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滾筒式針刺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無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滾筒式針刺機,用于對依次由開松機開松、梳理機梳理和鋪網機鋪疊成的復數層無紡織纖維棉網進行針刺成無紡織產品。
背景技術:
針刺機是用于加工無紡織產品的專用設備,并且按針刺形式分為上針刺機、下針刺機和上下對刺針刺機等。其中,上針刺機和下針刺機又習慣稱為單針刺針刺機,而上下對刺針刺機習慣稱為雙針刺針刺機。關于針刺機的技術信息在中國專利文獻中不乏見諸,略以例舉的如CN2421299Y(對刺針刺機)、CN2421298Y (錯位刺針刺機)、CN2541487Y (可切換式針刺機)、CN2616556Y(雙面針刺機)、CN100513663C (具四針區(qū)針刺的無接頭工業(yè)用呢針刺機)、CN100503933C (無 接頭工業(yè)用呢針刺機)、CN100503932C (無端點工業(yè)用呢針刺機)、CN101492861B (自動化多功能針刺機)、CN201634853U (數控多角度針刺機)、CN201801718U (一種高速針刺機)、CN102031645B (無端點造紙毛毯針刺機)和CN102373579A (無端點針刺機)。并不限于上面例舉的針刺機的共同特點是平板式的構造,所謂的平板式的構造是指針刺機的托網板和剝網板的幾何形狀均為矩形體的形狀,其寬度與纖維棉網寬度相適應,即與針板上所布置的刺針區(qū)域的寬度相一致,而長度與針板上布置的刺針區(qū)域的長度相適應,并且在針刺機工作時托網板和剝網板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前述平板式構造的針刺機是目前業(yè)界(無紡織產品生產廠商)唯一使用的并且為唯一的一種結構,但是被長期以來的使用實踐證明,這種針刺機主要存在以下兩處技術問題其一,由于托網板和剝網板在針刺機工作時處于靜止狀態(tài),因而對纖維棉網不具有擠壓力或稱軋壓力,于是使針刺機無法一次性完成對高克重(纖維棉網層數多厚度大)纖維棉網層的纏結刺合,通常以化整為零的針刺方式處置,所謂化整為零即為分步針刺,先針刺成低克重的即較為薄的預針刺非織造布,再將兩層或以上的預針刺非織造布用主針刺機進行復合刺(也稱終刺),藉以達到非織造產品的所需克重。這種加工方式不僅工藝流程冗長、生產效率低下和浪費能源,而且產品的質量難以保證;其二,由于在針刺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對纖維棉網的牽伸,從而使由前道工序鋪疊出的纖維棉網的縱、橫向拉力比受到本不應當出現的影響,降低無紡織產品的質量,具體表現為,無紡織產品的縱、橫向之間的拉力出現不同的現象并且無紡織產品的整體的克重一致性難以保證。因為,針刺是在纖維棉網行移狀態(tài)下進行的,于是在刺針刺入纖維棉網內的狀態(tài)下,行移的纖維棉網會表現出扯拉現象,不僅改變了前述的縱、橫向拉力的均衡,而且在無紡織產品上留下的針孔孔跡比刺針的實際直徑顯著增大,無紡織產品的檔次無法提升。鑒于近幾年來國際國內對無紡織產品的質量要求日益嚴苛,又鑒于前述平板式的針刺機存在的期望消除但實際上不可能消除的所述的兩處技術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針刺機作革命性的變化,所謂的革命性的變化是指打破傳統的平板式針刺機的結構。為此,本申請人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文獻檢索,但是在迄今為止已公開的中外專利和非專利文獻中均未見諸有得以借鑒的技術啟示。對此本申請人作了持久的積極而有益的設計,并且在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請人廠區(qū)進行了實施,結果證明是切實可行的,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對由鋪網機鋪疊出的高克重的無紡織纖維棉網層實施一次性刺合而藉以提高生產效率以及縮短工藝流程并且節(jié)約能源、有利于防止在針刺過程中對纖維棉網產生牽伸而藉以避免纖維棉網 的縱橫向拉力比遭到破壞和有益于避免遺留在無紡織產品上的刺針針跡大于刺針的實際直徑而藉以提升無紡織產品檔次的滾筒式針刺機。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滾筒式針刺機,包括彼此面對面設置的并且相互之間由機箱上橫架和機箱下橫架連接在一起的一對機箱,在該一對機箱的彼此面對面一側的機箱墻板上并且在對應的位置各開設有一與機箱的箱腔相通的針梁探入讓位腔,其中,在所述的機箱下橫架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設置有一傳動箱;對應于所述機箱下橫架上方的一第一主軸和一與第一主軸并行的第二主軸,該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的一對機箱之間并且探入所述的箱腔內,而第一主軸以及第二主軸的中部均與所述的傳動箱傳動配合并且形成彼此的旋轉方向相反;一對連桿機構,該一對連桿機構中的其中一個連桿機構位于所述的一對機箱中的其中一個機箱的所述箱腔內,并且與所述第一主軸以及第二主軸的一端傳動連接,而該一對連桿機構中另一個連桿機構位于所述的一對機箱中的另一個機箱的所述箱腔內,并且與第一主軸以及第二主軸的另一端傳動連接;一滾筒驅動機構,該滾筒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的一對機箱中的任擇一個機箱的所述箱腔內,并且與所述第一主軸傳動連接;具有上滾筒腔并且以密集狀態(tài)設置有與上滾筒腔相通的上刺針孔的一上滾筒和具有下滾筒腔并且以密集狀態(tài)設置有與下滾筒腔相通的下刺針孔的一下滾筒,該上滾筒和下滾筒在對應于所述針梁探入讓位腔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的一對機箱之間,并且與所述的滾筒驅動機構傳動配合;一上針梁和一下針梁,上針梁的中部位于所述的上滾筒腔內,而上針梁的兩端伸出上滾筒腔并且探入所述的箱腔內與所述的連桿機構固定連接,在上針梁的中部并且朝向下針梁的一側固定有一上針板,在上針板上以密集狀態(tài)布置有用于對無紡織纖維棉網纏結刺合的上刺針,上刺針的位置與所述上刺針孔相對應,下針梁的中部位于所述下滾筒腔內,而下針梁的兩端伸出下滾筒腔并且探入所述的箱腔內與所述的連桿機構固定連接,在下針梁的中部并且朝向上針梁的一側固定有一下針板,在下針板上以密集狀態(tài)布置有用于對無紡織纖維棉網纏結刺合的下刺針,下刺針與所述下刺針孔相對應;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該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中的其中一個連桿擺動牽引機構設置在所述一對機箱中的其中一個機箱的所述箱腔內,與該箱腔內的所述連桿機構連接并且還與所述第二主軸傳動連接,而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中的另一個連桿擺動牽引機構設置在一對機箱中的另一個機箱的所述箱腔內,與該另一個機箱的箱腔內的連桿機構連接并且還與第二主軸傳動連接;一設置在所述的一對機箱中的任擇一個機箱上的動力傳動機構,該動力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一主軸傳動連接。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對機箱的機箱墻板上并且在機箱墻板朝向所述箱腔的一側各設置有一上滾筒調整機構,各上滾筒調整機構包括彼此縱向并行的并且固定在所述機箱墻板朝向所述箱腔的一側的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和滑動地配設在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之間的并且還與機箱墻板固定的門字形調整架,其中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中的其中一根上滾筒調整架導軌對應于所述針梁探入讓位腔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一側,而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中的另一根上滾筒調整架導軌對應于針梁探入讓位腔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另一側,門字形調整架對應于針梁探入讓位腔的腔口部位,在該門字形調整架上并且朝向所述上滾筒的一側的上端樞軸設置有一對第一上滾筒導輪,而下端樞軸設置有一對第二上滾筒導輪,一對第一、第二上滾筒導輪彼此上下對應并且形成口字形分布,所述的上滾筒的兩端各轉動地支承在一對第二上滾筒導輪上,并且與一對第一上滾筒導輪接觸,在所述的針梁探入讓位腔的高度方向的下部的腔口部位并且朝向所述下滾筒的一側樞軸設置有一對第一下滾筒導輪和一對第二下滾筒導輪,一對第一、第二下滾筒導輪彼此上下對應并且彼此形成口字形分布,所述的下滾筒的兩端各轉動地支承在一對第二下滾筒導輪上,并且與一對第一下滾筒導輪接觸。