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配有紗分配和刮紗裝置的夾持-切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針織平機的夾持-切割裝置,配有多個用于夾持紗線 的夾持點。
背景技術(shù):
在一些夾持-切割裝置上,在其朝向針織物的縱邊上都有一個夾持 臂,該夾持臂將待被夾持的和被切割的紗線壓到 一個處于梳隙下方的水 平上,而且在這些夾持-切割裝置上并列地布置了許多夾持-切割點,因
而往往會出現(xiàn)下述問題在距夾持臂有較大距離的夾持-切割點上,紗線 未被置于捕獲針中,從而使得它能夠最佳地被夾持和最佳地被切割。
如果在這種夾持-切割裝置上,在 一 個遠離吊鉤的夾持-切割點上的 捕獲針被驅(qū)出以便松開紗線夾持,其相繼的夾持-切割點卻仍然夾持有一 根紗線,該紗線已再次地被送往針織過程,從而可能發(fā)生下述現(xiàn)象,即 捕獲針在其配有齒的一邊上捕獲紗線,并在其向前移動中攜帶著該紗 線,而在其返回運動中攜帶該紗線,使得該紗線再次被夾持在這樣一個 夾持點上,該夾持點剛好已釋放它的紗線。這樣一根被兩次夾持的紗線 會導(dǎo)致產(chǎn)生故障,這是因為從控制方面來看, 一根紗線只能在夾持-切割 點上被釋放,它原先是由導(dǎo)紗器引入到捕獲針中的。
在許多依次布置的夾持-切割點上,也有許多紗線處于夾持-切割裝 置的端側(cè)上。于此,被張緊的紗線從夾持-切割點行延伸到針織物。此外 還存在著其夾持應(yīng)被松開的無張力的紗線。當被張緊的和無張力的紗線 都具有可在空間上布置的可能性時,則就能夠容易地出現(xiàn)對那些被夾持 的紗線以及被釋放其夾持的紗線的交織。這樣,從夾持中被釋放的紗線 不會跟隨針織物的牽拉運動,而使與之形成最后一個針織橫列的邊緣線 圈收縮。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wù)是改進文首所迷及的那種夾持-切割裝置,以避免所提 及的那些缺點。
本任務(wù)通過文首述及的那種夾持-切割裝置便可特別簡單而出人意 料地加以解決,在此裝置上,至少在一個夾持點上配置了一個具有一個
紗分配元件(Fadenzuweiselement)的作用裝置,該紗分配元件將待夾 持的紗線分給夾持點的一個捕獲針的切割刃邊特別是一個主切割刃邊。 借助這些措施,就可確保在夾持-切割裝置的端側(cè)前在一個導(dǎo)紗器和一 個吊鉤之間傾斜的紗線可以準確地被捕獲針所捕獲,并可靠地被夾持和 被切割。特別是還可以保證被夾持和被切割的紗線不僅是在捕獲針的 上部位中實現(xiàn)夾持和切割。當紗線被夾持在捕獲針的下部位中時,便可 實現(xiàn)一種更可靠的夾持和更好的切割。對于也具有一個主切割刃邊的捕 獲針的該下部位,則是通過紗分配元件來供給紗線的。
根據(jù)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至少有一個刮紗元件與作用裝置的 紗分配元件相連。 一個刮紗元件也可以獨立于紗分配元件。因此,在夾 持-切割裝置上配置一個刮紗元件也可以視之為獨立的發(fā)明。利用刮紗元 件可以確保在捕獲針回拉運動時, 一個相鄰的夾持點的紗線被刮去, 從而不被夾持在為捕獲針所配置的夾持點的齒部和小齒輪之間。
此外,依本發(fā)明的一項改進,可以在作用裝置的刮紗元件上連接至 少一個導(dǎo)紗元件。利用一個導(dǎo)紗元件,便可確保紗線都不會纏結(jié)在夾 持-切割裝置的端面之前。特別可以確保紗線都不會占有空間布置,而 是平面地貼合在導(dǎo)紗元件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項改進,導(dǎo)紗元件配置在 夾持點下方的一個區(qū)域中。
