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層隔離套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柔性套筒產(chǎn)品,特別是一種用于隔離諸如汽車廢氣再循環(huán)裝置的管形件隔離套筒。本發(fā)明還可應用于精密管狀儀器的隔熱保護和管狀裝置的聲隔離。
背景技術:
質(zhì)輕的編、結(jié)或辯狀結(jié)的用松散紗制的套筒,用作例如長形管狀物件的隔離的技術已眾所周知。此種套筒的一個應用范例是用作汽車廢氣再循環(huán)裝置的隔離套筒,它用以減少對其鄰近的汽車部件的損傷。與此相關的一產(chǎn)品是美國專利號5,671,649的套筒,它使用相對大直徑的螺旋偏轉(zhuǎn)延伸元件來將編織的隔離套筒從被隔離體支撐開,由此形成了一個空氣間隙,均勻了受熱處,并因此增加了產(chǎn)品的隔離能力。另一種套筒形式公開在美國專利No.5,849,379中,此專利揭示的套筒與一種梳狀線架相結(jié)合,它將被隔離體與隔離材料,以及隔離材料層間相互分隔開。此產(chǎn)品是一分離式套筒,它用來安裝在原先已安裝好的管狀熱源上。該內(nèi)部的線架作為一個分隔層用來在管形熱源和套筒內(nèi)層之間保持一個空間。雖然所描述的產(chǎn)品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在約華氏1000度到1800度間的溫度范圍內(nèi)保護附近的零件的需要,但仍要求套筒裝置具有容易制造、價格低、重量減輕和使用高效隔離絲等優(yōu)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容裝長形物品的套筒。該套筒包括一個柔性的具有相對的兩端部并由纖維件相互交織構成的第一管段,,以及一個柔性的具有相對的兩端部并由纖維件相互交織構成的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一端與第二管段的一端連結(jié)在一起,第二管段被同軸拉伸在第一管段之內(nèi),形成圍繞中心空間的內(nèi)外相鄰的兩層,在管段間形成一反折緣并由其確定套筒的一端。
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在套筒中,第一管段可以由第一纖維件組成,第二管段可以由不同于第一纖維件的第二纖維件組成。纖維件間可以有一個或多個區(qū)別特征的,包括例如象材料類型、硬度、強度、抗磨程度、耐熱和傳熱等材料特性,以及象支數(shù)(denier)和顏色等物理性質(zhì),甚至它們交織的方法。例如,當使用編織方法交織時,編織的密度或所用的編織結(jié)構的類型可以變化,或如果使用辮結(jié)方法時,每一部管段使用的辮結(jié)型式可以變化。
最好,第一部件和第二管段長度大體相等,第一和第二管段的另一端置于相鄰位置,以確定套筒的另一端。
套筒也可以沿第一管段,或第二管段,或沿兩者的長度方向設多個肋。當肋在第二管段上形成時,最好肋從中心空間朝外,并且與第一管段相接以分隔各層并且在其間形成多個空氣隙。當在第一管段上形成時,最好肋面向中心空間與第二管段相接以形成第一與第二管段層間的空氣隙。
該套筒還可以包括其它管段。例如,一個由纖維件交織構成并具有相對端部的第三管段可以連接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該第三管段可以同軸拉入在第一管段之內(nèi)以形成圍繞中心空間的其他內(nèi)外相鄰層,由此在第三管段與第一管段間形成另一個反折緣而形成套筒的另一端部。該第三管段也可以同軸拉伸在第一管段的外部而形成圍繞原有內(nèi)外相鄰層的另一個外層。這樣在第三與第一管段間形成了另一個反折緣并由其確定了套筒的另一個端部。
構成第三管段的纖維件與那些構成第一和第二管段的纖維件在上述任一特性上可以不同。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套筒包括一個由多種基礎纖維件相互交織而成的長形柔性連續(xù)管筒。該管筒的第一部分具有與基礎纖維件交織的多個第一纖維件,而第二部分則具有與基礎纖維件交織的多個第二纖維件。該管筒通過將其第一管段置于第二管段內(nèi)而進行反折。
最好,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沿管筒間隔開,使該連續(xù)管筒的基礎纖維件部分基本暴露出來。反折緣較優(yōu)地處于第一與第二管段之間。
該套筒還可以包括一個由第三纖維件與基礎纖維件交織構成的第三管段。在該實施例中,第二管段處于第一與第三管段之間。管筒則通過將其第二管段置于第三管段中而再次進行反折。
最好,所述第三管段與第二管段沿管筒間隔開,且反折緣處于第二與第三管段之間。
基礎纖維件可以包括柔性,彈性金屬絲,而用以交織的纖維件可以是其他類型的材料,例如,象二氧化硅、玻璃和石英等耐溫材料。最好,纖維件用編織法交織。
