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及其制備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再生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羊毛、羊絨、改性亞麻、蠶絲等)精紡產品及其制備技術。屬紡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服裝市場需求正發(fā)生一場巨大的變化,為了適應穿著輕便舒適的休閑特點,服裝面料趨向于“輕、柔、松、垂”,崇尚自然、舒適美觀、護理方便和衛(wèi)生保健等功能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這些因素促進、推動了紡織纖維原料和服裝面料的發(fā)展,順應這一發(fā)展趨勢,再生纖維鑒于它既能彌補天然纖維的不足,又因其具有一定可塑性可獲得超天然纖維的性能,因此更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再生纖維的開發(fā)應用獲得更大的發(fā)展,其中,20世紀90年代初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的溶劑法再生纖維系“Lyocell”最為突出,該纖維具有良好的環(huán)保性和優(yōu)異的超天然纖維性能,應用于毛、麻、棉等各種天然纖維開發(fā)的混紡產品,性能優(yōu)于純天然纖維產品,因此一推出市場即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形成了強勁的市場發(fā)展勢頭。但目前混紡產品開發(fā)中再生纖維的應用,主要還是停留在再生纖維素纖維領域,如Lyocell、Modal等一些新型纖維。
(三)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及其制備技術,是以天然纖維為主料,配以再生植物蛋白纖維混紡而成。
本發(fā)明的再生植物蛋白纖維最好選用大豆蛋白纖維。天然纖維為羊毛、羊絨、麻纖維、羊毛/麻纖維、羊毛/細旦滌綸或羊絨/麻纖維。麻纖維為亞麻或大麻。其中再生植物蛋白纖維占原料總重量的20-60%,最好為30-50%(重量百分比)。
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包括紡紗、織造、染色和后整理工藝。其中紡紗工藝采用混條→頭針→二針→三針→頭粗→粗紗→細紗,復精梳制條前一針梳→前二針梳→精梳→后一針梳→后二針梳,和毛油采用中性和毛油;織造工藝采用經紗上冷漿及直接上漿工藝;染色工藝中采用中性染料作染料,弱酸性酸作促進劑、酸性勻染劑、消泡劑作增深劑,中性柔軟劑、弱酸性保護劑、弱酸性增白劑、弱酸性染化料作助劑、漂白,常溫常壓一浴法或二浴法作染色工藝;后整理工藝采用毛紡松式整理工藝,柔軟、抗皺特種整理工藝。
由于本發(fā)明采用的再生蛋白纖維原料源于大豆豆粕的植物蛋白,纖維中含有大量氨基酸,具有天然蛋白質纖維的特性,與人體皮膚的相容性好,由該纖維制成的混合產品吸濕導濕性和透氣性好,服用出汗時不會粘身,穿著涼爽舒適。此外,該纖維因細度細、柔軟、有絲光感、纖維外觀、手感與絹絲、羊絨較接近,與天然纖維混紡后產品外觀高雅、風格新穎、手感好,服用性能優(yōu)于傳統(tǒng)產品。因此,大豆蛋白纖維應用于天然纖維的開發(fā),有利于擴大精紡呢絨花式品種,提高產品性能檔次,產品能適應消費時尚,符合國內外毛紡面料發(fā)展潮流。另一方面,由于大豆纖維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珍貴的羊絨、蠶絲,有利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并可節(jié)省天然纖維資源,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四)實施例例一以羊毛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作輔料,混紡制成面料。其大豆蛋白纖維與羊毛的混配比為1∶1.5。
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包括紡紗、織造、染色和后整理工藝。
1、紡紗工藝采用混條→頭針→二針→三針-頭粗→粗紗→細紗,復精梳制條前一針梳→前二針梳→精梳→后一針梳→后二針梳,和毛油采用漢高2001A;2、織造工藝采用經紗上冷漿(淀粉類漿料)及直接上漿工藝;3、染色工藝選用紐曲蘭中性染料作染料,硫酸氨、醋酸作促進劑,阿白格B勻染劑、阿白格FFA消泡劑作增深劑,硅酮柔軟劑、WSM保護劑、WG增白劑、雙氧水、漂毛粉染化料作助劑、漂白,常溫常壓一浴法或二浴法作染色工藝。
4、后整理工藝采用毛紡松式整理工藝,柔軟、抗皺特種整理工藝。
例二以羊絨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作輔料,混紡制成面料。其大豆蛋白纖維與羊絨的配比為1∶0.67。其制備技術同例一。