特別有利的是,導(dǎo)紗元件與刮紗元件材料連接。這樣,導(dǎo)紗元件都 可以是紗分配和刮紗裝置的整體上的組成部分。
特別有利的是,將紗分配元件安置在夾持點的朝向吊鉤的一邊上,
、'在夾;寺和切割時,可能在遠離吊鉤的點上出現(xiàn)特殊的問題。因此, 有利的是夾持點并列地加以布置,并至少為離開吊鉤最遠的那個夾持 點配置一個紗分配元件。
若為多個夾持點配置紗分配元件,就能確保實現(xiàn)針織平機的無故障 運行。配置紗分配元件的夾持點越多,就能越可靠地實現(xiàn)夾持和切割。
按本發(fā)明的另一項改進,可做如下設(shè)定配置了紗分配元件的多個 夾持點被布置在夾持-切割裝置的遠離吊鉤的半部中。在這個遠離吊鉤的 半部中,如果不使用本發(fā)明提出的紗分配元件,就會特別經(jīng)常地出現(xiàn)故 障,這是因為在該處待被夾持和被切割的紗線在其高度位置上離夾持點 特別遠之故。特別有利的是將多個為不同夾持點所配置的紗分配元件組合成一 個單元,并將些單元固定在夾持-切割裝置上。采取這種措施,使得紗分 配元件的制造和安裝更為容易。多個紗分配元件可以一起安裝。這樣, 相比于每個單獨的紗分配元件的安裝,節(jié)省時間??梢耘渲靡粋€或多個 各自具有多個紗分配元件的單元。在一個配有16個夾持點的夾持-切割 裝置上,可以配置例如8個具有2個紗分配元件的單元、4個具有4個 紗分配元件的單元、2個具有8個紗分配元件的單元,或者1個具有16 個紗分配元件的單元。在夾持-切割裝置的遠離吊鉤的區(qū)域中配置1個例 如具有4個紗分配元件的單元,那也可能足夠了。
特別有利的是,將所有的紗分配元件組合成一個單元。該單元還可 以如此加以設(shè)計,使得通過該單元將夾持點的捕獲針和刀片都依垂直方 向固定在夾持-切割裝置上。為此目的,該單元可具有一個板條。
此外,有利的是紗分配元件至少安置在分別配置的夾持點的一個 捕獲針的一個上區(qū)的高度上,特別是一個次切割刃邊的高度范圍內(nèi)。通 過這一措施,在捕獲針的回拉運動過程中,待夾持的紗線可以貼靠在紗 分配元件上和一個與次切割刃邊相連接的面上,并且在這個通常是相對 于捕獲針運動方向傾斜的面上和在紗分配元件上朝下向初次切割刃邊 滑移。
改進的紗分配裝置在于紗分配元件部分地傾斜著從夾持點的一個
上高度區(qū)域到一個下高度區(qū)域加以定向。
紗線由 一 個捕獲針進行的刮去可特別有效地予以實現(xiàn),其條件是將 刮紗元件根據(jù)夾持點的高度安置在一個下區(qū)中。
特別有利的是,分別在夾持點的兩邊各配置刮紗元件。這樣就可確 保捕獲針下方的紗線不會斜著延伸,從而可靠地由捕獲針實現(xiàn)刮紗。
若刮紗元件都斜著向下延伸,或者都形成彎曲的,那么紗線便可靠 地從捕獲針的下區(qū)被引導(dǎo)離開。
如果刮紗元件和紗分配元件分別彼此材料連接,則可以簡化制造。 此外,刮紗元件和紗分配元件不須單個地被固定在夾持-切割裝置上,而 是可以一起加以安裝。按一種最簡單的實施形式, 一個刮紗元件和一個 與之材料連接的紗分配元件可以形成一個紗分配-刮紗裝置。但最好將多 個刮紗元件和紗分配元件各自彼此材料連接,并組合成一個特別是梳 狀單元。它們從而形成紗分配-刮紗裝置。最好是只將包含有多個紗分配元件和刮紗元件的唯一的一個紗分配-刮紗裝置安裝在夾持-切割裝置 上。在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夾持-切割裝置上,可以實現(xiàn)無故障的工作。因 此,可以使用比以往更多的夾持點。特別是在保持夾持-切割裝置相同長 度的條件下,可以配置兩倍之多的夾持點,例如16個夾持點。