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傳動箱包括傳動箱座、傳動箱蓋、第一傳動齒輪和第二傳動齒輪,傳動箱座固定在所述的機箱下橫架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傳動箱蓋與傳動箱座相配合,并且傳動箱座的傳動箱座腔與傳動箱蓋的傳動箱蓋腔共同地構成為 齒輪腔,第一傳動齒輪固定在所述第一主軸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齒輪腔內,第二傳動齒輪固定在所述第二主軸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在齒輪腔內與所述的第一傳動齒輪相嚙合,第一、第二傳動齒輪的旋轉方向彼此相反,在所述的第一主軸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一飛輪,而在所述的第二主軸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二飛輪。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連桿機構各包括第一、第二連桿、第一、第二過渡連桿、上牽引板和下牽引板,第一連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主軸傳動連接,而上端與下牽引板的一端的下部連接,第二連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二主軸傳動連接,而上端與下牽引板的另一端的下部連接,第一過渡連桿的下端與下牽引板的一端的上部連接,而上端與上牽引板的一端連接,第二過渡連桿的下端與下牽引板的另一端的上部連接,而上端與上牽引板的另一端連接,上、下牽引板均與所述的針梁探入讓位腔相對應,所述連桿擺動牽引機構與所述的上牽引板連接,并且還與所述的下牽引板連接,在所述的一對機箱的機箱墻板的下部并且朝向所述箱腔的一側各固定有一軸承座托架,所述的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轉動地支承在軸承座托架上。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滾筒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鏈輪、第一傳動鏈條、傘齒輪箱、上、下蝸輪箱和蝸輪箱過渡連接套,第一鏈輪固定在所述的第一主軸上,傘齒輪箱固定在所述機箱墻板朝向所述箱腔的一側,該傘齒輪箱的輸入齒輪軸伸展到傘齒輪箱外并且穿過機箱墻板固定有一第二鏈輪,該第二鏈輪與第一鏈輪相對應并且位于箱腔夕卜,所述的第一傳動鏈條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鏈輪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鏈輪上,上蝸輪箱固定在上蝸輪箱固定板上,上蝸輪箱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機箱墻板朝向所述箱腔的一側,上蝸輪箱的上蝸輪箱輸出軸伸展到上蝸輪箱外,并且在穿過所述上蝸輪箱固定板和機箱墻板后固定有一第一小齒輪,上蝸輪箱的上蝸輪箱輸入軸伸展到上蝸輪箱的箱體外并且與蝸輪箱過渡連接套的上端連接,下蝸輪箱固定在下蝸輪箱固定板上,該下蝸輪箱固定板對應于所述的上蝸輪箱固定板的下方,并且與所述機箱墻板朝向所述箱腔的一側固定,下蝸輪箱的下蝸輪箱第一輸出軸與所述蝸輪箱連接套的下端連接,下蝸輪箱的下蝸輪箱第二輸出軸伸展到下蝸輪箱外并且在穿過所述下蝸輪箱固定板和機箱墻板后固定有一第二小齒輪,而下蝸輪箱的下蝸輪箱輸入軸與傘齒輪箱的傘齒輪箱輸出軸連接,在所述的上滾筒朝向滾筒驅動機構的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第一小齒輪的部位構成有一上滾筒齒圈,該上滾筒齒圈與第一小齒輪相哨合,在所述的下滾筒同樣朝向滾筒驅動機構的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第二小齒輪的部位構成有一下滾筒齒圈,該下滾筒齒圈與第二小齒輪相
口四合。在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各包括主動鏈輪、第一過渡鏈輪、第一、第二牽引桿鏈輪、牽引傳動鏈條、第一牽引桿、第二牽引桿和第二過渡鏈輪,主動鏈輪固定在所述的第二主軸上,第一過渡鏈輪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機箱墻板朝向所述箱腔的一側并且對應于第一牽引桿鏈輪的下方,第一牽引桿鏈輪轉動地設置在機箱墻板朝向箱腔的一側,并且與所述下牽引板相對應,第一牽引桿的一端與所述的下牽引板朝向下的一側的居中位置連接,而另一端與第一牽引桿鏈輪連接,第二牽引桿鏈輪轉動地設置在機箱墻板朝向箱腔的一側,并且與所述上牽引板相對應,第二牽引桿的一端與上牽引板朝向上的一側的居中位置連接,而另一端與第二牽引桿鏈輪連接,第二過渡鏈輪轉動地設置在機箱墻板朝向箱腔的一側,并且對應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牽引桿鏈輪之間,牽 引傳動鏈條的一端套置在主動鏈輪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牽引桿鏈輪上,而中部與第一過渡鏈輪、第一牽引桿鏈輪和第二過渡鏈輪聯結。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牽引桿鏈輪轉動地設置在第一牽引桿鏈輪半軸上,第一牽引桿鏈輪半軸構成于第一半軸座上,而第一半軸座固定在所述的機箱墻板朝向所述箱腔的一側,并且在第一牽引桿鏈輪背對機箱墻板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一偏心盤,所述的第一牽引桿朝向第一牽引桿鏈輪的一端與第一偏心盤連接;所述的第二牽引桿鏈輪轉動地設置在第二牽引桿鏈輪半軸上,第二牽引桿鏈輪半軸構成于第二半軸座上,而第二半軸座固定在機箱墻板朝向箱腔的一側,并且在第二牽引桿鏈輪背對機箱墻板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二偏心盤,所述的第二牽引桿朝向第二牽引桿鏈輪的一端與第二偏心盤連接。在本發(fā)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下牽引板朝向下的一側的居中位置延伸有一第一牽引連桿連接耳,在該第一牽引連桿連接耳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一牽引桿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一牽引銷軸;在所述的上牽引板朝向上的一側的居中位置延伸有一第二牽引連桿連接耳,在該第二牽引連桿連接耳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牽引桿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二牽引銷軸,所述第一牽引桿朝向下牽引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牽引銷軸連接,所述第二牽引板朝向上牽引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牽引銷軸連接。在本發(fā)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上牽弓I板上并且位于上牽弓I板的長度方向的居中部位開設有一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并且在對應于該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的左右側各開設有一對彼此上下對應的上針梁固定調整孔;在所述的下牽引板上并且位于下牽引板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開設有一下針梁連接座探入腔,并且在對應于該下針梁連接座探入腔的左右側各開設有一對彼此上下對應的下針梁固定調整孔。