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面上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說是涉及一種雙面上蠟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使?jié){紗紗片表面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和柔軟性,以降低織造時的經紗斷頭率, 提高織物質量,紗片上漿烘干后,需進行上蠟。傳統的上蠟裝置多為單面上蠟,單面上蠟的紗片因上蠟只有一面,上蠟不均勻,因此耐磨性不好,導致織造時斷頭較多,且織成織物后, 退蠟時會出現色差,直接影響織造效率和織物質量,只能適用于低端品種,難以滿足和適應紡織品高端面料的需要。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能顯著提高織造效率和織物質量的雙面上蠟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fā)明的雙面上蠟裝置包括由立柱、以懸臂方式設置在立柱中上部的橫撐、支撐在橫撐下方的支柱組成的機架,在所述支柱的中上部以與橫撐相平行、且同向延伸的方式設置有懸臂式橫架,在與懸臂式橫架安裝側相對應位置處的支柱另一側通過軸承座安裝有第一固定導紗輥,放置在第一蠟槽內的第一上蠟輥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懸臂式橫架上,在橫撐懸臂端通過托板、導向桿、軸承座、氣缸安裝有浮動輥,在浮動輥安裝位置與支柱之間的橫撐上通過軸承座固定安裝有放置在第二蠟槽內的第二上蠟輥,在橫撐上方同側的支柱上通過軸承座安裝有第二固定導紗輥;紗片經第一固定導紗輥、第一上蠟輥、繞過浮動輥、第二上蠟輥、再經第二固定導紗輥引出,形成扁“S”形的走紗路線、并對紗片兩面上蠟。
本發(fā)明中所述氣缸的缸體固定于橫撐下方,氣缸的活塞桿上端連接在托板底部的連桿上,所述托板通過向下延伸的導向桿安裝在橫撐上,所述軸承座通過穿過托板向上延伸的導向桿上端的螺紋連接端、以及鎖緊螺母固定安裝在端托板上方。
本發(fā)明中所述紗片在第一上蠟輥、第二上蠟輥上的包角α相同。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紗片進入雙面上蠟裝置,經第一固定導紗輥,向后上方向繞過浮動輥,最后從第二固定導紗輥引出,形成扁“S”形的走紗路線。第一上蠟輥在第一固定導紗輥與浮動輥之間為紗片A面上蠟,第二上蠟輥在浮動輥與第二固定導紗輥之間為紗片B面上蠟。各導紗輥和上漿輥之間的布局應保證紗片在上蠟輥上有相等的包角α,以實現紗片Α、B面的上蠟量一致。
本發(fā)明中所述的浮動輥由氣缸驅動,可實現上下移動,當紗片停止運行時,氣缸將浮動輥向上抬起,使得紗片同時離開第一蠟輥和第二上蠟輥,實現紗片與上蠟輥無接觸狀態(tài),以避免停機時在紗片上形成蠟斑。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fā)明的雙面上蠟裝置解決了現有上蠟裝置上蠟不均,易出現蠟斑等問題。均勻上蠟能更加充分地軟化并貼伏毛羽,降低漿紗表面的摩擦系數,使紗片在織造時與機件之間的摩擦阻力減小,保護漿膜,顯著減少了織造時的經紗斷頭,從而提高織造效率和織物質量??傊撗b置為適應高檔織物的研發(fā)、織造車速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保障。
圖I為本發(fā)明的結構原理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浮動輥在氣缸驅動下作上下移動狀態(tài)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雙面上蠟裝置的傳動原理圖。圖中序號1、第一固定導紗輥,2、第一上蠟輥,3、浮動輥,4、第二上蠟輥,5、第二固定導紗輥,6、氣缸,7、紗片7,8、軸承座,9、支柱,10、懸臂式橫架,11軸承座,12、第一蠟槽,13、橫撐,14、托板,15、軸承座,16、第二蠟槽,17、軸承座,18、軸承座,19、立柱,20、 減速箱,21鏈輪,22、鏈輪,23、張緊鏈輪,24、第一上蠟輥鏈輪,25、張緊鏈輪,26、第二上蠟輥鏈輪、27導向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I所示,本發(fā)明的雙面上蠟裝置包括由立柱(19)、以懸臂方式設置在立柱(19)中上部的橫撐(13)、支撐在橫撐(13)下方的支柱(9)組成的機架,在所述支柱(9)的中上部以與橫撐(10)相平行、且同向延伸的方式設置有懸臂式橫架(10),在與懸臂式橫架(10)安裝側相對應位置處的支柱(9)另一側通過軸承座(8)安裝有第一固定導紗輥(I),放置在第一蠟槽(12)內的第一上蠟輥(2)通過軸承座(11)安裝在懸臂式橫架(10)上,在橫撐(13)懸臂端通過托板(14)、導向桿(27)、軸承座(15)、氣缸(6)安裝有浮動輥(3);所述氣缸(6)的缸體固定于橫撐(13)下方,氣缸(6)的活塞桿上端連接在托板(14)底部的連桿上,所述托板(14)通過向下延伸的導向桿(27)安裝在橫撐(13)上,所述軸承座(15)通過穿過托板向上延伸的導向桿(27)上端的螺紋連接端、以及鎖緊螺母固定安裝在端托板(14)上方;在浮動輥(3)安裝位置與支柱(9)之間的橫撐(13)上通過軸承座(17)固定安裝有放置在第二蠟槽(16)內的第二上蠟輥(4),在橫撐(13)上方同側的支柱(9)上通過軸承座