如果紗分配元件比刮紗元件較窄的話,就能保證 一根待切割的紗 線依正確角度特別是不太陡地被輸送到一個夾持點的一個刀片,從而確 保實現(xiàn)一種可靠的切割。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還涉及一種配有一個如上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的針織平機。
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見下面關(guān)于本發(fā)明 一些實施例所做的詳 細說明及各項權(quán)利要求中所述,該詳細說明是參照繪示出本發(fā)明主要細 節(jié)的附圖做出的。各項特征可以各自單獨地或者多個任意組合地按照本 發(fā)明的變體予以實現(xiàn)。
在示意圖中繪示出本發(fā)明的 一些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在后面的說明 中將予以詳細解釋。
圖1夾持-切割裝置的俯視圖2依圖1中箭頭方向X的夾持-切割裝置的端側(cè)視圖3在導(dǎo)紗器一側(cè)的夾持-切割裝置的 一個放大的局部;
圖4-6依箭頭Y觀察方向的圖3中一個放大局部視圖簡示圖7如圖1中所示的同一位置上的夾持-切割裝置;
圖8配有已移出的捕獲針的夾持-切割裝置的邊緣部位詳圖9依圖8中箭頭方向Y的夾持-切割裝置的側(cè)視圖10配有處于回拉運動中的捕獲針的夾持-切割裝置的邊緣部位詳
圖11依圖10中箭頭方向Y的夾持-切割裝置側(cè)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以平面圖表示一種夾持-切割裝置1,該裝置例如具有16個依 次或并列布置的夾持-切割點2。該夾持-切割裝置1配有一個紗分配-刮
紗裝置6。
該紗分配-刮紗裝置6為每個夾持-切割點2或者只為所選定的一些 夾持—切割點2具有一個還要詳細加以說明的作用裝置61。導(dǎo)板3是所有功能元件的承載體。在槽31中可縱向移動地支承著 捕獲針21。在圖中未示出運動導(dǎo)入元件,這元件由一個滑座(Schlitten) 的三角(Schlopteilen)加荷,并促使捕獲針21的推進運動和回拉運動。
在導(dǎo)板3的朝向針織物200的縱邊上固定著一個護板4。該護板遮 蓋著圖中未示出的機構(gòu),該機構(gòu)可將吊鉤5的平動性的運動導(dǎo)入轉(zhuǎn)變成 吊鉤5的回轉(zhuǎn)運動。吊鉤5可回轉(zhuǎn)地被支承在導(dǎo)板3上。槽41是通過 在導(dǎo)板3上和護板4上進行銑削加工所形成的,在該槽中可移動地被支 承著那些在圖中未示的元件,這些元件促使吊鉤5的運動,并為此受到 滑座的三角的加載。
夾持-切割點2各自包含 一個捕獲針21,該捕獲針在其捕紗部位 中單邊地加在有齒部; 一個夾持小齒輪22,該小齒輪可旋轉(zhuǎn)地被支承在 一個轉(zhuǎn)盤軸承23中;以及一個刀片24,該刀片可回轉(zhuǎn)地被支承在導(dǎo)板 3上。捕獲針21的捕紗部位的內(nèi)側(cè)具有一個切割刃邊。
紗分配-刮紗裝置6按照 一 個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是設(shè)計成整件式的。在 每個夾持-切割點2上最好都有一個所配置的作用裝置61,該作用裝置 包含一個紗分配元件62、 一個刮紗元件63及一個導(dǎo)紗元件64。該紗分 配-刮紗裝置6是利用螺釘65而與導(dǎo)板3相連的。作用裝置61與一板條 6,保持一定距離。板條6,至少將其中幾個夾持點2的活動的元件固定在 其相應(yīng)于導(dǎo)板3的高度位置上。
紗分配-刮紗裝置6也可以由與已有的夾持-切割點2數(shù)目相同多的 單獨作用裝置61組成。此外,作用裝置61可以按小于優(yōu)選實施形式的 件數(shù)彼此相連。還有一個方案,就是將作用裝置61只布置在遠離吊鉤5 的位置上的那些夾持-切割點2上。
