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紡織品制造技術,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進步,紡織品除了穿著功能外,具備其他功能已經變成一種流行趨勢。例如附載及緩釋的功能是紡織品未來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方向。而用紡織品附載目標物是一種常見的應用。目前,最常見的附載技術主要是涂層的方法,比如微膠囊紡織品。目標物可以首先附載在微膠囊中,然后用涂層或者交聯(lián)的方法和織物結合,緩慢釋放傳遞至穿戴者的皮膚,穿戴者穿上布料織品后,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目標物治療,使用方便。
然后,盡管紡織品附載系統(tǒng)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柔軟,輕便等,但是在日常的使用中仍然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存在。而其重要的問題是目前的附載方法距離商業(yè)化還很遙遠,因為:i)多數(shù)研究還只停留在概念的層面,技術不成熟;ii)制備方法復雜,因為通常采用化學方法附載,這些方法不適用于復雜的組合物和化合物,對被載物質的條件限制頗多;iii)無法重復附載,不環(huán)保;iv)納米材料安全性被廣泛質疑,些限制了這個行業(yè)的開發(fā)和應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解決技術中纖維附載目標物質的制備方法復雜、被載物質限制頗多等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以具有單孔或多孔結構的纖維、紗線、紡織品中的至少一種作為 載體,通過抽真空的方法將液態(tài)的目標物質載入所述載體,然后所述目標物質從所述載體緩慢釋放。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中,所述作為載體的纖維包括天然和/或人造的長纖維、短纖維。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中,所述目標物質從所述纖維的兩端緩慢釋放;或者破損纖維表面,目標物通過纖維破損處緩釋。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中,所述作為載體的紗線使用長纖維和/或短纖維紡成,使用的長纖維和/或短纖維為天然和/或人造的。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中,所述目標物質從所述長纖維和/或短纖維的兩端緩慢釋放;或者破損所述長纖維和/或短纖維表面,目標物通過纖維破損處緩釋。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中,所述作為載體的紡織品由長纖維和/或短纖維紡成的紗線織造,使用的長纖維和/或短纖維為天然和/或人造的。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中,所述目標物質從所述長纖維和/或短纖維的兩端緩慢釋放;或者破損所述長纖維和/或短纖維表面,目標物通過纖維破損處緩釋。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中,所述目標物質包括液化后的固態(tài)物質。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中,所述載體外包覆溫敏材料,增加可控緩釋效果。
在本發(fā)明提供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的方法中,所述抽真空的操作次數(shù)大于一次。
