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紡織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緯紗架。
背景技術:
緯紗架作為紡織器械的常用裝置,通常放置于紡織生產(chǎn)車間內(nèi)供紡織機使用,其一般是用于放置緯紗織團;緯紗架的設置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紡織機工作的效率以及車間工人的勞動程度;現(xiàn)有的緯紗架結構,例如中國專利CN201310620220.X所述的結構,其一般是固定的,拆裝不便,并且由于緯紗套桿相對固定,一旦緯紗套桿上的紗帶受力過大斷裂將直接影響到紡織機的緯紗作業(yè)。進一步地,現(xiàn)有的緯紗架高度通常相對固定,這樣使得無法調(diào)節(jié)緯紗架與紡織機之間的高度,有時不利于緯紗,也不方便車間工人上紗。
基于上述緯紗架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尚未有相關的解決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尋求有效方案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緯紗架,旨在解決現(xiàn)有緯紗架高度無法調(diào)節(jié)、緯紗套桿可緩沖調(diào)節(jié)的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緯紗架,包括底座以及設置于底座上的底座支桿;還包括有上支桿和支撐桿;支撐桿上還設有多個緯紗套桿;上支桿上端設有動桿;支撐桿安裝于動桿上,上支桿和動桿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支撐桿固定于動桿上;動桿的橫截面小于上支桿的橫截面;動桿通過中空的定位筒固定,定位筒側壁上設有卡槽,卡槽的寬度與支撐桿的寬度相適應,卡槽一直延伸至定位筒末端;定位筒的高度大于動桿的高度,定位筒的橫截面大于動桿的橫截面;并且上支桿和底座支桿為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上支桿上橫向并排設有多個通槽;底座支桿上設有與通槽相適應的通孔;其中,上支桿穿插于底座支桿內(nèi),并通過螺栓穿過通槽和通孔由螺母固定。
進一步地,上支桿為四棱柱狀;底座支桿內(nèi)設有與四棱柱狀相匹配的空腔。
進一步地,底座支桿上的通孔距離底座之間的距離大于上支桿上最上端的通槽至上支桿末端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地,支撐桿包括四個;四個支撐桿形成 “十”字型固定安裝于動桿6;每個支撐桿分別設有第一緯紗套桿和第二緯紗套桿;第一緯紗套桿和第二緯紗套桿之間的距離大于緯紗織團的寬度。
進一步地,支撐桿中連接動桿的一端向另一端寬度逐步變大。
進一步地,底座為弧形底座;弧形底座為重金屬制成,并且弧形底座內(nèi)為中空結構,底座支桿中的空腔與弧形底座內(nèi)的中空結構連通。
進一步地,弧形底座內(nèi)設有底座沉料;底座沉料為重金屬顆?;虺辽郴蚴?。
進一步地,底座為不倒翁結構。
進一步地,底座底面外凸出設有底座凸角;底座凸角與底座最低點之間的距離h之間的距離為1cm至5cm。
通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通過將緯紗架高度的調(diào)節(jié)以及不倒翁緩沖底座結構結合為一體;能夠有效防止紗帶斷裂影響紡織機作業(yè),提高緯紗架的工作穩(wěn)定性,同時降低工人的勞動量,而且方便拆卸維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 1 為本發(fā)明一種緯紗架的主視圖;
圖2 為本發(fā)明一種緯紗架的俯視圖;
圖3 為本發(fā)明一種緯紗架的定位筒示意圖。
圖中:1、底座;2、底座支桿;3、上支桿;4、支撐桿;5、軸承;6、動桿;7、第一緯紗套桿;8、第二緯紗套桿;9、定位筒;10、螺栓;11、螺母;12、通槽;13、底座沉料;14、底座凸角;15、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如圖 