上述實施例僅用于舉例說明,實際使用時可以有比實施例更多或更少的層數(shù)。
本發(fā)明還考慮了形成多層套筒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選擇第一纖維件;選擇交織所述第一纖維件的第一工藝;(B)選擇與用來交織所述第一纖維件的第一工藝相關的第一組參數(shù);(C)使用所選擇的第一工藝和第一組參數(shù)交織所述第一纖維件而制成具有相對設置的端部的第一柔性管段;(D)選擇第二纖維件;(E)選擇交織所述第二纖維件的第二工藝;(F)選擇與用來交織所述第二纖維件的第二工藝相關的第二組參數(shù);
(G)使用所選擇的第二工藝和第二組參數(shù)交織所述第二纖維件而制成第二柔性管段,所述第二纖維件繼續(xù)與所述第一纖維件相交織,在所述第一柔性管段的一端連續(xù)地形成所述第二柔性管段;(H)將所述第二管段同軸拉入所述第一管段之內(nèi)。
最好,第一與第二管段用編織制成,將第一管段與第二管段的纖維件在管筒的一端相互交織而連成一個整體。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容裝長形物品的套筒。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相鄰定位的多層的套筒。
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目的是在一個連續(xù)過程中可以用不同材料編織的套筒。
本發(fā)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其各層具有相互不同特性的套筒。
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他目的及其優(yōu)點將通過結(jié)合附圖和最佳實施例的的描述而變得顯而易見。
圖1是按照本發(fā)明制成多層套筒前的一個套筒的側(cè)視圖。
圖2是圖1所示套筒制成多層套筒后的縱剖視圖。
圖3是沿圖2中3-3線處的橫截面圖。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套筒在制作成多層形式前的側(cè)視圖。
圖5是圖4所示套筒制成多層形式后的縱剖視圖。
圖6是按照本發(fā)明的套筒在制成多層形式前的側(cè)視圖。
圖7是圖6所示套筒在形成多層形式后的縱剖視圖。
圖8是按照本發(fā)明所形成的一個多層套筒的透視圖。
圖9是沿圖8中的9-9線處的橫截面圖。
圖10是沿圖8中10-10線處的套筒的縱剖視圖;以及圖11是形成多層形式前的一個多截面套筒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和圖2展示了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套筒10。套筒10包含一個第一柔性管段12,它有相對設置的端部14和16。該管段12由纖維件18交織而成。
纖維件18最好用編織法交織,以使套筒10具有柔性和彈性,從而可以緊貼長形物件的形狀和路徑。纖維件18具有確定的特征,包括構成它們的材料的類型、交織的方式,例如編或織的型式或編或織的密度,或編或織的特性,像強度、抗磨、抗熱傳遞,阻燃或減震能力等。這些特征根據(jù)下文所述的套筒要適應的特殊環(huán)境和實現(xiàn)的功能而進行選擇。
套筒10包含一個第二柔性管段20,它也有相對設置的兩端部22和24,以及相互交織的纖維件26,它最好由編織制成,并與纖維件18有不同的特征。管段20的端部22與管段12的端部16相連,該兩管段最好由纖維件18和26相互編織連結(jié)成整體,在下述的基本連續(xù)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實際上連續(xù)的套筒。最好,管段12和20的自由端14和24以貼邊28和30結(jié)束以防止管段散紗,而呈現(xiàn)光整的端部。貼邊還用來卡住置于套筒10內(nèi)的長型物件并保持套筒10在該物件上的位置。
圖1顯示了編織的套筒10在還沒有形成多層構造前的情況。通過折疊一個管段——此例中為管段20環(huán)形向內(nèi)折,形成一個反折緣32,并在由第一管段12所確定的中心空間34中同軸拉動管段20而完成圖2所示的套筒10。管段20確定了一個中心空間36,用以容納需保護的長形物件例如汽車廢氣再循環(huán)(EGR)管。管段12和管段20形成圍繞中心空間36的內(nèi)外相鄰兩層12a和20a。同樣也可以在由管段20確定的中心空間36中容易地拉動管段12。管段12與管段20最好在長度上基本相同,并反折,這樣,反折緣32處于兩管段之間,端部24和14則相互鄰接。但是,管段12和管段20也可不必長度相同,反折緣32可不必落在兩管段之間,端部24與14可不必鄰接,因為所有這些參數(shù)是變化的,可以根據(jù)特定應用的需要進行調(diào)節(jié)。