在本發(fā)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上牽弓I板的長度方向的下部并且在對應于所述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的位置構成有一上針梁座鎖定銷座;在所述的下牽引板的長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下針梁連接座探入腔的位置構成有一下針梁座鎖定銷座。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上、下滾筒的配合而既起到使無紡織纖維棉網夾持行進的作用又起到托網與剝網的作用,相對于已有技術中平板式的并且靜態(tài)的托、剝網板而言,因上、下滾筒呈圓筒狀,纖網入口三角處顯著增大,因而可以對克重在600-1500g/m2的無紡織纖維棉網進行一次性刺合,既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縮短工藝流程,又有利于節(jié)約針刺機所耗能源;由于配設了與連桿機構連接的連桿擺動牽引機構,因此可使與連桿機構固定連接的上、下針梁在針刺過程中運動,使分別布置在上、下針板的上、下刺針作縱向的橢圓軌跡運動,從而保障了行移中的纖網的零牽伸,纖網的縱、橫向斷裂張力(MD、CD)不會受到針刺工藝的影響而降低,并且留駐于無紡織產品上的刺針孔的直徑不會出現比刺針直徑大的情形,有益于提聞無紡織廣品檔次。
圖I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圖I的剖視圖。圖3為圖I所示的下針梁的示意圖。圖4為圖2的A向示意圖。圖5為圖2的B向示意圖。圖6為圖2的C-C剖視圖。圖7為圖2的D-D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fā)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fā)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范疇。請參見圖I和圖2,給出了一對結構相同的并且面對面設置的機箱1,在該一對機箱I之間的上部由機箱上橫架11連接,而該一對機箱I之間的下部由機箱下橫架12連接,對此可以由圖2揭示。以目前由圖2所示的位置狀態(tài)為例(以下同)機箱上橫架11的一端即左端與一對機箱I中的左側的一個機箱I固定,而機箱上橫架11的另一端即右端與一對機箱I中的右側的一個機箱I固定。同樣的道理,前述的機箱下橫架12的一端即左端與一對機箱I中的左側的一個機箱I固定,而機箱下橫架12的另一端即右端與一對機箱I中的右側的一個機箱I固定。機箱上橫架11和機箱下橫架12彼此保持上下對應關系,藉由機箱上橫架11和機箱下橫架12而使彼此面對面配置的一對機箱I形成一個堅固而穩(wěn)定的整體。由圖I所示,在前述的機箱下橫架12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居中部位)并且位于上方設置有一傳動箱121,該傳動箱121的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傳動箱座1211、傳動箱蓋1212、第一傳動齒輪1213和第二傳動齒輪1214,傳動箱座1211的兩端各用傳動箱座固定螺釘12111與機箱下橫架12固定,傳動箱蓋1212蓋配在傳動箱座1211的上部并且傳動箱蓋1212的兩端的下部用傳動箱蓋固定螺釘12121與傳動箱座1211固定。傳動箱座1211的傳動箱座腔和傳動箱蓋1212的傳動箱蓋腔共同配合而構成為齒輪腔1215。第一、第二傳動齒輪1213、1214彼此哨合并且位于齒輪腔1215內,在描述第一、第二主軸2a、2b時申請人還將提及該第一、第二傳動齒輪1213、1214。在前述的一對機箱I的各機箱墻板13上開設有一長方形的并且位置彼此對應的大小相等的針梁探入讓位腔131,以供下面還要詳述的上、下針梁7、8的端部經該針梁探入讓位腔131探入到機箱I的箱腔14內。在前述的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的上部的位置設置有一上滾筒調整機構15,該上滾筒調整機構15包括一對彼此縱向并行的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和一門字形調整架152,該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中的其中一根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用螺釘固定在對應于針梁探入讓位腔131上部的一側位置,而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中的另一根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同樣用螺釘固定在對應于針梁探入讓位腔131上部的另一側位置。門字形調整架152上下移動地與一對上滾筒調整導軌151滑動配合。由圖I所示,在門字形調整架152的對應兩側的下部各開設有一門字形架固定螺釘調整孔1523,當門字形調整架152在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上的位置調整后,再用門字形調整架固定螺釘1524在對應于門字形架固定螺釘調 整孔1523的位置將門字形調整架152與機箱墻板13固定。由圖所I示,由于門字形調整架152對應于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的上部,于是在該門字形調整架152朝向下面還要描述的上滾筒5的一側即背對箱腔14的一側的上部轉動地設置有一對第一上滾筒導輪1521,而下部轉動地設置有一對第二上滾筒導輪1522, —對第一、第二上滾筒導輪1521、1522彼此上下對應并且形成口字形的位置關系,即兩個第一上滾筒導輪161和兩個第二上滾筒導輪1523共四個導輪呈口字形分布。在對應于前述的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的下部并且在朝向下面還要描述的下滾筒6的一側即背對箱腔14的一側轉動地設置有一對第一下滾筒導輪1311和一對第二下滾筒導輪1312,其中,一對第二下滾筒導輪1312對應于一對第一下滾筒導輪1311的下方,并且一對第一、第二下滾筒導輪1311、1312同樣呈口字形分布,具體如同中對第一、第二上滾筒導輪1521、1522的描述。由圖2所示,在前述的一對機箱I的各機箱墻板13的下方并且朝向箱腔14的一側固定有一軸承座托架132,在各軸承座托架132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一主軸軸承座1321和一第二主軸軸承座1322。請重點見圖I并且繼續(xù)結合圖2,示出了一第一主軸2a和一與第一主軸2a在水平方向保持并行的第二主軸2b,第一主軸2a的兩端經開設在機箱墻板13上的主軸讓位孔134伸展到箱腔14內并且轉動地支承在前述的第一主軸軸承座1321上,第二主軸2b的兩端同樣經開設在機箱墻板13上的主軸讓位孔134伸展到箱腔14內并且轉動地支承在第二主軸軸承座1322上,第一、第二主軸2a、2b的中部對應于前述的機箱下橫架12的上方,并且與前述的傳動箱121傳動配合,具體是前述的第一傳動齒輪1213固定在第一主軸2a上,而前述的第二傳動齒輪1214固定在第二主軸2b上。由于第一、第二傳動齒輪1213、1214彼此嚙合,并且在運動時彼此的旋轉方向相反,因此得以保障第一、第二主軸2a、2b的旋轉方向相反。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主軸2a的旋轉方向為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帶動第一傳動齒輪1213順時針旋轉,由第一傳動齒輪1213使第二傳動齒輪1214作逆時針方向旋轉,由于第二傳動輪1214固定于第二主軸2b上,因此由第二傳動齒輪1214帶動第二主軸2b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第一主軸2a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一飛輪20a,而在第二主軸2b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二飛輪20b,第一、第二飛輪20a、20b也可稱為平衡輪。