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紗器的改良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壓紗器的改良構造,是將壓紗器的支軸件改用陶瓷棒配合C型扣環(huán)將陶瓷支軸件固定在壓紗器支架上,使在組裝時,快速又準確,且因陶瓷支軸件的斜向?qū)Ъ喛跊]有毛邊又具耐摩性高,磨損率較低,而不易刮傷紗線表面,從而使織布的品質(zhì)優(yōu)良。
【專利說明】壓紗器的改良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壓紗器的結構,尤指一種用于織機的壓紗器的改良構造?!颈尘凹夹g】
[0002]有關現(xiàn)有的送紗器、送紗停車器,由于紗線送紗時,務必加設壓紗器,但是,現(xiàn)有壓紗器具有下列的缺點,請參閱圖1、圖2、圖3,以送紗器為例說明:(I)現(xiàn)有送紗器的壓紗器7的支軸件71是以鐵材車成斜向?qū)Ъ喛?711,該導紗口 711往往未修飾而有毛邊,導致紗線在送紗過程中,容易于在紗線表面構造受傷而起毛,極易刮傷而使紗線表面構造受損,影響織布的品質(zhì);(2)現(xiàn)有送紗器的壓紗器7的支軸件71固定在壓紗器支架18上是以螺母72鎖固,不僅安裝或維修費工、費時,且使用后會因機臺的震動易使螺母72松動,而使壓紗器7有恍動情形發(fā)生,影響送紗品質(zhì);(3)現(xiàn)有送紗器的壓紗器7的支軸件71是以鐵材車成斜向?qū)Ъ喛?711,該導紗斜口易于被紗線磨損,一旦操作員未將紗線導入導紗斜口 711易使紗線表面結構起毛,影響織布的品質(zhì)而有待改善。
[0003]請參閱圖4以送紗停車器為例說明:該現(xiàn)有送紗停車器8的壓紗器9的支軸件91固定在壓紗器支架81上是以鉚釘92鉚合與現(xiàn)有送紗器的壓紗器7不同外,其缺點與現(xiàn)有送紗器的壓紗器7相同,不另贅述,所以也有待改善。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紗器的改良構造,支軸件改用陶瓷棒,其斜向?qū)Ъ喛跊]有毛邊,致使紗線在送紗過程中紗線表面構造不受傷而不起毛,使織布的品質(zhì)優(yōu)良。
[0005]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紗器的改良構造,由于陶瓷支軸件是以C型扣環(huán)將陶瓷支軸件固定在導紗架上,使安裝方便快速、而可省工、省時。
[000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紗器的改良構造,由于支軸件改用陶瓷棒后,其硬度增強不易磨耗且無紗線被刮傷的問題,使織布的品質(zhì)良好。
[0007]本實用新型為達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手段為該壓紗器設置于一導紗架上,且該壓紗器包括:一陶瓷支軸件,該陶瓷支軸件的一端設兩個凹槽,用以穿過該導紗架的一穿孔并與該穿孔的凸柱崁合,該陶瓷支軸件設有一環(huán)形凹槽,使配合一 C型扣環(huán)固定,使該陶瓷支軸件對應于該導紗架的穿孔處固定其位置及方向,以利該壓紗器的安裝;兩個壓紗片,該陶瓷支軸件的中間適當位置設一斜向?qū)Ъ喛?,以供該兩個壓紗片卡合,用以將使紗線導入斜向?qū)Ъ喛凇?br>
[0008]上述的陶瓷支軸件的另一端設一環(huán)形凹槽以套合一軟性套圈,而使該軟性套圈頂持該壓紗片。
[0009]上述的C型扣環(huán)可由E型扣環(huán)所替代。
[0010]上述的導紗架為送紗器的入紗導紗架、出紗導紗架、送紗停車器的入紗導紗架及雙紗送紗停車器的導紗架的其中一種。[0011]有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nèi)容及詳細說明,配合如下附圖的實施例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現(xiàn)有送紗裝置壓紗器的組合立體圖;
[0013]圖2為現(xiàn)有送紗裝置壓紗器的立體分解圖;
[0014]圖3為現(xiàn)有送紗裝置壓紗器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0015]圖4為現(xiàn)有送紗停車器壓紗器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組合立體圖;
[0017]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18]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0019]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組合立體圖;
[0020]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21]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組合剖面示意圖;
[0022]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組合立體圖;
[0023]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24]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請參閱圖5至圖7,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壓紗器的改良構造是以送紗器為例說明。其包括:一送紗器基座1,其上方組設一具有傳動軸(圖中未示)的紗輪驅(qū)動組11,該基座I外端設一組固有壓紗器2的入紗導紗架12,且入紗導紗架12的上、下端分別組固第一入紗眼13及第二入紗眼14,并于基座I外端的入紗導紗架12下方設一入紗導紗偵知臂15,另一基座I下端設有出紗導紗架17及出紗導紗偵知臂16,該出紗導紗架17包含出紗眼171及壓紗器2所構成。
