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釘扣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53021閱讀:38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釘扣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提升鈕扣保持部件的機構的釘扣縫紉機。
技術背景在圖3至圖7中,對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具有提升鈕扣保持 部件的機構的現(xiàn)有釘扣縫紉機的結構進行說明。該釘扣縫紉機具有縫紉機臂21a,其具有縫針N等;縫紉機底 座21b,其具有布料按壓下板22等;進給臺23,其與進給機構連結 而在縫紉機底座21b上滑動,該進給機構由未圖示的凸輪和與該凸輪 滑動接觸的未圖示的滑動接觸部件驅動;以及鈕扣保持部件24,其可 轉動地由支點軸24d支撐。前述鈕扣保持部件24d始終利用由彈簧24e 向下方預緊的按壓棒24f向下方按壓。該鈕扣保持部24,在其前端部 設有夾持鈕扣外周的一對鈕扣夾持部24a、 24b,它們與布料按壓下板 22相對。另外,在其上表面,如圖7所示,形成卡合鉤24c,其由直立部 24cl和從前述直立部24cl的前端向斜下方折回而延伸的傾斜狀的延 伸部(傾斜延伸部)24c2構成,彎曲為逆J字狀,該卡合鉤24c配置 為,可以與后述的提升鉤26卡合。并且,被支撐為可以以基部24d 為轉動中心,在前述鈕扣夾持部24a、 24b接近前述布料按壓下板22 的下降位置、和從前述布料按壓下板22離開而使鈕扣夾持在夾持部 24a、 24b上的上升位置之間自由轉動。此外,前述卡合鉤24c設計為,為了與伴隨后述提升桿25的轉 動的前述提升鉤26的轉動配合而最高效且可靠地與該提升鉤26卡合 并滑動,使延伸部(傾斜延伸部)24c2的假想延長線指向提升桿25 的轉動中心方向。另外,將長度方向中間部利用軸27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在縫紉機架21a上的提升桿25,使其基部在形成于轉動連桿28上的槽部內, 利用軸體25a與動作腕51的上端部及后述連桿33的上端部同軸地連 結,上述轉動連桿28利用軸28a可自由轉動地由縫紉機臂21a支撐。 另外,在提升桿25的前端部,形成大致L字狀的提升部件26,其由 下垂部26和延伸部26b構成,該延伸部26b從前述下垂部26a的前 端,向俯視時與前述提升桿25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與前述 卡合鉤24c的延伸部24c2正交。并且,利用動作腕51的下降,提升桿25以軸27為中心迸行轉 動,與之相伴,提升桿25的提升部件26的延伸部26b與設于鈕扣保 持部件24上的前述卡合鉤24的延伸部24c2卡合,向上方提拉,以 使得鈕扣保持部24a、 24b從布料按壓下板22向上方離開。返回圖3,釘扣縫紉機具有位于針板21c下表面的縫線切刀29, 該縫線切刀29經(jīng)由與前述動作腕51聯(lián)動的連桿30、 31、 32、 33與 前述動作腕51連結,通過動作腕51下降,伴隨提升桿25的轉動而 縫線切刀29進行水平移動,在與圖外的固定切刀之間,將與線環(huán)相 連的縫線從布料上切斷。此外,由前述縫線切刀29及連桿30 33構 成切線機構。另外,在由縫紉機底座21b支撐的縫紉機主軸34上,經(jīng)由圖5 所示的離合器機構35,傳遞來自縫紉機電動機等驅動源(未圖示)的 旋轉力。即,前述離合器機構35由隔離帶輪35a和驅動帶輪35b構 成,該隔離帶輪35a具有固定于縫紉機主軸34上的圓錐臺狀的制動 部35al,該驅動帶輪35b相對于縫紉機主軸34可以進行轉動及向軸 方向移動,在前述驅動帶輪35上,形成可以相對于前述制動部35al 插入、脫離的凹面部35bl。另外,驅動帶輪35b利用架裝于其外周面 的皮帶35c與圖外的驅動源連結,通過經(jīng)由前述凹面部35bl使前述 制動部35al和驅動帶輪35b嵌合,可以使電動機的旋轉力傳遞至主 軸34上。另外,如圖3至圖5所示,形成為二股形狀的擺動連桿37的一 對滑動接觸部37a、 37b,與固定于前述縫紉機主軸34上的偏心輪36 的外周面接觸。并且,通過前述偏心輪36隨縫紉機主軸34—起旋轉l次,擺動連桿37以軸38為中心往復擺動1次,形成于其一端部的 卡止部37c進行上下往復運動。