如上所述,對應于套筒的功用和/或其所承受的環(huán)境,纖維件18和26按套筒10的特性要求選擇不同的特征。例如,如果套筒是用以隔離汽車廢氣再循環(huán)(EGR)管,最好用像玻璃、石英或其他無機纖維等具有耐高溫性能的纖維件編織內(nèi)管段20。因為內(nèi)管段20將與汽車EGR管相接觸,該管的溫度能達到超過華氏1000度,因而耐高溫是必須的。然而,在安裝時玻璃纖維是一種主要的皮膚刺激物。為了避免刺激,外層管段12由DREF絲編織,它內(nèi)層是玻璃纖維芯,外層復蓋像para-aramids這樣非刺激纖維層。氧化聚丙烯腈(Oxidized polyacrylonitrile)纖維既耐高溫又無刺激性,也可以用作編織外管段12。雖然可以全部用DREF絲編織套筒,但將較昂貴的DREF或氧化丙稀晴纖維僅用于需要非刺激特性的外管段12,而用價錢較低卻有刺激的玻璃纖維于內(nèi)管段20可以更經(jīng)濟。為了確保安裝套筒的技術人員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構成內(nèi)管段20的有刺激性的纖維件26,用與外管段12相同的材料制作內(nèi)管段20的貼邊30是有好處的。
在高溫情況下,可能要求套筒10提高隔離性能。這可以通過分別或同時對管段12與管段20使用一個編織肋而構筑沿套筒長度方向的整體肋而容易地達到。如圖3所示的橫截面視圖,肋35可以從外管段12向內(nèi)伸展和/或從內(nèi)管段20向外伸展,以在管12和20間產(chǎn)生空隙,而形成空氣隙38,由此減少管段間的接觸表面而減少熱傳遞。輔助肋35可以從外管段12向外伸展和/或從內(nèi)管段20向內(nèi)伸展。這些肋在內(nèi)管段20與如EGR管這樣的被套筒包裹的物件之間提供更多的氣隙,或者作為緩沖器避免與外管段12直接接觸。緩沖器用來防止外管段12的摩損和吸收沖擊。
圖4和圖5顯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它包括一個由3個柔性管段42、44和46組成的套筒40。最好,這些管段頭尾相接成整體,管段42、44和46分別由纖維件48、50和52制成,最好用編織法相互交織以形成一個實際連續(xù)的套筒。為了將套筒40構成如圖5所示的最終結(jié)構,將兩端的管段42和46周向向內(nèi)折疊于中間管段22之中,而在兩端管段42和46的一個或兩個中、或中間管段44中形成反折緣54與56。管段42與46在中間管段44中同軸拉伸,由此形成具有圍繞和確定中心空間55的多層42a、44a和46a的套筒40。與圖1和圖2所示的套筒實施例相同,內(nèi)管段42和46的其中之一或同時具有與外管段44不同的特征。套筒40最好是無貼邊的設計,其管段42和46的自由端采用縫合工藝收邊以防止散紗。但也能使用貼邊。要注意,管段42和46的長度約為管段44的一半,但其他的長度比例也是可行的。在一可行的實施例中,管段42和46也可以在管段44的外側(cè)拉至其上方而形成多層套筒40。
圖6和圖7顯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套筒58由三個柔性管段60、62和64組成。這些管段首尾相接成一整體,管段60和64的自由端由于下述原因,最好由貼邊66和68收邊。如圖7所示,套筒58構成有兩個反折緣70和72,其中這些管段環(huán)形折起以使管段62在管段60中拉動,管段64則在管段62中拉伸以形成一個圍繞一個中心空間73的具有三層相鄰層60a、62a和64a的套筒。
分別形成管段60、62和64的纖維件74、76和78最好通過編織而相互交織??梢赃x擇具有不同特征的一種或多種纖維件用于實現(xiàn)上述諸如耐熱、抗磨損及減震等特性。貼邊66和68位于套筒58相對的兩端并作為彈性束帶將套筒固定于納入中心空間73中的長形物件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套筒的制作最好在圓周編織機上完成,該機具有多個進料器,能處理多種不同的纖維件并能編織不同的針型和不同的針密度。在一個實施例中,各個管段的材料性質(zhì)相互各不相同,第一管段由第一種材料組成的纖維件在該機的第一進料器上進行編織。當?shù)谝还芏瓮瓿珊?,第二進料器開始起作用,它引導由不同材料構成的第二纖維件到針頭。第一供料器脫離與針頭的合作,則第一纖維件被切斷,第二纖維件在第二供料器上繼續(xù)進行編織。此過程可以根據(jù)所所需的管段數(shù)(相應于套筒的層數(shù))多次重復。纖維件一旦脫離加工,可以再次輸入編織過程,例如像上述圖1和圖2描述的,當用第一種材料在由第二種材料制成的管段端部制作貼邊時。除了材料類型變化以外,其他特性,包括像編織的密度或針型等參數(shù),可以在編織過程中通過控制針頭和鉤針的動作來進行變化。這通常通過對機器的編織進行編程來完成,即預設一個特定針型的道數(shù)或編織密度及后續(xù)的不同針型的道數(shù)和/或密度。