1至圖3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緯紗架,包括底座1以及設置于底座1上的底座支桿2;其中,還包括有上支桿3和支撐桿4;支撐桿4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第一連桿向下傾斜,第二連桿連接第一連桿的末端并沿水平設置,支撐桿4上還設有多個緯紗套桿,其中第一緯紗套桿7設置于第一連桿的末端,第二緯紗套桿8設置于第二連桿的末端,兩個緯紗套桿恰好高度錯開;上支桿3上端設有動桿6;支撐桿4安裝于動桿6上,上支桿3和動桿6通過軸承活動連接,使得上支桿3和動桿6之間可以相對活動調(diào)節(jié),以便進一步拆卸方便緯紗織團的轉動緩沖;支撐桿4固定于動桿6上,動桿6的橫截面小于上支桿3的橫截面,以便可以更好的安裝于上支桿3;為提高整個緯紗架上支桿3和動桿6之間的活動連接,避免脫落或長時間作業(yè)損壞,動桿6通過中空的定位筒9固定,并且定位筒9側壁上設有卡槽15,卡槽15的寬度與支撐桿4的寬度相適應,以便支撐桿4可以穿過卡槽15與所述動桿6固定連接,卡槽15一直延伸至定位筒9末端;定位筒9的高度大于動桿6的高度,定位筒9的橫截面大于動桿6的橫截面,以便可以套住動桿6;通過將整個緯紗架的連接部分分為底座支桿2、上支桿3以及動桿6三部分,并且為實現(xiàn)緯紗架的高度調(diào)節(jié),將上支桿3和底座支桿2為可拆卸連接,具體地,可以通過拆卸后重新調(diào)節(jié)安裝尺寸再安裝固定;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通過上支桿和底座支桿來調(diào)節(jié)緯紗架與紡織機的高度,從而提高紡織機的工作可靠性、極大利用緯紗織團的作用。
優(yōu)選地,結合上述方案,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為實現(xiàn)簡答的高度調(diào)節(jié),上支桿3上橫向并排設有多個通槽12,本實施例中通槽12設有三個,每個通槽12之間的距離一般為8cm至12cm;底座支桿2上設有與通槽12相適應的通孔(未示出);其中,上支桿3穿插于底座支桿2內(nèi),并通過螺栓10穿過通槽12和通孔由螺母11進一步固定;并且,為了避免安裝時通槽與通孔沒有對應,特別將上支桿3為設置成四棱柱狀,底座支桿2內(nèi)設有與四棱柱狀相匹配的空腔,這樣車間工人只要拿著上支桿對著通孔即可實現(xiàn)匹配對裝,從而實現(xiàn)高度調(diào)整。
優(yōu)選地,結合上述方案,本實施例中,為確保上支桿3在底座支桿2內(nèi)有可調(diào)節(jié)高度,底座支桿2上的通孔距離底座1之間的距離必須要大于上支桿3上最上端的通槽至上支桿3末端之間的距離。
優(yōu)選地,結合上述方案,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支撐桿4包括四個;四個支撐桿4形成 “十”字型固定安裝于動桿6上,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每個支撐桿4之間的間距確保緯紗織團中的紗帶不收干擾;每個支撐桿4分別設有第一緯紗套7桿和第二緯紗套桿8;第一緯紗套桿7和第二緯紗套桿8之間的距離大于緯紗織團的寬度,這樣同樣能夠避免緯紗織團之間的相互影響;進一步地,支撐桿4中連接動桿6的一端向另一端寬度逐步變大,這樣有利于緯紗套桿的安裝和固定。
優(yōu)選地,結合上述方案,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緯紗架的底座1為弧形底座;弧形底座為重金屬制成的不倒翁結構,并且弧形底座內(nèi)為中空結構,底座支桿2中的空腔與弧形底座內(nèi)的中空結構連通;弧形底座內(nèi)設有底座沉料13;底座沉料13為鉛塊或鐵塊或沉沙或石子;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緯紗架在調(diào)節(jié)高度的同時,可以實現(xiàn)不倒翁底座的設置,需要進一步地說明的是,不倒翁的底座主要是在緯紗織團上的紗帶瞬間受力情況下,可以實現(xiàn)緯紗架的傾斜緩沖,避免紗帶斷裂影響紡紗;本發(fā)明通過將緯紗架的高度以及底座同時兼顧調(diào)節(jié),使得緯紗架的使用價值更高,提高紡織機的工作效率,降低車間工人的勞動強度。
優(yōu)選地,結合上述方案,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為進一步調(diào)整緩沖搖擺距離,在底座底面外凸出設有底座凸角14,底座凸角14可以是在底座底部設有的環(huán)狀圖圈,也可以是在底座底部四周均勻設置的凸塊;進一步地,底座凸角14與底座1最低點之間的距離h之間的距離為1cm至5cm,這個主要是考慮到緯紗架搖擺的距離以及整個緯紗架高度來設計,一般情況下間距h為3cm或4cm較為合理,在緯紗架搖擺角度為10°內(nèi)可以得到很好的緩沖。
通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通過將緯紗架高度的調(diào)節(jié)以及不倒翁緩沖底座結構結合為一體;能夠有效防止紗帶斷裂影響紡織機作業(yè),提高緯紗架的工作穩(wěn)定性,同時降低工人的勞動量,而且方便拆卸維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術內(nèi)容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nèi)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屬于本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