另外,與前述縫紉機主軸34平行設置的驅動控制軸39,利用圖 外的聯(lián)動機構與前述縫紉機主軸34聯(lián)動,通過縫紉機主軸34進行與 1次縫制循環(huán)對應的旋轉而進行1次旋轉。固定于該驅動控制軸39 上的第1控制凸輪40,在其外周面上以180°的角度間隔形成第1凹 部(第l動作部)40a、 40b。并且,前述凹部40a、 40b分別在大于 或等于控制軸39的與1針對應的旋轉角度范圍(與縫紉機主軸34旋 轉1次對應的驅動控制軸39的旋轉角度范圍)內形成。例如,在與 1.5針對應的角度范圍內形成。另外,同樣在固定于驅動控制軸39上 的第2控制凸輪41的外周部,分別以180°的角度間隔形成第2凹部 (第2動作部)41a、 41b。形成為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在縫紉機底座2Ib上的中空形狀的第2 旋轉擺動軸43,與前述驅動控制軸39平行地配置。并且,可自由旋 轉地插入該第2旋轉擺動軸43的中空部內的第l旋轉擺動軸42,與 前述第2旋轉擺動軸43—起形成二重軸構造(參照圖4)。另外,固定于第1旋轉擺動軸42上的第1動作桿44、固定于第 2旋轉擺動軸43上的第2動作桿45,分別利用圖外的預緊單元,始 終向第1、第2控制凸輪40、 41預緊,第l動作桿44經(jīng)由滾輪44a 壓接在第1控制凸輪40上,第2動作桿45經(jīng)由滾輪45a壓接在第2 控制凸輪41上。在固定于前述第1旋轉擺動軸42上的離合器控制桿46的一端部 上,與前述驅動帶輪35b相對,形成上下高度不同的兩種凸輪部46a、 46b,設置于驅動帶輪35b的一側面上的球體47,選擇地與這些凸輪 部46a、 46b接觸。并且,在高凸輪46a與球體47接觸的情況下,經(jīng) 由球體47,驅動帶輪35b向隔離帶輪35a移動,前述驅動帶輪35與 縫紉機主軸34接合,使縫紉機主軸34與縫紉機驅動源連結。另外, 在低凸輪部46b與球體47接觸的情況下,驅動帶輪35b利用圖外的 預緊單元從制動部35al離開,隔斷縫紉機主軸34和驅動源的連結。在固定于前述第1旋轉擺動軸42上的隔離桿48的前端部,突出設置卡止片48a,該卡止片48a利用前述隔離桿48的旋轉,可以相對 于設置于前述隔離帶輪35a的外周面上的卡止端面35a2進行卡合。一端部固定于前述第2旋轉擺動軸43上的連結連桿49,在其另 一端部,經(jīng)由連結連桿50軸連接動作腕51的下端部。并且,通過連 結連桿49隨前述第2旋轉擺動軸43 —起旋轉擺動,前述動作腕51 向圖3中的c、 d方向擺動,使形成于動作腕51下端部的卡合部51a, 可以相對于前述擺動連桿37的卡止部37c卡止、脫開。并且,在具有這種結構的釘扣縫紉機中,在第1、第2動作桿44、 45的滾輪44a、 45a與控制凸輪40、 41的外周面接觸的情況下,離合 器控制桿46的高凸輪部46a隨第l旋轉擺動軸42—起,與驅動帶輪 35b的球體47接觸,縫紉機主軸34和縫紉機驅動源處于連結狀態(tài), 另外,隔離桿48處于與隔離帶輪35a的卡止端面35a2非抵接的位置, 縫紉機處于驅動狀態(tài)。并且,在該縫紉機驅動狀態(tài)中,連結連桿49、 50成為使第l動作腕51向c方向移動的狀態(tài),動作腕51的卡合部 51a處于從擺動連桿37的卡止部37c脫離的狀態(tài)。在這里,如果縫制動作進行到縫紉機停止的1.5針之前,則首先, 第l動作桿44的滾輪44a嵌入第l控制凸輪40的凹部40a中,使第 l旋轉擺動軸42向圖3的箭頭e方向旋轉。這樣,離合器控制桿46 也向同方向旋轉,與球體47接觸的凸輪部從高凸輪部46a切換至低 凸輪部46b。其結果,驅動帶輪35b從驅動帶輪35al離開,縫紉機主 軸34和縫紉機驅動源的連結被隔斷,縫紉機主軸34進行減速旋轉。 并且,在第l動作桿44嵌入凹部40a之后的l針之后、即縫紉機停 止的半針之前的時刻,第2動作桿45的滾輪45a嵌入第2控制凸輪 41的凹部41a中,第2旋轉擺動軸43向圖3中的箭頭e方向旋轉。 這樣,連結連桿49向同方向旋轉,經(jīng)由連結連桿50,動作腕51向圖 3所示的箭頭d方向移動。利用該移動,動作腕51的卡合部51a與擺 動連桿37的卡止部37c卡合。另外,與此同時,隔離桿48朝向隔離 帶輪35a旋轉,旋轉至設于其前端的卡止片48與隔離帶輪35a的卡 止端面35a2抵接的位置。然后,在剩下的半針中,擺動連桿37的卡止部37c伴隨縫針的下降而下降,將與其卡合的動作腕51壓下。通過動作腕51進行下降, 提升桿25向箭頭P方向轉動,轉動連桿28向箭頭a方向旋轉。