那根與針織物200的最后一個線圏相連的紗線150已由導(dǎo)紗器100 從線軸抽出,使得它能夠被夾持在離吊鉤5最遠的那個夾持-切割點2 上并被切割。
在導(dǎo)紗器100經(jīng)過吊鉤5之后,紗線150便被該吊鉤捕獲,并被壓 到一個盡可能低的水平上。紗線回行段150,從這個水平逐漸上升直到導(dǎo) 紗器100的出口 101,然后作為紗線回行段150"通過導(dǎo)線器IOO走向紗
線線軸。
圖2表示依圖1箭頭方向X的夾持-切割裝置1的視圖。紗線回行 段150,具有其在吊鉤5上的最低位置,并不斷地上升直至達到導(dǎo)線器100的輸出口101。夾持-切割點2離開吊鉤5越遠,則越不可能發(fā)生以下的 情況來自最后一個以此紗線所形成的針織橫列的紗線150,貼靠在處 于捕紗部位的位置上或者說貼靠在捕獲針21的鉤上,紗線150在該捕 獲針中^皮最佳地夾持并被切割。
在示例地繪示出的夾持-切割裝置1上,可以在最多16個夾持-切割 點2上夾持紗線。在夾持-切割裝置1的端面范圍內(nèi)可以有紗線,這些紗 線來自其針織橫列而被吊鉤5所壓低保持,并由一個捕獲針21所捕獲, 并被夾持在相關(guān)的夾持-切割點2上和被切割,或者這些紗線來自夾持-切割點2,由吊鉤5所壓低保持,并被送往至它們的第一針織橫列。
為了所有的針織紗線能夠安置在相對于夾持-切割裝置1的端面的 一個平面中,每個作用裝置61都跟隨著刮紗元件63而具有一個導(dǎo)紗元 件64。紗分配元件62設(shè)計得較窄于刮紗元件63。這樣就能實現(xiàn)一種間 隙,該間隙可使紗線150更為平坦地輸送到刀片24上。
圖3按照圖1中一個放大的局部,表示紗線喂到離吊鉤5最遠的那 個夾持-切割點2的捕獲針21中。捕獲針21已被驅(qū)出到它的捕紗位置中, 導(dǎo)紗器100已將紗線回行段150,喂到捕獲針21中。在捕獲針21回拉到 其基位中時,紗線150被夾入到捕獲針21的齒部210和小齒輪22的齒 之間,然后以捕獲針21的對置于齒部的一側(cè)上的刀片24將之割斷。這 樣,在針織物200和導(dǎo)紗器IOO之間的紗線150便被分離。
圖4至6表示依箭頭方向Y的圖3的一個放大局部示意圖,以及紗 分配-刮紗裝置6的作用裝置61的紗分配元件62的作用原理。
如圖4所示,紗線150通過導(dǎo)紗器100被喂入到捕獲針21中。捕 獲針21處于其依箭頭方向Z的回拉運動中。紗線150貼靠在傾斜延伸 的面212的上區(qū)中,該傾斜延伸的面與平直延伸的面211 —起形成捕獲 針21的內(nèi)輪廓。
面212與捕獲針21的對置于齒部210的外側(cè)形成次切割刃邊,面 211則與該外側(cè)形成主切割刃邊。
如圖5所示,捕獲針21依箭頭方向Z被回拉,使得紗線150貼靠 在紗分配-刮線裝置6的作用裝置61的紗分配元件62上。
在圖6中,捕獲針21仍處于其依箭頭方向Z的回拉運動中。紗分 配-刮紗裝置6的作用裝置61的紗分配元件62已經(jīng)將紗線150帶到一個 在捕獲針21的內(nèi)輪廓上的位置上,在此位置上的該紗線被可靠地夾持
和可靠地割斷。從圖5、 6可以看出紗線150 ^皮安置在傾斜地向下朝 著夾持點2延伸的紗分配元件62和同樣傾斜地向下背離夾持點2延伸 的面212之間,并由此被強制向下,紗線150在紗分配元件62上和面 212上向下滑行。
圖7表示如圖1中所示的同一位置上的夾持-切割裝置1。例如,離 針織物200具有第二大距離的夾持-切割點2,的捕獲針21 ,已被驅(qū)出,以 釋放其所夾持的紗線。在其驅(qū)出運動中時,存在下述危險它的齒部210,
會捕獲住被夾持在相繼的夾持-切割點2"中并已再次被輸送給針織過程 的紗線155,并使得該紗線155至少被攜帶拉出捕獲針21,的驅(qū)出運動的 一部分。