(18)安裝有第二固定導紗輥(5);紗片(7)經第一固定導紗輥(I)、第一上蠟輥(2)、繞過浮動輥(3)、第二上蠟輥(4)、再經第二固定導紗輥(5)引出,形成扁“S”形的走紗路線、并對紗片A面和B面上蠟;所述紗片在第一上蠟輥(2)、第二上蠟輥(4)上的包角α相同,以保證紗片Α、B面的上蠟量一致。如圖2所示,浮動輥(3)由氣缸(6)驅動,可實現上下移動,當紗片停止運行,氣缸(6)將浮動輥(3)抬起,使得紗片同時離開第一蠟輥(2)和第二上蠟輥(4),實現紗片與上蠟輥無接觸狀態(tài),以避免停機時在紗片上形成蠟斑。當紗片重新運行時,浮動輥(3)由氣缸
(6)驅動落下,恢復上蠟狀態(tài)。本發(fā)明傳動方式如圖3所示,動力(可以邊軸傳動,也可以是電機減速機直接傳動)通過鏈傳動傳到鏈輪(21),經過減速箱(20)的減速變向后,通過鏈輪(22)傳到第一上蠟輥鏈輪(24)和第二上蠟輥鏈輪(26),實現兩上蠟輥的轉動。張緊鏈輪(23)、(25)對上蠟鏈條進行張緊。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面上蠟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立柱(19)、以懸臂方式設置在立柱(19) 中上部的橫撐(13)、支撐在橫撐(13)下方的支柱(9)組成的機架,在所述支柱(9 )的中上部以與橫撐(10)相平行、且同向延伸的方式設置有懸臂式橫架(10),在與懸臂式橫架(10)安裝側相對應位置處的支柱(9)另一側通過軸承座(8)安裝有第一固定導紗輥(1),放置在第一蠟槽(12 )內的第一上蠟輥(20 )通過軸承座(11)安裝在懸臂式橫架(10 )上,在橫撐(13 ) 懸臂端通過托板(14 )、導向桿(27)、軸承座(15 )、氣缸(6 )安裝有浮動輥(3 ),在浮動輥(3 ) 安裝位置與支柱(9)之間的橫撐(13)上通過軸承座(17)固定安裝有放置在第二蠟槽(16) 內的第二上蠟輥(4),在橫撐(13)上方同側的支柱(9)上通過軸承座(18)安裝有第二固定導紗輥(5);紗片(7)經第一固定導紗輥(I)、第一上蠟輥(2)、繞過浮動輥(3)、第二上蠟輥(4)、再經第二固定導紗輥(5)引出,形成扁S形的走紗路線、并對紗片兩面上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面上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6)的缸體固定于橫撐 (13)下方,氣缸(6)的活塞桿上端連接在托板(14)底部的連桿上,所述托板(14)通過向下延伸的導向桿(27)安裝在橫撐(13)上,所述軸承座(15)通過穿過托板(14)向上延伸的導向桿(27)上端的螺紋連接端、以及鎖緊螺母固定安裝在端托板(14)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面上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片在第一上蠟輥(2)、第二上蠟輥(4)上的包角α相同。
全文摘要
一種雙面上蠟裝置,包括由立柱、以懸臂方式設置在立柱中上部的橫撐、支撐在橫撐下方的支柱組成的機架,在所述支柱的中上部以與橫撐相平行、且同向延伸的方式設置有懸臂式橫架,在與懸臂式橫架安裝側相對應位置處的支柱另一側通過軸承座安裝有第一固定導紗輥,放置在第一蠟槽內的第一上蠟輥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懸臂式橫架上,在橫撐懸臂端通過托板、導向桿、軸承座、氣缸安裝有浮動輥,在浮動輥安裝位置與支柱之間的橫撐上通過軸承座固定安裝有放置在第二蠟槽內的第二上蠟輥,在橫撐上方同側的支柱上通過軸承座安裝有第二固定導紗輥;紗片經第一固定導紗輥、第一上蠟輥、繞過浮動輥、第二上蠟輥、再經第二固定導紗輥引出,對紗片兩面上蠟。
文檔編號D02J3/18GK102926076SQ20121051882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6日
發(fā)明者石超偉, 張棣, 翟秀慧, 李鉻, 周素利, 王凱輝, 王富生, 婁建峰, 張紅敏, 張永軍, 崔運喜, 代愛麗 申請人: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