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無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
背景技術:
所謂的毛、麻氈是指由無紡織化學纖維與麻纖維相混合后經(jīng)針刺機針刺 后所得到的產(chǎn)品,化學纖維如滌綸、腈綸纖維等,麻纖維如黃麻纖維、亞麻 纖維、羅布麻纖維等等。由針刺機針剌后的毛、麻氈需要付諸成型機構成型, 成型后的成品可廣泛用作內(nèi)飾件例如汽車頂棚的內(nèi)裝飾。已有技術中的成型 機構是通過上下對置的一對加熱板對毛、麻氈對壓成型,這種成型機構雖然 能滿足對毛、麻氈的成型要求,但是由于成型方式表現(xiàn)為間歇(間斷)式的, 每成型一次需要將上下加熱板開合一次,因此不能連續(xù)成型,不僅影響生產(chǎn) 效率,而且浪費用于對加熱板加熱的能源。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不僅有助于提高成型效率而且能節(jié)約加熱用 能源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 一種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它包括 一對頂部各配設有第一、第二作用缸的左、右機座; 一對熱壓輥,呈上下并 行地樞置在左、右機座上,并且該對熱壓輥中的上面的一個熱壓輥與所述的 第一作用缸聯(lián)結; 一對冷壓輥,呈上下并行地樞置在左、右機座上,與一對 熱壓輥相對應,并且該對冷壓輥中的上面的一個冷壓輥與所述的第二作用缸 聯(lián)結; 一動力傳動裝置,設在左、右機座中的其中一個機座上,與熱、冷壓 輥傳動聯(lián)結;其中所述的一對熱壓輥上各構成有一加熱油回流裝置,而所 述的一對冷壓輥上各構成有一冷卻液回流裝置。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第一作用缸的缸柱與一對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聯(lián)結, 一對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可上下移動地滑配在左、右機座 上,所述的一對熱壓輥中的上面的一個熱壓輥的兩端樞置在一對第一可調(diào)軸 承座上;所述的第二作用缸的缸柱與一對第二可調(diào)軸承座聯(lián)結, 一對第二可 調(diào)軸承座可上下滑動地滑配在左、右機座上,所述的一對冷壓輥中的上面的 一個冷壓輥的兩端樞置在一對第二可調(diào)軸承座上。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作用缸為氣缸或 油缸。在本發(fā)明的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作用缸為氣缸。 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熱壓輥上的加熱油回流裝置的結構是彼此相同的。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冷壓輥上的冷卻液回流裝置的結構是彼此相同的,并且冷卻液回流裝置的結構與加熱油回流裝置的結構相同。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加熱油回流裝置包括一對 第一、第二密封盤、 一對第一、第二隔盤、 一隔套筒、 一通油管和一熱壓油 管接頭,第一密封盤在所述的熱壓輥的輥腔的左腔口部位與熱壓輥的左軸頭 固定,并且與熱壓輥的內(nèi)壁構成密封,第二密封盤在所述的熱壓輥的輥腔的 右腔口部位與熱壓輥的右軸頭固定,并且與熱壓輥的內(nèi)壁構成密封,第一隔 盤固定在左軸頭上,第一隔盤上開設有第一回油道,并且第一隔盤與第一密 封盤之間構成有第一回油隔腔,第一回油隔腔與第一回油道相通,第二隔盤 固定在右軸頭上,第二隔盤上開設有第二回油道,并且第二隔盤與第二密封 盤之間形成有第二回油隔腔,第二回油隔腔與第二回油道相通,隔套筒的兩 端分別與第一、第二隔盤固定,并且隔套筒的外壁與熱壓輥的輥腔內(nèi)壁之間 形成有回油腔,回油腔與所述的第一、第二回油道相通,通油管的一端探入 到右軸頭上,其出油口通過開設在右軸頭上的右軸頭油道與第二回油隔腔相 通,通油管的另一端穿過左軸頭的中央伸展到熱壓油管接頭并且探出于熱壓油管接頭,通油管的外壁與左軸頭之間構成有出油道,出油道與開設在左軸 頭上的左軸頭油道相通,左軸頭油道與所述的第一回油隔腔相通,熱壓油管 接頭上開設有油液出口,油液出口與所述的出油道相通。在本發(fā)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隔套筒的外壁上設有導油板。