圖8-11說明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套筒實施例80。正如在圖11中的最佳展示,該套筒包括一個由相互交織的纖維件84——最好通過編織制成的長形柔性連續(xù)管筒82。該管筒82的第一管段86的纖維件84與第一纖維件88交織,該纖維件88與基礎纖維件84有不同的性質(zhì)。該管筒82的第二管段90的纖維件84與第二纖維件92相交織,該第二纖維件可以與第一纖維件88相同或者不同。該管筒82的第三管段94的纖維件84與第三纖維件96交織,該第三纖維件可以與第一及第二纖維件88和92相同或者不同。最好,由纖維件88、92和96交織而分別確定的各部分86、90和94沿著管筒82間隔設置且相互間由節(jié)段98隔開,在該節(jié)段中,組成管筒82的基礎纖維件84基本上是外露的。這三部分管段86、90和94最好在長度上基本相等,但也可以有不同的長度。應該可以理解,選用三部分管段只是為了便于說明,還可以選擇更多或更少的管段,這取決于設計的需要。
如圖10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套筒80通過反折圖11中所示的管段而形成,使第三管段94同軸拉刖在第二管段90中,而第二管段90在第一管段86之中,以形成圖9中最佳顯示的圍繞和確定中心空間100的相鄰的多層94a、90a和86a。最好,如圖10所示,在套筒80完成時,反折緣102和104與分隔節(jié)段98相對應。將反折緣置于分隔節(jié)段位置,避免可能在形成交織管筒82的相鄰層的管段部份的組成纖維件中的脆性纖維上產(chǎn)生拉力。分隔節(jié)段還力圖減少松散,且比管段86、90和94更柔軟,并容易構成反折緣而實際不增加套筒80的直徑。在管筒82自由端的分隔節(jié)段98可以卷回以形成套筒80的結(jié)束端106。
在套筒80的一個特例中,它要隔離像汽車的EGR管的管狀熱源108,該管筒82由直徑約0.04英寸的硬質(zhì)不銹鋼鋼絲組成的基礎纖維件84編織。套筒80最里面的部分94由諸如1600支硅絲(silica yarn)那樣耐高溫陶瓷絲與彈性基礎絲84相交織。中間部分90由基礎絲84與諸如200-6000支的一種E—玻璃(E-glass)絲那樣的多纖玻璃纖維絲交織制成,雖然會遇到的一些極端高溫的情況,但可以使用硅絲或其他陶瓷絲,或單獨使用或者與玻璃纖維混紡。在圖例中,套筒80有三層,最外層86由200-6000支的E-玻璃(E-glass)絲與組成管筒82的絲84交織而成。
一種典型硅絲是德國的厄畢斯道夫(Ebisdorf)的貝耳恰母(BelChem)公司制造的商標為貝耳考特克斯(belCoTex)的1600支多纖織物絲。其他可以使用的陶瓷絲是K型硅絲,例如商號為西耳特克斯(Siltex)的在美國廣為采用的絲。在管段90中形成中間層90a的絲可以是陶瓷與玻璃纖維混紡絲,最好進行紡織使其蓬松以改進隔離質(zhì)量。
參考圖11,套筒最好作為一個柔性長形單個管筒82在連續(xù)過程中制作。雖然管筒82以及其相互交織的管段86、90和94可以由辮織或編織方法制成,但最好使用條形編織機來進行制造。英國列斯特(Leicester)的特李特克斯國際有限公司(Tritex International Limited)制造的條織機適合于此種用途。這樣的織機是一種環(huán)形緯線織機,型號為No.TX900,它能在不同管截面用不同類型的絲編織直徑約0.875至1.75英寸之間的的管狀纖維。此條型編織機有分隔開的針組,選擇性地挑選不同的絲組以編織一個沿長度方向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特性的絲的管形物件。
一旦管筒82及其管段部分86、90和94編織好,,它就被置于一芯軸上以制作多層套筒80。這是通過反折第一和第二部分管段86和90而蓋在第三部分管段94上,直到第二部分90完全蓋住第三部分來完成。接著將第一部分管段86拉回來蓋住第二和第三部分管段90和94上。然后將第一和第三部分管段86和94的自由端的端部節(jié)段98按圖1和圖10所示卷回、彎折或熔凝,以制成套筒的結(jié)束端106。套筒80,如上所述,制作簡單,并可有效地隔離表面溫度高達約華氏1800度的EGR管。該結(jié)構重量相對較輕,并極其耐用。用不銹鋼絲制成的管筒82沿套筒80的長度方向有效地分散了熱量,因此消除了熱點,而避免了隔熱絲的退化。因套筒是一連續(xù)的管形件,自身折回多次而形成了多層次,因而可避免端頭磨損和脫層。再者,單獨用編織絲制成的分隔節(jié)段98,可用作連接套筒端部與所隔離物端部的連接圈或者墊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柔性多層套筒,提供了一種重量輕,極耐用,相對便宜的容裝長型物品的套筒。