申請人需要說明的是第一主軸2a的中部轉動地支承在前述的傳動箱121的對應兩側的第一傳動箱軸座1216上,而第二主軸2b的中部轉動地支承在傳動箱121的對應兩側的第二傳動箱軸座1217上。由于位于一對機箱I的各箱腔14內的一對連桿機構3的結構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申請人在下面僅針對詳示于圖I和圖2位置狀態(tài)的左側的一個機箱I的箱腔14內的連接機構3進行詳細說明,因為依據舉一反三之理而并不會對設置于右側的機箱I的箱腔14內的連桿機構3的理解產生困惑。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連桿機構3的結構如下包括第一、第二連桿31、32、第一、第二過渡連桿33、34、上牽引板35和下牽引板36,第一連桿31的下端通過第一偏心軸承311以鍵固(采用平鍵固定,以下同)方式固定在第一主軸2a伸展到箱腔14內的端部,從而實現 與第一主軸2a傳動連接,第一連桿31的上端與下牽引板36的長度方向的一端的下部樞軸連接。第二連桿32的下端通過第二偏心軸承321以鍵固方式固定在第二主軸2b伸展到箱腔14內的端部,從而實現與第二主軸2b傳動連接,第二連桿32的上端與下牽引板36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下部樞軸連接。第一過渡連桿33的下端與下牽引板36的長度方向的一端的上部樞軸連接,而上端與上牽引板35的長度方向的一端的下部樞軸連接。第二過渡連桿34的下端與下牽引板36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上部樞軸連接,而上端與上牽引板35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的下部樞軸連接。下面還要詳細描述的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既與上牽引板35連接,又下下牽引板36連接,并且下面即將描述的上、下針梁7、8分別與上、下牽引板35、36固定連接。由圖I所示,上、下牽引板35、36均對應于前述的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當第一主軸2a在下面還要描述的動力傳動機構10的帶動下旋轉時(順時針旋轉),由第一主軸2a帶動第一連桿31上下運動,同時由第二主軸2b帶動第二連桿32上下運動,由第一、第二連桿31、32的運動而帶動下牽引板36的上下運動,進而由下牽引板36使第一、第二過渡連接桿33、34上下運動,又進而由第一、第二過渡連桿33、34帶動上牽引板35上下運動。請重點參見圖4并且依然結合圖I和圖2,在上牽引板35的長度方向的上部(上沿)并且處于居中位置延伸有一第二牽引連桿連接耳351,在該第二牽引連桿連接耳351上并且朝向機箱墻板13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二牽引銷軸3511,該第二牽引銷軸3511用于與上面提及的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連接。又,在上牽引板35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開設有一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52(圖4示意),并且在對應于該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52的高度方向的兩側的位置各開設有一對上針梁固定調整孔353。及,在上牽引板35背對機箱墻板13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52的底部的位置構成有一上針梁座鎖定銷座354(圖I示)。在下牽引板36的長度方向的下部(下沿)并且處于居中位置延伸有一第一牽引連桿連接耳361 (圖4示),在該第一牽引連桿連接耳361上并且朝向機箱墻板13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一牽引銷軸3611 (圖4示),該第一牽引銷軸3611用于與上面提及的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連接。又,在下牽引板36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開設有一下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62 (圖4示),并且在對應于該下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62的高度方向的兩側的部位各開設有一對下針梁固定調整孔363。及,在下牽引板36背對機箱墻板13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下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62的底部的位置構成有一下針梁座鎖定銷座364。
請重點見圖I,在本實施例中,將滾筒驅動機構4設置在了一對機箱I中的位于左側的一個機箱I的箱腔14內,然而如果將其轉移至右側的機箱I的箱腔14內,并且將圖示的上、下滾筒5、6掉轉(改變)180° (以圖I所示位置狀態(tài)為例),那么毫無疑問屬于等效性替換而依然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滾筒驅動機構4的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第一鏈輪41、第一傳動鏈條42、傘齒輪箱43、上、下蝸輪箱44、45和蝸輪箱過渡連接套46,第一鏈輪41固定在前述的第一主軸2a上,即固定在第一主軸2a朝向一對機箱I中的左側的一個機箱I的一端,并且位于該左側的一個機箱I的箱腔14外,傘齒輪箱43固定在傘齒輪箱座433上,而傘齒輪箱座433固定在前述的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該 傘齒輪箱43的輸入齒輪軸431伸展到傘齒輪箱43的箱體外并且穿過機箱墻板13后固定有一第二鏈輪4311,第一、第二鏈輪41、4311彼此對應,并且均位于箱腔14外,第一傳動鏈條42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鏈輪41上,而另一端則套置在該第二鏈輪4311上。當第一主軸2a旋轉時帶動第一鏈輪41,由該第一鏈輪41通過第一傳動鏈條42帶動第二鏈輪4311,進而由第二鏈輪4311帶動輸入齒輪軸431,上蝸輪箱44固定在上蝸輪箱固定板441上,而該上蝸輪箱固定板441用螺釘固定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上蝸輪箱44的上蝸輪箱輸出軸442伸展到上蝸輪箱44的箱體外,并且在穿過開設在上蝸輪箱固定板441上的第一讓位孔4411以及穿過開設在機箱墻板13上的位置與第一讓位孔4411對應的孔后伸展到機箱墻板13背對箱腔14的一側后固定有一第一小齒輪4421,由該第一小齒輪4421帶動下面還要描述的上滾筒5。上蝸輪箱44的上蝸輪箱輸入軸443伸展到上蝸輪箱44的箱體外,并且與蝸輪箱過渡連接套46的上端連接。下蝸輪箱45由螺釘與下蝸輪箱固定板451固定,而該下蝸輪箱固定板451用螺釘固定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對應于前述的上蝸輪箱固定板441的下方,下蝸輪箱45的下蝸輪箱第一輸出軸452與前述的蝸輪箱連接套46的下端連接,而下蝸輪箱45的下蝸輪箱第二輸出軸453伸展到下蝸輪箱45的箱體外,并且在穿過開設在下蝸輪箱固定板451上第二讓位孔4511以及穿過開設在機箱墻板13上的位置與第二讓位孔4511對應的孔后伸展到機箱墻板13背對箱腔14的一側后固定有一第二小齒輪4531,藉由該第二小齒輪4531帶動下面還要描述的下滾筒6。下蝸輪箱45的下蝸輪箱輸入軸454與前述的傘齒輪箱43的傘齒輪箱輸出軸432連接。在圖I中示意的并且在上面已提及的上滾筒5的兩端的外壁上并且圍繞上滾筒5的圓周方向各構成有一上滾筒導輪滾道54,該上滾筒導輪滾道54同時與前述的一對第一上滾筒導輪1521以及一對第二上滾筒導輪1522接觸,也就是說通過上滾筒導輪滾道54而將上滾筒5轉動地支承在一對第二上滾筒導輪1522上,并且由一對第一上滾筒導輪1521限位。在上滾筒5朝向前述的滾筒驅動機構4的一端并且位于上滾筒導輪滾道54(左端的一條上滾筒導輪滾道54)的外側構成有一上滾筒齒圈53,該上滾筒齒圈53與前述的第一小齒輪4421相哨合。