實施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纖維附載、釋放目標物質方法簡單、可工業(yè)化生產,可滿足于所有柔性附載材料的需求,對目標物質范圍廣泛,性能安全穩(wěn)定,應用廣泛,另外,該方法具有可重復附載,環(huán)保節(jié)能成本低廉且技術成熟,適合大規(guī)模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適合作為載體的幾種中空或者多孔纖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適合作為載體的由短纖維紡成的紗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適合作為載體長纖維具有破損表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由中空或者多孔纖維紗線和紡織品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紡織品釋放目標物質的過程示意圖;
圖6為由不同的混紡纖維紡成的紡織品釋放艾油的過程示意圖;
圖7為通過熱刺激的方式釋放目標物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有技術的附載功能紡織品技術不成熟,并且通常需要采用化學方法附載,不適用于復雜的組合物和化合物,存在無法重復附載、不環(huán)保等各種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于,以具有單孔或多孔結構的纖維、紗線、紡織品中的至少一種作為載體,通過抽真空的方式將液體狀態(tài)的目標物質抽入單孔或多孔結構中,實現(xiàn)目標物質的附載,附載完成后目標物質就可以緩慢的從載體中釋放出來,作用于特定需求部位。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作為附載目標物質的載體為纖維、紗線、紡織品中的至少一種,上述載體應該具有單孔或多孔結構,即由纖維內具有空間的多孔纖維或者中空纖維組成。附載目標物質的過程大體如下:將上述載體置于裝有功能性的目標物質溶液的容器中,待容器內部的密封性穩(wěn)定后,用真空泵將容器內的空氣抽至真空狀態(tài);當容器內處于真空環(huán)境時,液體中 溶解的氣體就會逐漸的從液面析出,而在孔徑纖維中存儲的氣體也會隨著容器內的逐漸真空而溢出;當容器內恢復壓強之后,受到液壓的作用,浸泡在液體之中的多孔纖維或者中空纖維內的空間又會被溶液再次填滿,從而達到纖維裝載目標物質的目的。該過程對附載物質限制很小,只要能液化的物質均可被附載。
圖1示出了適合作為載體的幾種中空或者多孔纖維的結構,如圖1所示,中空纖維或者多孔纖維10可以為多種形態(tài),圖1示出了4種中空纖維和1種多孔纖維,中空纖維的最大特點為纖維具有內部的中空空間,用以容納目標物質,該中空空間與纖維表面之間可以完全隔離,如第一、第二、第四種中空纖維,也可以具有縫隙直接將中空空間與纖維表面連通,如第三種中空纖維,因此中空纖維附載物質之后的出口20可以為中空空間的兩端、也可以為中空空間與纖維表面連通的縫隙。多孔纖維的最大特點為纖維表面具有孔洞,每個孔洞都具有內部空間進而形成多孔空間,用以容納目標物質,因此多孔附載物質之后的出口20為多孔空間形成于纖維表面的開口。
圖2示出了適合作為載體的由短纖維紡成的紗線的結構,如圖2所示,該短纖維可以為中空纖維或者多孔纖維,短纖維內部的中空空間或者多孔空間,共同為紗線容納目標物質。
圖3示出了適合作為載體長纖維具有破損表面的結構,如圖3所示,為了增強目標物質的釋放效果,可以在纖維表面照成破損30,形成具有破損表面的纖維,該破損30至少有一部分與中空纖維的中空空間相連通。
圖4示出了由中空或者多孔纖維紗線和紡織品的結構,如圖4所示,中空或者多孔纖維紡成紗線或者由紗線織造成紡織品,都也可以作為附載目標物質的載體。
