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配制抗菌整理液:取納米氧化鈦粉體、去離子水混合攪拌均勻,往上述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劑十二烷基硫酸鈉,硅烷偶聯(lián)劑KH560,超聲攪拌30min;(2)將抗菌整理液升溫至50-80℃,放入蠶絲織物,浴比為1:30-1:60,二浸二扎,軋余率為80%-90%;(3)取出蠶絲織物,80℃烘10min,120-150℃焙烘2-5min,得到整理后的蠶絲織物。本發(fā)明整理得到的蠶絲織物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有效期長,無毒,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專利說明】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
[0001]本發(fā)明涉及蠶絲改性【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
【背景技術(shù)】
:
[0002]隨著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人們對衛(wèi)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生活中,人們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一些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而天然紡織品正是這些微生物寄居的地方,抗菌整理必然成為提高天然紡織品衛(wèi)生的首要方法。蠶絲織物作為人們喜愛的天然紡織品之一,其抗菌整理方法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傳統(tǒng)的抗菌整理方法添加汞鹽、鉛鹽、酸鹽等,毒性大、殘效期長,已被禁止使用;而添加合成有機殺菌劑用量雖然少,效果也較好,但卻存在著有效期短、毒性大、應(yīng)用面窄等缺點,使其應(yīng)用受到限制。納米氧化鈦粉體具有優(yōu)異的紫外屏蔽、紅外吸收和光催化性能,將其應(yīng)用在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中,使得蠶絲織物具有抗紫外、抗菌和自清潔性能。
【發(fā)明內(nèi)容】
: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該方法整理的蠶絲織物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有效期長,無毒,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
[0005]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6](1)配制抗菌整理液:取納米氧化鈦粉體、去離子水混合攪拌均勻,往上述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劑十二烷基硫酸鈉,硅烷偶聯(lián)劑KH560,超聲攪拌30min ;
[0007](2)將抗菌整理液升溫至50_80°C,放入蠶絲織物,浴比為1:30-1:60,二浸二扎,軋余率為80% -90% ;
[0008](3)取出蠶絲織物,80°C烘lOmin,120_150°C焙烘2_5min,得到整理后的蠶絲織物。
[0009]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步驟(1)中抗菌整理液中的納米氧化鈦粉體的粒徑為 5-lOnm。
[0010]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步驟(1)中抗菌整理液中的各組分以重量份計,包括:納米氧化鈦粉體2-1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5份,硅烷偶聯(lián)劑KH5601-5份,去離子水50-100 份。
[0011]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步驟(1)中超聲功率為400-500W。
[0012]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步驟⑵中浴比為1:40。
[0013]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納米二氧化鈦吸收紫外線后,二氧化鈦內(nèi)部生成電子和空穴。擴散到表面的電子與空穴能參與光觸媒反應(yīng):Ti02+UV — e-+h+2形成的空穴,有很強的氧化能力,與在二氧化鈦表面的水分子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后,生成羥基原子團:h++H0—.0H+H+2,羥基有很高的氧化能力,能與有機化合物起氧化反應(yīng)。與氧氣分子反應(yīng)生成原子團連鎖反應(yīng),最終氧氣被消耗,有機化合物被分解,變成二氧化碳和水,這樣既能殺滅微生物,也能分解為生物賴以生存繁衍的有機營養(yǎng)物,達到抗菌目的。該方法整理的蠶絲織物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有效期長,無毒,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具體實施方式】
:
[0014]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gòu)成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定。實施例1
[0015](1)配制抗菌整理液:以重量份計,取納米氧化鈦粉體2份、去離子水50份,混合攪拌均勻,往上述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劑十二烷基硫酸鈉1份,硅烷偶聯(lián)劑KH5601份,超聲攪拌30min,超聲功率400W ;
[0016](2)將抗菌整理液升溫至50°C,放入蠶絲織物,浴比為1:30,二浸二扎,軋余率為80% ;
[0017](3)取出蠶絲織物,80°C烘lOmin,120°C焙烘5min,得到整理后的蠶絲織物。
[0018]實施例2
[0019](1)配制抗菌整理液:以重量份計,取納米氧化鈦粉體10份、去離子水100份,混合攪拌均勻,往上述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劑十二烷基硫酸鈉5份,硅烷偶聯(lián)劑KH5605份,超聲攪拌30min,超聲功率為500W ;
[0020](2)將抗菌整理液升溫至80°C,放入蠶絲織物,浴比為1:60,二浸二扎,軋余率為90% ;
[0021](3)取出蠶絲織物,80°C烘lOmin,150°C焙烘2min,得到整理后的蠶絲織物。
[0022]實施例3
[0023](1)配制抗菌整理液:以重量份計,取納米氧化鈦粉體3份、去離子水60份,混合攪拌均勻,往上述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劑十二烷基硫酸鈉2份,硅烷偶聯(lián)劑KH5602份,超聲攪拌30min,超聲功率為400W ;
[0024](2)將抗菌整理液升溫至60°C,放入蠶絲織物,浴比為1:40,二浸二扎,軋余率為80% ;
[0025](3)取出蠶絲織物,80°C烘lOmin,130°C焙烘3min,得到整理后的蠶絲織物。
[0026]實施例4
[0027](1)配制抗菌整理液:以重量份計,取納米氧化鈦粉體4份、去離子水70份,混合攪拌均勻,往上述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劑十二烷基硫酸鈉3份,硅烷偶聯(lián)劑KH5603份,超聲攪拌30min,超聲功率為400W ;
[0028](2)將抗菌整理液升溫至70°C,放入蠶絲織物,浴比為1:50,二浸二扎,軋余率為90% ;
[0029](3)取出蠶絲織物,80°C烘lOmin,140°C焙烘4min,得到整理后的蠶絲織物。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抗菌整理液:取納米氧化鈦粉體、去離子水混合攪拌均勻,往上述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劑十二烷基硫酸鈉,硅烷偶聯(lián)劑KH560,超聲攪拌30min ; (2)將抗菌整理液升溫至50-80°C,放入蠶絲織物,浴比為1:30-1:60,二浸二扎,軋余率為 80% -90% ; (3)取出蠶絲織物,80°C烘lOmin,120_150°C焙烘2_5min,得到整理后的蠶絲織物。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抗菌整理液中的納米氧化鈦粉體的粒徑為5-10nm。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抗菌整理液中的各組分以重量份計,包括:納米氧化鈦粉體2-1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5份,硅烷偶聯(lián)劑KH5601-5份,去離子水50-100份。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超聲功率為400-500W。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蠶絲織物的抗菌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浴比為1:40。
【文檔編號】D06M101/10GK104264449SQ201410443709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9月3日
【發(fā)明者】周繼東 申請人:蘇州印絲特紡織數(shù)碼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