該套筒具有多種用途,它可以裁成任何幾何形狀,使用任何型式的纖維件以適用于熱、冷、振動和沖擊等極端環(huán)境來保護和/或隔離長型物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容納長型物品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該套筒包括一個柔性的第一管段,具有相對的端部并包含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第一纖維件;和一個柔性的第二管段,具有相對的端頭并包含相互交織的第二纖維件,所說的第二纖維件與所述第一纖維件不同,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與第二管段的一端相接,所說的第二管段被反折,并在所述第一管段內(nèi)同軸拉伸,形成圍繞一個中心空間的內(nèi)外相鄰層,一個反折緣確定所述套筒的一端。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各管段相互連接成一整體。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反折緣位于所說的各管段之間。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第一和第二管段在長度上相等,該第一和第二管段的其他端部相鄰定位并確定了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第一和第二管段的其它端部被進行了貼邊。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了沿所述第二管段長度方向形成的多個肋,所述肋從所述中心空間朝向外與第一管段相連,所述肋分隔所述相鄰層并在其間形成多個空氣隙。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件通過編織而相互交織,所述第二管段包括一個肋-編織針腳,所述肋與所述第二管段一體形成。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多個沿所述第一部分長度方向延伸的肋,所述肋向內(nèi)朝向所述中心空間并與所述第二管段相連,所述肋分隔了所述相鄰層并在其中形成多個空氣隙。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件通過編織而相互交織,所述第二管段包括一個肋-編織針腳,所述肋與所述第二管段一體形成。
10.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件通過編織而相互交織。
11.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第三管段,該管段包括相互交織的纖維件并有相對的端部,其中一端與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三管段在所述第一管段之中被同軸拉伸,形成圍繞中心空間的另外的內(nèi)外相鄰層,另一反折緣確定了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12.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的近旁。
13.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說第二和第三管段的長度是所述第一管段長度的一半。
14.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緣處于所述管段之間。
1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第三管段,該管段包括相互交織的纖維件并有相對的端部,其中一端與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三管段在所述第一管段外被同軸拉伸,形成圍繞所述內(nèi)外相鄰層的另一外層,另一反折緣確定了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1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緣位于所述管段之間。
17.按照權利要求16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管段在長度上相等。
1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纖維件是耐熱無機纖維。
19.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無機纖維選自玻璃、石英、二氧化硅或陶瓷纖維。
20.按照權利要求18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纖維件選自DREF絲或氧化聚丙烯腈纖維。
21.按照權利要求20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DREF絲包括一個由para-aramid纖維包裹的玻璃芯。