其中上滾筒齒圈53優(yōu)選一體構成于上滾筒5上,但并不排斥單獨制作上滾筒齒圈53后,再將其以焊接方式或以其它類似的方式固定到上滾筒5上的情形。在上滾筒5上并且位于前述的一對上滾筒導輪滾道54的區(qū)域以密集狀態(tài)開設有與上滾筒5的上滾筒腔51相通的上刺針孔52。在圖I中示意的并且同樣在上面已提及的下滾筒6的兩端的外壁上圍繞下滾筒6的圓周方向各構成有一下滾筒導輪滾道64,該下滾筒導輪滾道64同時與前述的一對第一下滾筒導輪1311以及一對第二下滾筒導輪1312接觸,也就是說通過下滾筒導輪滾道64而將下滾筒6轉動地支承在一對第二下滾筒導輪1312上,并且由一對第一下滾筒導輪1311限位。在下滾筒6朝向前述的滾筒驅動機構4的一端并且位于下滾筒導輪滾道64(左端的一條下滾筒導輪滾道64)的外側構成有一下滾筒齒圈63,該下滾筒齒圈63與前述的第二小齒輪4531相卩齒合。下滾筒齒圈63與下滾筒6的構成關系如同對上滾筒齒圈53的描述。在下滾筒6上并且位于前述的一對下滾筒導輪滾道64的區(qū)域以密集狀態(tài)開設有與下滾筒6的下滾筒腔61相通的下刺針孔62。由于由前道工序的鋪網機按工藝要求鋪 疊出的無紡織纖維棉網的克重會發(fā)生變化,也就是說無紡織纖維棉網層的高度(厚度)會發(fā)生改變,因此需對前述上滾筒5作適應性調整,當然,在上滾筒5作適應性調整后,下面將要描述的上針梁7也相應調整。當要對上滾筒5向上調整時,那么旋松門字形架固定螺釘1524,將門字形調整架152循著前述的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向上挪移,當挪移至所需的即滿足工藝要求的程度后再將門字形架固定螺釘1524固定(旋緊),反之亦然。門字形調整架152的上下調整幅度取決于開設其上的門字形架固定螺釘調整孔1523的長度范圍(縱向長度),因為門字形架固定螺釘調整孔1523為縱向長條狀孔。由門字形調整架152的上下挪移而帶動前述的一對第一上滾筒導輪1521和一對第二上滾筒導輪1522發(fā)生亦步亦趨的位置變化,最終由門字形調整架152的調整而實現對上滾筒5的調整。優(yōu)選地,在門字形調整架152的上部的調整架橫梁上固定有一枚調整架導座1525,在該調整架導座1525上固定一導銷15251,該導銷15251與固定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的導銷座133相滑動配合。如此設計可保障對門字形調整架152的良好限位,避免上滾筒5在工作時出現不希望出現的竄動。由圖I所示,一上針梁7的中部位于前述的上滾筒腔51內,而兩端伸展到上滾筒腔51外,并且在途經前述的針梁探入讓位腔131后進入箱腔14內與前述的連桿機構3的上牽引板35固定連接,并且使固定于上針梁7的兩端端面上的上針梁連接座72探入于前述的并且由圖4示意的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52內,再用上銷軸721與前述的上針梁座鎖定銷座354鎖定配合。前述的上針梁固定調整孔353的作用是調整上針梁7在上牽引板35上的上下位置,即對上針梁7的高度作依需調節(jié)。在上針梁7的中部即位于上滾筒腔51內的區(qū)域并且朝向下的一側即朝向下針梁8的一側固定有一上針板71,在上針板71上以密集狀態(tài)布置有用于對無紡織纖維棉網的纖維進行纏結刺合的上刺針711,其中,上刺針711的位置必須充分與上刺針孔52相對應,上刺針711的直徑必須小于上刺針孔52。請參見圖3并且仍結合圖1,由于上針梁7的結構是與下針梁8的結構完全相同的,僅僅是彼此反向設置,所謂的反向設置是指上刺針711朝向下,而下面還要描述的下刺針811朝向上,因此在圖3中申請人詳細示意了下針梁8,下針梁8上的下針板81的兩端通過針板限位塊812限定于下針梁8上,并且在下針板81朝向下針梁8的一側配設有下針板墊板813,由對應于下針板81的長度方向的兩側的下針板夾條814將下針板墊板813與下針板81固定,下針板夾條814由固定在下針梁8上的夾條限位塊8141限位。在下針板81朝向前述的上針板71的一側以密集狀態(tài)布置有下刺針811,下刺針811必須充分與下滾筒6上的下刺針孔62相對應,由下刺針811對途經上、下滾筒5、6之間的無紡織纖維棉網進行纏結刺合。優(yōu)選的方案還可在下針梁8上并且在對應于下針板墊板813的長度方向的兩側的下方部位各配設一具有進氣接口 831的氣囊83,氣囊83的兩端由氣囊夾板832夾緊。通過對氣囊83的充氣而可使下針板81可靠地與前述的下針板夾條814緊密配合。針梁8兩端的端面上各用連接座固定螺釘821固定有一下針梁連接座82,并且在下針梁固定座821上開設有一下銷軸孔822。下刺針811的直徑必須小于下刺針孔62。由圖I所示,針梁8的兩端伸展到下滾筒腔61外,并且在對應于前述的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的位置進入箱腔14與前述的下牽引板36固定連接。前述的下針板81固定在下針梁8的中部,即位于下滾筒腔61內。前述的下針梁連接座82插入于由圖4示意的下針梁連接座插入腔362內,并且由下銷軸8221在對應于下銷軸孔822的位置插入前述的下針梁座鎖定銷座364上的孔內。開設于下牽引板36上的前述下針梁固定調整孔363 (圖4示)的作用是對下針梁8進行調整,具體如同中對上針梁固定調整孔353的描述。請參見圖5至圖7并且仍結合圖I、圖2和圖4,由于本發(fā)明的配設在一對機箱I的各自的箱腔14內的連桿擺牽引機構9的結構和動作原理以及與連桿機構3連接的方式 都是相同的,因此申請人在下面僅針對圖示位置狀態(tài)下的左側的一個機箱I的箱腔14內的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進行詳細描述。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包括主動鏈輪91、第一過渡鏈輪92、第一、第二牽引桿鏈輪93、94、牽引傳動鏈條95、第一、第二牽引桿96、97和第二過渡鏈輪98,主動鏈輪91通過鍵固方式固定在前述的第二主軸2b上,第一過渡鏈輪92轉動地設置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大體上對應于第一牽引桿鏈輪93的下方(圖4示),第一牽引桿鏈輪93轉動地設置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與前述的下牽引板36相對應。由圖I所示,該第一牽引桿鏈輪93轉動地設置在第一牽引桿鏈輪半軸931上,而該第一牽引桿鏈輪半軸931直接構成于第一半軸座9311上,該第一半軸座9311用半軸座固定螺釘固定于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又,在第一牽引桿鏈輪93背對機箱墻板13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一偏心盤932。第一牽引桿96朝向下牽引板36的一端與下牽引板36朝向下的一側的居中位置連接,即與前述的第一牽引桿連接耳361連接,具體是通過第一牽引桿銷軸3611 (圖4示)實現與下牽引板36連接,而第一牽引桿96朝向第一牽引桿鏈輪93的一端與前述的第一偏心盤932連接。第二牽引桿鏈輪94轉動地設置在第二牽引桿鏈輪半軸941上,而第二牽引桿鏈輪半軸941直接構成于第二半軸座9411上,第二半軸座9411用螺釘固定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在第二牽引桿鏈輪94背對機箱墻板13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二偏心盤942。第二牽引桿97朝向第二牽引桿鏈輪94的一端與前述的第二偏心盤942連接,而第二牽引桿97朝向上牽引板36的一端與上牽引板36上的前述的第二牽引連桿連接耳351連接,具體而言,由第二牽引銷軸3511插入開設于第二牽引桿97上的孔內(圖I詳示)。第二過渡鏈輪98轉動地設置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對應于前述的第一、第二牽引桿鏈輪93、94之間。牽引傳動鏈條95的一端套置在主動鏈輪91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牽引桿鏈輪94上,而中部與第一過渡鏈輪92、第一牽引桿鏈輪93和第二過渡鏈輪98聯結。對于牽引傳動鏈條95,也可以依據圖4和圖5的示意作如下表述牽引傳動鏈條95套置(套聯)在主動鏈輪91、第一過渡鏈輪92、第一牽引桿鏈輪93、第二過渡鏈輪98和第二牽引桿鏈輪94上,即五個鏈輪之間彼此由牽引傳動鏈條95形成連動關系。