在本發(fā)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導油板是以螺旋狀態(tài)地 設在隔套筒的外壁上的。在本發(fā)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動力傳動裝置包括電機、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鏈輪、漲緊鏈輪、漲緊作用缸和傳動鏈條, 電機固定在右機座上,第一鏈輪固定在電機的動力輸出軸上,第二、第四鏈 輪分別與一對熱壓輥的右軸頭固定,第三、第五鏈輪分別與一對冷壓輥的冷 壓輥右軸頭固定,漲緊鏈輪固定在漲緊座上,漲緊座固定在漲緊作用缸的缸 柱上,漲緊作用缸的缸體固定在右機座上,傳動鏈條套置在所述的第一、第 二、第三、第四、第五鏈輪和漲緊鏈輪上。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一對熱壓輥和一對冷壓輥,因而能對毛、麻氈實現(xiàn)連 續(xù)定型,不僅有利于提高定型效率,而且可以節(jié)約能源,因為對熱壓輥的供 熱是通過導熱油來擔當?shù)模杂捎谀鼙憩F(xiàn)出連續(xù)定型,從而能節(jié)約用于加 熱導熱油的電能。
圖l這本發(fā)明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的一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加熱油回流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見圖1,給出了一對形狀彼此相同但并不受到圖示形狀限制的左、右機 座28、 19,在左、右機座28、 19的頂部的作用缸座5上各設有一第一、第二 作用缸3、 6,第一、第二作用缸3、 6既可采用油缸,也可采用氣缸,本實施 例擇用氣缸。左、右機座28、 19上的第一作用缸3的缸柱分別與相應的導軌副形式滑配于左、右機座12、 19上的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37連結。 一對熱壓輥7 中的上面的一個熱壓輥7通過軸承38 (圖2示)樞置在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37 上,從而實現(xiàn)使該熱壓輥7構成與第一作用缸3之間的聯(lián)結,該聯(lián)結也可稱 為聯(lián)動; 一對熱壓輥7中的下面一個熱壓輥7同樣地通過軸承樞置在一對第 一固定軸承座26a上, 一對第一固定軸承座26a分別固定在左、右機座28、 19上,并且對應于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37的下方。 一對冷壓輥21中的上面的一 個冷壓輥21的兩端分別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冷壓輥左軸頭和冷壓輥右軸頭20 而樞置在第二可調(diào)軸承座25上,從而實現(xiàn)該冷壓輥21構成與第二作用缸6 之間的聯(lián)結,該聯(lián)結也同樣可以稱為聯(lián)動。因為,左、右機座28、 19上的第 二作用缸6的缸柱是分別與以導軌副形式滑配于左、右機座28、 19上的第二 可調(diào)軸承座25相連結的; 一對冷壓輥21中的下面一個冷壓輥21的兩端同樣 地通過軸承樞置在一對第二固定軸承座26b上, 一對第二固定軸承座26b分 別固定在左、右機座28、 19上,并且對應于第二可調(diào)軸承座25的下方。由上可知,通過一對第一作用缸3的動作,可使一對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37 上行或下行,從而由一對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37攜一對熱壓輥7中的上面的一個 熱壓輥7上行或下行,以調(diào)整一對熱壓輥7之間的間隙,滿足對不同厚度的 毛、麻氈的定型要求。同理,通過一對第二作用缸6的動作,使一對第二可 調(diào)軸承座25沿固設在左、右機座28、 19上的導軌4上移或下移,從而由一 對第二可調(diào)軸承座25攜一對冷壓輥21中的上面的一個冷壓輥21上移或下移, 以調(diào)整一對冷壓輥21之間的輥隙,滿足適應不同厚度的毛、麻氈的定型要求。 第一、第二作用缸3、 6的動作與否由設在左、右機座28、 19上的作用缸控 制闊29控制。