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織造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噴氣織機彈力紗噴芯。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噴氣織機在織造彈力彈力紗時由于彈力紗回彈容易脫離主噴嘴,一般采取加大常噴氣流來防止彈力紗回彈出主噴嘴,而如果常噴氣流過大,容易使彈力彈力紗在主噴管內(nèi)退捻從而使芯紗與皮紗分離,在布面右側出現(xiàn)疵布;常噴氣流過小則彈力紗容易彈出主噴嘴,從而使織造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噴氣織機彈力紗噴芯,用于解決彈力紗回彈的時候脫離主噴嘴的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噴氣織機彈力紗噴芯,包括吹氣筒,所述吹氣筒的端部分布有若干的齒牙,所述齒牙沿所述吹氣筒端部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任意兩個相鄰的齒牙之間形成夾持口。
進一步地,所述夾持口呈“V”形。
進一步地,所述齒牙的數(shù)量為6~10個,包括6各和10個。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齒牙分別與所述吹氣筒相平行。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齒牙的外表面均呈光滑狀態(tài)。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齒牙的高度在0.5mm~2mm之間,包括0.5mm和2m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噴氣織機彈力紗噴芯,本發(fā)明在使用的時候,彈力紗從吹氣筒中被噴出,彈力紗回彈時絲絡會掛到齒牙上或者被夾持在夾持口中從而彈不出主噴嘴,噴芯吹氣時絲絡脫開齒牙,對引緯沒有任何影響。
2、所述夾持口呈“V”形。如果彈力紗在回彈的過呈中被夾持在夾持口中,那么夾持口的“V”形結構可以更好的對彈力紗起到夾持作用,從而進一步的避免彈力紗回彈的時候從主噴嘴脫落的問題的出現(xiàn)。
3、所述齒牙的數(shù)量為6~10個,包括6各和10個,經(jīng)實際使用效果論證,齒牙的數(shù)量為6~10,包括6個和10個的時候效果最佳,由于齒牙的數(shù)量過多會導致單個齒牙的尺寸減小,齒牙的尖端的銳利程度增加,從而增大割斷彈力紗的幾率,而齒牙數(shù)目太少則會導致齒牙尖端過于鈍,從而不能掛取彈力紗的絲絡,從而影響使用效果。所以需要控制齒牙的數(shù)量。
4、所述齒牙分別與所述吹氣筒相平行,這樣可以保證齒牙和吹氣筒之間的順暢連接,從而起到保護彈力紗的功能。
5、每個所述齒牙的外表面均呈光滑狀態(tài)。這既可以保證噴紗工作的順暢,也可以避免將彈力紗割斷,從而提高織造的質(zhì)量。
6、每個所述齒牙的高度在0.5mm~2mm之間,包括0.5mm和2mm。齒牙的高度影響齒牙的壽命,齒牙過低則無法掛取絲絡,齒牙過長則會導致齒牙這段,齒牙的高度在0.5mm~2mm之間時既可以保證能夠掛住絲絡也可以保證齒牙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主噴嘴,11吹氣筒,12齒牙,13夾持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主噴嘴1的前端設置有吹氣筒11,吹氣筒11的端部分布有若干的齒牙12,齒牙沿吹氣筒端部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任意兩個相鄰的齒牙之間形成夾持口13,夾持口的形狀優(yōu)選“V”形結構。齒牙的數(shù)量為6~10個,包括6各和10個。每個齒牙分別與所述吹氣筒相平行。每個齒牙的外表面均呈光滑狀態(tài)。齒牙的高度在0.5mm~2mm之間,包括0.5mm和2mm。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在使用的時候,彈力紗從吹氣筒11中被噴出,彈力紗回彈時絲絡會掛到齒牙上或者被夾持在夾持口13中從而彈不出主噴嘴,噴芯吹氣時絲絡脫開齒牙,對引緯沒有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