2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段是編織的,所述第一管段的編織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管段。
23.按照權利要求22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的編織密度高于所述第二管段而提高對所述外層的抗磨性。
24.一種容納長型物品的套筒,該套筒包括一個柔性的第一管段,具有相對的端部并由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纖維件構成;和一個柔性的第二管段,具有相對的端部并由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纖維件構成,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與第二管段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管段在第一管段內(nèi)同軸拉伸,形成圍繞一個中心空間的內(nèi)外相鄰層,形成一個反折緣且由其確定所述套筒的一端。
25.按照權利要求24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由第一纖維件組成,所述第二管段由不同于第一纖維件的第二纖維件組成。
26.按照權利要求24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在長度上相等,所述該第一和第二管段的其他端部位置相互鄰接并確定了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27.按照權利要求24所述的套筒,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沿所述第二管段長度方向形成的多個肋,所述肋從所述中心空間朝向外與第一管段相連,所述肋分隔所述相鄰層并在其間形成多個空氣隙。
28.按照權利要求27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件通過編織而相互交織,所述第二管段包括一個肋-編織針腳,所述肋與所述第二管段一體形成。
29.按照權利要求24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多個沿所述第一部分長度方向延伸的肋,所述肋向內(nèi)朝向所述中心空間并與所述第二管段相連,所述肋分隔了所述相鄰層并在其中形成多個空氣隙。
30.按照權利要求29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件通過編織而相互交織,所述第二管段包括一個肋-編織針腳,所述肋與所述第二管段一體形成。
31.按照權利要求24所述的套筒,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第三管段,該管段包括相互交織的纖維件并有相對的端部,其中一端與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三管段在所述第一管段之中被同軸拉伸,形成圍繞中心空間的另外的內(nèi)外相鄰層,形成另一反折緣且由其確定了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32.按照權利要求24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第二和第三管段的纖維件與構成所述第一管段的所述纖維件組成材料不同。
33.按照權利要求32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和第三管段由相同的材料構成。
34.按照權利要求24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第三管段,該管段包括相互交織的纖維件并有相對的端部,其中一端與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三管段在所述第一管段外被同軸拉伸,形成圍繞所述內(nèi)外相鄰層的另一外層,形成另一反折緣并由其確定了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35.一種容納長型物品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一個長形、柔性、連續(xù)的管筒,它包含多個相互交織的基礎纖維件;所述管筒的第一部分具有與所述基礎纖維件交織的多個第一纖維件;所述管筒的第二部分具有與所述基礎纖維件交織的多個第二纖維件;所述管筒的第一部分反折至其第二部分內(nèi)。
36.按照權利要求35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管筒與第二部分間隔開定位。