請繼續(xù)見圖l,在本實施例中,申請人將動力傳動裝置9選擇在了右機座 19上,該動力傳動裝置9的電機13既可以通過支架直接支承于右機座19上, 也可以將電機13通過另設的電機座置于右機座19旁,本實施例擇后者;第 一鏈輪8實質(zhì)上為主動輪,被固定在電機13的動力輸出軸上;而第二、第四鏈輪IO、 12通過平鍵分別固定在一對熱壓輥7的右軸頭46上(圖2示);第 三、第五鏈輪11、 14同樣地優(yōu)選采用平鍵固定的固定方式固定在冷壓輥21 的冷壓輥右軸頭20上;漲緊鏈輪16固定在由漲緊座17上所延設的鏈輪軸上, 而漲緊座17聯(lián)結在優(yōu)選為氣缸的漲緊作用缸18的缸柱上,漲緊作用缸18的 缸體安裝右機座19上;傳動鏈條15按照圖示的套置方式套設于或稱聯(lián)結于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鏈輪8、 10、 11、 12、 14和漲緊鏈輪16上, 傳動鏈條15的松緊程度由漲緊作用缸18保障。由上述的動力傳動裝置9使 一對熱壓輥7和一對冷壓輥21以圖中標示在輥體上的箭頭方向運動。如果將 動力傳動裝置9設置到左機座28上,那么左機座28上的相應部件便調(diào)換到 右機座19上,所謂的相應部件例如由目前圖示的熱壓油管接頭2、冷卻水管 接頭27等。請見圖2并且仍結合圖1,先結合圖l,在一對熱壓輥7上各構成有用于 對熱壓輥7的輥體加熱的加熱油回流裝置,以及在一對壓輥21上各構成有一 用于對冷壓輥21的輥體冷卻的冷卻液回流裝置,并且, 一對熱壓輥7上的加 熱油回流裝置的結構是彼此相同的,又, 一對冷壓輥21上的冷卻液回流裝置 的結構是彼此相同的,及,冷卻液回流裝置的結構形式與加熱油回流裝置的 結構形式相同,基于此理,申請人在下面僅對加熱油回流裝置作詳細描述。在圖2中詳細地給出了配置于一對熱壓輥7中的上面的一個熱壓輥7上 的加熱油回流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具體結構,將第一密封盤53在 熱壓輥7的輥腔的左腔口部位與熱壓輥7的左軸頭55固定,并且與熱壓輥7 的輥腔內(nèi)壁之間形成密封。將第二密封盤45在熱壓輥7的輥腔的右腔口部位 與熱壓輥7的右軸頭46固定,并且與熱壓輥7的輥腔內(nèi)壁形成密封。將第一 隔盤52固定在左軸頭55上,與第一密封盤53之間保持有間隙,藉由該間隙 構成為第一回油隔腔39,該第一回油隔腔39與構成于即開設于第一隔盤52 上的第一回油道40 (也可稱回油孔)相通。第二隔盤44固定在右軸頭46上, 與第二密封盤45之間保留有間隙,藉由該間隙構成為第二回油隔腔48,該第二回油隔腔48與構成于或稱開設于第二隔盤44上的第二回油道49相通。隔 套筒4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第二隔盤52、 44固定,該隔套筒43的外壁與熱 壓輥7的輥腔內(nèi)壁之間構成有回油腔41,回油腔41與第一、第二回油道40、 49相通。以目前圖2所示的位置狀態(tài)為例,通油管50的一端即右端伸入到右 軸頭46上,該通油管50的出油口 56通過開設于右軸頭46上的右軸頭油道 47與第二回油隔腔48相通;通油管50的另一端即左端穿過左軸頭55伸展到 熱壓油管接頭2中,并且還探出于熱壓油管接頭2,在該端,通油管50的外壁與 左軸頭55之間構成有空隙,由該空隙構成出油道54,出油道54通過開設于 左軸頭55上的左軸頭油道57與第一回油隔腔39相通。熱壓油管接頭2與左 軸頭55對接,在熱壓油管接頭2上開設有油液出口 1。當由管路將加熱油從 通油管50的進油口 36引入通油管管腔51后,出自出油口 56中的油經(jīng)右軸頭 油道47進入第二回油隔腔48,再從第二回油隔腔48經(jīng)第二回油道49進入回 油腔41,由回油腔41對熱壓輥7的輥體加熱,回油腔41中的油經(jīng)第一回油道 40進入第一回油隔腔39,再經(jīng)左軸頭油道57進入出油道54,直至從油液出口 1引出,具體還可以通過申請人標示在圖中的箭頭助于理解。通過上述說明, 可以知道,熱油由進油口 36進入直至從油液出口 1引出的循環(huán)過程便是對熱 壓輥7不斷加熱的過程。優(yōu)選地,在隔套筒43的外壁上還以螺旋狀態(tài)地固設 有導油板42,導油板42的功用可以延長油液在回油腔41中的時間。請見圖1,申請人在上面已經(jīng)提及,冷卻液回流裝置的結構配置是與前述 的并且由圖2晰示的加熱油回流裝置相同的,工作原理亦然,僅僅是兩者的介質(zhì) 不同,冷卻液回流裝置針對的介質(zhì)為水,加熱油回流裝置針對的介質(zhì)為油,據(jù)于 此理,完全可以用舉一反三之原理得到理解。僅僅是將相應部件的冠名或稱 附圖標記的名稱進行變更。例如針對冷壓輥21而言,將等效于通油管管腔51 的管腔定義為通液管管腔23;將等效于回油腔41的腔定義為回液腔22;將 等效于導油板42的板定義為導液板24;將等效于熱壓油管接頭2的接頭定義 為冷卻水管接頭27;將等效于進油口 36、 34的接口定義為進水口 30、 32;將等效于油液出口l、 35的出口定義為冷卻水出口33、 31。