利用該動作腕51的下降,縫線切刀29經(jīng)由連桿33、 32、 31、 30而動作,將布料和縫紉機釜之間的縫線切斷,另一方面,提升桿 25的提升部件26向上方移動,將鈕扣保持部件24的卡合鉤24c向上 方提升,使鈕扣夾持部24a、 24b向上方離開,使布料隨鈕扣一起向 上方移動。另外,如果縫紉機主軸34進行與剩下的半針相應的旋轉,則隔 離帶輪35a的卡止端面35a2與隔離桿48的卡止片48a抵接,其旋轉 停止。專利文獻1:特公平8—4667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但是,在成為這種結構而起作用的釘扣縫紉機中,在使鈕扣保持 部件24位于前述上升位置時,通過使前述提升桿25轉動,使前述提 升桿25的提升鉤26的周面,在與傾斜形成于鈕扣保持部件24的卡 合鉤24c上的延伸部24c2的周面滑動接觸的同時而支承。這樣,鈕 扣保持部件24的提升結束時的上升位置,成為始終依賴于延伸部 24c2與提升鉤26的周面的卡合位置的狀態(tài)。由此,如果縫紉機主軸34和驅動源的連結由于被阻斷時產生的 沖擊(振動)而跳動,萬一提升鉤26和卡合鉤24c的卡合被解除, 則在振動吸收后,這些卡合位置與跳動前相比會變化,不能將鈕扣保 持部件24支承在規(guī)定的上下位置上,產生操作者很難將鈕扣放置在 鈕扣夾持部24a、 24b上的問題。另外,由于與提升鉤26的周面卡合的延伸部24c2朝向箭頭f方 向傾斜而形成,因此,因在鈕扣保持部件24位于上升位置時作用于 延伸部24c2上的鈕扣保持部件24的重量,對鈕扣保持部件24產生 進給方向(箭頭f方向)的作用力,該作用力經(jīng)由與進給臺23連結 的基部24d,傳遞至未圖示的進給機構,成為使進給機構的進給凸輪 和與該進給凸輪卡合的卡合部件在縫制開始時產生不正確嵌合等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釘扣縫紉機,其不受縫紉機主 軸和驅動源的連結被隔斷時產生的沖擊(振動)的影響,始終可以將 鈕扣保持部件支承在規(guī)定的位置上,可以使操作者相對于鈕扣夾持部 的鈕扣放置作業(yè)簡便化。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釘扣縫紉機,其在鈕扣保持部件24位于上升位置的情況下,防止對鈕扣保持部件24產生向進給 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消除使進給機構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1所涉及的釘扣縫紉機, 其具有提升桿(25),其中間部可自由轉動地被縫紉機臂支撐; 鈕扣保持部件(24),其在前端部具有保持鈕扣的一對鈕扣夾持部(24a, 24b),使其基部可自由轉動地由縫紉機底座支撐,以使得前述鈕扣夾持部進行上下移動;卡合鉤(24c),其具有延伸部(24c2),該延伸部從前述鈕扣保持部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在橫向上延伸;以及提升鉤(26),其具有延伸部(26b),該延伸部從前述提 升桿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可卡合地與前述卡合鉤的延伸部下方相 對,通過前述提升桿向一個方向轉動,前述提升鉤的延伸部與前述卡 合鉤的延伸部卡合,將前述鈕扣保持部件向上方提升, 其特征在于,配置為前述提升鉤及前述卡合鉤中的一個的前端面,與另一個的 延伸部的沿延伸方向的表面卡合。另外,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個的前端面形成為平面,以與前述另一個的延伸部的表面接觸。 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釘扣縫紉機,在前述鈕扣保持部件移動至上升位置 時卡合的前述提升鉤及卡合鉤, 一個的延伸部的周面與另一個的延伸部的前端面抵接,從而支承前述鈕扣保持部。因此,在鈕扣保持部的提升結束時,可以抑止向卡合鉤的開放前 端方向作用的負荷的產生,由此,即使縫紉機主軸和驅動源的連結被 隔斷時產生振動,提升鉤和卡合鉤的卡合位置在跳動前后也不會變 化,可以始終將鈕扣保持部件支承在規(guī)定的位置上。因此,操作者將 鈕扣放置在鈕扣保持部上的作業(yè)也變得容易。特別地,由于在使前述鈕扣保持部移動至前述上升位置時,使前 述前端面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上形成,因此可以順利地進行前述 提升鉤及卡合鉤的卡合(滑動接觸),可以使鈕扣保持部件的支承可 罪。進而,在鈕扣保持部件位于上升位置的情況下,,可以防止對鈕扣 保持部件作用向進給方向的作用力,可以消除使進給機構產生問題的 主要原因。