圖5示出了紡織品釋放目標物質的過程,如圖5所示,附載了目標物質40的紡織品,在一定條件下即可釋放出來,例如紡織品在穿著過程中目標物質40會從出口20緩慢釋放到皮膚表面,實現(xiàn)目標物質的功能。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藥物附載及其釋放的過程包括:中空纖維10,將中空纖維 短纖和藥物置于密封容器中,該藥物可以為液體藥物或者藥物溶液,加入少量碎玻璃片于容器底部。待容器內部的密封性穩(wěn)定后,用真空泵將容器內的空氣抽至真空狀態(tài)。持續(xù)保持真空狀態(tài)大約15min左右。如果測試裝載效果定性的情況,可以采取間斷抽真空的方法。在抽真空穩(wěn)定3分鐘后,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將容器內的氣壓恢復至標準大氣壓后,再重新進行抽真空的操作。重復此操作2~3次,此操作目的是讓中空纖維之中具有一定的空氣,形成氣囊和汽包,便于對中空纖維載藥情況的觀察。當容器內處于真空環(huán)境時,液體中溶解的氣體就會逐漸的從液面析出,而在中空纖維中存儲的氣體也會隨著容器內的逐漸真空而溢出。當容器內恢復壓強之后,受到液壓的作用,浸泡在液體之中的中空纖維內的空間又會被溶液再次填滿,從而達到中空纖維裝載目標物的目的。附載藥物后的中空纖維紡紗織布即可緩慢釋放。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艾油附載及其釋放的過程包括:中空纖維10,將中空纖維長纖和艾油置于密封容器中,加入少量碎玻璃片于容器底部。待容器內部的密封性穩(wěn)定后,用真空泵將容器內的空氣抽至真空狀態(tài)。持續(xù)保持真空狀態(tài)大約15min左右。如果測試裝載效果定性的情況,可以采取間斷抽真空的方法。在抽真空穩(wěn)定3分鐘后,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將容器內的氣壓恢復至標準大氣壓后,再重新進行抽真空的操作。重復此操作2~3次,此操作目的是讓中空纖維之中具有一定的空氣,形成氣囊和汽包,便于對中空纖維附載情況的觀察。當容器內處于真空環(huán)境時,液體中溶解的氣體就會逐漸的從液面析出,而在中空纖維中存儲的氣體也會隨著容器內的逐漸真空而溢出。當容器內恢復壓強之后,受到液壓的作用,浸泡在液體之中的中空纖維內的空間又會被溶液再次填滿,從而達到中空纖維裝載目標物的目的。附載艾油后的中空纖維的頭尾兩邊可以用溫敏材料包裹,達到可控緩釋的效果。附載艾油后的中空纖維紡紗織布即可緩慢釋放。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香芬油附載及其釋放的過程包括:多孔纖維10,將五孔纖維和香芬油置于密封容器中,加入少量碎玻璃片于容器底部。待容器內部的 密封性穩(wěn)定后,用真空泵將容器內的空氣抽至真空狀態(tài)。持續(xù)保持真空狀態(tài)大約15min左右。如果測試裝載效果定性的情況,可以采取間斷抽真空的方法。在抽真空穩(wěn)定3分鐘后,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將容器內的氣壓恢復至標準大氣壓后,再重新進行抽真空的操作。重復此操作2~3次,此操作目的是讓五孔纖維之中具有一定的空氣,形成氣囊和汽包,便于對五孔纖維載藥情況的觀察。當容器內處于真空環(huán)境時,液體中溶解的氣體就會逐漸的從液面析出,而在五孔纖維中存儲的氣體也會隨著容器內的逐漸真空而溢出。當容器內恢復壓強之后,受到液壓的作用,浸泡在液體之中的五孔纖維內的空間又會被溶液再次填滿,從而達到五孔纖維裝載目標液體的目的。附載香芬油的五孔纖維紡紗織布即可緩慢釋放。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香芬油附載及其釋放的過程包括:多孔纖維10,將五孔纖維紡成紗線,并將紗線和香芬油置于密封容器中,加入少量碎玻璃片于容器底部。待容器內部的密封性穩(wěn)定后,用真空泵將容器內的空氣抽至真空狀態(tài)。持續(xù)保持真空狀態(tài)大約15min左右。如果測試裝載效果定性的情況,采取抽真空的方法,保持真空穩(wěn)定5分鐘后恢復至標準大氣壓。當容器內處于真空環(huán)境時,液體中溶解的氣體就會逐漸的從液面析出,而在五孔纖維中存儲的氣體也會隨著容器內的逐漸真空而溢出。當容器內恢復壓強之后,受到液壓的作用,浸泡在液體之中的五孔纖維內的空間又會被溶液再次填滿,從而達到五孔纖維裝載目標液體的目的。附載香芬油的五孔纖維紡成的紗線即可緩慢釋放。