冷卻液回流裝置 與加熱油回流裝置之間所存在的唯一差異是冷卻液回流裝置進水口 30是由 管路與冷卻水出口31串聯(lián)的。申請人結合圖1圖2敘述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首先根據(jù)需要成型的毛、 麻氈的厚度或稱克重,通過設在左、右機座28、 19頂部的一對第一作用缸3 (氣缸)對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37調(diào)整,由一對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37帶動一對熱 壓輥7中的上面的一個熱壓輥7,使一對熱壓輥7之間的距離適應到毛、麻氈 成型時得以途經(jīng)的距離或稱隙距;通過設在左、右機座28、 19上的一對第二 作用缸6 (氣缸)將一對第二可調(diào)軸承座25調(diào)整,由一對第二可調(diào)軸承座25 帶動一對冷壓輥21中的上面的一個冷壓輥21,使一對冷壓輥21之間的距離 調(diào)整到得以供經(jīng)過熱壓輥7熱壓成型后的毛、麻氈通過的程度。在對毛、麻 氈熱壓成型時通常還要在毛、麻氈的至少一側復合一層塑料薄膜。驅(qū)動動力傳動裝置9的電機13工作,使與動力傳動裝置9傳動聯(lián)結的一 對熱壓輥7和一對冷壓輥21工作,由前道工序的針刺機刺合完成后的毛、麻 氈先從一對熱壓輥7之間經(jīng)過;然后進入一對冷壓輥21。與此同時,被加熱 后的油液從一對熱壓輥7上所配置的加熱油回流裝置的進油口 36、 34進入, 以圖2中由箭頭所示的并且在上面已經(jīng)描述的路徑回流,然后從油液出口 1、 35 (圖l示)引出到熱油加熱器中加熱,加熱溫度優(yōu)選為150—19(TC,較好 地為160—18(TC,具體可以根據(jù)毛、麻氈的質(zhì)地和/或克重進行合理確定。又 與此同時,用于對冷壓輥21冷卻的冷卻水從彼此由管路串聯(lián)的進水口 30、 32 中引入,同樣以由圖2示意的路徑回流,然后從冷卻水出口33、 31引出。在 油液循環(huán)回流的過程中對熱壓輥7加熱;在冷卻水循環(huán)回流的過程中對冷壓 輥21冷卻。由于本發(fā)明將已有技術中采用上、下加熱板對毛、麻氈成型改為 采用熱壓輥7、冷壓輥21成型,因此只要一對熱壓輥7和一對冷壓輥21處于 工作狀態(tài),那么便可對毛、麻氈實現(xiàn)連續(xù)成型,由于不存在停頓間隙,因此 工作效率得以顯著提高,而且還可節(jié)約熱油加熱器的加熱能源(電能)。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對頂部各配設有第一、第二作用缸(6)的左、右機座(28、19);一對熱壓輥(7),呈上下并行地樞置在左、右機座(28、19)上,并且該對熱壓輥(7)中的上面的一個熱壓輥(7)與所述的第一作用缸(3)聯(lián)結;一對冷壓輥(21),呈上下并行地樞置在左、右機座(28、19)上,與一對熱壓輥(7)相對應,并且該對冷壓輥(21)中的上面的一個冷壓輥(21)與所述的第二作用缸(6)聯(lián)結;一動力傳動裝置(9),設在左、右機座(28、19)中的其中一個機座上,與熱、冷壓輥(7、21)傳動聯(lián)結;其中所述的一對熱壓輥(7)上各構成有一加熱油回流裝置,而所述的一對冷壓輥(21)上各構成有一冷卻液回流裝置。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一對第一作用缸(3)的缸柱與一對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37)聯(lián)結, 一對第一 可調(diào)軸承座(37)可上下移動地滑配在左、右機座(28、 19)上,所述的一對熱 壓輥(7)中的上面的一個熱壓輥(7)的兩端樞置在一對第一可調(diào)軸承座(37) 上;所述的第二作用缸(6)的缸柱與一對第二可調(diào)軸承座(25)聯(lián)結, 一對第 二可調(diào)軸承座(25)可上下滑動地滑配在左、右機座(28、 19)上,所述的一對 冷壓輥(21)中的上面的一個冷壓輥(21)的兩端樞置在一對第二可調(diào)軸承座 (25)上。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第一、第二作用缸(3、 6)為氣缸或油缸。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第一、第二作用缸(3、 6)為氣缸。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一對熱壓輥(7)上的加熱油回流裝置的結構是彼此相同的。