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兩用接觸烘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紡織印染整理工藝技術領域,特別與一種兩用接觸烘筒有關。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紡織印染行業(yè)中,布料整理都是經過烘筒加熱烘干定型處理。傳統(tǒng)的烘筒加熱方式一般都只有一種,導熱油或者是蒸汽,導熱油加熱是由浸入導熱油的電加熱元件產生和傳輸?shù)模詫嵊蜑榻橘|,利用循環(huán)泵,強制導熱油進行液相循環(huán),將熱量傳遞給用一個或多種用熱設備,經用熱設備卸載后,重新通過循環(huán)泵,回到加熱器,再吸收熱量,傳遞給用熱設備,如此周而復始,實現(xiàn)熱量的連續(xù)傳遞,使被加熱物體溫度升高,達到加熱的工藝要求。蒸汽加熱是直接采用高溫氣體實現(xiàn)對被加熱物理的加熱。兩種加熱方式分別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面料。但是現(xiàn)有的導熱油或者蒸汽烘筒耗能都很高,環(huán)境污染嚴重,在烘筒上的轉動件需要經常更換,使用壽命不長。為了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人設計出一種兩用接觸烘筒,本案由此產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兩用接觸烘筒,實現(xiàn)導熱油和蒸汽兩用,通用性強, 加熱效率高。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包括外筒、內管、盤繞管、散熱片;外筒為兩端設有管口的金屬筒, 內管從外筒的一端管口伸入,從另一端管口伸出,內管中間封閉,分成進入管和排出管;盤繞管為沿烘筒軸線方向來回盤繞的管件;盤繞管一端與進入管連通,另一端與排出管連通; 在盤繞管的管身外壁連接有若干散熱片。所述的盤繞管兩側分別支承在固定于內管上的支承盤上。所述的盤繞管包括沿烘筒軸線方向的直管和在端部轉彎的彎管。所述的盤繞管為多個,每個盤繞管至少包括兩個彎管。所述的散熱片為套接在盤繞管管壁外的圓環(huán)狀金屬片。所述外筒其中一側管口套接有傳動齒輪。 所述外筒兩端管口都通過軸承安裝在軸承座上。所述的內管伸出烘筒管口部分安裝有固定件。所述的外筒直徑為30 300cm,寬度為IOOcm 450cm。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fā)明具有諸多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結構適用于導熱油和蒸汽兩種加熱介質,將兩者不同特性的加熱介質兼用在同一設備上,開拓了防止印染在面料整理工藝技術中的先河。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工作時面料直接與外筒的筒壁接觸,外筒轉動給面料均勻加熱烘干,面料加熱的同時,也將面料傳遞提供一份動力,保證整個加熱烘干過程的順暢。本發(fā)明采用的方式是內部發(fā)熱部件固定不動,外部烘筒轉動,溫度均勻,轉動承載小,受力部位的轉動件,比如軸承等,不易受損,減少維修,使用壽命大幅度延長,安全可靠。 另外,本發(fā)明中采用盤繞管和散熱片的組合方式,加熱效率高,節(jié)省烘干工序的時間。
圖1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圖1 A-A向示意圖3為圖IB-B向示意圖4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單個盤繞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兩種接觸烘筒,主要涉及到的部件包括外筒1、內管2、盤繞管3、散熱片4。外筒1是一個空心筒體,可以采用普通各類金屬材料制成,如銅、鐵、不銹鋼以及合金材料等。一般外筒1直徑為30 300cm,寬度為IOOcm 450cm。外筒1的兩端形成在同一軸線上的管口 11。內管2用于通介質,所以也是中空管件,從其中一端管口 11穿入, 從另一端管口 11穿出。內管2中間部分內腔實現(xiàn)封堵,將內管2分隔成兩個半封閉式的管件,分別為進入管21和排出管22。盤繞管3也是介質流通管件,所以同樣也是中空結構,盤繞管3包括沿著外筒1軸線方向平行的直管31,在直管31端部彎曲過渡的彎管32。在本實施例中,一個外筒1內部配備多個盤繞管3,多采用6個,每個盤繞管3至少具有兩個彎管32,這樣確保每個盤繞管 3包含多于一個來回單元的行程路線。本實施例中的盤繞管3具有兩個彎管32,說明盤繞管3包括1. 5個來回單元。盤繞管3 —端與進入管21連通,盤繞管3另一端與排出管22 連通。為了確保盤繞管3在烘筒內部的穩(wěn)定性,在內管2兩端固定有一個支承盤5,支承盤5上開設多個小孔,盤繞管3的管件穿套過小孔中形成限位固定。在盤繞管3的外壁上等間距分布了若干個散熱片4,散熱片4均為圓環(huán)形,每個散熱,4的間距一般為2mm 5mm。為了傳動方便,在外筒1的其中一個管口 11上安裝有傳動齒輪6,如圖2所示。另外兩個管口 11上都通過軸承7安裝在軸承座8上,在內管2的兩端伸出管口 11的部分安裝有固定件9,用于固定在外部設備裝置中,這樣方便外筒1順暢轉動,而保持內管2不動。本發(fā)明工作時,介質采用導熱油或者蒸汽,從內管2中的進入管21輸入,介質從進入管21流動到盤繞管3中,經過盤繞管3曲線流動,再從排出管22排出,形成循環(huán)。介質中的熱量在盤繞管3中通過散熱片4源源不斷散出。本發(fā)明使用時,面料貼住外筒1外壁繞過,當外筒1受到外界動力傳動時,面料就依次轉過外筒1表面,實現(xiàn)加熱烘干。上述實施例僅用于解釋說明本發(fā)明的發(fā)明構思,而非對本發(fā)明權利保護的限定, 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fā)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內管、盤繞管、散熱片;外筒為兩端設有管口的金屬筒,內管從外筒的一端管口伸入,從另一端管口伸出,內管中間封閉,分成進入管和排出管;盤繞管為沿烘筒軸線方向來回盤繞的管件;盤繞管一端與進入管連通,另一端與排出管連通;在盤繞管的管身外壁連接有若干散熱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盤繞管兩側分別支承在固定于內管上的支承盤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盤繞管包括沿烘筒軸線方向的直管和在端部轉彎的彎管。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盤繞管為多個,每個盤繞管至少包括兩個彎管。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熱片為套接在盤繞管管壁外的圓環(huán)狀金屬片。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其中一側管口套接有傳動齒輪。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兩端管口都通過軸承安裝在軸承座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伸出烘筒管口部分安裝有固定件。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直徑為30 300cm,寬度為 IOOcm 450c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主要公開了一種兩種接觸烘筒,包括外筒、內管、盤繞管、散熱片;外筒為兩端設有管口的金屬筒,內管從外筒的一端管口伸入,從另一端管口伸出,內管中間封閉,分成進入管和排出管;盤繞管為沿烘筒軸線方向來回盤繞的管件;盤繞管一端與進入管連通,另一端與排出管連通;在盤繞管的管身外壁連接有若干散熱片。本發(fā)明實現(xiàn)導熱油和蒸汽兩用,通用性強,加熱效率高。
文檔編號D06C7/02GK102560945SQ20111043469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2日
發(fā)明者陸寶夫 申請人:紹興縣精寶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