37.按照權利要求36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緣處于所說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
38.按照權利要求35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所述管筒的第三部分,該部分具有與基礎纖維件交織的多個第三纖維件,所述第二部分處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間,所述管筒通過將其第二部分定位在其第三部分內(nèi)而再次反折。
39.按照權利要求38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說第三部分沿所說管筒與所說第二部分間隔開定位。
40.按照權利要求39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緣處于所述第二和第三部分之間。
41.按照權利要求35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纖維件包含柔性、彈性金屬絲。
42.按照權利要求35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纖維件包括選自二氧化硅,玻璃和石英的耐溫材料。
43.按照權利要求38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件用編織法交織。
44.一個容納長型物品的套筒,所述套筒包括一個分割成若干管段并相互首尾相接成一體的長形連續(xù)管筒,其中一個管段由交織的第一纖維件構成,另一管段由交織的第二纖維件構成,所述一個管段同軸拉伸在另一個管段內(nèi),形成圍繞容納所述物品的中心空間的相鄰的多層。
45.按照權利要求44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纖維件由第一種材料組成,所述第二纖維件由不同于所述第一種材料的第二種材料組成。
46.按照權利要求44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纖維件由具有第一種性質(zhì)的第一種材料組成,所述第二纖維件由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種材料的特性的第二種材料組成。
47.按照權利要求45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纖維件通過編織而相互交織。
48.按照權利要求47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纖維件用第一編織參數(shù)編織,而所述第二纖維件用不同于所說第一編織參數(shù)的第二編織參數(shù)編織。
49.按照權利要求48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編織參數(shù)是編織針腳密度。
50.一種制造容納長型物品的套筒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選擇第一纖維件;選擇交織所述第一纖維件的第一工藝;選擇與用來交織所述第一纖維件的第一工藝相關的第一組參數(shù);使用所選擇的第一工藝和第一組參數(shù)交織所述第一纖維件而制成具有相對設置的端部的第一柔性管段,;選擇第二纖維件;選擇交織所述第二纖維件的第二工藝;選擇與用來交織所述第二纖維件的第二工藝相關的第二組參數(shù);使用所選擇的第二工藝和第二組參數(shù)交織所述第二纖維件而制成第二柔性管段,所述第二纖維件繼續(xù)與所述第一纖維件相交織,在所述第一柔性管段的一端連續(xù)地形成所述第二柔性管段;將所述第二管段同軸拉入所述第一管段之內(nè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來隔離或保護長形物件的多層套筒。該套筒以不同的管段連續(xù)編織首尾相連成一體,所述管段由選自具有預定特點的不同的纖維件制成。該套筒通過向內(nèi)反折使其一部分同軸置于另一部分中而形成多層結(jié)構。套筒的端部可以通過貼邊來收邊以防止散邊并可作為長形物件的卡持件。編織肋用來形成沿套筒長度方向延伸的空氣隙以提高隔離效率。
文檔編號D04B1/14GK1675422SQ03819697
公開日2005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6月20日
發(fā)明者杰西卡L·埃克斯, 哈里F·格拉德費爾特, 賈尼絲R·梅登, 丹尼E·溫特斯 申請人:費德羅-莫格爾動力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