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冷壓輥(21)上的冷卻液回流裝置的結構是彼此相同的,并且冷卻液 回流裝置的結構與加熱油回流裝置的結構相同。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加熱油回流裝置包括一對第一、第二密封盤(53、 45)、 一對第一、第二 隔盤(52、 44)、 一隔套筒(43)、 一通油管(50)和一熱壓油管接頭(2),第一 密封盤(53)在所述的熱壓輥(7)的輥腔的左腔口部位與熱壓輥(7)的左軸頭 (55)固定,并且與熱壓輥(7)的內(nèi)壁構成密封,第二密封盤(45)在所述的熱 壓輥(7)的輥腔的右腔口部位與熱壓輥(7)的右軸頭(46)固定,并且與熱壓輥 (7)的內(nèi)壁構成密封,第一隔盤(52)固定在左軸頭(55)上,第一隔盤(52)上 開設有第一回油道(40),并且第一隔盤(52)與第一密封盤(53)之間構成有第 一回油隔腔(39),第一回油隔腔(39)與第一回油道(40)相通,第二隔盤(44) 固定在右軸頭(46)上,第二隔盤(44)上開設有第二回油道(49),并且第二隔 盤(44)與第二密封盤(45)之間形成有第二回油隔腔(48),第二回油隔腔(48) 與第二回油道(49)相通,隔套筒(43)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第二隔盤(52、 44) 固定,并且隔套筒(43)的外壁與熱壓輥(7)的輥腔內(nèi)壁之間形成有回油腔 (41),回油腔(41)與所述的第一、第二回油道(40、 49)相通,通油管(50)的 一端探入到右軸頭(46)上,其出油口 (56)通過開設在右軸頭(46)上的右軸頭 油道(47)與第二回油隔腔(48)相通,通油管(50)的另一端穿過左軸頭(55)的 中央伸展到熱壓油管接頭(2)并且探出于熱壓油管接頭(2),通油管(50)的外 壁與左軸頭(55)之間構成有出油道(54),出油道(54)與開設在左軸頭(55)上 的左軸頭油道(57)相通,左軸頭油道(57)與所述的第一回油隔腔(39)相通, 熱壓油管接頭(2)上開設有油液出口 (1),油液出口 (1)與所述的出油道(54) 相通。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隔套筒(43)的外壁上設有導油板(42)。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導油板(42)是以螺旋狀態(tài)地設在隔套筒(43)的外壁上的。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傳動裝置(9)包括電機13、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鏈輪(8、 10、 11、 12、 14)、漲緊鏈輪(16)、漲緊作用缸(18)和傳動鏈條(15),電機 (13)固定在右機座(19)上,第一鏈輪(8)固定在電機(13)的動力輸出軸上, 第二、第四鏈輪(IO、 12)分別與一對熱壓輥(7)的右軸頭(46)固定,第三、 第五鏈輪(ll、 14)分別與一對冷壓輥(21)的冷壓輥右軸頭(20)固定,漲緊鏈 輪(16)固定在漲緊座(17)上,漲緊座(17)固定在漲緊作用缸(18)的缸柱上, 漲緊作用缸(18)的缸體固定在右機座(19)上,傳動鏈條(15)套置在所述的第 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鏈輪(8、 10、 11、 12、 14)和漲緊鏈輪(16)上。
全文摘要
一種無紡織毛、麻氈成型機構,屬于無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它包括一對頂部各配設有第一、第二作用缸的左、右機座;一對熱壓輥,呈上下并行地樞置在左、右機座上,并且該對熱壓輥中的上面的一個熱壓輥與第一作用缸聯(lián)結;一對冷壓輥,呈上下并行地樞置在左、右機座上,與一對熱壓輥相對應,并且該對冷壓輥中的上面的一個冷壓輥與第二作用缸聯(lián)結;一動力傳動裝置,設在左、右機座中的其中一個機座上,與熱、冷壓輥傳動聯(lián)結;其中一對熱壓輥上各構成有一加熱油回流裝置,而一對冷壓輥上各構成有一冷卻液回流裝置。優(yōu)點能對毛、麻氈實現(xiàn)連續(xù)定型,不僅提高了定型效率,而且可以節(jié)約能源,同時能節(jié)約用于加熱導熱油的電能。
文檔編號D04H17/00GK101250795SQ20081001981
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皓 王, 競 王, 范立元 申請人:江蘇迎陽無紡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