例三以亞麻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作輔料,混紡制成面料。其大豆蛋白纖維與亞麻的配比為1∶1。其制備技術同例一。
例四以大麻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作輔料,混紡制成面料。其大豆蛋白纖維與大麻的配比為1∶1。其制備技術同例一。
例五以羊毛/亞麻纖維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作輔料,混紡制成面料。其大豆蛋白纖維與羊毛和亞麻的配比為1∶3∶1。其制備技術同例一。
例六以羊毛/大麻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作輔料,混紡制成面料。其大豆蛋白纖維與羊毛和大麻的配比為1∶3∶1。其制備技術同例一。
例七以羊毛/細旦滌綸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作輔料,混紡制成面料。其大豆蛋白纖維與羊毛和細旦滌綸的配比為1∶3∶1。其制備技術同例一。
例八以羊絨/亞麻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作輔料,混紡制成面料。其大豆蛋白纖維與羊絨和亞麻的配比為1∶1∶0.5。其制備技術同例一。
例九以羊絨/大麻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作輔料,混紡制成面料品。其大豆蛋白纖維與羊絨和大麻的配比為1∶2∶2。其制備技術同例一。
權利要求
1.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其特征在于它以天然纖維為主料,配以再生植物蛋白纖維混紡而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其特征在于再生植物蛋白纖維為大豆蛋白纖維。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其特征在于天然纖維為羊毛、羊絨、麻纖維、羊毛/麻纖維、羊毛/細旦滌綸或羊絨/麻纖維。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其特征在于麻纖維為亞麻或大麻。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其特征在于再生植物蛋白纖維占原料總重量的20-60%(重量百分比)。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其特征在于再生植物蛋白纖維占原料總重量的30-50%。
7.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的制備技術,包括紡紗、織造、染色和后整理工藝,其特征在于紡紗工藝采用混條→頭針→二針→三針→頭粗→粗紗→細紗,復精梳制條前一針梳→前二針梳→精梳→后一針梳→后二針梳,和毛油采用中性和毛油;織造工藝采用經紗上冷漿及直接上漿工藝;染色工藝中采用中性染料作染料,弱酸性酸作促進劑,酸性勻染劑、消泡劑作增深劑,中性柔軟劑、弱酸性保護劑、弱酸性增白劑、弱酸性染化料作助劑、漂白,常溫常壓一浴法或二浴法作染色工藝;后整理工藝采用毛紡松式整理工藝,柔軟、抗皺特種整理工藝。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的制備技術,其特征在于中性和毛油采用漢高2001A。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的制備技術,其特征在于染料采用紐曲蘭中性染料。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的制備技術,其特征在于促進劑采用硫酸氨或醋酸,增深劑采用阿白格B勻染劑、阿白格FFA消泡劑,柔軟性采用硅硐,保護劑采用WSM,增白劑采用WG,染化料采用雙氧水、漂毛粉。
全文摘要
一種生態(tài)蛋白纖維與天然纖維精紡產品其制備技術。以天然纖維為主料,配以大豆蛋白纖維混紡而成。紡紗采用混條→頭針→二針→三針→頭粗→粗紗→細紗,復精梳制條:前一針梳→前二針梳→精梳→后一針梳→后二針梳,采用中性和毛油;織造采用經紗上冷漿及直接上漿;染色用中性染料,弱酸性酸作促進劑,酸性勻染劑、消泡劑作增深劑,中性柔軟劑、弱酸性保護劑、增白劑、染化料作助劑、漂白,常溫常壓一浴法或二浴法作染色工藝;后整理采用毛紡松式整理,柔軟、抗皺特種整理工藝。
文檔編號D02G3/04GK1350077SQ0113419
公開日2002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1月22日
發(fā)明者陳麗芬 申請人:江蘇陽光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