仍見圖I、圖2和圖4以及圖7,示出了用于帶動前述的第一主軸2a運動的動力傳動機構10,該動力傳動機構10包括變頻調速電機101、第一傳動輪102、傳動帶103和第二傳動輪104,變頻調速電機101固定在一對機箱I中的左邊(即左側)的一個機箱I上,第一傳動輪102固定在變頻調速電機101的電機軸上,傳動帶103的一端套置在第一傳動輪10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傳動輪104上,該第二傳動輪104以鍵固方式固定在第一主軸2a伸展到一對機箱I中的左側的一個機箱I的箱腔14內的一端(圖I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第二傳動輪102、104均為皮帶輪并且均為多槽道皮帶輪,傳動帶103為轉動皮帶,其數量與第一、第二傳動輪102、104上的槽道相適應(即相等)。當動力傳動機構10的變頻調速電機101工作時,則帶動第一主軸2a旋轉,第一、第二主軸2a、2b的旋轉形式可參見申請人在上面的描述。申請人:描述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在圖6和圖7中示意了供無紡織纖維棉網行進行出的工作臺面30,當要對由鋪網機鋪疊后的無紡織纖維棉網進行針刺時,來自于工作臺面 30的無紡織纖維網棉網從上、下滾筒5、6之間行進,即從圖I所示位置狀態(tài)的上、下滾筒5、6之間的后側進入,具體如下
由受控于PLC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動力傳動機構10的變頻調速電機101工作,經第一傳動輪102通過傳動帶103帶動第二傳動輪104工作(運動),由于第二傳動輪104固定于第一主軸2a上,因此由該第二傳動輪104帶動第一主軸2a旋轉(本實施例是以第一主軸2a作順時針旋轉為例的)。由于第一、第二主軸2a、2b與傳動箱121傳動配合,因此由固定在第一主軸2a上的第一傳動齒輪1213帶動固定于第二主軸2b上的第二傳動齒輪1214,從而使第二主軸2b的旋轉方向與第一主軸2a相反,以保證無紡織纖維棉網在上、下滾筒5、6的挾持(也可稱夾住)狀態(tài)下移動。上述動作過程中,由于連桿機構3的第一、第二連桿31、32分別與第一、第二主軸2a、2b傳動連接,因此由第一、第二主軸2a、2b的旋轉而帶動一對連桿機構3運動,具體可參見申請人在上面對連桿機構3的描述。又由于前述的滾筒驅動機構4與第一主軸2a傳動連接,因此在第一主軸2a的運動下帶動滾筒驅動機構4工作。滾筒驅動機構4是這樣來使前述的上、下滾筒5、6運動的,由第一鏈輪41隨第一主軸2a的旋轉而帶動第一傳動鏈條42,由該第一傳動鏈條42帶動第二鏈輪4311,由于第二鏈輪4311固定于傘齒輪箱43的輸入齒輪軸431上,因而第二鏈輪4311帶動輸入齒輪軸431旋轉,由輸入齒輪軸431上的并且位于傘齒輪箱43內的傘齒輪帶動傘齒輪箱43的傘齒輪箱輸出軸432上的傘齒輪(位于傘齒輪箱內,圖中未示出,但依據公知常識是完全能夠理解的),使傘齒輪箱輸出軸432旋轉或稱運動。由于傘齒輪箱輸出軸432通過連接盤與下蝸輪箱45的下蝸輪箱輸入軸454傳動連接,也就是說下蝸輪箱輸入軸454通過連接盤與傘齒輪箱輸出軸432連接,因此下蝸輪箱45進入工作狀態(tài)。由下蝸輪箱第二輸出軸453帶動固定其上的第二小齒輪4531,由于第二小齒輪4531與前述的下滾筒6的下滾筒齒圈63相嚙合,因而由該第二小齒輪4531帶動下滾筒6旋轉。又與此同時,上滾筒5也處于旋轉狀態(tài),具體是由于下蝸輪箱45的下蝸輪箱第一輸出軸452與蝸輪箱過渡連接套46連接,又由于上蝸輪箱44的上蝸輪箱輸入軸443與蝸輪箱過渡連接套46連接,因此上蝸輪箱44處于工作狀態(tài),即上蝸輪箱44的上蝸輪箱輸出軸442旋轉,帶動固定其上的第一小齒輪4421旋轉。由于第一小齒輪4421與上滾筒5的上滾筒齒圈53相嚙合,因此上滾筒5旋轉。在上、下滾筒5、6的旋轉下將無紡織纖維棉網在挾持狀態(tài)下行移。在上、下滾筒5、6旋轉并輸送無紡織纖維棉網的同時,由于連桿機構3處于運動狀態(tài),因由連桿機構3的上牽引板35帶動上針梁7上下交替(往復)運動,同時由下牽引板36帶動下針梁8上下往復運動。具體而言當上針梁7向下運動時,上針板71上的上刺針711穿過上滾筒5上的上刺針孔52對無紡織纖維棉網實施刺合,而此時的下針梁8由于向下運動而使下針板81上的下刺針811縮入即退出下滾筒6上的下刺針孔62。反之,當上針梁7向上運動時,上針板71上的上刺針711退出上滾筒5的上刺針孔52,即縮入上滾筒腔51內,而此時的下針梁8的下針板81上的下刺針811向上運動,即伸出下刺針孔62對無紡纖維棉網實施刺合,如此反復。在上述上、下刺針711、811交替對無紡織纖維棉網刺合的過程中,在上刺針711刺入纖維內的瞬間,由于此時的下刺針811退出無紡織纖維棉網,因此,此時的下滾筒6扮演著剝網滾筒的作用。但隨著上刺針711刺入并穿過無紡織纖維棉網,此時的下滾筒6又開始起著托網輥筒的作用。同樣的道理,在上刺針711退出無紡織纖維棉網時,則上滾筒5扮 演著剝網滾筒的角色,而此時由于下刺針811刺入于無紡織纖維棉網內,因此,此時的上滾筒5起著托網滾筒的作用。由于上、下滾筒5、6的直徑相對較大(上、下滾筒5、6的直徑相等),無紡織纖維棉網入口三角處的空間較大而能夠滿足克重為600-1500g/ m2乃至克重更大的無紡織纖維棉網層的輸入,這是已有技術中的平板式的并且靜止的托、剝網板無法媲美的。在上述上、下針梁7、8的上、下針板71、81上的上、下刺針711、811以有規(guī)律的上下交替方式對途經上、下滾筒5、6之間的無紡織纖維棉網進行針刺的同時,由前述的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使一對連桿機構3擺動,具體如下由于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的主動鏈輪91與第二主軸2b固定,因此在第二主軸2b運動的過程中由第二主軸2b經牽引傳動鏈輪95同時帶動第一、第二牽引桿鏈輪93、94,由于第一牽引桿96連接于下牽引板36與第一牽引桿鏈輪93之間,又由于第二牽引桿97連接于上牽引板35與第二牽引桿鏈輪94之間,因此在一對連接機構3運動的同時由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使一對連桿機構3的上、下牽引板35、36作微渺的擺動,之所以稱微渺的擺動,是因為上、下牽引板35、36的擺動量極小。因為在針刺過程中,上、下滾筒5、6是以工藝設定的速度滾動的,如果上針板71上的上刺針711以及下針板81上的下刺針811直上直下的話,那么毫無疑問上刺針711、下刺針811會產生與上、下滾筒壁(非上、下刺針孔52、62的部位)相撞而折斷的情形,因而由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帶動連桿機構3,進而由連桿機構3的上、下牽引板35、36分別帶動上、下針梁7、8,使分別安裝在上、下針梁7、8上的上、下針板71、81與上、下滾筒5、6的運動保持等速移動,在該過程中,即在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的作用下使上針板71上的上刺針711以及使下針板81上的下刺針811具備復合運動的形態(tài),在該復合運動的形態(tài)下,上、下刺針711、811的運動軌跡表現為類似于縱向橢圓狀的走針軌跡,一方面避免了上、下刺針711、811分別與上、下滾筒5、6相撞的情形,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避免處于行移狀態(tài)下的無紡織纖維的扯拉,以表現零牽伸而提高無紡織產品的檔次。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相對已有技術的針刺機作了革命性的變化,從而全面地彌補了已有技術中的欠缺,完成了發(fā)明任務,客觀地體現了申請人在技術效果欄中所稱的技術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面對面設置的并且相互之間由機箱上橫架(11)和機箱下橫架(12)連接在一起的一對機箱(I),在該一對機箱(I)的彼此面對面一側的機箱墻板(13)上并且在對應的位置各開設有一與機箱(I)的箱腔(14)相通的針梁探入讓位腔(131),其中,在所述的機箱下橫架(12)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設置有一傳動箱(121);對應于所述機箱下橫架(12)上方的一第一主軸(2a)和一與第一主軸(2a)并行的第二主軸(2b),該第一主軸(2a)和第二主軸(2b)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的一對機箱(I)之間并且探入所述的箱腔(14)內,而第一主軸(2a)以及第二主軸(2b)的中部均與所述的傳動箱(121)傳動配合并且形成彼此的旋轉方向相反;一對連桿機構(3),該一對連桿機構(3)中的其中一個連桿機構(3)位于所述的一對機