由于夾持-切割點2,的捕獲針21,在其完成用于釋放其所夾持的紗線 的驅(qū)出運動之后,又被回拉到其基本位置上,所以已經(jīng)被夾持在夾持-切割點2"上的紗線155還被附帶地夾持在夾持在夾持-切割點2,上。
由于控制著夾持-切割裝置1的系統(tǒng)總是只可以促使釋放處于夾持 -切割點上的紗線(在該夾持-切割點上紗線原來由導(dǎo)紗器喂入到它的捕 獲針中),所以紗線的雙重的夾持會導(dǎo)致產(chǎn)生故障。
這種故障,可以通過紗線被夾持于其上的夾持點的作用裝置的刮紗 元件和通過已釋放其紗線的夾持點的作用裝置的刮紗元件,來加以防 止。例如,這就是夾持點2,和2"連同其作用裝置61,和61"及其已安置 在夾持點2'兩邊的刮紗元件63,和63"。
圖8表示在圖7的一個放大的局部中已驅(qū)出的捕獲針21,,該捕獲 針通過驅(qū)出運動已釋放紗線,該紗線原先是在夾持-切割點2,上。在上 述驅(qū)出運動中,捕獲針21,已利用它的有齒的邊210,捕獲已被夾持在繼 后的夾持點2"中的紗線155,并依其驅(qū)出方向攜帶該紗線。
圖9以簡單示意圖表示依箭頭方向Y的圖8的一個放大局部視圖。 已驅(qū)出的捕獲針21,以它的有齒的邊210,捕獲已被夾持在繼后的夾持點 上的紗線155,并依其驅(qū)出方向攜帶著該紗線。
圖IO按照一個與圖8相應(yīng)的示圖,表示捕獲針21,正處于其回拉運 動的這么 一 個時刻,在此時刻內(nèi)該捕獲針將被捕獲在它齒部210,中的紗 線155放置到紗分配-刮紗裝置6的作用裝置61'和61"的刮線元件63, 和63"上。
在捕獲針21,的繼續(xù)回拉運動過程中,紗線155,通過兩個刮紗元件
63,和63,,而從捕獲針21,被刮去,從而不會被夾緊在捕獲針的齒部210, 和小齒輪22'之間。
圖11以簡單的示意圖表示依箭頭方向Y的圖IO的一個放大局部視 圖。被捕獲針21,的齒部210,所捕獲的紗線貼靠在作用裝置61"的可見 的刮線元件63"上和作用裝置61,的居于后面的因而是不可見的刮紗元 件63,上。該紗線在捕獲針21,的繼續(xù)回拉運動過程中通過刮紗元件63, 和63"而由捕獲針21'實現(xiàn)刮去。
權(quán)利要求
1.針織平機的夾持-切割裝置(1),配有多個夾持點(2,2’,2”)用于夾持紗線(150,155),其特征在于為至少一個夾持點(2,2’,2”)配置了具有紗分配元件(62)的作用裝置(61),該紗分配元件將待夾持的紗線(150,155)分配給夾持點(2,2’,2”)的捕獲針(21,21’)的切割刃邊,特別是主切割刃邊。
2. 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1 ), 其特征在于與作用裝置(61)的紗分配元件(62)相連的有刮紗元件(63)。
3. 按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1), 其特征在于與作用裝置(61)的刮紗元件(63)相連的有導(dǎo)紗元件(64)。
4.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夾持-切割裝置(1)具有吊鉤(5),紗分配元件(62)被安置在夾 持點(2, 2', 2")的朝向吊鉤(5)的一側(cè)上。
5.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夾持點(2, 2', 2")是彼此并列地布置的,并且至少為那個離吊 鉤(5)最遠的夾持點(2, 2', 2")配置紗分配元件(62)。
6.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為多個夾持點(2, 2', 2")配置紗分配元件(62)。