圖1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釘扣縫紉機的第1實施方式中,提升鉤與 卡合鉤卡合而使鈕扣保持部件處于上升位置的縫紉機的說明圖。圖2 (A)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釘扣縫紉機的第2實施方式中,鈕 扣保持部件處于上升位置的縫紉機的說明圖,圖2 (B)是表示在圖2 (A)中的提升鉤與卡合鉤的卡合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3是說明作為現(xiàn)有例的釘扣縫紉機的驅動控制機構的要部結 構的側視圖。圖4是表示作為現(xiàn)有例的釘扣縫紉機的驅動控制機構的要部的 分解斜視圖。圖5是表示作為現(xiàn)有例的釘扣縫紉機的驅動控制機構的要部的 俯視圖。圖6是表示作為現(xiàn)有例的釘扣縫紉機的驅動控制機構的要部的 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于本發(fā)明的釘扣縫紉機,僅說明與前述現(xiàn)有的釘扣縫紉 機的不同點。此外,對于與現(xiàn)有的釘扣縫紉機相同的部件,標注與現(xiàn) 有例相同的標號,省略其說明。根據(jù)圖1對本發(fā)明的釘扣縫紉機(以下簡稱為縫紉機)的第1 實施方式進行說明。該縫紉機具有提升桿25,其中間部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在縫紉機臂21a上;鈕扣保持部件24,其在前端部具有保持鈕扣的一對鈕扣 夾持部24a、 24b,其基部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在縫紉機底座21b上,以 使得前述鈕扣夾持部24a、 24b進行上下移動;卡合鉤24c,其具有從 前述鈕扣保持部件2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而在橫向上延伸的延伸部 24c2;以及提升鉤26,其具有延伸部26b,該延伸部26b從前述提升 桿25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與前述卡合鉤24c的延伸部24c2的下方 相對而可以卡合。并且配置為,前述提升鉤26及前述卡合鉤24c中 的一個的前端面,與前述提升鉤26及前述卡合鉤24c中的另一個的 延伸部的沿延伸方向的表面卡合。另外,前述一個前端面形成為平面形狀,以與前述另一個延伸部 的表面進行面接觸或線接觸。具體地講,如圖l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釘扣縫紉機的前述提升鉤 26及卡合鉤24c,分別具有延伸部26b、 24c2,它們在俯視時的前述 提升桿25的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延伸,并且伴隨由前 述動作腕51的下降而引起的提升桿25的轉動而卡合。詳細地講,本實施方式中的卡合鉤24c,使在俯視時在前述提升 桿25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形成為圓棒狀的部件,由直立部24cl和傾 斜狀的延伸部(傾斜延伸部)24c2彎曲成大致V字狀而形成,該傾 斜狀的延伸部24c2從該直立部24cl的前端,以其假想延長線朝向成 為提升桿25轉動中心的轉動軸27方向的方式,朝向斜下方折回而延 伸,前述延伸部24c2的前端配置于鈕扣夾持部24a、 24b的上面。并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卡合鉤24c的延伸部24c2中的前端面,在前述鈕扣保持部件24移動至前述上升位置時,形成為在水平方向上 延伸的平面。