箱(I)中的其中一個機箱(I)的所述箱腔(14)內,并且與所述第一主軸(2a)以及第二主軸(2b)的一端傳動連接,而該一對連桿機構(3)中另一個連桿機構(3)位于所述的一對機箱(I)中的另一個機箱(I)的所述箱腔(14)內,并且與第一主軸(2a)以及第二主軸(2b)的另一端傳動連接;一滾筒驅動機構(4),該滾筒驅動機構(4)設置在所述的一對機箱(I)中的任擇一個機箱(I)的所述箱腔(14)內,并且與所述第一主軸(2a)傳動連接;具有上滾筒腔(51)并且以密集狀態(tài)設置有與上滾筒腔(51)相通的上刺針孔(52)的一上滾筒(5)和具有下滾筒腔¢1)并且以密集狀態(tài)設置有與下滾筒腔¢1)相通的下刺針孔¢2)的一下滾筒¢),該上滾筒(5)和下滾筒(6)在對應于所述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的位置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的一對機箱(I)之間,并且與所述的滾筒驅動機構(4)傳動配合;一上針梁(7)和一下針梁(8),上針梁(7)的中部位于所述的上滾筒腔(51)內,而上針梁(7)的兩端伸出上滾筒腔(51)并且探入所述的箱腔(14)內與所述的連桿機構(3)固定連接,在上針梁(7)的中部并且朝向下針梁(8)的一側固定有一上針板(71),在上針板(71)上以密集狀態(tài)布置有用于對無紡織纖維棉網纏結刺合的上刺針(711),上刺針(711)的位置與所述上刺針孔(52)相對應,下針梁(8)的中部位于所述下滾筒腔(61)內,而下針梁(8)的兩端伸出下滾筒腔(61)并且探入所述的箱腔(14)內與所述的連桿機構(3)固定連接,在下針梁(8)的中部并且朝向上針梁(7)的一側固定有一下針板(81),在下針板(81)上以密集狀態(tài)布置有用于對無紡織纖維棉網纏結刺合的下刺針(811),下刺針(811)與所述下刺針孔¢2)相對應;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該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中的其中一個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設置在所述一對機箱(I)中的其中一個機箱⑴的所述箱腔(14)內,與該箱腔(14)內的所述連桿機構(3)連接并且還與所述第二主軸(2b)傳動連接,而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中的另一個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設置在一對機箱(I)中的另一個機箱(I)的所述箱腔(14)內,與該另一個機箱(I)的箱腔(14)內的連桿機構(3)連接并且還與第二主軸(2b)傳動連接;一設置在所述的一對機箱(I)中的任擇一個機箱(I)上的動力傳動機構(10),該動力傳動機構(10)與所述第一主軸(2a)傳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對機箱(I)的機箱墻板(13)上并且在機箱墻板(13)朝向所述箱腔(14)的一側各設置有一上滾筒調整機構(15),各上滾筒調整機構(15)包括彼此縱向并行的并且固定在所述機箱墻板(13)朝向所述箱腔(14)的一側的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和滑動地配設在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之間的并且還與機箱墻板(13)固定的門字形調整架(152),其中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中的其中一根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對應于所述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一側,而一對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中的另一根上滾筒調整架導軌(151)對應于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的高度方向的上部的另一側,門字形調整架(152)對應于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的腔口部位,在該門字形調整架(152)上并且朝向所述上滾筒(5)的一側的上端樞軸設置有一對第一上滾筒導輪(1521),而下端樞軸設置有一對第二上滾筒導輪(1522),一對第一、第二上滾筒導輪(1521、1522)彼此上下對應并且形成口字形分布,所述的上滾筒(5)的兩端各轉動地支承在一對第二上滾筒導輪(1522)上,并且與一對第一上滾筒導輪(1521)接觸,在所述的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的高度方向的下部的腔口部位并且朝向所述下滾筒出)的一側樞軸設置有一對第一下滾筒導輪(1311)和一對第二下滾筒導輪(1312),一對第一、第二下滾筒導輪(1311、1312)彼此上下對應并且彼此形成口字形分布,所述的下滾筒出)的兩端各轉動地支承在一對第二下滾筒導輪(1312)上,并且與一對第一下滾筒導輪(1311)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箱(121)包括傳動箱座(1211)、傳動箱蓋(1212)、第一傳動齒輪(1213)和第二傳動齒輪(1214),傳動箱座(1211)固定在所述的機箱下橫架(12)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傳動箱蓋(1212)與傳動箱座(1211)相配合,并且傳動箱座(1211)的傳動箱座腔與傳動箱蓋(1212)的傳動箱蓋腔共同地構成為齒輪腔(1215),第一傳動齒輪(1213)固定在所述第一主軸(2a)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位于齒輪腔(1512)內,第二傳動齒輪(1214)固定在所述第二主軸(2b)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在齒輪腔(1215)內與所述的第一傳動齒輪(1213)相哨合,第一、第二傳動齒輪(1213、1214)的旋轉方向彼此相反,在所述的第一主軸(2a)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一飛輪(20a),而在所述的第二主軸(2b)的兩端各固定有一第二飛輪(20b)。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連桿機構(3)各包括第一、第二連桿(31、32)、第一、第二過渡連桿(33、34)、上牽引板(35)和下牽引板(36),第一連桿(31)的下端與所述第一主軸(2a)傳動連接,而上端與下牽引板(36)的一端的下部連接,第二連桿(32)的下端與所述第二主軸(2b)傳動連接,而上端與下牽引板(36)的另一端的下部連接,第一過渡連桿(33)的下端與下牽引板(36)的一端的上部連接,而上端與上牽引板(35)的一端連接,第二過渡連桿(34)的下端與下牽引板(36)的另一端的上部連接,而上端與上牽引板(35)的另一端連接,上、下牽引板(35、36)均與所述的針梁探入讓位腔(131)相對應,所述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與所述的上牽引板(35)連接,并且還與所述的下牽引板(36)連接,在所述的一對機箱(I)的機箱墻板(13)的下部并且朝向所述箱腔(14)的一側各固定有一軸承座托架(132),所述的第一主軸(2a)和第二主軸(2b)轉動地支承在軸承座托架(132)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筒驅動機構(4)包括第一鏈輪(41)、第一傳動鏈條(42)、傘齒輪箱(43)、上、下蝸輪箱(44、45)和蝸輪箱過渡連接套(46),第一鏈輪(41)固定在所述的第一主軸(2a)上,傘齒輪箱(43)固定在所述機箱墻板(13)朝向所述箱腔(14)的一側,該傘齒輪箱(43)的輸入齒輪軸(431)伸展到傘齒輪箱(43)外并且穿過機箱墻板(13)固定有一第二鏈輪(4311),該第二鏈輪(4311)與第一鏈輪(41)相對應并且位于箱腔(14)外,所述的第一傳動鏈條(42)的一端套置在第一鏈輪(41)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鏈輪(4311)上,上蝸輪箱(44)固定在上蝸輪箱固定板(441)上,上蝸