7. 按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將多個配置有紗分配元件(62)的夾持點(2, 2', 2")布置在夾 持-切割裝置(1)的遠離吊鉤(5)的一半上。
8.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將多個配置給不同夾持點(2, 2', 2")的紗分配元件(62)組合成單元,該單元被固定在夾持-切割裝置(1)上。
9.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其特征在于將所有的紗分配元件(62)組合成單元。
10.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紗分配元件(62)至少被安置在分別配置的夾持點(2, 2', 2") 的捕獲針(21, 21,)的上區(qū)域的高度上,特別是在次切割刃邊的高度范圍內(nèi)。
11.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紗分配元件(62)至少部分傾斜地從夾持點(2, 2', 2")的上部 高度區(qū)域向下部高度區(qū)域加以定位。
12.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刮紗元件(63, 63', 63")被安置在夾持點(2, 2', 2")的下高度區(qū)域。
13.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在夾持點(2, 2', 2")的兩邊分別設(shè)置刮紗元件(63, 63', 63")。
14.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刮紗裝置(63, 63', 63")是傾斜向下延伸或彎曲地構(gòu)成。
15.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刮紗元件(63, 63', 63")和紗分配元件(62)分別彼此材料連接。
16.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紗分配元件(62)比刮紗元件(63, 63', 63")窄。
17.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導(dǎo)紗元件(64)被設(shè)置在夾持點(2, 2,, 2")下方的區(qū)域中。
18. 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其特征在于導(dǎo)紗元件(64)與刮紗元件(63, 63,, 63")材料連接。
19. 針織平機,具有按以上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夾持-切割裝置 (1)。
全文摘要
在一種針織平機的一種夾持-切割裝置(1)上,配有多個夾持點(2,2’,2”)以用于夾持紗線(150,155),在此裝置上至少為一個夾持點(2,2’,2”)配置一個具有一紗分配元件(62)的作用裝置(61),該紗分配元件將待夾持的紗線(150,155)分配給夾持點(2,2’,2”)的捕獲針(21,21’)的一個切割刃邊特別是一個初次切割刃邊。這樣便可確保實現(xiàn)該紗線的可靠夾持和切割。
文檔編號D04B35/00GK101200840SQ20071030689
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11月3日
發(fā)明者C·哈普, J·莫爾 申請人:H.斯托爾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