[0026]壓紗器2由陶瓷支軸件21、壓紗片22、C型扣環(huán)23及軟性套圈24所構成。陶瓷支軸件21的一端設兩個凹槽211以穿過出紗導紗架17的穿孔172與凸柱173崁合,陶瓷支軸件21的前端設環(huán)形凹槽212,使配合C型扣環(huán)23固定,而使陶瓷支軸件21在出紗導紗架17上固定位置及方向;陶瓷支軸件21的中間適當位置設斜向?qū)Ъ喛?213配合兩個壓紗片22卡合,以導引紗線進入斜向?qū)Ъ喛?213,陶瓷支軸件21的另一端設環(huán)形凹槽214以套合軟性套圈24,而使軟性套圈24頂持壓紗片22。
[0027]該壓紗器2的陶瓷支軸件21由于改用陶瓷棒,其斜向?qū)Ъ喛?213光滑沒有毛邊,致使紗線在送紗過程中紗線表面構造不受傷而不起毛,且其硬度增強不易磨耗且無紗線被刮傷的問題,使織布的品質(zhì)優(yōu)良。
[0028]且該壓紗器2由于陶瓷支軸件21是以C型扣環(huán)23將陶瓷支軸件21固定在出紗導紗架17上,使安裝方便快速、而可省工、省時。
[0029]請參閱圖8至圖10,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壓紗器的改良構造以送紗停車器為例說明。
[0030]送紗停車器3,其包括:一停車器本體31,該停車器本體31上方設一組固有壓紗器4的入紗導紗架32,該停車器本體31 —側設一導紗偵知臂33。[0031]壓紗器4由陶瓷支軸件41、壓紗片42、C型扣環(huán)43及軟性套圈44所構成。陶瓷支軸件41的一端設兩個凹槽411以穿過入紗導紗架32的穿孔321與凸柱322崁合,陶瓷支軸件41的前端設環(huán)形凹槽412,使配合C型扣環(huán)43固定,而使陶瓷支軸件41在入紗導紗架32上固定位置及方向;陶瓷支軸件41的中間適當位置設斜向?qū)Ъ喛?413配合兩個壓紗片42卡合,以導引紗線進入斜向?qū)Ъ喛?413,陶瓷支軸件41的另一端設環(huán)形凹槽414以套合軟性套圈44,而使軟性套圈44套合在陶瓷支軸件41上。
[0032]請參閱圖11至圖13,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壓紗器的改良構造以雙紗送紗停車器為例說明。
[0033]雙紗送紗停車器5,其包括:一停車器本體51,該停車器本體51兩側設固有壓紗器6的導紗架52,該導紗架52設穿孔521。
[0034]壓紗器6由陶瓷支軸件61、壓紗片62及C型扣環(huán)63所構成。陶瓷支軸件61的一端設兩個凹槽611以穿過導紗架52的穿孔521與凸柱523崁合,陶瓷支軸件61的前端設環(huán)形凹槽612,使配合C型扣環(huán)63固定,而使陶瓷支軸件61在導紗架52上固定位置及方向;陶瓷支軸件61的中間適當位置設斜向?qū)Ъ喛?613配合兩個壓紗片62卡合,陶瓷支軸件61的另一端設環(huán)形凹槽614以崁合在穿孔522,而使陶瓷支軸件61頂持在導紗架52。
[0035]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支軸件改用陶瓷棒,其斜向?qū)Ъ喛跊]有毛邊,致使紗線在送紗過程中紗線表面構造不受傷而不起毛,其硬度增強不易磨耗且無紗線被刮傷的問題,使織布的品質(zhì)優(yōu)良。
[0036]且本實用新型由于陶瓷支軸件是以C型扣環(huán)將支軸件固定在導紗架上,使安裝、維修方便快速、而可省工、省時。
[0037]前述實施例中的C型扣環(huán)也可以用E型扣環(huán)替代,以獲得與較佳實施例相同的效
果O
[0038]上述說明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的,惟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精神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壓紗器的改良構造,該壓紗器設置于一導紗架上,其特征在于,該壓紗器包括: 一陶瓷支軸件,該陶瓷支軸件的一端設兩個凹槽,用以穿過該導紗架的一穿孔并與該穿孔的凸柱崁合,該陶瓷支軸件設有一環(huán)形凹槽,使配合一 C型扣環(huán)固定,使該陶瓷支軸件對應于該導紗架的穿孔處固定其位置及方向,以利該壓紗器的安裝; 兩個壓紗片,該陶瓷支軸件的中間適當位置設一斜向?qū)Ъ喛?,以供該兩個壓紗片卡合,用以將使紗線導入斜向?qū)Ъ喛凇?br>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紗器的改良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陶瓷支軸件的另一端設一環(huán)形凹槽以套合一軟性套圈,而使該軟性套圈頂持該壓紗片。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紗器的改良構造,其特征在于:該C型扣環(huán)可由E型扣環(huán)所替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紗器的改良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導紗架為送紗器的入紗導紗架、出紗導紗架、送紗停車器的入紗導紗架及雙紗送紗停車器的導紗架的其中一種。
【文檔編號】D04B15/60GK203729038SQ201420052063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27日
【發(fā)明者】陳仁惠, 陳伯霖 申請人:陳仁惠, 陳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