括多個橫向排列而成的壓緊單元,每個壓緊單元均能夠分別獨立地作用于竹展平板,能夠根據(jù)竹展平板表面不同厚度提供不同的壓緊力。多段式的壓緊件,能夠自適應竹展平板表面的凹凸情況,壓緊時更貼合竹展平板的表面,防止產(chǎn)生表面凸起部分按壓過度而凹陷部分根本按壓不到的情況,使送料更順暢,并且提高刨削量的一致性,從而提高平板的表面質(zhì)量。
刨刀6兩側(cè)均設置壓緊件,包括位于刨刀6進料端的進料端壓緊件和位于刨刀出料端的出料端壓緊件。刨刀6兩側(cè)設置壓緊件相對于僅在刨刀上方設置壓緊件,既確保了足夠的壓緊力度,也使壓緊力的分布更合理。
第一刨削機構31、第二刨削機構32、第三刨削機構33和第四刨削機構34的進料端壓緊件的壓緊單元為受彈性壓緊器4驅(qū)動的斜壓腳5,彈性壓緊器4與斜壓腳5一一對應,多個斜壓腳5橫向并排安裝在壓腳座內(nèi)。所述斜壓腳5為傾斜的平板,沿著進料方向,平板具有導向前端52和壓緊后端53,導向前端52高于壓緊后端53,導向前端52與所述工作臺之間形成便于竹展平板進料的導向斜口,壓緊后端的壓緊力施力點置于刨刀切削點附近;平板中部上表面凸出有與彈性壓緊器相連的第一連桿51。
進行刨削加工時,竹展平板的頭部容易向上翹曲,斜壓腳的壓緊后端的施力點位于刨刀切削點附近,能有效防止竹展平板因頭部上翹而脫離刨刀切削點,提高竹展平板的表面加工質(zhì)量。
如圖1和圖4所示,第二刨削機構32、第三刨削機構33、第四刨削機構34的出料端壓緊件的壓緊單元為受彈性壓緊器驅(qū)動的平壓腳6,所述平壓腳6具有與彈性壓緊器4相連的第二連桿61和用于壓緊竹展平板且與竹展平板上表面平行的平壓腳部62。平壓腳與竹展平板的接觸面積更大,使壓緊力分布更均勻。
平壓腳部具有靠近刨刀的導向端63,所述導向端63倒圓角。
平壓腳的導向端63到刨刀垂直于竹展平板的直徑的距離為5mm。
竹展平板頭部容易上翹,圓角的設置以及平壓腳的導向端63到刨刀垂直于竹展平板的直徑的距離設為5mm,能夠有效防止竹展平板頭部與出料端壓緊件卡住,確保竹展平板傳送順暢。
第一刨削機構31的出料端壓緊件的壓緊單元為壓輪8,所述壓輪8呈環(huán)狀,多個壓輪橫向并排套設在壓輪軸7外,壓輪8內(nèi)徑大于壓輪軸7外徑,壓輪內(nèi)壁和壓輪軸外壁之間設置彈性圈9。當壓輪壓緊竹展平板時,彈性圈發(fā)生彈性變形,壓輪8能夠根據(jù)相對壓輪軸7產(chǎn)生一定的偏心位移,竹展平板表面厚度不均,不同的壓輪能夠自適應不同的表面厚度,產(chǎn)生不同的偏心位移。
第三刨削機構33還包括用于控制切削量的可升降平臺,所述可升降平臺包括平行設置的上平臺12和下平臺13,上平臺12固定在機架上,下平臺13通過升降機構可以相對上平臺上下移動。
升降機構包括絲杠組件,絲杠組件包括垂直固定在下平臺上表面的升降絲杠14和套設在升降絲杠外的絲杠螺母15,所述上平臺設有與升降絲杠相對應的第一通孔24,所述絲杠螺母15一端插入第一通孔24,另一端外壁固定套設同步鏈輪18,絲杠螺母15中部的外壁套設平面軸承16,平面軸承16通過壓蓋17固定在上平臺12上;所述絲杠組件和第一通孔24有四個;所述升降機構還包括固定在上平臺上表面的升降蝸桿20和套設在四個同步鏈輪上用于使四個絲杠螺母實現(xiàn)同步運動的同步鏈條19,所述升降蝸桿20與其中一個同步鏈輪相咬合,升降蝸桿20一端與升降手輪21固定連接。
使用時轉(zhuǎn)動升降手輪21,升降手輪帶動升降蝸桿繞軸轉(zhuǎn)動,升降蝸桿20帶動與之咬合的同步鏈輪轉(zhuǎn)動,通過同步鏈條19的帶動,四個同步鏈輪同步轉(zhuǎn)動,帶動相應的絲杠螺母15同步轉(zhuǎn)動,通過絲杠螺母15與升降絲杠14的傳動,升降絲杠14實現(xiàn)上下移動。升降平臺上下移動,可以控制竹展平板的切削量。
升降機構還包括垂直固定在下平臺上表面的滑桿22,上平臺設有與滑桿對應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內(nèi)壁套設法蘭直線軸承23,所述滑桿22沿法蘭直線23軸承的軸向移動,增加了升降平臺在升降時的平穩(wěn)性。
第三刨削機構的刨刀和進料端壓緊件以及出料端壓緊件同步升降。
彈性壓緊器4為螺旋彈簧,也可以為液壓缸或氣缸。
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