輪箱固定板(441)固定在所述機箱墻板(13)朝向所述箱腔(14)的一側,上蝸輪箱(44)的上蝸輪箱輸出軸(442)伸展到上蝸輪箱(44)外,并且在穿過所述上蝸輪箱固定板(441)和機箱墻板(13)后固定有一第一小齒輪(4421),上蝸輪箱(44)的上蝸輪箱輸入軸(443)伸展到上蝸輪箱(44)的箱體外并且與蝸輪箱過渡連接套(46)的上端連接,下蝸輪箱(45)固定在下蝸輪箱固定板(451)上,該下蝸輪箱固定板(451)對應于所述的上蝸輪箱固定板(441)的下方,并且與所述機箱墻板(13)朝向所述箱腔(14)的一側固定,下蝸輪箱(45)的下蝸輪箱第一輸出軸(452)與所述蝸輪箱連接套(46)的下端連接,下蝸輪箱(45)的下蝸輪箱第二輸出軸(453)伸展到下蝸輪箱(45)外并且在穿過所述下蝸輪箱固定板(451)和機箱墻板(13)后固定有一第二小齒輪(4531),而下蝸輪箱(45)的下蝸輪箱輸入軸(454)與傘齒輪箱(43)的傘齒輪箱輸出軸(432)連接,在所述的上滾筒(5)朝向滾筒驅動機構(4)的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第一小齒輪(4421)的部位構成有一上滾筒齒圈(53),該上滾筒齒圈(53)與第一小齒輪(4421)相哨合,在所述的下滾筒(6)同樣朝向滾筒驅動機構(4)的一端的外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第二小齒輪(4531)的部位構成有一下滾筒齒圈(63),該下滾筒齒圈¢3)與第二小齒輪(4531)相嚙合。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9)各包括主動鏈輪(91)、第一過渡鏈輪(92)、第一、第二牽引桿鏈輪(93、94)、牽引傳動鏈條(95)、第一牽引桿(96)、第二牽引桿(97)和第二過渡鏈輪(98),主動鏈輪(91)固定在所述的第二主軸(2b)上,第一過渡鏈輪(92)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機箱墻板(13)朝向所述箱腔(14)的一側并且對應于第一牽引桿鏈輪(93)的下方,第一牽引桿鏈輪(93)轉動地設置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與所述下牽引板(36)相對應,第一牽引桿(96)的一端與所述的下牽引板(36)朝向下的一側的居中位置連接,而另一端與第一牽引桿鏈輪(93)連接,第二牽引桿鏈輪(94)轉動地設置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與所述上牽引板(35)相對應,第二牽引桿(97)的一端與上牽引板(36)朝向上的一側的居中位置連接,而另一端與第二牽引桿鏈輪(94)連接,第二過渡鏈輪(98)轉動地設置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對應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牽引桿鏈輪(93、94)之間,牽引傳動鏈條(95)的一端套置在主動鏈輪(91)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牽引桿鏈輪(94)上,而中部與第一過渡鏈輪(92)、第一牽引桿鏈輪(93)和第二過渡鏈輪(98)聯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牽引桿鏈輪(93)轉動地設置在第一牽引桿鏈輪半軸(931)上,第一牽引桿鏈輪半軸(931)構成于第一半軸座(9311)上,而第一半軸座(9311)固定在所述的機箱墻板(13)朝向所述箱腔(14)的一側,并且在第一牽引桿鏈輪(93)背對機箱墻板(13)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一偏心盤(932),所述的第一牽引桿(96)朝向第一牽引桿鏈輪(93)的一端與第一偏心盤(932)連接;所述的第二牽引桿鏈輪(94)轉動地設置在第二牽引桿鏈輪半軸(941)上,第二牽引桿鏈輪半軸(941)構成于第二半軸座(9411)上,而第二半軸座(9411)固定在機箱墻板(13)朝向箱腔(14)的一側,并且在第二牽引桿鏈輪(94)背對機箱墻板(13)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二偏心盤(942),所述的第二牽引桿(97)朝向第二牽引桿鏈輪(94)的一端與第二偏心盤(942)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牽引板(36)朝向下的一側的居中位置延伸有一第一牽引連桿連接耳(361),在該第一牽引連桿連接耳(361)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一牽引桿(96)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一牽引銷軸(3611);在所述的上牽引板(35)朝向上的一側的居中位置延伸有一第二牽引連桿連接耳(351),在該第二牽引連桿連接耳(351)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牽引桿(97)的一側固定有一第二牽引銷軸(3511),所述第一牽引桿(96)朝向下牽引板(36)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牽引銷軸(3611)連接,所述第二牽引板(97)朝向上牽引板(35)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牽引銷軸(3511)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6或8所述的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牽引板(35)上并且位于上牽引板(35)的長度方向的居中部位開設有一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52),并且在對應于該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52)的左右側各開設有一對彼此上下對應的上針梁固定調整孔(353);在所述的下牽引板(36)上并且位于下牽引板(36)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開設有一下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62),并且在對應于該下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62)的左右側各開設有一對彼此上下對應的下針梁固定調整孔(363)。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滾筒式針刺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牽引板(35)的長度方向的下部并且在對應于所述上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52)的位置構成有一上針梁座鎖定銷座(354);在所述的下牽引板(36)的長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的下針梁連接座探入腔(362)的位置構成有一下針梁座鎖定銷座(364)。
全文摘要
一種滾筒式針刺機,屬于無紡織機械領域。包括一對機箱,在該對機箱的機箱墻板上開設針梁探入讓位腔,在機箱下橫架的中部設置傳動箱;第一、第二主軸支承在一對機箱之間;一對連桿機構;滾筒驅動機構,與第一主軸連接;上滾筒和下滾筒,支承在一對機箱之間,與滾筒驅動機構配合;上針梁和下針梁,在上針梁的中部固定上針板,在上針板上布置有上刺針,在下針梁的中部固定下針板,在下針板上布置有下刺針;一對連桿擺動牽引機構,設置在一對機箱的箱腔內,與箱腔內的連桿機構連接并且還與第二主軸傳動連接;設置在機箱上的動力傳動機構,與第一主軸傳動連接。優(yōu)點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縮短工藝流程,節(jié)約針刺機所耗能源;提高無紡織產品檔次。
文檔編號D04H18/02GK102808290SQ20121028207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9日
發(fā)明者韓雪龍, 陸建國 申請人:常熟市飛龍無紡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