實施例5
本實施例中,藥物附載及其釋放的過程包括:中孔纖維10,將中孔纖維長纖和短纖混紡成紗線,在將混紡成紗線織造成紡織品,將紡織品和藥物置于密封容器中,該藥物可以為液體藥物或者藥物溶液,加入少量碎玻璃片于容器底部。待容器內部的密封性穩(wěn)定后,用真空泵將容器內的空氣抽至真空狀態(tài)。持續(xù)保持真空狀態(tài)大約15min左右。如果測試裝載效果定性的情況,可以采取間斷抽真空的方法。在抽真空穩(wěn)定3分鐘后,停止真空泵的工作, 將容器內的氣壓恢復至標準大氣壓后,再重新進行抽真空的操作。重復此操作2~3次,此操作目的是讓紡織品之中具有一定的空氣,形成氣囊和汽包,便于對紡織品載藥情況的觀察。當容器內處于真空環(huán)境時,液體中溶解的氣體就會逐漸的從液面析出,而在紡織品中存儲的氣體也會隨著容器內的逐漸真空而溢出。當容器內恢復壓強之后,受到液壓的作用,浸泡在液體之中的紡織品內的空間又會被溶液再次填滿,從而達到紡織品裝載藥物的目的。附載藥物后的紡織品即可緩慢釋放。
實施例6
本實施例中,冰片附載及其釋放的過程包括:中空纖維10,將冰片熔于乙醇,將中空纖維長纖和中空纖維短纖混合后置于密封容器中,用熔有冰片的乙醇浸沒,加入少量碎玻璃片于容器底部。待容器內部的密封性穩(wěn)定后,用真空泵將容器內的空氣抽至真空狀態(tài)。持續(xù)保持真空狀態(tài)大約15min左右。如果測試裝載效果定性的情況,采取抽真空的方法,保持真空穩(wěn)定10分鐘后恢復至標準大氣壓。當容器內處于真空環(huán)境時,液體中溶解的氣體就會逐漸的從液面析出,而在混合的纖維中存儲的氣體也會隨著容器內的逐漸真空而溢出。當容器內恢復壓強之后,受到液壓的作用,浸泡在液體之中的中空纖維長纖和中空纖維短纖內的空間又會被溶液再次填滿,從而達到裝載冰片溶液的目的。附載冰片的中空纖維長纖和中空纖維短纖混紡成紗線,進而織造成紡織品,即可緩慢釋放。
實施例7
圖6示出了由不同的混紡纖維紡成的紡織品釋放艾油的過程,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艾油附載及其釋放的過程包括:中空纖維10,將中空纖維短纖與殼聚糖纖維混紡成紗線,將混紡纖維和艾油置于密封容器中,加入少量碎玻璃片于容器底部。待容器內部的密封性穩(wěn)定后,用真空泵將容器內的空氣抽至真空狀態(tài)。持續(xù)保持真空狀態(tài)大約30min左右。如果測試裝載效果定性的情況,可以采取間斷抽真空的方法。在抽真空穩(wěn)定20分鐘后,停止真空泵的工作,將容器內的氣壓恢復至標準大氣壓后,再重新進行抽真空的操作。重復此操作5-8次,此操作目的是讓混紡紗線中的中空纖維之中具有一定 的空氣,形成氣囊和汽包,便于對中空纖維載藥情況的觀察。當容器內處于真空環(huán)境時,液體中溶解的氣體就會逐漸的從液面析出,而在中空纖維中存儲的氣體也會隨著容器內的逐漸真空而溢出。當容器內恢復壓強之后,受到液壓的作用,浸泡在艾油液體之中的中空纖維的空間又會被艾油再次填滿,從而達到混紡紗線附載目標物的目的?;旒徏喚€織造成紡織品,例如內衣等,即可緩慢釋放。
實施例8
圖7示出了通過熱刺激的方式釋放目標物質的結構,本實施例中,通過熱刺激的方式有兩種:
圖7(a)示出了載物紡織品與加熱紡織品分開設置的情形,如圖7所示(a)所示,中空纖維或者多孔纖維載物之后織造成載物紡織品3(與其它實施例相同,不再贅述);加熱紡織品2可以通過加入導電材料而令其產生電阻發(fā)熱;當載物紡織品3與加熱紡織品2結合的時候構成目標物質釋放體系4,加熱紡織品2收到外部熱能刺激,激發(fā)其內部附載的目標物質,使其加速釋放,同時給與人體熱能,一起傳遞至穿戴者的皮膚。
圖7(b)示出了載物紡織品與加熱紡織品一體設置的情形,如圖7所示(b)所示,面料由中空纖維紗線織成的布料組成,內面6可以通過加入導電材料而令其產生電阻發(fā)熱,外面5可以儲藏目標物。當內面6加熱后,可促進外面5釋放目標物,同時給與人體熱能,傳遞至穿著者的皮膚.
通過上述兩種方式,可精確、穩(wěn)定地釋放溫度和目標物,以達到最大的方便和舒適,來配合不同身體部分的需要。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