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前述提升鉤26,使圓棒狀的部件,由下 垂部26a和延伸部26b以大致L字狀形成,該延伸部26b從該下垂部 26a的前端朝向俯視時與前述卡合鉤24c的延伸部24c2正交的方向延 伸,使前述延伸部26b與前述卡合鉤24c的延伸部24c2正交,艮P , 在俯視時與提升桿25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配置于前述提 升桿25的前端部。并且,前述提升鉤26及卡合鉤24c,在前述鈕扣保持部件24c 處于下降位置時,前述提升鉤26的延伸部26b位于卡合鉤24c的延 伸部24c2的正下方,鈕扣保持部24構成為,利用未圖示的進給機構, 在延伸部24c2與延伸部26b不抵接的范圍內,在提升桿25的長度方 向上移動。并且,前述提升鉤26構成為,利用在一系列釘扣縫制結 束時的前述提升桿25的轉動而上升,與前述卡合鉤24c的延伸部24c2 抵接并卡合,使鈕扣保持部件24上升,同時延伸部26b相對于前述 卡合鉤24c的延伸部24c2滑動,使它們的卡合位置向前端方向移動, 在前述鈕扣保持部件24移動至前述上升位置時,卡合鉤24。的前端 面成為水平狀態(tài),使前述提升鉤26的延伸部26b與該前端面抵接。另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釘扣縫紉機的第2實施方式中的要部 結構的簡略斜視說明圖。如該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釘扣縫紉機中,前述提升鉤26及 卡合鉤24c也分別具有延伸部24a2、 26b,它們在俯視時的前述提升 桿25的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延伸,并且伴隨由前述動 作腕51的下降而引起的提升桿25的轉動進行卡合。并且,本實施方式中的卡合鉤24c,使俯視時在與提升桿25的 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圓棒狀部件,由直立部24cl和延伸部 24c2以逆L字狀形成,該延伸部24c2從前述直立部24cl的前端以大 致直角彎曲形成而延伸,使前述延伸部24c2的前端朝向與形成鈕扣 夾持部24a、 24b的前端部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于鈕扣保持部件24 的上面。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前述提升鉤26由圓棒狀部件構成,具有下垂部26a和延伸部26b,該延伸部26b由第1延伸部26bl及第2 延伸部26b2 (傾斜延伸部)以具有鉤部的大致L字狀形成,該第1 延伸部26M從前述下垂部26a的前端朝向俯視時與前述卡合鉤24c 的延伸部24c2正交的方向延伸,該第2延伸部26b2從前述第1延伸 部26bl向上方彎曲形成,同時,使延伸部26b的假想延長線指向成 為提升桿25的轉動中心的轉動軸27的方向而形成。并且,使前述延 伸部26b與前述卡合鉤24c的延伸部24c2正交,即在俯視時提升桿 25的長度方向上延伸,且朝向成為與形成前述鈕扣夾持部24a、 24b 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基端側,配置于前述提升桿25的前端部。并且, 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提升鉤26的第2延伸部26b2中的前端面,在前 述鈕扣保持部件24移動至前述上升位置時,形成為在水平方向上延 伸的平面。并且,前述提升鉤26及前述卡合鉤24c,在前述鈕扣保持部件 24處于下降位置時,前述提升鉤26的延伸部26b位于卡合鉤24c的 延伸部24c2的正下方,鈕扣保持部24構成為,利用未圖示的進給機 構,在延伸部24c2與延伸部26b不抵接的范圍內,在提升桿25的長 度方向上移動。并且,前述提升鉤26構成為,利用一系列釘扣縫制 結束時的前述提升桿25的轉動而上升,與前述卡合鉤24c的延伸部 24c2抵接并卡合,使鈕扣保持部件24上升,同時,使延伸部26b相 對于前述延伸部24c2滑動,使它們的卡合位置向前端方向、即第2 延伸部26b2方向移動,在前述鈕扣保持部件24移動至前述上升位置 時,提升鉤26的第2延伸部26b2的前端面成為水平狀態(tài),從而使前 述卡合鉤24c的延伸部24c2抵接在該前端面上。.這樣,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l及第2實施方式的縫紉機,在前述鈕扣 保持部件24移動至前述上升位置時卡合的前述提升鉤26及卡合鉤 24c中, 一個的延伸部26b (24c2)的周面與另一個的延伸部(傾斜 延伸部)24c2 (26b)的前端面抵接而支承前述鈕扣保持部件24。因此,可以抑止在鈕扣保持部件24提升結束時,作用于卡合鉤 24c的開放前端方向的負荷的發(fā)生,由此,即使縫紉機主軸24和驅動源的連結被隔斷時產生振動,提升鉤26和卡合鉤24c的卡合位置在 跳動前后也不會變化,可以始終將鈕扣保持部件24支承在規(guī)定的位 置上。因此,操作者將鈕扣放置在鈕扣保持部上的作業(yè)也變得容易。特別地,由于使前述前端面形成于當前述鈕扣保持部移動至前述 上升位置時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上,因此可以可靠地支承處于前述 上升位置的鈕扣保持部24。并且,可以防止對鈕扣保持部件24產生向進給方向的作用力, 可以消除使進給機構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此外,本發(fā)明不限于前述實施方式,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各種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釘扣縫紉機,其具有提升桿(25),其中間部可自由轉動地被縫紉機臂支撐;鈕扣保持部件(24),其在前端部具有保持鈕扣的一對鈕扣夾持部(24a,24b),其基部可自由轉動地由縫紉機底座支撐,以使得前述鈕扣夾持部進行上下移動;卡合鉤(24c),其具有延伸部(24c2),該延伸部從前述鈕扣保持部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在橫向上延伸;以及提升鉤(26),其具有延伸部(26b),該延伸部從前述提升桿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可卡合地與前述卡合鉤的延伸部下方相對,通過前述提升桿向一個方向轉動,前述提升鉤的延伸部與前述卡合鉤的延伸部卡合,將前述鈕扣保持部件向上方提升,其特征在于,配置為前述提升鉤及前述卡合鉤中的一個的前端面,與另一個的延伸部的沿延伸方向的表面卡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釘扣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個的前端面形成為平面,以與前述另一個的延伸部的表面 接觸。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釘扣縫紉機,其可以始終將鈕扣保持部件支承在規(guī)定的位置上,可以使操作者的相對于鈕扣夾持部的鈕扣放置作業(yè)變得簡便。提升鉤(26)及卡合鉤(24c)上分別形成延伸部(26b、24c2),它們在俯視時的提升桿(25)的長度方向和與其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延伸而卡合,同時,使在前述提升桿(25)的長度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延伸部(26b、24c2)的前端,作為傾斜延伸部(26b2、24c2)而形成,形成為在鈕扣保持部件(24)移動至上升位置時,使傾斜延伸部(26b2、24c2)相對于另一個延伸部(24c2、26b),使前端面抵接而卡合。
文檔編號D05B3/12GK101265639SQ200810006588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15日
發(fā)明者小田洋, 椎名隆行 申請人:Juki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娄烦县| 朔州市| 牟定县| 清原| 娄烦县| 清镇市| 丰顺县| 岳池县| 通渭县| 景洪市| 三亚市| 怀集县| 德格县| 曲阜市| 武乡县| 南投市| 湘西| 舒兰市| 信阳市| 库尔勒市| 横山县| 仁寿县| 新疆| 连江县| 怀宁县| 渭南市| 灵石县| 晋中市| 裕民县| 营山县| 浏阳市| 兰西县| 肇东市| 蒙自县| 根河市| 邹城市| 精河县| 温州市| 老河口市| 贞丰县|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